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是北宋著名的書法家和文學家,他也是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黃山谷一直主張溫柔敦厚的詩學觀點,即使內心極其愁怨憤慨,也以委婉曲折的方式表現出來。他雖然仰慕蘇軾,卻又積極汲取杜甫詩歌的藝術長處,並善於總結前人得失,終於形成了自己的詩歌風格。
山谷還主張要多讀書,從而積累古人的佳句善字,於是又提出了點鐵成金和奪胎換骨的理論。 蘇軾也非常喜歡自己這位得意弟子,還誇獎他的作品堪為環偉之文、妙絕當世。下面介紹黃庭堅的一首佳作,僅是頷聯就膾炙人口,撫慰了無數人的憂愁。
寄黃幾復
北宋:黃庭堅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宋神宗元豐六年,38歲的黃庭堅在山東德州德平鎮擔任地方官。黃幾復是山谷少年時代的玩伴,彼此間感情深厚。此時黃幾復在廣東四會擔任知縣,彼此分處天南海北。詩人遙想友人,於是創作了這首詩。
開篇就表達了作者對老友的思念之情,南北相隔千山萬水,即使託鴻雁傳書,它卻飛不過衡陽。作者用「謝不能」,擬人化地傳達出彼此會面之難,也更加深了牽掛之意。
頷聯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詩人無法與好友團聚,卻難忘美好的過往。他回首往事,抒寫懷念之情。當年一起在春風中賞桃花、飲美酒,可是世事變幻、一別多年,如今只能常對孤燈、獨聽秋雨,思念故人、不堪悲傷。
作者精選「桃李春風、江湖夜雨」進行對比,表達了對時光荏苒、歲月滄桑的感慨,並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昔日在一起痛飲醇酒,而今卻各自守著孤燈,詩人娓娓道來,卻不知感動了多少孤寂的心靈。
詩人一點點地回憶著童年的往事,眼前也浮現出一幅幅鮮明生動的畫面。曾經一起垂釣牧牛,還曾共同荷塘泛舟,而今雖然風風雨雨地走過了幾十個春秋,卻難以忘懷這些童真趣事。
頸聯轉而遙想對方的艱苦生活,支撐生計也只有四堵空牆;古人三次折肱後便成良醫,詩人卻不願對方也是如此。「四立壁」概括性極強,省略了無數筆墨,卻寫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最後兩句呼應首聯,更傳達出詩人對好友艱難處境的同情。詩人知道對方生活清貧、環境惡虐,山溪間充滿瘴氣和青藤,而且還不斷地有猿猴哀鳴。對方卻讀書勤奮,這些年來殫精竭慮,估計頭髮也已微白。
詩人用「清溪、猿哭、瘴氣、古藤」等意象進行組合,不僅渲染出一種悽悲的氛圍,更讓讀者如聞其聲、如臨其境。而「讀書頭已白」,也真切地傳達出作者對好友遭遇的憐惜之情,同時內心的不平之鳴也都蘊含其中。
縱覽黃庭堅的這首七律,情感真摯,描寫精妙。雖然山谷提倡無一字沒有來處,但這首詩卻被後世讚賞不已,不僅毫不晦澀,而且感人肺腑,頗有蒼勁古樸的風味。
首聯感慨相距遙遠、無緣重聚,頷聯回首往事、悲嘆今朝。頸聯遙想當下、充滿深情,尾聯憐才之意、不言自明。
再細味頷聯的兩句,「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作者曾經與好友一起徜徉在三月的春風中,又一起在花下舉杯痛飲。如今對方雖然身處逆境、遭遇坎坷,但曾經的真摯友誼與美好情懷,都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又似一盞可以照亮前路的燈火,讓迷茫之人不迷路,更給人以溫暖和希望。
山谷的這兩句詩曾經鼓舞了很多人, 也撫慰了無數人的憂愁。夜雨縱然令人悽迷,但孤燈並不讓人悲怨,因為尚有暖意縈懷,更有春風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