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結交名士為入仕,詩人最終出仕成為一代奇才,為唐詩之仙

2020-12-23 品書法com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這是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描寫李白的部分。這首詩歌裡明顯暗含著李白並不迷戀官爵的意思,但是真實的李白對官是否邊戀?

姑且從他進京前的一些經歷說起。李白出生於盛唐時期,可以說他在一個安逸的環境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年僅24歲,他便隻身離開家鄉,開始自己的求仕歷程。

李白希望結交名士,幹謁社會賢達以求得到引薦,從而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李白

第一站:終南山。

唐代李氏天子尊老子李耳為祖先,這使得道教在唐代盛極一時。於是,一些想入朝做官的人,紛紛隱居名山,扮成道士或隱士。

當時的終南山聚集了一大批隱士,這些隱士大都是一些名士,朝廷有時就會在這些名士裡擇優錄用或者由這些人引薦其他人當官。

李白在這裡並沒有得到引薦,遂離去。後有李白詩作《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證明了李白在這裡曾經待過,而且還有熟人朋友即隱士斛斯。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唐代:李白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終南山

第二站:山東孔巢父。

孔巢父是唐代重臣,有著深厚的政治基礎,李白想借其影響力為自己的政治歷程添上一筆,李白詩《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及「竹溪六逸」就是他們當時談詩論賦的見證。但是孔巢父當時一心嚮往田園生活,對仕途並不迷戀,李白無奈又離開了山東。

《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唐代:李白獵客張兔罝,不能掛龍虎。所以青雲人,高歌在巖戶。韓生信英彥,裴子含清真。孔侯復秀出,俱與雲霞親。峻節凌遠松,同衾臥盤石。斧冰漱寒泉,三子同二屐。時時或乘興,往往雲無心。出山揖牧伯,長嘯輕衣簪。時宵夢裡還,雲拜竹溪月。今晨魯東門,帳飲與君別。雪崖滑去馬,蘿逕迷歸人。相思苦菸草,歷亂無冬春。

竹溪六逸圖

第三站:浙江吳筠。

唐玄宗當時迷戀黃老之術,這個吳筠就是當時很有名的道士。唐玄宗聞其名,就召他覲見。就這樣吳筠帶李白進京,把李白引薦給自己的同鄉賀知章,這個賀知章當時為太子右庶子,還是唐玄宗的侍讀。

兩人見面後,賀知章感嘆李白的才氣,遂把李白引薦給唐玄宗,李白就這樣進入了自己夢想的政治田野,等待他將是更加複雜的生活…

仕途真的適合李白嗎?答案是否定的。

李白是一個極富浪漫主義情懷的人,浪漫的人就比較鍾愛幻想,他要求世界擇賢而用,唯才是舉,可真實的世界是這樣嗎?李白想要在政治上大展拳腳終究是黃粱一夢。

後來,李白離開京城,遊歷大山明川,結交文人雅士,成就一代奇才,被譽為「詩仙」。

相關焦點

  • 史上文學價值最高的馬屁精李白,雖入仕為官,但一生鬱郁不得志
    作為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人,唐玄宗對於這位號稱詩仙的李白也是十分欣賞,常常對李白的才華讚嘆不已,然而這般有才氣的詩人卻因得罪權貴,不好經營為官之道而最終鬱郁不得志,無法施展心中抱負。早年李白雖然結識了不少的士大夫以及文化名人,但仕途始終沒有起色,為了讓自己入朝為官,必須找到一名高官引薦自己。
  • 李白在唐朝不是詩仙 真正的詩仙被皇帝所欣賞 是這位大詩人
    二、鄭谷稱裴晤是詩仙號稱鄭鷓鴣的詩人鄭谷,有一首《將之瀘郡旅次遂州遇裴晤員外謫居於此話舊悽涼因寄》:誰解登高問上玄,謫仙何事謫詩仙,雲遮列宿離華省,樹蔭澄江入野船。黃鳥晚啼愁瘴雨,青梅早落中蠻煙,不知幾首南行曲,留與巴兒萬古傳。
  • 唐詩趣話:給詩仙李白脫靴的高力士其實也是位詩人
    身為一國之君的唐玄宗,一見到神清氣朗、風流蘊藉的李白,也立馬傾倒,不自覺忘記自己是萬乘之尊,親自為李白調羹,並命令高力士拿一雙便鞋給李白換上,李白本是一個不拘小節之人,高力士拿來便鞋之後,李白伸出腿來,說:「你幫我把靴子脫一下吧!」,這本來順理成章,李白本無羞辱之意。誰知高力士卻記恨在心。自此高力士與李白結下了梁子。
  • 詩仙李白:是詩人亦是劍客
    李白這個名字,我們幾乎從小就聽過,從很小的時候我們學習李白的《靜夜思》,到後來的《早發白帝城》、《望廬山瀑布》、《夢遊天姥吟留別》等,幾乎我們的小學與中學時代都學習李白的詩作。他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世稱之為「詩仙」,亦稱「謫仙人」。
  • 李白為什麼是詩仙,杜甫為什麼是詩聖?誰名氣更大?
    仙者,飄飄不似人間,聖者,必定平視萬物,懷有悲憫之心。成仙成聖,都有一個基本前提,那就是起碼有一項技能達到業內頂尖水平。在專業素質眾望所歸之下,結合其他因素,才有可能為仙為聖。這從來不是官方拍板的事,也還要歷經時間的檢驗。直至約定俗成。
  • 你不知道的「詩仙」李白
    沒錯,他就是「繡口一吐,成就半個盛唐」詩仙李白,也是現代無數追風少年心中的崇拜對象。李白到底有多牛?你想像不到:樂府、歌行、律詩、絕句,無一短板;詞賦、書法、道經、劍術,樣樣精通……文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武能「託身白刃裡,殺人紅塵中」。可以說,他是千年難遇的全才,奇才,天才!
  • 唐代詩人「三角戀」,杜甫欣賞李白,李白衷心孟浩然,孟浩然?
    詩歌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詩歌也以唐朝之時最為鼎盛,有唐詩宋詞之並稱。唐詩的鼎盛是因為在唐朝時出現了許多著名的詩人,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同時,我們知道詩歌總是一定程度上表示浪漫的,而當時的詩人們之間也是極其浪漫的,像以樂會友的伯牙子期一樣,他們以詩贈友,表達自己對故人和好友的珍惜、喜愛之情,而有趣的是在這彼此喜愛中好像有一個傳遞鏈一樣。首先最為人們熟知的就是李白,李白天性瀟灑,最為不羈,流傳下來許多古詩,像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多麼的豪情大氣,也讓我們大家所喜愛。
  • 詩仙李白的朋友圈很熱鬧,他採取不同的方式,維持了完美關係
    詩仙李白的朋友圈裡非常熱鬧,其中有很多是他的忠實粉絲。這個很好理解,如果你很優秀了,很多人就會主動與你交朋友,包括詩聖杜甫、詩王白居易等人的朋友圈也很熱鬧。李白性情開朗,喜歡結交朋友,他的朋友有達官貴人,有文人墨客,甚至還有平民百姓,李白採取不同的方式與他們保持著完美關係。
  • 「詩仙」李白也有失意之時?淺析《將進酒》背後的故事
    李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更是被後人譽為「詩仙」!可「詩仙」也不是一帆風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將進酒》背後的故事。「詩仙」李白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被人舉薦,由唐玄宗招進京,官職為供奉翰林。
  • 143唐詩解讀——李白之《公無渡河》
    披髮之叟狂而痴,清晨徑流欲奚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無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難馮,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長鯨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掛罥於其間。箜篌所悲竟不還。註:公無渡河:古樂府舊題,又稱《箜篌引》。原題意為妻子阻止丈夫渡河,但丈夫不聽,於是溺水而水,妻子痛悼丈夫而唱。後來創作主題均與渡河有關。
  • 李白、杜甫的幹謁之路,試論唐代文人入仕為官的終南捷徑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幹謁詩文」類似於現在的求職信,是一種純粹為結識權貴,以圖舉薦入仕而創作的社交類詩文體裁。由於唐代科舉制度與舉薦制度並行,甚至舉薦制度更為盛行,有才能的文人不經過科舉考試,只要有位高權重的將相公卿欣賞你、願意向朝廷舉薦,便有可能成功入仕,甚至平步青雲。唐朝宰相馬周就是經中郎將常何舉薦才入朝為官的,馬周最終位極人臣,權傾朝野。
  • 孟姓名人——考不得第,仕不得入,雖一生布衣,卻成就非凡!
    以孟子為先祖。《孟子世家譜》記載:分派以十一,別戶以二十。孟姓族人對於自己的戶屬輩分比較重視,因此,孟姓字輩傳承千年,世系清楚,絲毫不亂。孟姓文化今天我們要講述的孟姓名人是大詩人——孟浩然。孟浩然出生於襄陽城的一個書香之家,「浩然」二字取自孟子的「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 詩仙死因至今無解!唐朝大詩人李白一生有三大謎團,你知道幾個?
    ,也是為無數人所敬仰的詩人,人們稱他為詩仙、謫仙人。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作為一個甘肅人,說到李白,許多人總是充滿自豪:「李白就是我們甘肅人。」不僅是現代人這麼說,即便是李白本人,也這樣說:白本隴西布衣 ,流落楚漢。 (《上韓荊州書》 )家本隴西人 ,先為漢邊將。 (《贈張相鎬》 )白本家金陵 ,世為右姓 ,遭祖渠蒙遜難 ,奔流鹹秦 ,因官寓家。少長江漢。
  • 詩仙李白生平經歷——謫仙所遭遇的不順一生
    說到李白,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為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大詩人,詩仙李白的大名 如雷貫耳,其作品的流傳度和經典程度自古以來無人能出其右。但李白的一生絕不是那些詩歌能夠概括的,他的一生跌宕起伏、精彩絕倫,或許對他自己來說,並不是那麼順遂無阻,甚至還有一些波波折折。
  • 詩仙李白一生桀驁不馴才華橫溢,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詩意人生?
    文·段宏剛李白(701年——762年)是我國有史以來文學界最有代表性的曠世奇才,他之所以被冠以「詩仙」的美譽,是因為他的詩歌飄逸奇崛,奔放灑脫,大氣磅礴,字裡行間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以及烈火一樣的情感,他在詩歌中流露出來的思想情懷和價值觀念跟芸芸眾生不大一樣,仿佛不食人間煙火,自有一股「仙氣」,
  • 147唐詩解讀——李白之《襄陽歌》
    解讀:李白曾經在襄陽遊歷期間,先後創作為兩首風格和內容相近的詩歌,一首為《襄陽曲》,一首就是該詩。創作這首詩,李白大概為三十四歲,當時他去拜見韓朝宗,並作《與韓荊州書》以求引薦,然而結局卻令他大失所望,他感嘆朝廷所謂求賢之詔就是一紙空文,因之縱情遊樂於市井之間,以醉眼笑觀世界,寫下了這幾首豪放不羈的醉歌。
  • 102唐詩解讀——李白之《戰城南》
    唐代自開國以來,特別是開元、天寶年間,玄宗喜好邊功,動輒窮兵黷武、連年攻伐,經常是百萬雄師只見其出不見其入,千萬村落只見其敗不見其興。這一場場怵目驚心、血淋淋的戰鬥,給詩人帶來強烈的刺激,也為他的這首詩注入了深刻的人文關懷。前四句,詩人連用桑乾、蔥河、條支、天山四個地名,極言戰事之頻繁,徵伐之遙遠,給我們描繪了一幅軍隊輾轉不息、兵卒疲於奔命的徵戰圖。
  • 一代詩仙李白,為何悲慘一生?三首詩,道盡緣故
    李白,這是中國人最熟悉的詩人之一了,他寫了數以千計的優秀詩篇,就連三歲小孩也能背出他寫的詩。所以從小在我們眼中,李白是一位「詩仙」,是一位君子,他無視權貴,放浪灑脫。可是,等我們真的去了解唐朝歷史,了解李白的經歷,不禁悲從中來認為李白是一個「悲哀」的人物。
  • 最狂的十首唐詩——盡顯大唐風骨,詩仙李白獨佔五首
    提及大唐,就不得不提到唐詩,提到唐詩,就不得不提到李白。李白和唐詩,都是唐朝的風骨。1、將進酒——唐: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 詩仙李白唯一存世書跡
    距今1300百年,那個聞名千古的唐代大詩人李白竟有書法傳世,你知道嗎?在詩歌中見到過詩仙的飄逸,那麼他的文字又當如何呢?看,就是這件。李白 上陽臺帖《上陽臺帖》,李白唯一存世的書法真跡,曾令歷代大家讚不絕口,為之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