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孩子的專注力時長研究發現,到30分鐘的時候,很多孩子就已經開始溜號了,所以我們能發現,一般上課40分鐘左右,就會有一次10分鐘的課間休息。
在這個休息的時間段內,學生們會做什麼成了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不同年級的孩子,面對這課間休息的十分鐘,表現也各有不同。
各個階段的學生,在課間十分鐘都在幹什麼?你小時候是這樣嗎?
小學的課間十分鐘,孩子們都在幹嘛?
小孩子並沒有很沉重的學業壓力,從上課開始,估計心裡就等著下課的那一個瞬間了吧。每當下課鈴響起,孩子們就會像一匹匹脫韁的野馬一樣,衝出教室。
玩自然是孩子們的首選,幾個小姑娘可能會拿出自己新買的毽子,沙包,皮筋等女孩子玩的工具,和小夥伴們一起玩,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他們的快樂。
男孩子也是掏出小卡牌,拿出足球,招呼上一群小男孩,一起踢球運動。相比較女孩,男生的運動量就很大,每天都瘋跑著直到滿頭大汗。
中學生的課間,初中生們都在做什麼?
低年級的孩子們可能還是會選擇出去遛遛彎,但是不會再像小學時那樣跳皮筋了,女孩子可能會聊聊喜歡的明星,聊聊怎麼搭配衣服。
男孩子接觸到了籃球,很多男生都喜歡打籃球,就算課間只有十分鐘也抱著球往樓下跑,同樣是玩的一頭大漢回來,該喝水喝水,該上廁所上廁所,總能看見孩子們在一起玩鬧。
等到初三的時候,大家已經走了學習意識,認識到中考的必要性了,孩子們可能下課的時候一股腦地糊著老師問問題,很少有出去玩的孩子了,這就讓人很欣慰。
高中生的課間,學生們都在做什麼?
正式步入了青春期的孩子心思都比較敏感細膩,女孩子可能還是會選擇和前後的同桌聊聊天,或者就是問問問題,也有的女孩子會拿出小梳子小鏡子整理一下自己的頭髮。
男孩有的可能出去玩,有的可能在屋裡看書,但是大多還是在座位上不動,等待下一科老師的到來。
到了高三,一個奇怪的現象發生了,孩子們每到課間休息,都齊刷刷地趴在課桌上補覺,爭取想了能有些精神。高三學業繁重,晚自習時間也加長了,孩子們大多會選擇在這十分鐘睡一覺,而老師則是會要求孩子們出去活動活動。
看完了這些,不禁不心疼一下高中的同學,尤其是上高三以後,孩子們都努力學習,生活中除了學習什麼都沒有了。其實不管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學習對於學生來說是個自然而然的任務,大家都想取得好成績的話,學習習慣和能力就成了關鍵。
孩子有什麼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在小時候養成
好的學習習慣是好成績的最好助推器,習慣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有顯示,其中有很多需要孩子們堅持下去!
▲整理好自己的書桌,小細節大用處
隨著孩子學業的上升,學會如何在桌洞這一方小天地整理好自己的東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英語老師發了3張卷子,說下節課會講,但是同學就是因為亂塞東西,把卷子弄丟了。上課也沒得聽!
整理好書桌,其實能快速又準確地在十分鐘之內準備好下一節課的書本和筆記,希望孩子們能把自己書桌整理得乾乾淨淨!
▲有計劃地完成作業,不拖拉
孩子每天的作業堆在一起,想起哪個寫哪個,這樣不僅效率低,也沒什麼效果。人的專注力力是很神奇的,總是隨便亂找卷子,也會打斷思路,導致完成作業越來越慢。
拖延症是全體人類的敵人,孩子寫作業如果總是左磨蹭一下右磨蹭一下,就是不進入正題,十分鐘能完成的東西完成了一個小時,這也浪費了別的學科的時間!
▲筆記整齊,記錄詳細有重點
有人說,能從學霸和學渣的筆記上看出,這個人是不是學習好的同學!一般學習好的同學筆跡都是工工整整的,記錄的做題順序也很簡單明了,所以一下就能和潦草沒有解題過程的學渣區分開來了。
不僅僅是筆記,還有考試的試卷,卷面是否整潔,寫的是不是印刷體,書本是否有經常翻動的痕跡,這證明了學生有沒有經常看書。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讓孩子愛上讀書
其實孩子的學習能力還有學習技巧,都是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出來的,家長應該從孩子3歲起,就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當寶寶愛上讀書,接下來學習的問題就迎刃而解啦。
家長可以在寶寶的買一些繪本,從圖文並茂的繪本開始培養,小寶寶慢慢能接受全是文字的書本了,也能慢慢讀懂文字中蘊含的故事和寓意了,閱讀習慣也就養成了。
你的小學初中和高中,和這個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