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45秒掌摑3歲女兒9次:要想毀掉一個孩子,就使勁打她

2021-01-14 男孩派

暴力,僅僅只是暴力,而不是教育。

——鹿媽

作者 | 楓子

來源 | 女兒派(洞見旗下帳號)

你能想像嗎?

一個年僅3歲的小女孩,45秒內被掌摑9次,數次被打趴下。

下手如此之狠,打人者竟是生母,僅僅因為孩子不聽話吃飯。

視頻中,媽媽瘋狂掌摑孩子面部,手部,胸部。

孩子一次次站起來,又一次次被打趴。

除了依稀的罵聲,哭聲,「啪啪啪」的掌擊聲清晰可聽。

可想而知,這得有多痛啊!

據報導,孩子爸爸常年在外務工,媽媽獨自帶娃。

我也是一個全職媽媽,很能理解她的心酸與苦楚。尤其是孩子不聽話時,被壓抑的怒火很容易就被點燃。

但盛怒之下,必有殃及。

為家長情緒買單的,必然是孩子。

多年以後,小女孩也許會忘記這件事,但那種恐懼與陰影,卻可能伴隨她一生。

更可怕的是,打孩子,還會越打越上癮。

為什麼會上癮?

因為打有立竿見影的震懾作用:孩子會因為恐懼而被迫服從大人。

從行為學上來看,孩子因被打後「聽話」的這個行為,強化了父母認為「打孩子有效」這一觀念。

所以,當孩子再次不聽話時,父母都會下意識的用武力解決。

畢竟快速有效,為何還要克制自己的憤怒,費時費力的去教導孩子呢?

但打孩子有效,不過是父母的一個幻象。

心理學中有個「習慣化」:

當孩子逐漸適應了挨打,他就會減少被打的恐懼,於是暴力的效果就會降低。此時,父母就會加大力度,越打越狠,越打越頻繁......

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父母在暴力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費勁,孩子越來越痛苦。

暴力下長大的孩子,一生都有個黑洞

想起陝西7歲的天天,媽媽每次管教他,動輒不是打就是罵。

後來就逐漸上升到用電線、刀具、棍子打,常常打到他走不了路。

歷經2年的家暴,天天學乖了嗎?

他唯一取得的教訓就是——用拳頭說話:

他不會和別的孩子相處,覺得你不聽話,我就打你。用鉛筆戳別的小朋友眼睛,用盆子砸別的小孩頭。老師每天都打電話反映他在學校打人。

果然,孩子就是父母的複印件,你的好壞,他都會複印下去。

暴力的種子,就只會結出暴力的惡果。

孩子在暴力之下,如果說習得暴力是無意識的,那麼,「父母不愛我了」就是孩子最強烈的意識和感受,親子關係瞬間疏離而緊張。

作家王朔曾自曝,自己的童年就是在父親的暴力中度過的:

「我父親打我的時候,一直打我到打不動。」

在他父母那個年代,表達愛的方式就是打罵。不要孩子犯錯,就是最大的負責。

也許父母的初心是愛,但即便已為人父,王朔仍難以釋懷父母對他的傷害。

他在《致女兒書》中,扎心地描述了他與父母畸形的關係:

我對親情是懷疑的,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

父母與孩子間本該親密無間,卻漸行漸遠,淪落到陌生人般,不免讓人唏噓。

但細想,父母一次次的施以暴力,孩子未曾嘗到愛;

長大後,父母又憑什麼要求他付出愛,與自己親近呢?

暴力教育,不僅會將親子關係打上一個又一個死結,還會將這種畸形的親子關係,投射到其他親密關係中。

《我是演說家》中,導演黃莉自曝小時候,被爸爸家暴的媽媽,轉身就將所有怒氣都發洩在自己身上。

即便是燈泡壞了,媽媽心情不好,也要將她暴打一頓,還警告她不許告訴爸爸。

家暴帶來的痛,黃莉花了23年的時間才走出來。

可是,童年的經歷卻也導致她不懂如何愛,只會複製與父母的相處模式:隱忍和犧牲。

而一味地隱忍和犧牲,註定只能換來變本加厲的索取和傷害。

現在她已經38歲,仍孤身一人,每一段感情都無疾而終。

除此之外,黃莉還一度將母親的不幸歸咎於自己,這種深深的負罪感捆綁了她,讓本是受害者的她,反而扭曲地認為自己是加害者。

就像美國心理學家斯勞特·派克說的:

「童年的痛,弱小的我們無法承受,必須扭曲,以保護自己。」

在暴力下長大的孩子,太讓人心疼。

暴力,是父母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孩子的「錯誤」大動肝火,但你可曾靜下心來想:

到底有多少次「暴擊」是真的因為孩子不聽話?

又有多少次,孩子成了無辜的被遷怒者?

記得有一次,閨蜜和她老公因為過年回誰家的事再次爭吵起來,吵到最後,老公摔門而出。

末了還發朋友圈說好累,想一個人靜靜。

沒兩分鐘,家婆就打電話來說她各種不懂事,沒有上班還總和老公吵架,不會處理家庭矛盾......

掛完電話,閨蜜暴躁得想找個人吵架。

此時,客廳傳來小寶的哭聲,原來是姐弟倆在搶一個玩具槍,搶不贏的弟弟賴在地上嚎啕大哭,姐姐固執地不肯讓步。

弟弟哄不到,姐姐也哄不到,閨蜜的耐心一點點被磨滅,她伸手就想去搶,女兒卻直接把玩具槍往地上一砸。

「哇」的一聲,小寶哭的更厲害了,她的怒火也「噌」的一下被點燃了,沒忍住揍了女兒一頓。

事後她很後悔,怎麼就爆發了呢?

原來她將無處發洩的一股怒氣撒在了女兒身上,女兒成了她的出氣筒。

這種情況,心理學上稱之為「攻擊轉移」:

一個人會把自己的憤怒和沮喪,通過攻擊力量懸殊無辜之人來發洩出來。

帶娃的日常,經常分分鐘就能爆炸,這時候識別情緒並有效管理情緒就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冰山理論,閨蜜失控打孩子只是冰山上顯而易見的一個行為,而暗湧在水面之下的更大的冰山,才是她情緒失控的原因。

這時,就需要用「走冰山」的方式來深入探究。

她當時覺得很憤怒,其實並不是孩子犯了天大的錯;而是她覺得很糟,丈夫不理解,家婆不認可,孩子不聽話,這些苦惱就仿佛擰成一個死結,堵的難受。

她覺得自己很失敗,處理不好夫妻關係,解決不了孩子矛盾,有種腦袋要炸裂的感覺,只想一巴掌揮下去,讓世界安靜。

一步步剝開憤怒的外衣,我們會發現:很多時候對孩子的暴力,往往都是源於自己對生活無能的發洩。

所以,當你揮起那雙手時,不妨多想想,自己是真的為了教育他,還是只是借個由頭,宣洩自己的垃圾情緒。

孩子不是生活的累贅,而是慰藉

記得曾看到一個很令人心痛的新聞,一個2歲的女童竟慘遭親媽虐待致死。

警方趕到現場施救時,已經奄奄一息的女孩,仍伸出雙手,嘴裡不停的念著:媽媽抱,媽媽抱......

讓人何等心碎!

很多時候,父母總是假以愛的名義對孩子施暴,而孩子轉身就忘,一如既往的愛著我們。

愛,是孩子的本能。

孩子從來就不是苦難生活的累贅,而是慰藉。

知乎有個問題:你的孩子做過的最讓你感動的事是什麼?

有個媽媽的回答暖爆了:

孩子3歲時,她和老公大吵了一架,便帶著女兒回了娘家。

沒兩天,孩子就哭鬧著要爸爸。

她被哭的心情煩躁,順手給了孩子一記耳光,就睡覺去了。

孩子吧嗒吧嗒哭了一陣後,竟輕輕的鑽進媽媽被窩裡,細心地幫她把被子掖好在脖子處,摸了摸她的臉,安慰道:「媽媽,你還生氣嗎?我把我的愛心全部給你。」

一邊說一邊小雞啄米一樣親著媽媽的臉。那一瞬,她覺得無論多累都被治癒了。

我們的孩子也許有些調皮搗蛋,也許表現不盡人意,但他也如同彩蛋般,經常給我們帶來出其不意的驚喜和感動。

就像有句話說的:

「孩子就像熨鬥,雖然有時候比較燙手,但是能熨平生活中很多哀愁。」

每個媽媽,都是孩子在天上精挑細選的。

每個寶寶,都是父母基於對愛的渴望而誕生的。

母子一場,是一份多麼來之不易的緣分!

所以,當你要失控時,不妨多想想,最初孕育這個生命時的那份喜悅吧。

有什麼比孩子平安健康,順遂長大更重要呢?

相關焦點

  • 1分鐘扎心視頻,媽媽45秒掌摑3歲女兒9次:要想毀掉一個孩子,就使勁...
    一個年僅3歲的小女孩,45秒內被掌摑9次,數次被打趴下。 下手如此之狠,打人者竟是生母,僅僅因為孩子不聽話吃飯。 視頻中,媽媽瘋狂掌摑孩子面部,手部,胸部。 孩子一次次站起來,又一次次被打趴。
  • 女兒遭同學掌摑被媽媽要求「打回去」:以暴制暴真的好嗎?
    近日,一位臺灣媽媽因為女兒在學校被女同學掌摑,怒氣衝衝到學校讓女兒"打回去"。視頻裡,一名中年女子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對一長發女生說"你打下去,給我用力打","她多大力,你就多大力"。長發女生依言,將巴掌甩落在短髮女生的臉上。中年女性仍舊不滿意,幾次將短髮女生的臉擺正,示意長發女生繼續狠狠打。
  • 「我媽媽是騙子」:毀掉一個孩子,騙他兩次就夠了
    媽媽擔心棉花糖的色素和高糖分對孩子不好,不想讓女兒多吃。無奈女兒一直拿著不放手,於是媽媽騙孩子棉花糖髒了,洗洗再吃。天真的女兒相信了媽媽的話,高興地拿著棉花糖開始洗。結果棉花糖越洗越少,最後消失不見。小姑娘徹底懵了,隨即嚎啕大哭起來。
  • 13歲女孩被外校女生掌摑14次 對方稱「打錯了」
    短短40秒,被打女生遭14次掌摑,讓人看著揪心。視頻中,一名粉色衣服的女孩被多名女孩圍在牆角。其中一名白衣服的女孩揪著粉衣服女孩接連扇了14個耳光,邊打邊數,下手不輕。粉衣服的女孩被打得面紅耳赤。記者在上饒餘干縣人民醫院見到了視頻中被打的女孩小娜。
  • 10秒被扇10餘次耳光!14歲女孩被打視頻曝光:養女兒,就該不好惹
    女兒被12個人暴打,但對方卻一個人都沒有受到應得的處罰,為人父母該有多憤怒?這不禁讓人想到了前兩天,一個初中女孩跪在地上,遭3人瘋狂掌摑的視頻。10秒內被連扇10餘次!02不按常理出牌的媽媽,給女兒打「預防針」生活中,媽媽們總這樣教育女兒:要溫柔文靜,通情達理,不能隨便發脾氣,能忍則忍。
  • 女子6秒掌摑6名小學生,只因女兒和同學發生口角,已被拘留
    家長之所以會將孩子送入學校中是出於對學校和老師的信任,也是想讓孩子去學習更多的知識結交更多的朋友,可是事實證明學習並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近日,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有一名女子因女兒和其他同學發生口角,竟一怒之下掌摑六名小學生,那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據相關媒體於12月7日報導得知,一名女子在六秒的時間裡對六名小學生進行掌摑,而她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女兒和其他同學發生了口角之爭。
  • 毀掉女兒很簡單,3個不經意踏入的誤區,家長踩一個都會害了她
    生活中父母會對女兒小心翼翼地呵護,希望給予她們更多的關愛。但是有些父母常常會進入一個誤區:愛護女兒就是寵溺,沒底線地給予金錢物質上的支持。這也是家長認為的「富養式教育」,殊不知這種做法很容易毀掉女兒。一位媽媽愛女心切,女兒上學期間一直在學校附近陪讀,照顧生活起居。
  • 孩子青春期的「14歲」現象,家長要重視,在這3方面需「使勁管」
    一個人的一生當中大概要經歷8個重要的發展階段,每個階段的過渡期都存在一個核心問題亟待解決。就拿孩子來說,一個孩子的成長會經歷3個叛逆期,一個是2-3歲,一個是16-18歲,還有一個經常被忽視的14歲。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叛逆表現會有所不同,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找出叛逆的真正原因,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叛逆期」。
  • 3歲女兒準備了一把尺子說:大人做錯事也要打屁股!
    但是在教育女兒的過程中,我並沒有完全杜絕「棍棒教育」,我認為在適當的時候,棍棒教育比說教會更讓孩子長記性。於是,我準備了一把小學生用的尺子,明確告訴3歲女兒:如果你犯了很大的錯誤時,爸爸媽媽會用這把尺子打你的屁屁。
  • 悲慘的陳淑樺:9歲出專輯,卻被媽媽毀掉一生,至今62歲還單身
    「世上只有媽媽好」這樣的一曲童謠真的是非常的深入人心,很多小孩從小到大都渴望有一個非常愛自己的媽媽,因為媽媽能夠給我們帶來溫暖,媽媽能夠在我們人生道路遇到困難或者是坎坷的時候,總會擋在我們的面前,為我們遮風擋雨,為我們排憂解難。可是有一個人,她卻被自己的媽媽毀掉了自己的一生,這個人就是陳淑樺。
  • 剪刀戳嘴、開水燙,她把9歲女兒打到多處骨折,被捕後卻說「打她是對...
    放下電話,徐靜超與同事立即趕往孩子所在的醫院。在醫院見到的情景遠遠超出徐靜超的想像:「這個孩子的傷勢情況把我震驚了,全身上下可以說沒有一塊好的皮膚。」  受虐女童名叫小潔,剛剛9歲。徐靜超見到她時,小潔使勁撕咬並且拽著她的被子,不讓其他人觸碰。醫生的進一步診斷顯示,小潔身上有多處陳舊性骨折和軟組織挫傷,全身各處更是可見大片皮膚燙傷後的疤痕,符合軀體受到虐待的特徵。
  • 12歲男孩被誤打掌摑鎖喉拎舉,為何家長的護犢子心理難溝通解決?
    12歲男孩被誤打掌摑鎖喉拎舉,為何家長編按:我相信每個人看到這個新聞的第一反應,都是認為作為一個成年人壯漢,徒手掌摑,鎖喉,拎舉一個12歲的小孩,是不應該的,甚至是非常難以接受的事情,畢竟作為一個成年人,無論是什麼原因都不應該去用這樣嚴酷的3個動作來對待一個孩子,何況還是一個12歲的小盆友,小編我剛看到這個新聞的第一個反應也是這樣的,可當我讀完這個事情整個過程之後,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這個壯漢會選擇通過這樣暴力的手段來解決這個鄰裡之間的日常事件呢,每個人都會反問,為什麼他不去找對方的家長溝通呢?
  • 孩子犯錯使勁打一頓就好了?父母第一反應,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情商
    當你的孩子犯錯以後,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打唄,這麼調皮,屢禁不止,除了打還有什麼用?」還是先思考:「我要怎麼做,才能讓他聽話?」父母的第一反應,不僅僅會影響這件事情的進展,更是會直接決定孩子的情商!通過網絡,我們看過太多「熊孩子」的新聞,往電梯上撒尿、公交車上踢人、潑火鍋湯燙人臉等等...
  • 這三種媽媽,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尤其是第一種!太準了
    母親每天晚上10點都要準時沒收女兒手機,不交手機就拳腳相加。有一次甚至與女兒對峙到凌晨兩點,威脅女兒再不交出來就去跳樓。母親對女兒的社交關係也要幹涉,不僅聊天記錄要過目,甚至連聊天語氣也要管。女兒想換掉家裡的舊電器,母親就說買了就給扔出去。
  • 「我優秀懂事的女兒,被我親手掐死了」,毀掉一個孩子,只需要做這件事
    她將錄取通知書釘在父親的房門上,然後跟初戀離家出走了,在外面吃盡苦頭。當她想回頭重新開始時,她拼命敲門,祈求父親讓她回家,但父親始終沒有打開那扇門。因為,林老師想用這種方式讓林慧屈服,讓她從今往後都在自己的控制下生活。
  • 金賽綸的媽媽有抑鬱症?她曾經竟然想帶著女兒一起自殺!
    金賽綸的媽媽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今年41歲的她生育了3個漂亮的女兒之後依然保持著童顏,因為美貌還上了好幾次熱搜。大女兒的悲鳴聲讓我堅強讓我們都能活下來要活著啊 要堅持下去有時候大女兒會說起那時候的事媽媽我當時真的很害怕那時候的衝擊給孩子留下了很深的陰影吧沒有人指使 卻露出了平生中最傷心的眼神和刻骨的痛苦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這4方面「使勁管」,孩子將來更出色
    孩子是上帝送給父母的小天使。他們很聽話,很可愛,但是到了2歲,就露出了本性。他們化身為小惡魔,調皮淘氣,挑戰父母的權威。3歲就更過分了,3歲寶寶的自我意識越來越清晰,不管爸爸媽媽說什麼都不聽。根據專家的解釋是,孩子在3歲左右是進入了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有了初步的思維能力和自我意識,也就是有了自己不那麼容易上當受騙的小九九。
  • 四川3歲女童遭繼母虐打致死,孩子做夢都在叫:媽媽別打我
    3歲女童杜某浩就在繼母廖某所帶的小班上學,被虐打的孩子身上經常青一塊紫一塊的「我和前夫還沒離婚,他們就有染,他們結婚時她帶了一個10歲左右的兒子,我前夫知道她平時打娃,案發當天只有她和我女兒在家,她幹了什麼只有她清楚,前夫當時不在家,所以不知情,她兒子當時也不在家。」
  • 李玫瑾: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黃金期,這3個方面家長要「使勁管」
    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黃金期」3-6歲這個年齡段,正是孩子行為習慣培養最關鍵的時期,孩子85%-90%的性格、思維模式、行為方式都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李玫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擔任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
  • 外出溜娃,45歲媽媽與45歲奶奶相遇,兩個人的差距顯而易見
    02案例娟姐(化名)已經45歲了,婚後生育了一兒一女,20歲的女兒大學畢業了,於是兩個人見面後就有一句沒一句聊起來,從她倆的對話可知,45歲的張阿姨已經當奶奶了,這個女孩是她的小孫女,然而娟姨卻還是一個1歲寶寶的媽媽,兩位相同年齡的女性相遇,然而兩個人的差距卻肉眼可見,這種顯而易見的差距讓娟姨感到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