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棋、翻花繩、跳皮筋……「遊戲大王」田老師每天課間帶著學生玩

2020-12-23 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長江網9月25日訊9月25日,下課鈴響,江漢區華中裡小學二(1)班班主任田芯帶著孩子們玩起了遊戲。擺七巧板、下飛行棋、跳繩……她每年要教學生玩100多種小遊戲,被孩子們稱作「遊戲大王」。

課間從來不回辦公室

她讓學生在遊戲中「動起來」

教書近20年裡,田芯課間幾乎不回辦公室休息,總是教學生玩各種遊戲、陪著他們蹦蹦跳跳,這源於她剛當老師時的一個習慣。田芯說,她當年還是「新手」老師時,面對學生有些忐忑,不知道怎麼跟孩子更好地交流,就在課間陪著學生們玩遊戲。漸漸地,她發現在「陪玩」中,師生關係變得很親密,於是她就主動去搜尋各種遊戲,琢磨著改良、簡化,讓遊戲更適合小朋友,然後帶到班裡教孩子們玩。

田芯教的遊戲,有花樣跳繩、跳皮筋、踢毽子等,讓孩子們在課間裡「動起來」。課間裡,她一問「誰想跟我一起跳繩」,孩子們都爭著要和田老師挑戰「雙人跳繩」。「孩子們上課坐在教室裡,下了課就應該活動身體」,田芯說,今年居家線上教學期間,她還在網課間隙教孩子們玩手指操、翻花繩,放鬆眼睛。

課間時,田芯跟孩子們一起玩遊戲。記者劉嘉 攝

玩遊戲拉近親子關係

內向的孩子變得更加開朗

田芯想帶著孩子們在做遊戲中真正地釋放天性,現在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與父母的交流多是關於學習,在家玩的多半是電子產品。為此,田芯舉辦過一場「懷舊遊戲會」,請同學們回家問問父母,他們當年玩過什麼有趣的遊戲,學會後在班裡擺個「攤位」,教其他同學玩。「遊戲會」上,孩子們扔沙包、打彈珠、貼鼻子、拍洋畫,玩得不亦樂乎。有的孩子拿來的洋畫,還是父母當年玩過後捨不得扔的「寶貝」。很多學生跟田芯感嘆:「爸爸媽媽小時候的遊戲真好玩啊,我都忘了要玩手機遊戲了。」

「懷舊遊戲會」讓家長們也很感動。有家長告訴田芯,自己第一次陪孩子打了彈珠後,才意識到以前每天回家都只問孩子作業做完了沒有,很少交流其他。後來這位家長常主動跟孩子玩遊戲、聊天,親子關係也融洽了很多。

玩遊戲也讓不少學生變得更加陽光開朗。田芯以往的學生裡,有個男生非常內向,從來不主動跟老師同學交流。田芯細心觀察,發現自己跟其他同學玩遊戲時,男生會湊過來看,邀請他一起玩時,他又會跑開。每次遊戲都會特意問問男生想不想一起玩。終於有一次,男生同意和田芯來一次掰手腕。田芯故意輸了比賽,獲勝的男生很興奮,也願意參與別的遊戲了。於是,從掰手腕這種一對一的遊戲,到飛行棋這種4人一起玩的遊戲,男生都嘗試著參加,性格也越來越活潑。

課間時,田芯跟孩子們一起玩遊戲。記者劉嘉 攝

遊戲中學會化解矛盾

培養孩子規則意識

在田芯看來,遊戲不僅能讓孩子們收穫快樂,更能讓他們學會化解矛盾,培養學生規則意識。有時兩個好朋友鬧了小彆扭,田芯就拉著他們一起玩拼圖、玩拍手遊戲,在合作中和好如初。有一次,幾個學生下鬥獸棋時,因為「老鼠能不能吃掉大象」爭執不下,田芯就把鬥獸棋中的角色編了個故事,告訴大家,老鼠雖然個子小,但是能鑽進大象鼻子裡擊敗大象。聽了她的故事,孩子們也重新統一規則,按規則下棋。

在和孩子們的遊戲時間裡,田芯看到了很多學生與課堂中不一樣的一面,發掘出他們的潛在才能。田芯班裡曾有一個男生,課堂上表現很普通。一次田芯在和學生玩剪刀石頭布時,男生在觀戰時提醒田芯,每次出拳不要太快,要先想下對方會出什麼。猜拳輸的人要接受懲罰,像劈叉一樣一點點把步子越打越開,誰站不住了就算徹底失敗。男生告訴田芯,其實每次只需要把步子退一點點,後腳斜著一點能站得更穩。田芯發現,這個男生很善於觀察,也熱心幫助他人。於是她請男生當了班裡的「中餐志願者」,每天中午負責引導同學們洗手、打飯,維持秩序。一年下來,男生的各項能力都有很大提升,也變得更加自信。

近期,華中裡小學成立了「田芯班主任工作室」,由田芯給年輕老師們傳授班主任工作經驗。她的「遊戲帶班法」也成為法寶,在全校推廣。(記者劉嘉 通訊員危志芳 宋驥)

【編輯:張玲 實習生餘可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課間活動玩不好,原因很簡單!
    現在學校都關注課間活動安全,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這是必要的。但是,教師上課累了,下課休息一下,哪還有心思管理學生的課餘活動?於是就對學生施用高壓手段:一定要注意安全,所以籃球、足球不能玩,場子小,球丟得遠,易傷人;跑的遊戲不準玩,跑的速度快,人又多,易出事故;丟的遊戲也不能玩,沙包丟到別人的頭上會有傷;甚至捉迷藏的遊戲也不準玩,如果捉迷藏時有的孩子避讓對方,撞傷了人怎麼辦……真的是沒有能玩的!
  • 跳房子、滾鐵環等傳統遊戲「重出江湖」
    記者昨從武昌區積玉橋學校獲悉,本周起,滾鐵環、跳房子、打陀螺、跳皮筋、丟沙包五項傳統遊戲將作為該校體育課教學內容,成為全校九個年級學生的必修課程。學生不知滾鐵環是何物昨日上午11時20分,積玉橋學校四(1)班和六(2)班正值體育課時間。和平時體育課不同,兩班老師拿出的教具是四個「鐵環」,上課地點位於一片畫滿「跳房子」遊戲格子的水泥地旁。
  • 「課間十分鐘」在幹嗎?小學生單純,高中生真實,看到大學生酸了
    在學校裡每天都有非常繁重的課業,尤其有一些老師會有拖堂的現象,所以下課的課間10分鐘就顯得尤為珍貴,「課間十分鐘」在幹嗎?小學生單純,高中生真實,看到大學生酸了!
  • 課間十分鐘各年級學生都在做什麼?小學玩初中鬧,高三生讓人心疼
    根據孩子的專注力時長研究發現,到30分鐘的時候,很多孩子就已經開始溜號了,所以我們能發現,一般上課40分鐘左右,就會有一次10分鐘的課間休息。在這個休息的時間段內,學生們會做什麼成了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不同年級的孩子,面對這課間休息的十分鐘,表現也各有不同。各個階段的學生,在課間十分鐘都在幹什麼?你小時候是這樣嗎?
  • 六七十年代都玩啥遊戲?滾鐵環打彈珠、跳皮筋丟沙包鬥雞,還有嗎
    玩的時候,手拿著前端做成鉤的鐵棍推動。鐵環轉起來如車輪,跑得快鐵環就不會倒,可以比速度賽跑,也可以玩花樣,是城裡的孩子們經常玩的遊戲。二、打彈珠。可能各地的說叫法不同。但是這個遊戲也是流傳的很廣。因為用的道具很簡單,就是玻璃球。價格便宜,體積小,放在書包或口袋裡都可以。所以就算是很多農村長大的孩子,也玩過這個遊戲。玻璃球有透明的,也有五顏六色的。
  • 衰漫畫:還能這樣玩?阿衰翻花繩玩出新花樣,腳都用上了!
    導讀:童年有許多好玩的小遊戲,比如踢毽子,丟沙包之類的,而翻花繩是其中比較好玩且簡單的一種,只需要一根細長繩子就能帶給許多小孩子快樂,實在是非常有趣!當然玩翻花繩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許多會玩的能把花繩玩出新花樣!
  • 跳皮筋的花樣玩法
    跳皮筋,也叫跳橡皮筋、跳橡皮繩、跳猴皮筋,是一種適宜於兒童的民間遊戲,約流行在20世紀50至80年代。皮筋是用橡膠製成的有彈性的細繩,長3米左右,皮筋被牽直固定之後,即可來回踏跳。可三人至五人一起玩,亦可分兩組比賽,邊跳邊唱非常有趣。
  • 小學男老師大秀跳皮筋技術,女孩們秒變迷妹
    來源 | 都市現場綜合重慶新聞頻道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跳皮筋這個遊戲,陪伴了很多人的童年。不過,等到長大以後還能撿起童心、再跳皮筋兒的人,並不多見。近日,重慶一個「小學男老師跳皮筋,把鞋都跳掉」的視頻出現在網絡上後,頓時引起了大家的共鳴。這名跳皮筋的男老師叫周洋冊,是重慶九龍坡區一所學校的老師。周老師告訴記者,視頻是學校在舉行運動會時,學生給他拍攝的。周老師說道,當時他看到其他班的小朋友拿了皮筋出來玩,就想去嘗試一下,他也是玩皮筋長大的。
  • 清水:讓學生的課餘生活更精彩
    另一棟教學樓的「留守兒童之家」裡,60餘名學生正在看電影。校長雷小平說,秦亭中心小學的「鄉村少年宮」活動已經開展了8年,由美術、舞蹈和手工製作等12個社團組成,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分組,旨在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以前有大活動,我們的老師和學生都怕做不好,少年宮活動開展以後,老師和學生都得到了實踐和鍛鍊。前段時間鎮裡有個活動需要排節目,我們排了兩個節目,效果還挺好。」
  • 感覺現在的小學生不會玩了 體育教師直播百種遊戲
    作為體育教師,他希望孩子們愛運動,除了體育課上跑跑跳跳,平時課間也能「動起來」。但是,他發現,大部分孩子都達不到要求的運動量。小學一二年級每周4節體育課,三至六年級每周3節體育課,其餘的課間時間裡,男生們在打打鬧鬧或者玩各種卡片,女生們多半聊天,像傳統的踢毽子、跳皮筋等遊戲已經不再流行。
  • 一所小學創編了50種課間遊戲
    長江日報訊(通訊員李哲)10月13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城小學二(4)班的學生代表抽到一張石頭剪刀布遊戲卡,全班利用課間10分鐘時間,一起玩起遊戲。開學以來,該校開發了50種小遊戲,引導學生在玩中讓腦子和身體都動起來。  二(4)班抽到的石頭剪刀布遊戲,得手腳並用著玩。只見孩子們雙手叉腰,身體比「大」字為「布」,雙手上下交叉伸直為「剪刀」,雙手交叉抱於胸前為「石頭」。學生與講臺上的老師用身體比劃來猜拳,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全班的學生都動了起來。
  • 山村教學點5名學生的「小活動,大課間」
    12月22日,筆者在丹江口市化吉村教學點了解學情時,看到5名學生學生們正在操場上開展課間活動。快樂陽光的叫聲、笑聲彰顯了「小活動,大課間」給孩子帶來的快樂。據了解,受農民進城打工等因素的影響,化吉村小學的生源一直在減少,目前只有二年級、五年級兩個班5名學生。
  • 廢掉大課間活動,體育課變室內,「圈養」教育是真為學生負責嗎?
    一、被「圈養」起來的學生;在70後、80後的童年,課間10分鐘是美好的記憶,跳皮筋、踢毽子、丟沙包怎麼瘋怎麼來。然而今天,大部分中小學的課間十分鐘已變味,沒有自由活動,只有嚴加看管。有不少學校甚至規定,課間時段,學生除了出去上廁所之外,不得出下樓甚至出教室玩耍。
  • 丹江口:山村教學點5名學生的「小活動,大課間」
    12月22日,筆者在丹江口市化吉村教學點了解學情時,看到5名學生學生們正在操場上開展課間活動。快樂陽光的叫聲、笑聲彰顯了「小活動,大課間」給孩子帶來的快樂。     據了解,受農民進城打工等因素的影響,化吉村小學的生源一直在減少,目前只有二年級、五年級兩個班5名學生。兩個老師既要搞好複式教學,還要照顧好每個學生的生活起居。老師們把孩子們的學習生活關照的無微不至。
  • 中國的學生有多苦?課間10分鐘休息,美國學生在玩,我們在寫作業
    根據《中國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統計的數據顯示,我國中小學生平均每天用來完成作業的時長為2.83小時,遠超美日英韓法等發達國家,位居世界第一。一直以來,國內的學生都對美國的學生是如何學習的感到好奇,他們是不是每天除了玩還是玩?他們的作業有沒有我們這樣多?他們是不是像影視劇中一樣,玩著就能拿到高分?
  • 九十年代玩的小遊戲——跳皮筋、丟沙包、拋石子……
    最近疫情期間,學校也沒法開學,小孩只能呆在家裡上網課,每天都要接觸手機,IPAD,電腦等電子設備,課程一結束就喜歡打遊戲,我家小外甥一打遊戲就捨不得放下,不得不感嘆,現在的小孩一天到晚接觸的都是電子設備,想想我們九十年代的時候小孩都在玩些什麼呢?
  • 小學生作文賞析—《記一次遊戲》《翻花繩》《漂流瓶裡的小魚》
    記一次遊戲我和我的家人在暑假玩了很多遊戲:捉迷藏,三個字,丟手絹……但是我最喜歡玩的還是「猴子撈月亮」。遊戲馬上要開始啦!遊戲還在進行中,家裡大廳不時傳來我們的笑聲,加油聲,歡呼聲……真是愉快的一天呀!漂流瓶裡的小魚我看過很多品種的小魚,有小丑魚、小金魚、沙丁魚等等,不過我還是覺得那隻裝在漂流瓶裡的小魚最特別,雖然我不知道它叫什麼。
  • 湖南一小學學生課間「跳」律動操走紅
    近日,一段湖南懷化宏宇小學學生在課間坐在椅子上表演《霸王別姬》律動舞視頻走紅網絡,發布幾天時間視頻的點擊率就高達8000多萬,點讚數也超過了560萬。6月1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宏宇小學了解到,這種課間手舞律動操旨在通過活潑、健康的律動方式,豐富學生課間文化生活。
  • 烏魯木齊市第114中學學生課間跟讀廣播學國學 邊玩邊誦讀經典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4月3日,在烏魯木齊市第114中學的課間十分鐘時段,近3000名學生在教室、樓道間、花園或走廊上,跟隨廣播誦讀《論語·學而》篇。  這是烏魯木齊市114中學開設的課間課程。學校將課間管理工作編排成課程,利用學校廣播站每天分六個節點在課間播放國學經典、校園歌曲及廣播操音樂等。其中,《三字經》《弟子規》《中華經典誦讀本》等是國學經典誦讀的主要內容。
  • 我愛體育課——小遊戲 大課間
    「同學們,大課間活動開始了。請各班按班序出場,讓我們向快樂出發!」伴隨著廣播聲,六也中心小學的學生們開始了一天中最盼望的大課間體育遊戲活動。  廣西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六也鄉六也中心小學創辦於1915年,學校現有師生800多人,學生多來自周邊村屯,學校積極開展以銅鼓、三人板鞋、跳竹竿舞、滾鐵環、打陀螺等形式為主的校園大課間活動,讓孩子們在享受遊戲樂趣的同時強身健體,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這是六也中心小學學生在大課間演練銅鼓舞(9月11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