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詩人的一首七律,描寫細膩,值得細讀

2020-12-23 品詩賞詞

自古及今,有才華的皇帝並不算多,唐代的李世民、南唐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北宋的徽宗皇帝,應該都算水平很高的皇帝詩人。而漢武帝、明太祖雖然偶爾為之,也寫過很不錯的作品。清代的愛新覺羅 · 弘曆則是一個另類,下面介紹皇帝詩人的一首七律,描寫細膩,值得細讀。

瓊島春陰

清代:愛新覺羅 · 弘曆

艮嶽移來石岌峨,千秋遺蹟感懷多。

倚巖松翠龍鱗蔚,入牖篁新鳳尾娑。

樂志詎因逢勝賞,悅心端為得嘉禾。

當春最是耕犁急,每較陰晴發浩歌。

愛新覺羅 · 弘曆,是清朝第四代皇帝,年號乾隆,在位六十年。乾隆一生文治武功兼備、疆域空前遼闊,而且社會繁榮、文化發達。乾隆皇帝還喜歡寫詩,他勤於創作,每到一地必然即興賦詩,一生竟然寫了4萬多首詩,幾乎是唐朝詩人創作數量的總和,不過大多數都是隨手而作的打油詩。

瓊島春陰,在北京北海公園內太液池南部,金時名瓊華島,元代稱萬壽山或萬歲山。明清兩代為宮廷內苑,其間建築精美,高低錯落,掩映於蒼松翠柏之中。清順治八年,於島中央元代廣寒殿舊址上,建造起一座白塔,康熙十八年、雍正九年均因地震塌毀,而兩次重建。

白塔高35.9米,巍然屹立於瓊島山頂,點綴全園,與太液池兩相映襯,波光塔影,景色宜人。乾隆時在瓊島的四面建築亭臺樓榭,唯島東側建築不多,但林木成萌,別有一番幽 雅恬靜的趣味。乾隆便立一石碑於此綠蔭深處,題雲「瓊島春陰」,此詩刻於碑背。

這首七律作於乾降16年初秋,當時他正值不惑之年,首聯發思古之幽情,「艮嶽移來石岌峨,千秋遺蹟感懷多。」瓊華島早在遼代就已建成,為封建帝都的禁苑,它是挖池積土而成,頗似宋代汴京的艮嶽,因此作者有「千秋遺蹟」之感嘆。

岌峨,碑石高峻貌。艮嶽,宋徽宗在汴京築土山,並廣求天下奇花異木、太湖靈壁等。山周圍十餘裡,最高峰九十尺,因在都城艮方(東北方),故名艮嶽,這裡借指瓊華島。

接下來繼續描寫島上松柏篁竹之美,「倚巖松翠龍鱗蔚,入牖篁新鳳尾娑。」 龍蔚,形容松柏長得異常茂盛,松皮斑駁如龍鱗。可見這是個古樸幽靜,宜於恰情養性的地方。怪石嶙峋、蒼松挺拔,翠竹入牖、詩人開懷,如此美景正可謂如夢如幻,皇帝好像來到了仙境。蔚,茂盛的模樣;娑,鬆散的模樣。

頸聯不失為對仗工整,即景生情的佳句,「樂志詎因逢勝賞,悅心端為得嘉禾。」詩人心情快樂,並不是因為看到了優美的景觀,最開心的卻是因為年景甚好。詩人想到馬上就會是一個豐年,不僅百姓生活改善,而且國家更加興旺,不禁喜上眉梢。詎,難道、豈,表示反問。

尾聯更是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欣喜之情,「當春最是耕犁急,每較陰晴發浩歌。」詩人雖然衣食無憂,卻對農業生產非常關心,不僅知道稂莠不除、將害嘉禾,以及春耕春種需要把握時機,而且熱情地為之放聲高歌,不愧為一代明君。

縱覽乾隆皇帝的這首七律,描寫細膩,情景交融,表現了一位皇帝詩人的不凡功底。尤其是頸聯「樂志詎因逢勝賞,悅心端為得嘉禾」,緊扣「春陰」二字,彰顯出一代帝王的仁義和大愛。乾隆曾說,「仁者以萬物為一體,惻隱之心觸處發現」,正是因為這種信念,乾隆時期才有了一個太平盛世,也使得他被後世廣泛讚頌!

相關焦點

  • 許渾的一首七律,場面描寫栩栩如生,全文無一句議論,卻令人共鳴
    詩人們登山臨水、賞花弄月,更會賦詩抒情,表達心中的悲喜。滄桑歲月,值得後世思考;苦難人生,更值得珍惜。以有限人生抒寫漫長歷史,既要有卓越的學識和見解,更需不凡的勇氣和擔當。晚唐很多詩人雖然仕途受阻,卻心繫社稷民生,更希望朝廷可以從古代社會的興替中吸取經驗教訓,從而讓社會繁榮穩定、百姓快樂安康。
  • 楊萬裡的一首七律,首句就直擊人心,頸聯更值得細讀
    一位詩人的成長,就是一個無比精彩的故事,也許開篇很迷人,結尾卻令人心酸,更不用說過程的複雜和曲折。北宋文學家蘇軾的故事家喻戶曉,他的作品更是膾炙人口。大家在吟誦他的作品的同時,也極其欽佩他的開闊胸襟。南宋有一位大詩人也對先生極其敬仰,還曾不辭辛苦地去他的故居瞻仰。下面介紹楊萬裡的一首七律,首句就直擊人心,頸聯更值得細讀。
  • 張煌言的一首七律,雖然時隔367年,卻依然口耳相傳,值得細讀
    下面介紹張煌言的一首七律,雖然時隔367年,卻依然口耳相傳,值得細讀。 詩人心中感慨 山頂上白雲悠悠、寒風陣陣,詩人心情也變得稍許輕鬆 張煌言的這首七律情感真摯人生苦短,卻又曲折漫長,詩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後世學習,這首詩更值得人們細讀和吟誦!
  • 清代詩人的一首七律,融貫古今,偉人也愛不釋手,還親自手書詩文
    詩人們懷念先賢、再對照自己的身世,更覺得有一種蹉跎和落寞之感。大多數人之所以平淡無奇,既是因為沒有那種身歷險境、劫後餘生的遭遇,也是由於缺少獨立、自信和堅持的精神。曾經有一位詩人研究了五代的歷史,就有這樣的感受。下面介紹清代詩人的一首七律,融貫古今,偉人也愛不釋手,還親自手書詩文。
  • 曾鞏的一首七律,開篇就骨力遒勁,果然開卷有益
    下面介紹曾鞏的一首七律,開篇就骨力遒勁,果然開卷有益。韓魏公輓歌辭宋代:曾鞏堂堂風骨氣如春,袞服貂冠社稷臣。天上立談迎白日,握中隨物轉洪鈞。韓琦是宋仁宗、宋英宗兩代皇帝的顧命大臣,又是策立英宗的主要決策者。他是三朝元老、十年為相,朝廷倚重、士林多譽。他的去世,文人多有輓辭,曾鞏也倍感惋惜,於是也賦詩一首。曾鞏是歐陽修的得意弟子,與蘇軾也是同榜進士,他才華橫溢。作為一位晚輩,詩人十分崇敬韓琦,首聯先為他描繪了一幅肖像畫。「堂堂風骨氣如春,袞服貂冠社稷臣。」
  • 李商隱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描寫精彩,尾聯更讓人淚目
    下面介紹李商隱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描寫精彩,尾聯更讓人淚目。九日唐代:李商隱曾共山翁把酒時,霜天白菊繞階墀。十年泉下無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不學漢臣栽苜蓿,空教楚客詠江蘺。詩人將令狐恩師比作山翁,可見其對小李恩重如山。只可惜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美好的回憶也讓人無比憂傷,「十年泉下無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一個「思」字,如一根紅線,貫穿全文,首聯就以回憶開頭,又提振後面內容。十年,是極指時間之久,讓小李悲痛了很長時間。
  • 元代才子的一首絕句,構思獨特,不落窠臼,最後7字更值得細讀
    北宋的晏殊就喜歡描寫燕子,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既有一份眷戀,也好像在表達深婉的人生感觸。南宋的辛棄疾卻說,燕子幾曾歸去,只在翠巖深處,也抒寫了一種人生的曠達感受。元代也有一位才子描寫燕子,就更是特別。下面介紹元代才子的一首絕句,構思獨特,不落窠臼,最後7字更值得細讀。
  • 黃庭堅的一首七律,思深筆健,富於哲理
    一首詩凝聚著詩人的很多心血,不僅要深入生活實地調查,進行認真的觀察和思考,而且還要善於精心提煉、取捨素材。作者在很短的篇幅中,要表達非常豐富的內容,就需要反覆斟酌,並融會貫通。就像賈島所說,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 杜荀鶴的一首經典之作,描寫細膩生動,頸聯令人讚不絕口
    唐代有一位詩人,仕途艱難、半世漂泊,雖然心中時常安慰自己,人生要懂得曠達和淡泊,但是處處受挫、步步維艱,一定會讓人心力交瘁。下面分享杜荀鶴的一首經典之作,描寫細膩生動,頸聯令人讚不絕口。她日夜期待幸福早日降臨,每天更精心地梳妝打扮,希望某一日皇帝會突然派人前來召喚。可是三宮六院之中,最不缺的就是姿色豔麗、顧盼多情的女子,她們也都與自己有著相同的心態,卻各有各的悲哀。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位佳麗依然沒有見過皇帝一面,最後她終於徹底失望。
  • 杜牧的一首古詩,自遣排憂,其中兩句卻值得細讀
    下面介紹的是杜牧的一首古詩,自遣排憂,其中兩句卻值得細讀。自遣唐代:杜牧四十已雲老,況逢憂窘餘。且抽持板手,卻展小年書。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聞流寧嘆吒,待俗不親疏。遇事知裁剪,操心識卷舒。還稱二千石,於我意何如。杜牧出守黃州,自以為受到排擠,故心情鬱悶,時有消沉情緒產生。唐武宗會昌二年,杜牧年四十,此詩即作於該年他任黃州刺史時。
  • 劉禹錫的一首五律,妙語雙關,彰顯出詩人的高潔情懷
    唐代一位詩人也非常喜歡梔子花,還譜寫了一首傳世之作。下面介紹劉禹錫的一首五律,妙語雙關,彰顯出詩人的高潔情懷。和令狐相公詠梔子花唐代:劉禹錫蜀國花已盡,越桃今已開。色疑瓊樹倚,香似玉京來。劉禹錫是中唐傑出詩人,他與柳宗元、白居易等都是至交好友。劉禹錫才華出眾,卻秉性剛直,為此他也吃了很多苦,不僅宦海沉浮,而且人生坎坷。不過老劉認準了的道路,他就堅決要走到底,絕對不會因為各種原因而退縮。劉禹錫與令狐楚也是好朋友,他們經常詩書往來,切磋詩文。
  • 唐代詩人寫了一首詩,皇帝讀了,愛得不得了,馬上升官
    其實,還有一首唐詩,記錄了古代的一個節日,詩寫成後,皇帝愛得不得了,當即提拔了坐「冷板凳」的詩人。可謂是一首詩改變了命運。這就是唐代詩人韓翃的詩作《寒食》。《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在此之前,皇帝一直缺乏起草文告、命令的人,中書省兩次提名人選,皇帝都沒有批。再請示的時候,皇帝說:讓韓翃來做吧!
  • 王昌齡很罕見的一首七律,語言淺顯,卻寓意深遠
    王昌齡是盛唐著名的邊塞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聞名,人稱其為七絕聖手。王昌齡28歲進士及第,雖然才華超凡,但一生仕途坎坷。他曾經被流放到嶺南,後來又擔任江寧丞,這期間他與李白、孟浩然、岑參等著名詩人都有詩歌唱和。
  • 杜甫的一首七律,精雕細琢,頷聯更顯出神入化
    下面介紹杜甫的一首七律,精雕細琢,頷聯更顯出神入化。返照唐代:杜甫楚王宮北正黃昏,白帝城西過雨痕。返照入江翻石壁,歸雲擁樹失山村。這首七律是杜甫旅居夔州時所作,當時詩人已經感到夔州時局不穩,也預判到蜀地即將有動亂,想回北方卻不能實現,心裡鬱悶而作此詩。楚王宮和白帝城都是夔州的古蹟,詩人用其代表夔州。夔州雨後初晴,斜陽返照江面,雲霧遮蔽了樹林。詩人年邁病肺、高枕而臥,哀傷時世、無心賞景。
  • 陸遊最著名的一首七律詩,其中一個千古名句哲理深刻!
    中國詩歌歷史上,誰是最高產的詩人呢?無疑是陸遊,陸遊字務觀,號放翁,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平生作詩近萬首(乾隆作詩三四萬首,因水平實在有限,不在此列)。陸遊的詩歌,風格多樣,體裁廣泛,涉及面十分深廣。陸遊寫過一首《遊山西村》的七律,該詩可謂陸遊七律的最高峰,歷來廣為流傳。
  • 唐詩裡最落魄的一首詩,詩人把生活中的無奈,描寫的淋漓盡致!
    那麼唐詩裡也是有很多描寫落魄的詩作,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杜牧的一首《遣懷》,通篇描寫的很是傷感,也非常的落魄,詩人把生活的無奈,以及自己內心的那種痛苦,描繪的淋漓盡致,讀來更是令人感傷不已。杜牧也是晚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他寫過了很多非常優秀的作品,而且他少年時代便是很有才華,當年他參加科舉考試,把自己的《阿房宮賦》呈現給當時的主考官,從而令人名聲大噪。
  • 一首描寫少女的古詩,非常唯美,非常細膩
    今天我們說的這個詩人正是張率。張率,字士簡,南朝詩人。他的祖父、父親都是大官,他生於宋後廢帝元徽三年,卒於梁武帝大通元年,所以他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南齊。張率十二歲就能夠寫出精彩的文章,每天都寫一首詩來練筆。
  • 王建的一首七律,很少有人讀過,情景渾然一體,頸聯最是新奇
    古代很多優秀詩文,就像一座座蘊藏豐富的寶庫,非常值得後世探索和傳承
  • 王安石的一首七律,以物喻己,動靜結合,最後14字更顯不俗胸懷
    詩人們通過描寫松樹,也寄寓自己不畏艱難的良好品質。李白曾描繪松柏,「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李商隱也讚美高松,「高松出眾木,伴我向天涯。」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七律,以物喻己,動靜結合,最後14字更顯不俗胸懷。古松宋代:王安石森森直幹百餘尋,高入青冥不附林。
  • 劉禹錫的一首七律,脫口而出,白居易也驚呼神妙
    一首好詩,總能讓人回味無窮。也正因為其水平高超,才會顯得洛陽紙貴、經久不衰。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詩歌,才算優秀作品?首先必須情感真摯,沒有誰會喜歡無病呻吟的作品,讀者更願意看見抒情言志的詩歌。其次要含蓄、經得起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