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效應的盲點,不要輕易相信與運用

2020-12-15 教育G不憤不啟不發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木桶效應,它講的就是一個木桶能裝多少的水,取決的並不是木桶最長的那塊板子,而是最短的那塊。這句話聽上去沒有什麼問題,然而這真的是一個思維的陷阱,誤導了不少的人。其最大的危害就是限制了人的思維。

木桶效應經常被運用在成功學中,說到「你不去改變你最差的那塊木板,你怎麼能夠成功呢?」。這句話聽上去也像沒有問題一樣的,但仔細的思考你會發現,這些都只是表達了一半的意思。

如果說上面的話沒有錯,那請你告訴我,那塊木板是最短的?到底是那塊呢?你說出來的就真的是最短的嗎?這些問題真的是沒有辦法去回答的,所以一些所謂的成功學家習慣把話說一半。

其實通過對上面的一些事情的分析,我們會發現我們聊到了一個關於怎麼去成功的話題。我們舉個例子來說一下,我是做講師的,對於現在的我來講,擅長的是去組織培訓、進行評估與優化。

我們從兩個角度來講一下,一個是我整個的人生當作是一個木桶,我的長板就是開展培訓工作了,其他的事情都是短板。我需要養家餬口,我需要賺得更多的錢,那我問下大家我是去做其他的事情還是把精力花在我的長板上面好一些呢?

答案當然是把時間和精力花在自己最擅長的地方最好,最擅長的地方就有再優化的價值。換句話來講,培訓方面我不斷的優化,就能不斷地超越他人,讓自己變得不容易被取代,這樣就值錢。如果是做其他的事情,很難去超越,畢竟人的精力與時間有限,而且還需要面對現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把培訓這件事情看作是一個木桶,培訓體系那麼大,還是只能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才好。

木桶原理講述的是沒有錯,但運用的時候一定要加上前提,而且能運用的範圍是比較的狹窄的,或者說是宏觀運用才比較好,或者不運用在人身上。比如說:成功是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事情,缺一不可。比如計算機要運行快,主板不行換主板、內存條不行換內存條。

相關焦點

  • 吸引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木桶效應
    在群體關係中吸引力法則的運用最為普遍,每一個人都渴望成為人群中的焦點,那麼他必定是有其獨特的魅力,心理學家認為吸引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木桶效應。什麼是「木桶效應」?木桶效應又稱為木桶定律,講的是一隻水桶能夠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
  • 放棄短板出奇制勝——反木桶效應
    木桶效應可謂是人盡皆知。一隻由多個木板製成的木桶想要儘可能多的盛水,就必須保證所有的木板長度一致,且完好無損。只要其中有一塊木板太短或破損,這隻木桶就裝不滿水了。木桶的盛水量只取決於最短的那隻木板而不是最長的。
  • 《瓦拉赫效應》:它真與木桶原理的短板效應自相矛盾嗎?
    木桶理論可說到這裡我們又不得不提一下《木桶理論》,就是講一個木桶可以成多少水,不取決於木桶最長的那塊木板而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所以也被稱之為「短板效應」,猛一聽起來似乎木桶理論是強調均衡發展,必須把缺點補足才可以更好的發展,而瓦赫拉效應則是讓我們放棄自己的弱項而一直發展強項就好。
  • 木桶效應,對人的生活有什麼啟發
    效應的定義上面說到的現象我們可能也遇到過,這樣的現象被稱為木桶效應,也有人被稱為短板理論。這是外國學者提出來的,大致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個木桶他是由很多塊板子拼接起來的,這個木桶的盛水多少,取決與最短板子的長度,其實我們通俗的理解,木桶就相當於一個公司,每一塊木板就相當於每一個部門,公司的發展速度,取決於最差部門的水平。
  • 《水滸傳》:木桶的短板效應理論,為晁蓋的失敗找到了合理的解釋
    其實,木桶的短板效應理論,就可以為晁蓋的失敗找到合理的解釋。所謂「木桶的短板效應理論」,是指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這個理論也被稱為「木桶的短板效應理論」。
  • 原創|比木桶效應和長板效應更重要的是……
    [用最短的時間去積累認知]《比木桶效應和長板效應更重要的是…》--格格姐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期,企業或個人都需要綜合能力很強,木桶效應是人的短板往往決定人的高度。這兩種效應的原理,其實並沒有過時或先進之分,只是在不同的階段引領著其不同的意義。故此,懂得適時發現企業或自己的短板或強項的能力才更重要,不斷地補充或打磨,按階段的需要去發展。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木桶效應
    盛水的木桶是由許多塊木板箍成的,而木桶的盛水量是有這些木板共同決定的,並非是由一塊或者幾塊決定的。如果其中一塊木板很短,那麼此木桶的盛水兩就會很少,因為即使放入很多水,多餘的水也會從短板處流出來。因此這塊短板就成為了這個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
  • 十個執行力故事之木桶效應
    一個儲滿水的木桶,只要抽掉一塊木條,木桶裡就沒水了;假如木桶的頂端參差不齊,那麼水只能在頂端的最低部分。用這種效應來看企業也是如此。現在的企業不是靠一個人、一種資源、一個廣告就能「長治久安」的,而是這個企業的每一個員工都要「精」。
  • 不要輕易的相信別人
    大家全都相信了魚鷹的話,於是被魚鷹一一帶到一塊沒有人知道的一條又翻水坑裡。 這裡的水淺見底,魚鷹可以非常容易的逮住它們。魚蝦這才後悔不該輕易相信魚鷹的話。 不要輕易地相信別人,可能你會付出的代價是你的全部。
  • 孩子不是「木桶」,濫用木桶效應只是誤人子弟,提升長板才是王道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大家可能都聽說過「木桶效應」,就是說一個水桶能裝多少水,是由最短的那一塊板子決定的。如果短板存在,即便加入再多的水也會從短板處流出來,這個效應也被家長用在孩子學習上。
  • 魯網網評:脫貧攻堅謹防「木桶效應」
    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長短不齊,那麼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決於最長的那一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一塊木板,這就是有名的「木桶效應」。脫貧攻堅就好比「木桶」,各級黨組織唯有確保任何一塊木板都不短,方能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讓脫貧成果禁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
  • 希林娜依高終於重返首發成團位,姚慧降級板凳隊,木桶效應很現實
    不過,姚慧降級板凳隊,木桶效應很現實,正所謂短板決定了高度。希林娜依高是這屆創造營公認的實力vocal,不過,團隊battle戰中,原創歌手姚慧卻意外獲勝,取代了希林的首發成團位。希林跌至墊底區,幾次努力都沒能實現翻盤。鹿晗宣布主題曲考核規則,所有學員都有資格挑戰「一天班」。
  • 三個有趣的團隊「定律」:雁群理論,螞蟻效應,反木桶定律
    三個有趣的團隊「定律」:雁群理論,螞蟻效應,反木桶定律!身為管理者,帶團隊時一定要了解這三個「定律」,否則團隊很難成事。二、蟻群效應:優化工作流程,發揮團隊最大力量螞蟻的生存方式一直被心理學和組織學的學者所關注,他們發現,螞蟻擁有強大組織體系和快速靈活的運轉能力,非常值得人類學習。
  • 發展康養產業應重視「新木桶效應」
    當前,我國康養普遍存在投入大,營運模式不清晰的問題,還沒走出一條成熟可複製的發展路徑,但康養產業的「新木桶理論」已初現端倪。  傳統的「木桶理論」又稱「短板效應」,認為一個木桶的容水量是由它最短的一塊板所決定,產業發展亦如此。「新木桶理論」則把產業的每一環看成是一塊木板,僅靠各自的這塊木板是盛不了水的,也解決不了問題。
  • 重視光伏龍頭企業成長和創新 關注特殊時期的「木桶效應」
    發表於:2020-02-18 08:46:51     作者:開源證券新能源來源:微信公眾號「新能源趨勢投資」1、疫情對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影響差異較大,關注原輔材造成的「木桶效應」。光伏企業節前配料的庫存正在逐漸消耗殆盡,如果供應短缺的情況持續下去,可能會造成「木桶效應」,影響到部分企業的生產進度。2、2020年電站併網和申報期限或將適當延長,密切關注政策的變化和落地情況。疫情或導致光伏發電項目無法按期併網,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了解,企業如3月復工,部分企業預計3月31日之前併網量僅僅是一季度全計劃併網量的10%,進展比較快的也只能達到50%。
  • 醫師節之際,再談植髮醫生的「木桶效應」
    值此醫師節之際,新生植髮醫生團隊發出倡議,他們表示作為植髮行業的一份子,植髮手術是典型的「團隊作戰」,只有每個醫師、護士都具備過硬的正規技能和豐富的經驗,才能避免「木桶效應」,引領行業健康發展。 植髮考驗「團隊作戰能力」 據了解,植髮手術分為毛囊提取、分離、種植等多個步驟,是典型的「團隊作戰」,存在所謂「木桶效應」,因此對團隊裡每一個醫生和護士都要求很高。
  • 永遠不要太輕易相信一個人(深度好文)
    昨天在知乎上看到一句話,深以為然:永遠不要太輕易相信一個人,否則受傷的只會是自己。幾年的朋友都可能拋棄你,更何況相識幾天的人?自己的秘密,不要指望誰幫你保守;自己的傷痕,不要指望誰幫你治療。這個世界,真的能給你安全感的,唯有你自己。當你太過掏心掏肺,人把你看透,你還指望誰對你有興趣?
  • ...北京公務員考試申論議論文理證法原理效應積累——木桶效應
    2021北京公務員考試職位檢索內涵詮釋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一隻木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隻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隻桶就無法盛滿水。這一現象也可稱為「短板效應」。
  • 公務員面試:木桶效應盛水時是取決短板,還是縫隙,你怎麼看?
    木桶效應是指木桶的盛水量取決於短板,有人將其更深入一步,認為木桶的盛水量不僅僅取決於短板,更在於板與板之間存在的縫隙。就此談談給你的啟示。【參考答案】木桶效應在我們生活很多領域都有所體現,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審視,都可以給我們的工作,甚至人生帶來非常豐富的人生啟迪。首先,細節決定成敗。
  • 人生在世,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深有感悟)
    做人,不要過於信任別人,才能少走一些彎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生活並不像想像得那麼美好,社會是複雜多變的,人心是險惡的,總是充斥著爾虞我詐。所以,不能沒有防人之心。做人,就一定要懂得保護自己,不能太信任別人,尤其是小心提防各種陷阱和圈套,不要把生活想得太單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