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來華學習的外國學生,心中都有一個關於中國的夢想。
在首都師範大學的校園裡,曾經也有一名來華留學的外國女生,她的「中國夢」始於漢語、源於熱愛、醉於深情、成於追求。在2019年11月舉行的第八屆北京高校外國留學生「漢語之星」決賽中,她語驚四座、藝高一籌,以總分第三的上佳表現躋身十強,登上了深受在京外國留學生心儀的「漢語之星」榮譽殿堂。從寂寂無名到一戰成名,這位大賽「贏家」成為首師校園小有名氣的焦點人物。她是誰?來自哪個國家?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才女,漢語這麼厲害?一時間很多人都在紛紛打探。
她就是阮秋香,來自越南河內,2016年9月進入首都師範大學學習中文,就讀漢語語言專業,2020年6月畢業。聽到這個名字,你有沒有一種似有耳聞的感覺?沒錯,這是一個與中國電影《唐伯虎點秋香》女主角意外「撞名」的越南女生,連阮秋香自己都覺得,冥冥之中她好像與中國有某種機緣巧合。
夢想少年 鍾情漢語初識阮秋香,你很難把她和一個外國留學生聯繫到一起,因為無論外表還是說話,她都更像是一個標準的中國美少女。圓圓的臉型,大大的眼睛,萌萌的笑容,一副嬌小玲瓏、清純可愛的超女形象,加上那口標準的普通話,讓人感覺這分明是從北京四合院裡走出的鄰家小妹。
出生在越南首都河內的阮秋香打小就迷戀漢語。因為與中國毗鄰而居,文脈相通,文化相融,越南文化深受中華文化影響,越南的語言中就包含大量漢字詞彙,中國文學和電視劇更是廣受普通民眾的熱捧,一些中國作家的作品也入選越南中學教科書。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阮秋香童年起便與中國和中國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小時候她就學會唱一首反映越中友誼的歌曲《越南-中國》,「越南中國,山連山,江連江。共臨東海,我們友誼像朝陽。共飲一江水,朝相見,晚相望,清晨共聽雄雞高唱。啊,共理想,心相連,勝利的路上紅旗飄揚。」中越兩國友誼的音符,情感的旋律,就這樣氤氳在阮秋香的童年記憶中,兩國領導人親手建立的「同志加兄弟」情誼像一粒種子播撒在她幼小的心靈,一個懵懂的「中國夢「開始在她的腦海中成形。
說起學習漢語,阮秋香顯得異常興奮。「我的漢語啟蒙是從看中國電影和電視劇開始的,像《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渴望》等我都看過,印象最深的還是古裝電視劇《還珠格格》。或許是每個女孩心裡都藏著一個公主夢,希望能像小燕子那樣可愛又逍遙,或許是這部電視劇讓我看到了遼闊草原上策馬奔騰的壯觀場景,或許是因為沉迷於劇中一些優美動聽的插曲,總之這部電視劇深深刻入我的腦海,讓我對中國語言產生了特殊的親近感,希望有一天我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
還在中學時,阮秋香就接觸到一些中國唐詩和現代文學作品,如李白的《靜夜思》《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魯迅的《阿Q正傳》《藥》等等,中國流行歌曲,如《當》《童話》《情深深雨濛濛》等更是點燃了她對中國文化的熱愛。「我那時特別喜歡一首叫《當》的歌曲,雖然不懂中文,也不理解歌詞的意思,但這首歌的旋律像一道閃電,瞬間就照亮了我的心。」中學畢業後,當許多越南學生都在拼命追趕英語潮流時,阮秋香卻成為一名逆行者,選擇了眾多人心目中十分難學的漢語作為自己的第二語言,從此她踏上一條與中國、與漢語且歌且行的求學之路。
2016年5月,阮秋香在眾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實現了到中國北京學習漢語的夢想。「得知能來中國學習的那一天,我簡直欣喜若狂,夜不能寐,腦海裡立刻浮現出漫遊在中國大地的各種美好畫面。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這片遼闊的土地承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雍容華貴的古裝、五味俱全的美食、張燈結彩的春節都讓我心生嚮往,還有蔚為壯觀的萬裡長城,如詩如畫的頤和園,「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白雪皚皚的哈爾濱,中國人文景觀和名勝古蹟的無窮魅力讓我渴望親自去感受和體驗。越南有一句諺語,「天堂很遠,中國很近」,對我來說,中國不僅是近在眼前的人間天堂,還是我魂牽夢縈的心靈歸處。中國變幻無窮,充滿神秘感;中國生機勃勃,充滿時代感;中國和諧穩定,充滿幸福感;中國德行天下,充滿親切感。」說起中國,阮秋香滔滔不絕,侃侃而談,臉上洋溢著幸福的表情。
開掛人生 唯有努力2016年9月,阮秋香懷揣著對中國的無限向往來到首都師範大學,開啟了為期四年的漢語求學之旅。
剛到異國他鄉,僅有一點兒漢語儲備的阮秋香還是碰上了語言「釘子」。那是下飛機從機場到學校的路上,北京的出租司機熱情與她閒聊,但因為漢語不過關,又很少與中國人實打實交流過,她是既聽不太懂又搭不上話,腦子裡空空如也,只能迷迷糊糊聽著,倒是司機最後說了句「這姑娘說什麼都聽不懂」她聽明白了,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讓初來乍到的阮秋香覺得十分尷尬。從那時起她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學好漢語,練好口語,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通」。
勇於追夢的人都有一股不服輸的心氣兒,阮秋香也是如此。為了儘快掌握漢語,她每次上課都會認真聽講,課後主動加碼,向老師申請更多作業。不明白的知識點她會見縫插針向老師請教,直到弄通弄懂。碰到有新意的成語和詞句,她會隨時記在小本子上,一有時間就拿出來多看幾眼,邊背誦、邊應用。只要有機會,她都會跟老師、同學和朋友找話茬聊天,鍛鍊漢語聽說能力。她還利用上網追劇、聽中文歌、看綜藝節目來強化語言環境,豐富漢語表達。在她看來,學好一門語言的關鍵是愛上這門語言,全身心融入到這門語言,並且不斷堅持和努力。憑著一股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倔強勁兒,阮秋香的漢語水平可謂突飛猛進,在預科第二學期,她就拿到了HSK五級證書,過了兩年又一次性通過代表漢語頂級水平的HSK六級考試,這幾乎是令許多外國人頗傷腦筋的難事,放在阮秋香身上卻顯得輕而易舉。有人問她有什麼訣竅,她靦腆一笑說,「我欣賞一句話: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心有所期,必有所成。憑著執著不懈的努力,阮秋香的畢業成績門門名列前茅,她被評為首師優秀畢業生,並作為留學生代表在畢業典禮上發言,成為校園裡的「人氣明星」。論起漢語水平,她早已由當年的「菜鳥」變身為「學霸」,語言運用得心應手,駕輕就熟,中國成語、諺語、俗語、典故甚至網絡熱詞隨口就來,普通話水平跟中國大學生也有一拼,若是不挑明,你很難分清她是一個越南人還是一個中國人。
詩意青春 「轟轟烈烈」大學時光之所以美好,是因為它不僅能給你的人生鍍金,也能給你一顆澎湃的詩心。徜徉在書香濃鬱的首師校園,阮秋香找到了漢語學習之外的另一方沃土。
阮秋香的爺爺是一名文學愛好者,受家庭影響她很小就表現出對文學的濃厚興趣。別的小朋友放學後跑出去玩,而她卻喜歡聽爺爺講文學故事,漸漸她養成了閱讀的愛好。來北京以後,她仍然喜歡與書為伴,在與文字的對話中度過閒暇時光,在她看來,生活中有些風景需要通過閱讀來欣賞。學習之餘,她最愛去的地方就是圖書館和書店,周末或節假日常常一待就是半天,無論歐美文學、世界歷史,還是心理學、中國名家散文都能讓她沉浸其中。談到閱讀對自己的影響,她說,「我非常喜歡中國兩句古語: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讀書不僅提高了我的漢語語言水平,拓展了我的知識領域,而且讓我靈魂有香氣,內心有風景。在閒情逸緻和筆墨幽香中我能聽到生活和心靈的回聲,遇見一個新的世界和新的自己。」
生活中的阮秋香像一枚硬幣的兩面,有靜有動,能收能放。除了閱讀,校園文體活動也是阮秋香的最愛。由於生性活潑、愛好廣泛、熱心公益,大學三年級時,她被同學們推舉為留學生會主席,這一具有挑戰性的職位打開了阮秋香施展才能的新天地。「作為學生會主席,我的主要工作就是通過這一平臺,架設起中外學生溝通的橋梁,促進各國學生的友好和團結,讓學生會成為歡樂溫馨的國際大家庭,而我不僅能從中鍛鍊自己的交際能力、溝通能力和管理能力,還能夠與各國學生相處中了解不同的文化,開闊自己的視野。」
上任之初,阮秋香就和團隊成員研究確定任務分工、修訂學生會章程、制定活動方案、完善公眾號運營管理。為豐富留學生業餘文化生活和語言實踐,學生會開展了一系列體育比賽、攝影大賽、電影欣賞、美食品鑑、學生交友、外出參觀等活動,阮秋香為此承擔了大量組織和協調工作。她熱情周到為同學們提供服務,盡其所能為大家排憂解難,及時向學校反映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上的意見和建議,協助老師做好留學生的日常管理,她的誠心與熱心不斷為她的良好口碑加分。
樂於奉獻的「愛心天使」,品學兼優的「寶藏女孩」,這是阮秋香留給老師和同學們的深刻印象。幾年來,她多次代表學校參加漢辦和北京市組織的語言技能大賽和文藝表演,校內活動更是傾情參與,成績斐然。
「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對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悅,轟轟烈烈把握青春年華」,阮秋香特別喜歡中國歌曲《當》中的這幾句歌詞,而這恰恰成為她才情迸發的活力影像,青春綻放的生動寫照。這樣的阮秋香,註定應在人生的舞臺上閃閃發光。
「漢語之星」 閃耀北京
在阮秋香積極進取的道路上,摘得第八屆北京高校外國留學生十大「漢語之星」無疑是最亮眼的存在。雖然大賽過去一年之久,但星光閃耀的那一幕仿佛從未走遠,每每回憶都會讓她心潮起伏,思緒蕩漾。
2019年4月,北京市啟動新一屆外國留學生「漢語之星」大賽,吸引了北京各大高校1300多名選手報名。經過海選、初賽和複賽的激烈角逐,阮秋香一路過關斬將,與另外19名選手一起晉級最後的巔峰對決。
決賽由「成語飛花」和「那個人,最難忘——中華優秀人物講述」兩個部分構成,經抽籤確定,阮秋香的講述人物為時代楷模、優秀扶貧幹部黃文秀。11月29日,決賽在北京電視臺演播大廳舉行。眾人矚目之下,阮秋香在兩個環節上都表現超群,才藝不凡,其穩健的臨場發揮、過硬的語言功底和極具感染力的講述徵服了評委和觀眾。最終,她以總分第三的驕人成績獲得北京高校外國留學生十大」漢語之星」的殊榮,這一天,北京記住了這個叫阮秋香的越南女孩。
談及備賽的心路歷程,阮秋香感慨萬分。「這次比賽長達半年,每個環節我都走得步步驚心,海選、初賽和複賽自不必說,光最後一個月備戰決賽就差點讓我崩潰。我一面要堅持上課、完成作業、準備期中考試、處理學生會工作,一面要利用業餘時間熟記參賽成語和臺詞,晚上還要一遍一遍模擬演練,一次一次修改完善。指導老師要求我所有成語和臺詞必須爛熟於心,倒背如流,這讓我感覺壓力山大。超負荷訓練引起我牙齦發炎,頭暈腦脹,身體極度不適,我有點心灰意冷,甚至起了打退堂鼓的念頭。老師和同學們想方設法給我加油鼓勁,指導老師送給我一句奧地利詩人的名言,「哪有什麼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這句話像是給我打了一針強心劑,讓我滿血復活,重拾信心,就這樣我咬牙堅持,終於笑到了最後。從收穫的鮮花和掌聲中,我體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堅守的價值,我為拼搏的自己感到驕傲。」語為心境,這最後一句話道出了阮秋香對成功人生的深思熟慮,這或許是一個心中有夢的女生對「陽光總在風雨後」的真切感悟吧。
雖然國別不同,但人類追求真善美的情感是相通的,演繹黃文秀就讓阮秋香這個異國學子同樣感受到心靈的洗禮。此前她對黃文秀並不了解,為了比賽,她查閱了大量資料和視頻,對黃文秀一心一意、不顧一切為百姓付出深感敬佩。「當天在舞臺表演時,我鼻子一酸,頓時聲淚俱下,那一刻我仿佛變成了真正的黃文秀。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為了扶貧事業拼盡全力,甚至連生命也在所不惜,她的事跡讓我相信,這個世界有一種崇高,就是為了民眾幸福而奉獻自己,她的精神教育我,雙腳要走向貧瘠的土地,雙手要伸給需要幫助的人。」
阮秋香所言不虛。回到越南後,她多次隨國內公益社團前往山區幫助貧困兒童,為他們捐款捐物,助學行善。疫情期間,她主動加入慈善組織,為生活陷入困境的人提供志願服務。當越南中部遭受特大洪水時,她毫不猶豫放下手頭工作前往災區分發物資,慰問災民。她以奉獻愛心的實際行動追隨著黃文秀的精神足跡,踐行著自己的青春誓言。
「越南小花」 心繫中華2020年初,阮秋香回國休假,沒多久,一場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暴發,中國和越南都受到了波及,因為疫情,她無法回到首師繼續學習,只能通過網絡來完成最後學業和論文答辯。
當中國武漢突遭疫情襲擊時,越南媒體做了大量跟蹤報導,身在家鄉的阮秋香,心卻飛到了中國,飛到了武漢。她時刻關注中國的疫情發展,中國人民同心戰疫的一點一滴、一舉一動她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看到疫情蔓延,她心緒不寧,看到病例上升,她心痛不已,看到白衣天使捨己救人,她心存敬佩,看到中國控制住疫情,她開心至極。為了聲援中國的抗疫行動,她帶頭組織越南留學生創作抗疫歌曲,為母校錄製祝福視頻,向中國老師發送慰問簡訊,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心聲來點燃春的希望,傳遞愛的力量。
由於中越在各個方面都聯繫密切,越南的年輕人甚至兒童都把學習漢語作為一種時尚,阮秋香身邊一些親朋好友很希望她出面教小學生學習漢語。她覺得這既能發揮自己的漢語專長,又能為中越友好培養新人,所以就滿口應承下來。現在她每天都一對一上網課,還在當地一所漢語培訓中心做兼職老師。上課時她除了教學生漢語基礎知識,還跟他們講述她在中國的留學生活和所見所聞,把自己的學習心得分享給這些初學者,使他們找到學習漢語的樂趣,進而愛上漢語,愛上中國。
成長是時光對一個人最好的饋贈。疫情期間,中國和越南心手相牽,相互支援,這讓阮秋香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覺得這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意義重大,它既可以加強中國與這些國家的經貿合作,也能促進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越南是中國近鄰,也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國家。俗話說,朋友越走越近,鄰居越走越親。我相信,將來會有更多越南學生通過「一帶一路」獎學金來華留學,也會有更多中國年輕人到越南學習和觀光,兩國交往將更頻繁、更緊密。現在我正在全力申請明年到中國繼續深造,攻讀碩士研究生,學成之後希望能在我的家鄉推廣漢語教學和中國文化。在通往理想的徵途上,我願意和漢語牽手,與中國同行,做一朵友華愛華的「越南小花」,為兩國人民的友誼增色添彩。」
這是一個身在越南、心繫中華的異域學子發自肺腑的聲音!
這是一個眼望星空、心懷夢想的礪志青年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讓我們把祝福送給阮秋香,祝願她的未來之路「山海皆可平」,「明月滿前川」!
(
供稿:王文勝
編輯:溫 昕
責任編輯:尹竟一
內容源自於國際文化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