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關鍵詞:乳頭疼痛
閱讀時間:15分鐘
母乳餵養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除了第一個月,之後不會給媽媽造成困擾,也不應該給媽媽造成痛苦。然而現實中,我遇到了太多的媽媽遭遇哺乳期乳頭疼痛的問題,很多媽媽描述每次哺乳就像上刑場英勇就義一樣,只能咬緊牙關,大義凜然地面對一切。
據研究報導,乳頭疼痛是繼於乳汁不足之後第二大容易導致母乳媽媽中止哺乳的原因。其實,哺乳應該是無痛的,如果哺乳讓你覺得疼痛難忍,請查找原因,並採取相應措施解決問題。
我會採用系列文章的方式講述幾大可能導致哺乳期乳頭疼痛的原因,歡迎大家關注和轉發。
有一種痛叫乳頭敏感痛
首先說明一下,這是正常現象。
很多媽媽在開始母乳餵養時會感覺乳頭不適,一般在寶寶吸吮開始後約30秒至1分鐘時消退,並在產後第4日後減輕,在產後約7日完全消失。
這種乳頭敏感可能與尚未充滿乳汁的導管承受負壓有關,這種「銜乳性疼痛」不應當持續整個餵養過程,在產後第1周至2周後會完全消失。
此外,新手媽媽更經常遇到的應該是以下這種病理性疼痛,一起來看看可能是哪些原因導致的.
01 銜乳姿勢不正確
這是導致哺乳期乳頭疼痛的最常見原因,在產後初期就會出現,主要由於寶寶銜乳姿勢過淺引起。
為什麼銜乳姿勢不正確會導致乳頭疼痛?
寶寶吃奶時,媽媽的乳頭是在寶寶口腔的硬顎和軟顎交界處5mm以內的範圍,被稱為舒適區,當媽媽的乳頭在這個區域,就不會出現哺乳疼痛及乳頭受傷的問題。
但如果寶寶銜乳淺,媽媽的乳頭就會在寶寶口腔的前部也就是硬顎位置,當寶寶每次吃奶的時候硬顎都會擠壓摩擦乳頭,造成乳頭疼痛和乳頭受傷。
如何才能讓寶寶銜乳姿勢正確呢?
有兩種辦法:
寶寶主導的哺乳
也就是採用後躺式哺乳的姿勢,因為有重力作用的幫助,寶寶銜乳更深。推薦從出生到5周以前媽媽都採用這個姿勢哺乳。
媽媽引導的哺乳
媽媽抱寶寶吃奶時,寶寶鼻尖對媽媽乳頭,媽媽用乳頭觸碰寶寶的上唇會使寶寶嘴張開很大,這時很快把寶寶貼近乳房,讓他從下乳暈開始,銜入乳頭,並儘可能多地含住大部分乳暈。
如何判斷寶寶銜乳姿勢是否正確呢?
如果是正確的銜乳,我們可以看到寶寶的嘴巴張得足夠大,下巴緊貼乳房,可以觀察到寶寶明顯的吞咽動作,當吞咽時,他的吸吮會略微暫停,下頜運動幅度增大。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要考慮可能寶寶的銜乳姿勢不正確,需要糾正:
▲餵奶時乳頭疼痛
▲餵完奶乳頭變形,變成唇膏狀
▲吃奶時寶寶的兩頰極度凹陷
▲吃奶時寶寶有啪嗒的聲音
▲吸奶時聽不到吞咽聲,或者看不到吞咽的動作
劃重點:產後一開始哺乳就出現,並且持續很多天的疼痛,首先考慮寶寶銜乳姿勢是否正確。媽媽可以先嘗試自己調整銜乳姿勢,如果還是覺得調整不好,請及時求助專業母乳指導。
02 寶寶舌系帶過短
舌系帶是舌底與口腔底部相連接的黏膜組織,呈一層膜狀。舌系帶過短發生率是3%到10%,且有家族聚集性。
正確銜乳時
寶寶舌頭伸出很長超過下牙齦,寶寶吸吮時舌頭會呈波浪式的上下運動,有助於形成口腔的負壓,有助於刺激噴乳反射形成,且可以減少乳汁移出時乳腺管的阻力,讓乳汁更加容易移出。
當舌系帶過短時
會限制舌體的活動,使寶寶銜乳不深,乳頭在吸吮時被舌頭擠壓,造成乳頭變形和疼痛。
但並非每一個舌系帶過短的寶寶都需要處理,舌系帶過短影響母乳餵養的可能性只有25%,只有出現以下情況時需要考慮帶寶寶去口腔科,做舌系帶剪開手術:
★哺乳時媽媽乳頭疼痛,經過糾正銜乳姿勢後仍然得不到緩解,也排除了其他引起乳頭疼痛的原因。
★媽媽頻繁哺乳,銜乳姿勢正確,但奶量不足,或者奶量一直在下降。
★寶寶頻繁吃奶,但體重增加不好。
劃重點:產後一開始哺乳就出現,並且持續很多天的疼痛首先考慮寶寶銜乳姿勢是否正確,但如果銜乳姿勢已經調整得很好,媽媽依然感覺哺乳疼痛,就要檢查一下寶寶舌系帶,看是否有異常。
03 乳頭損傷
乳頭損傷又叫乳頭皸裂,產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 不正確的餵奶姿勢或銜乳方式不良
★ 吸奶器罩杯大小不合適
★ 寶寶口腔結構異常
如何預防乳頭損傷
銜乳姿勢正確
確保寶寶是深銜乳!深銜乳!深銜乳!
選擇正確的吸奶器罩杯
在用吸奶器吸奶時,圖二吸奶器罩杯尺寸正好合適,乳頭跟罩杯壁之間有1-2mm的空隙,有一小部分乳暈吸入到了罩杯當中,大部分乳暈在外面。
圖一吸奶器罩杯太小,乳頭摩擦到罩杯壁,這樣會造成乳頭受傷。圖三是吸奶器罩杯過大,大部分乳暈被拉入罩杯中,這樣吸奶器不能很好的工作,也會造成乳暈受傷。
媽媽們在使用吸奶器時要仔細觀察吸奶器罩杯尺寸是否合適。避免乳頭受傷。
發現寶寶口腔結構異常及時看醫生
大約只有25%的舌系帶過短的寶寶影響到了母乳餵養。當媽媽已經調整了銜乳姿勢後,依然感覺乳頭疼痛或裂傷,就要及時看醫生。
如何護理乳頭損傷
1. 保護乳頭皮膚
每次哺乳完可以擠點母乳塗抹在乳頭及乳暈上待自然風乾,或者塗抹羊脂膏類乳頭霜來保護乳頭。
2.加速傷口癒合
可以採用溼性癒合的原則進行治療。在傷口處塗抹抗生素軟膏,並在受損區域覆蓋不粘墊,或使用乳頭保護罩,防止乳頭擦傷區域與乳房墊或胸罩粘連。
(乳頭保護罩)
3.哺乳時提前刺激奶陣
每次餵奶前先用熱毛巾溼敷,按摩乳房等方式刺激奶陣產生,這樣有利於乳汁分泌,又可以減少寶寶吸吮對於乳頭創面的刺激。
4.調整哺乳順序
哺乳時可以先從沒受傷或是受傷較輕的一側乳房開始,以減輕寶寶用力吸吮對乳頭的刺激。
5.更改哺乳姿勢
如果媽媽原來採用搖籃式哺乳時發生了乳頭裂傷,可以試試改成橄欖球式,因為寶寶吸吮時接觸到媽媽乳頭的部位不同,可以減少對乳頭創面的刺激。
6.暫停親餵
如果乳頭裂傷太嚴重,媽媽感覺疼痛劇烈,可以暫停親喂,改為吸奶器吸奶或者手擠奶。但記得要以跟原來哺乳時相同的頻率讓乳汁移出,否則可能會出現乳汁量減少。
7.服用止痛藥
如果媽媽感覺疼痛太劇烈,可以服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類止痛藥。
8.及時求助醫生
如果乳頭裂傷一直遷延不愈,或者反覆發作,媽媽記得及時去看醫生吧。
04 寶寶咬乳頭
寶寶在出生後最初幾周內咬乳頭通常是由於張力性咬合反射引起,常因嬰兒的口腔防禦、頜後縮和舌系帶過緊而出現。
罕見情況下,少數寶寶出生時就有胎生牙。對於這類寶寶,可能需要將胎生牙的切緣打磨光滑以減輕媽媽的不適,如果胎生牙給媽媽哺乳時造成了嚴重的不適或疼痛,則可能需要將其移除。
寶寶長牙期間由於牙齦不適,很容易在吃奶時咬媽媽。如果被咬了,媽媽要迅速用手指撬開寶寶嘴巴取出乳頭,並很嚴肅告訴他:媽媽很痛,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寶寶其實是懂的,媽媽一定不要大喊大叫,否則寶寶會覺得你是在跟他玩,他下次還想玩。
另外,注意在寶寶餓了的時候再餵他,因為寶寶專心吸吮的時候是不會咬媽媽的,只有不好好吃奶時才會咬。
一旦寶寶已停止吞咽母乳而只是為了舒適而繼續吮吸乳頭,就要把寶寶與乳房分開以防止其咬乳頭。在哺乳前,把冰鎮咬牙膠給寶寶咬咬也能緩解他牙齦不適,減少咬媽媽的機率。
05 真菌感染
案例分享
媽媽產後3個月,乳頭疼痛。但家人都告訴她,餵奶就是痛的啊,忍一忍就好了。於是媽媽一忍再忍,直到實在忍不了了,在別人介紹下找到了我。我真的好心疼這位媽媽,痛了3個月。
我仔細詢問了媽媽關於疼痛的情況,她描述疼痛就是火辣辣的刺痛,跟哺乳時間沒有關係。觀察了一次完整的哺乳過程,寶寶銜乳也正常,排除了寶寶舌系帶問題。
諮詢觀察媽媽乳房,乳暈周圍皮疹很明顯。我當下基本就確診了媽媽是乳房真菌感染。用上了抗真菌藥物後,好轉很明顯,隨著乳房皮疹的消失,媽媽的乳頭疼痛也消失了。
什麼是乳頭真菌感染
乳房真菌感染,醫學上稱為「假絲酵母菌感染」,也會導致乳頭疼痛,表現主要是乳房灼痛刺痛,是一種火辣辣燒灼痛的感覺,除了乳頭痛,乳房深部也會感覺痛,可能還會伴有一些瘙癢,疼痛時間可能跟哺乳沒有關係,在哺乳前哺乳後以及哺乳過程當中都會發生。乳房和乳頭外觀會有異常,表現為乳頭乳暈發紅髮亮,伴脫屑。
應該如何治療
以往判斷是否是真菌感染,醫生主要是根據臨床表現就可以作出診斷了,但根據uptodate上的建議:在缺乏假絲酵母菌感染證據(即皮膚刮片檢查或母乳培養提示假絲酵母菌陽性)的情況下,不能診斷為假絲酵母菌感染,也不應啟動相關治療。
Tips:催乳師或母乳指導是不能指導媽媽用藥的,發現乳房異常皮疹,請及時轉介給醫生。
如果寶寶同時合併有鵝口瘡,以及反覆發尿布疹,對於真菌的感染診斷會更加容易一些。但如果按真菌感染治療後症狀沒有改善,需要重新考慮乳頭疼痛的原因。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改善衛生習慣:
▲每個家庭成員都要仔細洗手,尤其是在幫寶寶換完尿布前後。也要經常幫寶寶洗手。
▲家人用來擦乾手的毛巾需要分開,洗滌時在60度的熱肥皂水裡清洗。或者用一次性紙巾擦乾手。
▲使乳頭保持乾燥,不要用防溢乳墊。
▲接觸到病灶的物品都要立刻清洗,而且是在熱水中洗。
▲每天更換胸罩,並在熱水中洗滌。
▲可能攜帶真菌的物品需要用消毒藥水消毒,包括:玩具、吸奶器配件、奶瓶奶嘴、安撫奶嘴等。或是把吸奶器配件、奶瓶奶嘴、安撫奶嘴等餵哺相關物品在熱水裡煮沸20分鐘。每周更換奶嘴和安撫奶嘴。
參考文獻
www.uptodate.com
https://www.laleche.org.uk/thrush/#research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圖文編輯: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