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你,誰是唐朝最偉大的詩人?大白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李白,因為在他的詩歌當中我們看不到煩憂,也看不到沉悶,一眼望去全都是瀟灑與浪漫。
讀李白的詩,宛如隨李白出行,從川蜀到金陵,從金陵到蘭陵,從蘭陵到長安,一路隨李白劈波斬浪,一路閱盡世間繁華,而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謫仙人」,真的會死於水中撈月嗎?事實並非如此。
01心懷夢想,不願做區區詩官
世人皆知道李白的偉大,卻不曾體會李白的夢想;世人皆知道李白的豪放,卻也不曾感受李白的苦楚。
若要真說起李白,我們必然要談談他的夢想。或許在我們當代人的眼中,李白是一位詩人,而在他所處的時代裡面,他以詩歌盛名,卻並不以詩歌為意。
年少時,李白曾想要當過俠客,而在年長之後,他也深受到儒家思想影響,想要入朝為官。而李白究竟為何而死,也恰恰要從他當官開始說起 。
李白曾因詩歌而深受皇帝的賞識,封為詩待召。這個官職實為何意?意思便是作為皇帝身邊的一名詩官,在皇帝有興致之時為皇帝吟詩幾首。這在我們看來也算是專業相稱,但遠不足以滿足李白的願望。
李白自認為自己熟讀聖賢之書,遍覽唐朝山水,自己擁有管仲諸葛之能,有擔任丞相的才華。
雖說論寫詩,李白說第二,沒人敢稱第一,但若論做官,李白卻宛如初入江湖的新人一般,不懂得官場的風雨。無論是在從刻意鄙視小人,厭惡黑暗的「高力士脫靴」,還是到欣賞貴妃顏值的「貴妃研墨」,這一切都體現著李白的狂放不羈和與眾不同。
若認不清自己的地位,或許自己也無法再行進於前。原本李白曾奉唐玄宗的聖旨進京,本以為自己會如同詩中所寫一般「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沒想到最終卻落得一個「賜金放還」的結局,心中的落差自然很大。
02機遇還是深淵?
此時的李白雖已過不惑之年,但內心的執念卻日益增加,必須要當官。如何能當官?李白的內心毫無思路,他並非像他的詩中所寫一般,真的無憂無愁。
若一個人的夢想得不到實現,他永遠不會真正的快樂。正如此時的李白一樣,唯有酒與月相伴,才能讓自己忘掉失意受挫的痛苦。
沒過幾年,「酒醉」的李白遇到了他人生當中自認為是機遇的「機遇」——永王叛亂。這一場叛亂在我們現代人看來是一次失敗的叛亂,而自古到今,凡叛亂者下場都無比的慘,又能有幾人會成功?
但一心追求功與名的李白卻管不了這麼多,在永王派人三請李白之後,李白便將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做官的夢想綁在了這一輛馳騁的列車之上。李白不知道的是,這一輛列車早已經脫離軌道越來越遠,幾近失控。
一腔熱情的李白自認為得到了重用,獲得了想要的一切,卻沒曾想,永王李璘起兵失敗,而此時李白也被扣上了反賊的帽子,落得被流放夜郎的結局。
03美酒終究奪了李白的命
李白也該醒醒了,他的確不是當官的料,「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雖然在途經白帝城之時,因新皇帝登基大赦天下而撿命,但在李白的心中想到的卻是自己這一輩子還能再實現夢想嗎?真的沒機會了吧,自己的人生履歷上已經有了瑕疵,而且還是反賊之名,那做官的夢想便再沒有可能實現。
而此時,真正讓李白快樂又真正殺人於無形的「朋友」來了,那便是酒。李白一生嗜酒如命,或許酒能帶給他靈感,酒也能帶給他快樂。但酒就是酒,喝多誤事,酗酒傷身。酒也並不像李白所寫的「開顏酌美酒,樂極忽成醉」一樣,它其實是李白生命中的終結者。
自夢想破碎之後李白便更是嗜酒如命,本就脆弱的身體怎能裝得下斤斤美酒?據《全唐書·李白傳》記載,李白最終因飲酒過度死在宣城。
只不過世人不願意相信一代詩仙李白會飲酒過度而死,所以比起李白死因是酗酒而亡,我們更願意相信的是李白醉酒後逐月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