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這是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描寫李白的部分。這首詩歌裡明顯暗含著李白並不迷戀官爵的意思,但是真實的李白對官是否邊戀?
姑且從他進京前的一些經歷說起。李白出生於盛唐時期,可以說他在一個安逸的環境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年僅24歲,他便隻身離開家鄉,開始自己的求仕歷程。
李白希望結交名士,幹謁社會賢達以求得到引薦,從而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第一站:終南山。
唐代李氏天子尊老子李耳為祖先,這使得道教在唐代盛極一時。於是,一些想入朝做官的人,紛紛隱居名山,扮成道士或隱士。
當時的終南山聚集了一大批隱士,這些隱士大都是一些名士,朝廷有時就會在這些名士裡擇優錄用或者由這些人引薦其他人當官。
李白在這裡並沒有得到引薦,遂離去。後有李白詩作《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證明了李白在這裡曾經待過,而且還有熟人朋友即隱士斛斯。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唐代:李白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第二站:山東孔巢父。
孔巢父是唐代重臣,有著深厚的政治基礎,李白想借其影響力為自己的政治歷程添上一筆,李白詩《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及「竹溪六逸」就是他們當時談詩論賦的見證。但是孔巢父當時一心嚮往田園生活,對仕途並不迷戀,李白無奈又離開了山東。
《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唐代:李白獵客張兔罝,不能掛龍虎。所以青雲人,高歌在巖戶。韓生信英彥,裴子含清真。孔侯復秀出,俱與雲霞親。峻節凌遠松,同衾臥盤石。斧冰漱寒泉,三子同二屐。時時或乘興,往往雲無心。出山揖牧伯,長嘯輕衣簪。時宵夢裡還,雲拜竹溪月。今晨魯東門,帳飲與君別。雪崖滑去馬,蘿逕迷歸人。相思苦菸草,歷亂無冬春。
第三站:浙江吳筠。
唐玄宗當時迷戀黃老之術,這個吳筠就是當時很有名的道士。唐玄宗聞其名,就召他覲見。就這樣吳筠帶李白進京,把李白引薦給自己的同鄉賀知章,這個賀知章當時為太子右庶子,還是唐玄宗的侍讀。
兩人見面後,賀知章感嘆李白的才氣,遂把李白引薦給唐玄宗,李白就這樣進入了自己夢想的政治田野,等待他將是更加複雜的生活…
仕途真的適合李白嗎?答案是否定的。
李白是一個極富浪漫主義情懷的人,浪漫的人就比較鍾愛幻想,他要求世界擇賢而用,唯才是舉,可真實的世界是這樣嗎?李白想要在政治上大展拳腳終究是黃粱一夢。
後來,李白離開京城,遊歷大山明川,結交文人雅士,成就一代奇才,被譽為「詩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