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北回歸帶農耕文明溯源與生態文明建設座談會在華南農業大學舉行。會議提到要加強中華文明考古研究,追溯北回歸帶中華農耕文明的起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會議上,華南農業大學廣州農業文化遺產研究基地教授王福昌做了發言。王福昌介紹:「華南農業大學的農史研究歷史悠久,1920年就開始研究稻作起源。1978年,華農建立了農史研究室,在歷史上,華農農史研究創造了很多成績,我們是最早招收農史研究生的單位,1976年以後,我們創辦了全國第一個農史刊物,我們還利用全國農史界的力量,主編了農史界第一部裡程碑性質的著作,叫作《中國農業科技史稿》,近幾年,我們還拿到到了兩個國家的重大課題。」
王福昌還表示,華農的農史研究是研究與藏書並重,「我們有專門的書庫,有3.8萬冊線裝的圖書,我們的資料,從農書的版本上看,是世界上版本最多的。」
王福昌說,做農業文化歷史研究還是要依靠農學的理論方法。我們搞環境史、生態史,就需要大量的學習,並依賴現代的生態學知識。非常高興邀請各位專家學者多到華農來指導,使農史研究能更上一層樓,「我國歷史悠久、溫暖博大精深。我們這些年服務社會,專門做農業文化遺產的研究。」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武威、張丹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武威、張丹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武威、張丹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蔡凌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