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麻湧】尋找快要絕跡的驚世美食——禮雲子

2021-02-07 美麗麻湧



定時給你們分享麻湧最新時政、民生資訊,歡迎各方報料,共同建設美麗麻湧。

蟛蜞是生活在麻湧水邊的一種淡水小型蟹類。聰明的麻湧人可以用蟛蜞做成各種各樣的美味食材。蟛蜞醬、蟛蜞粥等等美食,還有一種驚世美食——禮雲子!

禮雲子就是就在我們麻湧俗稱的「蟛蜞春」,即蟛蜞產的卵。


蟛蜞習慣橫行,但到了春初蟛蜞肚中孕有卵時,蟛蜞為保護懷中卵子偶爾直行的時候,兩隻前螯合抱,一步一叩首,搖搖擺擺,非常趣怪,就像古人行禮作揖,有人巧取《論語》「禮雲禮雲,玉帛云乎哉「之句,給蟛蜞取了個雅名叫「禮雲」,它產下的卵,就叫「禮雲子」。


蟛蜞子是廣東水鄉的絕頂美食。收穫而來的蟛蜞,挑揀出雌者,用人手揭蓋擠出蟛蜞腹中點點卵籽,新鮮的蟛蜞子用蒜蓉豆豉醬蒸,堪稱田基第一美食、頂級農家菜精華,鮮美精緻之口福非海鮮河鮮可比。

禮雲子向為稀罕之物,可遇不可求,註定不能行銷於酒樓食肆。它的稀罕在於收集過程的繁瑣耗時,卵子保鮮期的稍縱即逝,還有季節、產地的限制……凡此種種,使它成了稀缺資源。


看著禮雲子有文化對上一句:「春水禮雲子可遇不可求」。沒文化的小編也要來一句:「春水蟛蜞春好鬼難吃到」。


蔡瀾的自家菜單上也有這道水鄉美食:禮雲子蛋清



禮雲子蛋清:嫩滑的蛋清根本不需要調味,只需將蛋清蒸得嫩滑可口,嬌嫩動人。然後放入炒到微油的噴香蟛蜞春,蟛蜞春油慢慢融入蛋清內面,融為一體。一口下去,嫩滑到極鮮甘香可口,顧不及口中的餘溫,馬上又來一口,實在是鮮滑。

禮雲子琵琶蝦



禮雲子焗乳鴿


禮雲子之所以 名聲大噪,源於多年前一場中日美食比賽,中方派代表一名香港廚師。據老前輩所說:這位中方代表廚師,他的父親祖籍漳澎。他當年以一道:「禮雲子扒柚皮」力錯日本廚師。


從哪時起預定禮雲子就各在大餐飲店,炸開了鍋流行起來。聽說:那位贏得滿堂喝彩的廚師所用的蟛蜞春就是他的父親從漳澎帶回香港給家人分享。


要說到蟛蜞,廣東各處可見,但論到禮雲子的質量,麻湧澎和番禺為佳。現在的禮雲子主要產於番禺十四湧,但隨著麻湧水質越加變好,禮雲子這道驚豔菜品又會重麻湧,成為麻湧特產。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相關焦點

  • 極考心思、極為鮮美的「禮雲子」,如今很少人會做、會吃這麼精緻的菜了!
    陳曉卿在《風味實驗室》裡面提到過一種非常精貴的美食——禮雲子。
  • 叫春要趁早 禮雲子香何處覓?
    矜貴原因 耗費手工 即使是在過去蟛蜞量大的時候,禮雲子的價格也是居高不下的富貴食材。因為蟛蜞春是外露在蟛蜞腹下的,因此會混雜有很多泥沙雜質。農婦在採集到蟛蜞春後,會把它們用紗布袋裝好,然後反覆過濾清洗。大約每十斤蟛蜞只可製成三兩禮雲子,極其耗費手工。以
  • 麻湧尋味:麻湧靚女研創美食爆款,啪啪啪神器!
    很久以前,當麻湧還沒有華陽湖、沒有創客坊美食節...時,外鎮對麻湧的印象就是種蕉的,不少麻湧仔囡外出讀書常被同學仔笑話是『種蕉的』。大步女阿晴也是其中一個,所以自小在她心裡種下一個想讓他們刮目相看的夢。後來她一步步努力,在東莞開了屬於自己的店,不斷研創美食爆款,成為東莞吃貨胖友圈的啪啪啪常客~(不爆照的小編不是好攝影師,最後有驚喜哦)
  • 細數東莞特色美食 開啟暑期尋味之旅
    醬香醇厚白酒搭配上水鄉特色菜、國際美食薈萃與中外美酒的碰撞,還有那溫潤黃酒與鮮美螃蟹在舌尖上的交流……近日,領略東莞美食,傳播東莞美食美酒文化的「豐味東莞」系列活動在聖豐盛宴酒家迎來了最後一期。嫣然表示,暑假馬上就要到了,熱愛美食的家長和學生們可以趁著暑期的美好時光,領悟東莞不同鎮區的優美風景和風土人情,盡情體驗一把舌尖上的豐味東莞。
  • 帶你走進食材禮雲子的世界
    可別小看這禮雲子,它與鯽魚春、黃魚春並稱食界有名的「三春」。        即使是在過去蟛蜞量大的時候,禮雲子的價格也是居高不下的富貴食材。因為蟛蜞春是外露在蟛蜞腹下的,因此會混雜有很多泥沙雜質。農婦在採集到蟛蜞春後,會把它們用紗布袋裝好,然後反覆過濾清洗。
  • 【舌尖上的美食】新疆烤羊肉串
    新疆的烤羊肉串可以說是風靡全國的一種小吃,在城鄉、街頭和集市上隨處可見,受到廣大群眾的青睞。1986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陳佩斯、朱時茂合作表演了小品《烤羊肉串》,使吐魯番這一風味小吃聲名大噪,蹤跡遍及全國。
  • 舌尖上的雲南美食指南在博鰲論壇上首發
    「尋找雲南最好吃的100家老牌餐廳」活動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於見到成果: 《舌尖上的雲南——美食指南》首發式在2020博鰲國際美食文化論壇上隆重舉行,集中展示了雲南老牌地方餐飲業的風貌與多姿多彩的雲南美食文化,博鰲國際美食文化論壇的高福理事長為雲南最好吃的100家老牌餐廳的雲南企業頒獎
  • 孫永興 | 禮雲子(蟛蜞籽)
    禮雲子孫永興     南國潮汕旅遊,餐館見有一小瓶魚子醬。問服務員,說是「禮雲子」。她說,這佐料,為「天下奇鮮」。為什麼叫「禮雲子」?潮汕人比劃了半天,我才明白,不就是蟛蜞籽做的醬麼﹗蟛蜞胸前有一對大螯,樣子像古人打拱作揖,人們取《四書》中「禮雲禮雲,玉帛云乎哉」這半懂不懂的句子,作了它的雅稱。
  • 舌尖上的長沙美食
    舌尖上的長沙美食先介紹長沙吧!「長沙」之名最早見於3000多年以前的西周。
  • 【來麻湧搵食】在麻湧,有人可以用香蕉做一圍菜!(附視頻)
    環境的確夠高大上,但大家最關心的應該還是傳說中的全蕉宴吧,廢話不多說,馬上上圖!值得一提的是,香蕉紫菜糖水是麻湧人的消暑聖品,炎炎夏日喝上一碗,既健康又解暑。民間認為,香蕉紫菜糖水具有清熱、下火、明目、預防紅眼病等功效。「識食」的你還不快來嘗上一碗!
  • 《舌尖上的雲南——美食指南》昆明首發 雲南100家老牌餐廳發布
    《舌尖上的雲南——美食指南》昆明首發式現場會上,《舌尖上的雲南——美食指南》昆明首發式隆重舉行,入圍「雲南最好吃的100家老牌餐廳」的昆明地區、曲靖地區、大理地區、玉溪地區50多家餐飲業代表參加了大會,雲南省餐飲與美食行業協會會長張憲榮、昆明市餐飲與美食行業協會會長徐強為入選企業頒發了獎牌。
  • 山西美食 | 舌尖上的極致誘惑
    堯舜禹在這裡發家,晉商在這裡輝煌,伴著悠長的文化,美食也是一路傳承。從辛棄疾的「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未歸?」,到蘇軾的「蘆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再到杜甫的「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翻疑柁樓底,晚飯越中行。」這些無處不體現著人類對美食的喜愛與追求。今天我們就帶大家看看山西有哪些美食吧!
  • 舌尖上的桂林美食~
    而桂林米粉也成了每一位到桂林的遊客必吃美食清單。但是桂林除了米粉還有很多美味的美食哦,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下桂林美食~魚鱗被炸成一層脆殼,又沾滿了醬汁,真正是一次全新的舌尖體驗。正宗的啤酒魚不需去鱗,有的人專門喜歡吃煎過的捲曲魚鱗,如果不習慣,也可以去掉;另一個感覺是沒讓多加辣椒是愚蠢的,這個菜只有辣才完美,只有濃才過癮。2010年,全州醋血鴨被評為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
  • 俗稱水米子,曾經江裡很常見,如今卻快要「絕跡」,至今無法養殖
    我國河流資源豐富,魚的種類也有很多,除了四大家魚以外,鯉魚、清江魚、黃顙魚等也較為常見,但是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一種魚類,它喜歡生活在湍急的江河中,在以前很常見,因為只要離開水就養不活,所以至今沒有辦法實現人工養殖,野生的數量越來越少,幾乎要「絕跡」,它就是水米子。
  • 舌尖上的律師:美食的誘惑
    當我們把西瓜運到飯店,服務生幫我們把西瓜打開,端到餐桌上時,大家一擁而上,我看著各位律師吃著紅通通甜滋滋的西瓜時,也忍不住了。我忘乎所以吃西瓜的代價就是:還沒吃完午飯,肚子就鬧騰了,晚上的烤全羊自然和我無緣,身體快要虛脫的深夜,我沿著無人的大街,尋著導航去找藥店,然後扶著牆回到酒店。雖然這次感受很不好,但是我和烤全羊的緣分沒有中斷。
  • 舌尖上的美食——草原蘑菇醬
    醬心獨具 ■ 天然產自內蒙古綠色大草原■ 匠心醬心傳承 美味共享■ 工藝精心配料研製而成,鬱香醇正■ 材料精選大草原上優質白蘑 好醬源自好食材 精選優質杏鮑菇豆豉、香辛料及各種調料秘制而成專利配方專注健康美味香菇味、醬香味撲鼻而來鮮辣鮮香、風味時尚美味、美食
  • 校園社團節打造「舌尖上的世界」
    校園社團節打造「舌尖上的世界」 2014-06-12 09:30:00 導讀:6月 10日,在瀋陽五中第二屆社團節開幕首日的活動中,由美食社的同學們親手製作的各國美食免費供應,把活動現場打造成了「舌尖上的世界」。
  • 麻湧首冠!
    2020年東莞市籃球聯賽甲級男子總決賽落幕麻湧於加時賽戰勝南城麻湧首次奪得市籃球聯賽總冠軍▼▼▼10月27日晚,2020東莞市籃球聯賽甲級男子總決賽在東莞市體育館打響。本場比賽也是本屆比賽的焦點之戰。首節比賽麻湧肖海亮三分,呂造犯規兩分打中,陳航三分還以顏色,隨後雙方進入拉鋸戰,麻湧以更具侵略性的打法佔得先機,而南城多次嘗試遠投三分而未能如願。
  • 俗稱「四腳蛇」,80年代很常見,農村娃把它當寵物,如今快要絕跡
    導讀:80年代農村很常見,被小孩當寵物,因為好吃而被捕食,快要絕跡了在夏季的時候,蛇是很常見到的一種動物。
  • 除了《舌尖上的中國》外,還有下面這些美食節目
    除了《舌尖上的中國》,我都看過以下這些中國飲食文化的電視節目。簡單的介紹幾個你們覺得怎樣。1.《人生一串》。這個美食紀錄片主要講的是全國比較出名的特色燒烤、炸串、烤串等,每個地方都有不一樣的煙火氣,夜市裡的繁華熱鬧,擼串喝酒,人文特色,市井文化等。2.《蔚藍的故鄉》內蒙衛視的一套美食節目,介紹了內蒙古周邊等各地特色小吃,製作過程,風土人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