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川普諸事不合的拜登,為何在反華上卻穿一條褲子

2021-02-12 APD環球觀察

亞太日報 重北

就任美國總統第一天,拜登就一口氣籤署多項政令,推翻了川普執政時期的多項決策,比如重返《巴黎協定》及世界衛生組織、停止修築美墨邊境圍牆、撤銷「禁穆令」、重新審視或撤銷川普政府的100多項環境政策、撤銷川普政府為促進愛國主義教育成立的「1176委員會」等。

然而,在這麼多事情上與川普意見不合的拜登,在一件事情上似乎和川普達成共識,那就是繼續對抗中國。

美國總統拜登宣示就職後不久,中國宣布對在涉華問題上嚴重侵犯中國主權、負有主要責任的28位美國高級官員實施制裁。

首先我們來看看,遭制裁的美國政客都是些什麼人物?川普政府的國務卿蓬佩奧自不必說,其對中國的敵視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經常對中國發起惡毒攻擊,甚至大言不慚地自稱以「撒謊」「欺騙」「偷盜」為榮;前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因在接受採訪時信口開河地稱「中國向美國投毒」,遭到了主持人的反駁,甚至被不少美國人視為騙子。

前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也是個反華急先鋒,威脅越南「遏制轉運中國出口產品」,否則就對越南加徵懲罰性關稅;另一位反華政客、前助理國務卿史達偉也是多次對中國進行無端指責,遭到中方有力駁斥。

制裁名單中還有一名女士,她就是即將離任的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她在下臺前也仍不消停,鼓動「各國團結對抗中國企圖排擠並孤立臺灣的作為」,並聲稱美國將持續「敦促讓臺灣在國際舞臺扮演適當角色」、「美國與臺灣的關係將繼續增長和加強」。

 為了能夠生動表達自己的對臺灣的支持,克拉夫特專門錄製了長達7分鐘的視頻為臺灣發聲,稱臺灣是「一股良善力量」,還說「臺灣被國際組織與會議排除在外,令人完全無法接受」。

此外,她在推特上附上了一張自己在聯合國大廳裡的照片。在照片中,她手裡拿著臺灣「駐紐約辦事處長」李光章送給她的臺灣黑熊布偶。在川普任期的最後幾個小時,克拉夫特也在推特上支持臺灣並表示:「所有聯合國成員國都應該認識到臺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的好處,以及繼續排斥臺灣造成的損害。」

據報導,克拉夫特在去年9月就會晤了李光章,並原定於上周訪問臺北,後因國務院臨時取消官員所有出訪而未成行,後改以視頻形式和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對話,並在對話中對後者表示「美國將永遠與臺灣站在一起」

然而,對於這些大言不慚、信口雌黃、嚴重破壞中美關係和世界和平穩定的無良政客,拜登政府卻表達了「袒護」態度。

據路透社報導,中國制裁的消息一出,拜登領導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女發言人艾米麗·霍恩(Emily Horne)立即回應,稱中國制裁川普政府前官員的舉動是「徒勞的」和「讓人懷疑的」,並敦促美國兩黨官員譴責中國這一行動。

艾米麗·霍恩在發給路透社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在總統就職日實施這些制裁,似乎是在利用美國的黨派分歧。兩黨美國人都應該批評這種毫無成效且讓人懷疑的舉動。拜登總統期待與兩黨領導人合作,使美國在競爭中戰勝中國。」

路透社的報導稱,拜登任命的美國新任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也同意前國務卿蓬佩奧對中國威脅的評估。他在參議院舉行的提名確認聽證會上表示,「毫無疑問」,所有國家中,中國對美國構成了最重大的挑戰。他表示,兩黨在制定對抗中國的政策上,有非常強大的共識基礎。他還表示,儘管他並不同意川普的所有做法,但川普對中國採取更強硬態度是正確的。

這意味著,期待拜登上臺後中美兩國緊張關係會得到很大程度緩解的人士,恐怕要大失所望了。研究中美關係的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拜登上臺後美國國內暫時被遏制的理性聲音會被激發,中美關係表面上會得到一些微調,但整體走勢不會變化。雖然拜登政府可能有別於川普時期對華一味強硬的路線,會在強硬過程中保持一定的溝通和合作,但中美緊張關係短期內很難得到緩解是不爭的事實。

而臺灣問題,無疑是美國政府不會放棄的抓手。亞太日報特約評論員胡麒牧評論說,從美國國家利益出發,臺灣是美國制約中國的一枚棋子,臺灣當局也甘願配合美國去做這枚棋子。所以在中美戰略競爭的大背景下,無論美國哪個領導人上臺,都會通過臺灣來制約中國,這個大方向是不會有太大差別的,但在具體問題的處理上會有差別,比如川普不按套路出牌,可能會做很多非理性的決策,最終結果是損人不利己。而拜登作為建制派,其行事風格相對容易預測,決策也會相對理性,他會利用臺灣問題讓美國在中美博弈中利益最大化,但不會做一些損人不利己的決策。總體來看,拜登的可預測性客觀上降低了臺灣問題的風險。

胡麒牧補充說,目前,中國的相對實力在不斷增強,相關機構在預測中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的時間點在2030年左右,臺灣問題可能是美國延緩這一進程的籌碼,但沒法改變最終結果。在拜登上臺、中美關係依然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情況下,中國第一是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減少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對中國的影響;第二是要有戰略定力,因為綜合國力才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堅實後盾,也是決定性因素;第三是在堅守底線的前提下可以與拜登展開對話,爭取積極因素。

亞太日報特約評論員孫成昊表示,不管拜登政府對華態度如何,中國對美國的態度是始終一致的,即釋放積極信號,希望美方能夠與中方相向而行,對中美關係止損,重新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

相關焦點

  • 川普政府用反華給拜登「挖坑」,拜登面臨「最艱難的外交挑戰」?
    16日,川普兩條「我贏了大選」的推文再次成為輿論場上的熱點。不肯認輸的川普政府不僅在權力過渡期給拜登添堵,還試圖給後者未來的執政之路「挖坑」,而對華關係正是川普政府「挖坑」的方向之一。美國媒體爆料稱,川普政府計劃在執政的最後兩個多月採取對華強硬政策,發起一系列打壓中國的舉動,以在對華問題上鞏固自己的「政治遺產」,令拜登上臺後更難扭轉中美關係的局面。
  • 川普最後十周帶領美國「加速反華」:一旦拜登扭轉政策,將被坐實...
    川普並不打算讓自己可能的繼任者輕鬆完成任期 對此我們不得不感嘆,在自己總統任期理論上的最後一個半月裡,川普依然在反華的道路上開足馬力狂奔,實在是夠「敬業」。
  • 拜登還沒上臺,國會就開始為他準備「反華三板斧」
    美國大選如今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最終贏得勝利的是拜登,但是一天沒有正式上任,川普就有權過問美國的大小事宜。而在距離川普卸任這段時間,他仍然有一個月的時間來「發號施令」,他依舊可以想做什麼便做什麼。「反華三板斧」為拜登準備妥當對於「反華」問題上無論是拜登或者川普在任都不會差別太大,但是二人的做事方法卻是有很大的區別,川普劍拔弩張,而拜登卻表現得十分溫和,不會那麼急功近利。
  • 最後時刻,川普加緊給拜登「挖坑」,還扯上中國!
    導語:美國大選局勢已定,顯然拜登贏得了美國民眾的支持,但川普仍堅持自己為「獲勝者」。近日,川普兩條「我是大選勝利者」的推文再次使美國的政治湖面泛起漣漪。認不清現實的川普集團在權力交接時期對拜登政府進行「打壓」,採取更加堅決強硬的態度進行瘋狂「反華」,企圖給拜登政府挖下陷阱,使之更難維護與中國的和諧外交關係。陷阱即為打壓中國美國媒體揭示了川普集團「在權力交接期繼續實行強化反華政策」的企圖。
  • 戴維·蘭普頓:喬·拜登應避開川普的「中國陷阱」
    前副總統喬拜登會提出一條更富有成效的中美交往之道嗎?亦或者,這位前副總統還是採取權宜之計,滿嘴競選語言,在其當選總統後難以出臺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對華政策?比爾柯林頓之所以能在1992年登上大位要部分歸功於他在競選時的反華言論,而在其任期的前半段他卻忙於為自己的反華言論擦屁股。現在有人要想再清潔一遍就不會那麼容易了。
  • 【金鴻評論】北京出手,給了反華的拜登政府一個下馬威
    拜登政府就不一樣了。很多人對拜登抱有幻想,認為他對中國的態度會好一點,其實不是這樣,拜登遠比川普反華。 2020年11月23日,拜登宣布了包括布林肯在內的多位內閣成員名單。 拜登在提名聲明中說,「在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方面,我們已沒有時間可以浪費。
  • 川普又「發瘋」!讓蓬佩奧這個「急先鋒」在反華議題上再做文章...
    許啟啟 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美國大選結束以來,川普政府對華打壓可謂變本加厲。在美方推出所謂的「限制中國共產黨員及其直系親屬赴美旅行」新規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近期還宣稱將暫停5項中美文化交流項目、對中國從事統戰工作的部分官員和相關人員實施籤證限制。美方對中美人文交流的限制發展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這種逆歷史潮流而動的舉措凸顯出川普政府「最後的瘋狂」。中美都是世界大國,利益深度交織,除了經貿往來,人文交流也是中美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
  • 孫成昊:打造「反華同盟」只會讓G7更衰弱
    2003年伊拉克戰爭前,美國學者羅伯特·卡根曾指出:「美歐對世界的基本看法出現分歧,在權力、權力的使用、權力的道德上分道揚鑣。」歐巴馬執政期間,由於其個人政治理念與歐洲相似,美歐理念之爭似乎有所調和,然而自川普執政以來,這種觀念之爭再次凸顯。拜登執政後,美歐將再度走近,但「川普主義」的強大遺產以及歐洲業已形成的戰略覺醒,都無法讓美歐回到過去。
  • 拜登的反華同盟「八字還沒有一撇」,美歐就「狗咬狗」
    至此,歐巴馬時代「重返亞太」期間那種熱鬧的反華場景,似乎開始重演。不過,西方陣營不再和昔日一樣鐵板一塊。就在拜登新政府開始搭建反華聯盟構架之際,美歐這個反華聯盟開始狗咬狗。日前,美國兩院以絕大多數的票數通過所謂「國防授權法案」,當中不僅僅存在對中國臺海問題橫加幹涉的條文,同時也存在對其歐洲盟友內政和尊嚴肆意踐踏的條文,包括「擴大對『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制裁」。「北溪-2」由於美國制裁被迫停工一年多時間之後,11月底德國剛宣布恢復施工建設。
  • 拜登心腹點出川普問題所在:中美關係不應建立在「侮辱中國」上
    眼看距離拜登掌管白宮的日子越來越近,拜登這個新總統如何處理與中國的關係也愈發受到整個世界的矚目,特別是在近期中澳之間發生一連串摩擦事件導致整個西方世界都掀起一股反華惡潮後,拜登的對華態度也就此成為西方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 拜登穿情侶裝全黑亮相,被川普嘲笑戴口罩,公開大罵他是蠢貨!
    5月25日是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美國前副總統拜登在疫情期間首次露面,來到家鄉附近的一座退伍軍人紀念碑前獻花圈。當天拜登和妻子吉爾都戴著黑色口罩,拜登還佩戴了黑色的墨鏡做防護,沒想到這樣的裝扮居然會受到川普的嘲笑!
  • 腦袋和屁股分離,澳大利亞為何經濟上依賴中國,政治上卻反華
    俗話說屁股決定腦袋,一個人一個國家站在什麼位置上,就決定了他的決斷和價值取向。但是,有一個神奇的國家卻是個例外,這個奇葩的國家神奇的出現了腦袋和屁股分離的情況,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這個國家就是澳大利亞。2020年,自新冠疫情發生後,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在不斷惡化。
  • 川普用反華「挖坑」,拜登的外交有多難,川普稱我贏了大選
    美國Axios新聞網站15日率先披露了川普政府「計劃在最後時刻發起對華打壓」的消息。報導稱,了解有關計劃的美國政府高級官員透露,川普將在任期最後10個星期鞏固自己的對華政策遺產,讓繼任的拜登政府修改對華政策變得政治上不可行。
  • 美國「小弟」那麼多,為何偏偏是澳洲充當反華先鋒?
    尤其是川普推行對東方激進的政策以來,澳大利亞儼然一個跳梁小丑的形象,上串下跳,大有與東方來個「魚死網破、不共戴天」的架勢。主要體現在新冠疫情上與美國亦步亦趨,對中國橫加指責,把「屎盆子」硬朝中國頭上扣;公然插手南中國海問題;串掇美、印、日在南海和印度洋搞軍演;帶頭將華為排除在5G網絡建設等等。可以說,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我們所能想到和想不到的事,澳大利亞幾乎對中國全乾了。那澳大利亞為什麼敢對中國如此為所欲為、肆無忌憚呢?
  • 「反華瘋鷹」野心公之於眾,美國人做夢都沒料到,自己已被盯上
    最終還是拜登笑到了最後,對於川普而言,哪怕他一直沒有在公共場合對外表示自己在大選中失敗。可是如今局面川普根本無力推翻,哪怕他再怎麼不甘心,也只能夠接受這一局面,好好珍惜自己在白宮的最後一段時間。川普在選舉人投票大會結束之後,依然想要利用法律手段來推翻大選結果。關鍵時刻,川普狂熱粉絲納瓦羅突然發聲。
  • 拜登獲勝,把「Fxxk 川普」穿身上是什麼水平?
    拜登win,川普lose,這場鬧劇終於迎來尾聲了。儘管川普拒絕承認這一結果,還對外宣稱:「總統是由合法選票決定,而不是新聞媒體。」他的團隊已經在多個州提起訴訟,聲稱選舉存在舞弊行為,結果不能算數。拜登勝利後,多位明星和國家領導人發來賀電美國幾家知名媒體大肆報導拜登當選的消息後,歐美娛樂圈和多個國家政府是一片歡騰景象。
  • 拜登:川普試圖推翻選舉結果,是「歷史上最不負責的總統」
    俄羅斯衛星網報導截圖報導稱,當天在新聞發布會上,拜登被問及「是否不會排除對現任政府和美國總務管理局(GSA)提起訴訟」,而後者應為政權正式交接「開綠燈」。拜登回答稱:「我們不排除這點。」來源:環視頻/胡適真拜登猛烈抨擊川普:他會作為美國歷史上最不負責任的總統之一而被記入史冊。「他(川普)將作為美國歷史上最不負責任的總統之一,而被載入史冊。」
  • 川普和拜登的辯論陷入了謾罵和打斷
    在川普捍衛他的命令(以結束政府中的種族敏感性培訓)之後,他稱川普總統為「種族主義者」。 川普侮辱了拜登的智商,並對這位前副總統關於他兒子亨特·拜登(Hunter Biden)的海外商業交易的未經證實的指控進行了猛烈抨擊。拜登稱川普是「美國歷史上最糟糕的總統」。
  • 拜登獲勝|把「Fxxk 川普」穿身上是什麼水平?
    拜登win,川普lose,這場鬧劇終於迎來尾聲了
  • 與川普的首場電視辯論,拜登臨場表現成最大看點?
    鑑於疫情未退,川普和拜登29日晚不會依照傳統在辯論前握手致意,也不打算行碰肘禮。當晚,現場觀眾也將從往年的上千人壓縮到80人左右,入場前會接受新冠病毒檢測。辯論結束後的候選人媒體見面環節也已取消。不過,電視鏡頭裡的辯論場景又跟往年差別不大。川普、拜登和辯論主持人、福克斯新聞臺主播華萊士都不會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