在江蘇無錫,馬蹄酥,是江陰人最為熟悉的本地點心,麵粉加入重油、重糖、赤豆沙、黑芝麻加工而成,酥、松、軟兼備,色、香、味俱佳。江陰的馬蹄酥,始創於明末清初,為紀念江陰的抗清鬥爭,故以馬蹄為形。後經歷代改革,才成了今天的菊花狀。清代詩人就寫過「乍經面起還留跡,不踏花蹄也自香」讚美馬蹄酥的詩句,說明它歷史悠久並受到文人墨客的讚賞。傳統的江陰馬蹄酥上面一般有一十八條紋路,一十八倒過來就是八十一,是為了紀念江陰人民抗擊清兵八十一天。小小一個餅,代表的是江陰「人心齊、民性剛」的精神風貌,見證的是江陰人民的忠義精神。
在江蘇無錫,馬蹄酥,是江陰人最為熟悉的本地點心
乍經面起還留跡,不踏花蹄也自香,詢問何物慾如眼,小二遙指馬蹄酥。酥香鬆軟的馬蹄酥為江陰名特產,味甜油潤,入口即化。經過歷代改革,現代馬蹄酥在製作時麵粉內會包裹紅豆沙、松子、核桃仁等多種堅果,營養和口感都得以提升。它的主要原料是麵粉、白糖、麥芽、豬油;分酥皮、拌餡等製作工序,揉全後貼在豎爐壁上烘烤。這種餅酥脆香甜,開水衝泡後體積膨脹,所以也叫「泡餅」。 馬蹄酥是外出旅行攜帶的輕便食品,也是饋贈親友的禮品。馬蹄酥因形似馬蹄又如菊花,酥軟微脆,是孩子和老人們最愛的點心之一,也是遊客的最佳伴手禮,傳統配方與現代工藝的結合,讓人們鍾愛的好味道流傳到千家萬戶。
酥香鬆軟的馬蹄酥為江陰名特產,味甜油潤,入口即化
麵粉的發酵程度和紅糖比例的把控,決定了馬蹄酥口感的好壞,碾壓成邊薄中厚的圓形皮子,包入糖油酥收口,再將收好的圓形皮子包上豆沙、油酥面,撒上芝麻,擀成酥胚,用菜刀切出花瓣狀,刀法嫻熟、捏制有序,這是馬蹄酥工人們每天重複的動作,工人將排放整齊的馬蹄酥推進烤爐,熱騰騰的馬蹄酥出爐後是工人師傅熟練地刷飴糖,餅面的熱力將飴糖融化並吸收,冷卻後混合著各類果仁香味的馬蹄酥被灌裝到包裝袋中。江陰馬蹄酥具有酥香鬆軟、味甜油潤、入口即化的獨特口感,深受歷代江陰老百姓的喜愛,是江陰名點,並被列入無錫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江陰馬蹄酥具有酥香鬆軟、味甜油潤、入口即化的獨特口感,深受歷代江陰老百姓的喜愛
馬蹄酥的豆沙是純手工熬製的,酥軟不甜、香氣濃鬱、口感獨特,酥是馬蹄酥所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裡面有松子、核桃仁、芝麻,有了這些,馬蹄酥才擁有了獨特的魅力。製作馬蹄酥的用料很講究,純手工熬製的豆沙,餡的分量也很足,松子、核桃仁、芝麻,經過一擠一壓,成就出這個江陰口味最正宗的馬蹄酥。口感自然而然是外脆裡酥,香甜鬆軟,咬上一口,各種原料交融散發的香氣刺激著味蕾,讓人慾罷不能。
在江蘇無錫,江陰特產「馬蹄酥」酥香鬆軟,味甜油潤,你吃過嗎?
江陰馬蹄酥,酥中帶著甜香,軟中帶著香糯,那是記憶中的味道,那是小時候江陰的味道。所謂是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馬蹄酥真遺憾。也許更是人們對於它的一種特殊情節。作為地理上的名特產,無疑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代表,作為心靈上最柔軟的故土,這就不僅僅是一份味道那麼簡單了。你有沒有這樣一種情況,在吃到某種東西的時候總會牽出許多道不完的事情。小夥伴們,在江蘇無錫,江陰特產「馬蹄酥」酥香鬆軟,味甜油潤,你吃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