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一位多面手,他的作品題材廣泛,絕句和律詩都寫得非常出色,很多古體詩也深受讀者喜愛。詩聖對待文學創作非常用心,真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李白就曾讚揚杜甫,「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下面介紹杜甫的一首七律,精雕細琢,頷聯更顯出神入化。
返照
唐代:杜甫
楚王宮北正黃昏,白帝城西過雨痕。
返照入江翻石壁,歸雲擁樹失山村。
衰年肺病惟高枕,絕塞愁時早閉門。
不可久留豺虎亂,南方實有未招魂。
詩的大意是:楚王宮北、天正黃昏,白帝城西、尚現雨痕。夕陽返照江面,好像石壁翻入江中;雲霧遮蔽樹林,不見山下村莊。老來肺病纏身,只有高枕而臥;身在邊塞,感傷時事,經常早早閉門。夔州常有豺虎出沒,不可久留,盼望北歸,卻未能成行。
這首七律是杜甫旅居夔州時所作,當時詩人已經感到夔州時局不穩,也預判到蜀地即將有動亂,想回北方卻不能實現,心裡鬱悶而作此詩。楚王宮和白帝城都是夔州的古蹟,詩人用其代表夔州。夔州雨後初晴,斜陽返照江面,雲霧遮蔽了樹林。詩人年邁病肺、高枕而臥,哀傷時世、無心賞景。
當時夔州百姓困苦不堪,而軍士們卻囂張跋扈。大曆三年,夔州別駕張忠被人殺害,並據城奪權。「夢魂歸未得,不用楚辭招」,表達作者無奈的心情,也抒發了其想回北方的意志。
這首詩最精彩的部分當屬頷聯的兩句,「返照入江翻石壁,歸雲擁樹失山村。」石壁不會翻動,山村也不會流失,但作者卻用一個「翻」字、和一個「失」字,顯得極其突出。細細品味,因為落日的陽光照在山壁上,山壁又將光線反射到江面。江水不停動蕩,山壁的倒影也開始搖晃,仿佛石壁在翻動。
雨後雲密、白帝城高,在雲裡的山村被雲霧遮住,所以說「失山村」。這兩個動詞非常準確地描繪出當時的環境特徵,可見詩人觀察細緻,描寫逼真,堪為出神入化。
其實老杜的很多作品都很用心,再比如他的《曉望》,其中兩句「地坼江帆隱,天清木葉聞」,描寫也很精巧。詩人在高聳的白帝城上眺望大江,兩岸都是懸崖絕壁,向下俯視如同大地坼裂,就連江帆也無法看見。一個「坼」字,恰如其分地展現出當時的特殊地貌。
等到天朗氣清,才有秋葉飄落。詩人望江帆、聞木葉,採用視聽結合的手法,生動地刻畫出江闊天高的秋天景象,同時也更突顯出詩人的渺小與孤獨。杜甫如此精雕細刻,讓後世讀者對他仰慕不已,詩人元稹就曾如此評價詩聖,「杜甫天才頗絕倫,每尋詩卷似情親」;韓愈更是對其讚不絕口,「獨有工部稱全美,當日詩人無擬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