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不僅可以填飽你空虛的胃,還可以治癒你受傷的心靈。不開心的時候,吃點自己喜歡的美食,心情真的會變好一點哦」。
桂林山水甲天下
這座城市不僅僅是有山水
還有隱藏在各個小巷子裡的美食
一提到廣西桂林美食,
大家第一想到的肯定是桂林米粉。
而桂林米粉也成了每一位
到桂林的遊客必吃美食清單。
但是桂林除了米粉還有很多美味的美食哦,
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下桂林美食~
首先要說的肯定是桂林米粉吖,這絕對是桂林的美食名片,雖然現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賣,但和很多城市的特有美食相同,只有在當地,才是最原汁原味的。實際上,「桂林米粉」並不是指代某種特定的粉,而是一類米粉的統稱,其中包含了滷菜粉和湯粉。經典的滷菜粉是靠滷水調味的幹拌粉,配上幾片滷肉和酸過的小菜。滷水通常裝在一個小壺裡,和配菜一起放在佐料區,看上去隨意且不起眼,但每一個桂林人都懂得滷水即是桂林米粉的靈魂。
配料無外乎八角、桂皮、甘草、羅漢果等,牛骨和豬骨的加入也很常見,但因為涉及配比和火候等因素,每家店熬製出來的滷水都不盡相同。滷水難熬,也難怪桂林米粉一出了桂林就水土不服,好好的幹拌粉清一色都變成了湯粉。
第一次吃滷菜粉的人,拿到米粉之後很可能一臉懵圈,除了米粉和幾片滷肉之外啥都沒有,其實,還有好多配菜在佐料區需要自己放,蔥花、醃蘿蔔、酸豆角、糟辣椒、幹辣椒,還有自助的筒骨湯。關鍵的是,如果看到有人吃粉之前放了骨湯,八成不是本地人。地道的吃法是先嗦粉,後喝湯。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來到陽朔就不得不提起陽朔啤酒魚,去過桂林的朋友,都對這道啤酒魚念念不忘。說來奇怪,陽朔啤酒魚一但從陽朔移師其他地方,一概失去了原有的風味,因此食客們只有到陽朔才能品嘗到鮮美香醇的啤酒魚,陽朔啤酒魚亦成為了陽朔美食文化一道美麗的風景。
灕江裡新鮮捕撈的魚,過油,用時令蔬菜和灕江水釀造的啤酒烹飪,香氣撲鼻,魚肉外酥裡嫩,讓人看了便口舌生津,嘗一口,鮮味就充滿了整個口腔,讓人停不下來。
陽朔啤酒魚
其絕招只有兩條:一要在陽朔,用灕江水煮,二要新鮮灕江活魚。
吃啤酒魚的時候,第一個感覺是沒想到魚皮可以這樣好吃!魚鱗被炸成一層脆殼,又沾滿了醬汁,真正是一次全新的舌尖體驗。正宗的啤酒魚不需去鱗,有的人專門喜歡吃煎過的捲曲魚鱗,如果不習慣,也可以去掉;另一個感覺是沒讓多加辣椒是愚蠢的,這個菜只有辣才完美,只有濃才過癮。
2010年,全州醋血鴨被評為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桂林全州的一個地方特色美食 ,採用盛夏上市的子鴨為原料,殺鴨留血、注入酸醋,以嫩薑或苦瓜為配料,將鴨肉先武、再文火燜熟,在出鍋前倒入醋血,成品上桌,清香沁人心脾、美味讓人難忘。
桂林油茶在桂林是很受歡迎的一種小吃,老桂林人每天早餐都要「打油茶」,而各地的油茶卻各有其不同的風味,其中以恭城油茶最為有名。油茶的傳統製作方法是以老葉紅茶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鹽加水煮沸,多數加生薑同煮,味濃而澀,澀中帶辣。恭城一帶還再加磨醉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澀。
如今有些當地菜館也將油茶作為免費的餐前小食提供給顧客。油茶的製作方法略為複雜,一般採用豬油或肉骨湯捶打熬煮而成,然後放入香蔥,食用時放入炒米花、脆果(炸油果)、花生、炒黃豆等,風味獨特。
荔浦扣肉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桂林地方特色名菜。此菜色澤金黃, 芋片肉片鬆軟爽口, 油而不膩,濃香四溢,具有清熱祛火、滋潤膚色功能。
荔浦芋號稱芋中之王,一直以來都是廣西最有名的特產之一,在嘉慶年間,桂北一名廚取用荔浦芋與豬肉製成了荔浦扣肉,因此成為桂北一帶居民婚嫁和節日席上必不可少的特色名菜。在桂林,過年不吃荔浦扣肉就和在東北過年沒餃子吃一樣。
尼姑素麵與桂林米粉堪稱姐妹小吃,是廣西桂林地方風味小吃之一。
桂林的尼姑面有悠久的歷史,據傳100年前,月牙山隱真巖有一位尼姑,做得一手味道特別鮮美的素麵,久而久之,後人就稱它為尼姑面了,是用黃豆芽、草菇、香菇腳、冬筍等配製煎熬而成。湯色金黃、清口不濁。如再在上面鋪上草菇、素火腿、麵筋等素菜,灑上香油,油炸花生米、胡椒等酥香配料,其味更鮮美甜爽,清香四溢。
桂林的特色小吃,每天在夜市及中高低檔餐廳均可吃到,在吃之前,加入蒜泥、蔥花等調味品,吃起來滋味十足。
吃田螺,講究「喝」,要用手指捏緊螺蛔,嘴巴湊近螺口用力吸吮,便會發出「噝噝」的聲音。當用力時,會同時將肉與湯吸出,當螺螄肉吸不出來時就需用小竹籤來幫忙挑出。螺螄湯是煮田螺的精華,用它做出的螺螄米粉,鮮辣得會令人額上冒汗,臉上放光,過癮極了。
桂林最具典型的風味菜餚,用料是桂林灕江裡的蝦尾原材料再加上桂林特有的三花酒經過爆炒製作而成,因為灕江的水非常清澈,灕江的蝦肉質地非常鮮嫩,原汁原味,從而使得這道菜色澤紅亮猶如鮮紅的寶石,口感外酥裡嫩,油而不膩,
桂林餐館裡的「硬菜」,傳統滋補菜,採用桂林特產白果和老鴨,其特點是鴨肉鮮香、白果滑嫩、湯清味濃,具有滋補生津、潤肺益氣功能。
其做法也有講究,白果外殼敲掉後,在開水裡煮幾分鐘後撈出,剝掉紅衣,摘去裡面的綠芽(切記:綠芽有毒)。備用。老鴨斬件,用薑片蔥結飛水後與白果一起放砂鍋裡,放薑片蔥結一小塊陳皮,水適量大火燒開,小火燉四個小時,調味即可。
是桂林最負盛名的十八釀,即十八種釀菜,所謂釀菜,是當地一種特色吃法,把各種調料加入到肉餡裡,然後填入不同蔬菜或殼類做成的外衣中,或蒸,或燜,熟而成釀。
又稱地羊,是桂林傳統名吃,盛行不衰。狗肉以黃狗為上,白狗次之,黑狗為下。其吃法也多種多樣,靈川狗肉有「天下第一美味」之譽。狗肉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有滋陰補腎,祛寒健胃等大補之功,以秋初至春末食之最佳。
最後要介紹的就是桂林的水餈粑了,餈粑是用新鮮的糯米蒸熟之後打成一個小團放入蒸籠蒸熟製成,裡面會包上一些餡,可以放芝麻,蓮蓉,或者水果之類的都可以,趁出籠時熱氣騰騰, 再裹上點白糖或熟豆粉,更是色美味鮮,色澤晶瑩剔透,而且口感非常潤滑細膩。
一道美食,
一段段冷暖自知的記憶,
世間萬物,聚散有時,
唯有舌尖和愛不可辜負。
美味不只是停留在瞬間,
而應是一種綿綿而久遠的情感。
圖文來源於網絡搜集整理/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