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波蘭大話:三天滅亡德國,當年的波蘭有這個實力嗎

2020-12-17 阿鬥不傻

一戰後的歐洲,經歷過一段時間的真空期。

在這段真空期中,新生的蘇聯在默默療傷,而被清算的德國,則困頓無比。

由此,才有了兩個國家相對緩和的關係,和一個條約的籤訂。

1922年4月16日,蘇德《拉巴洛條約》籤訂,在這份條約中,兩國互相承認國家地位,恢復外交關係,隨後還在軍事上進行了深度合作。

這無疑是兩個一戰受害國,被迫進行的抱團取暖之舉。

當時的蘇聯,為德國秘密武器提供了試驗場,德國則提供軍事教官支援蘇聯,幫助提高軍隊戰鬥力,兩國關係進入段蜜月期!

(二戰前的歐洲)

可這個條約的籤署,卻讓一個國家分外的生氣,那就是波蘭!

當時波蘭甚至撂下狠話:三天滅亡德國。為何波蘭如此生氣,進而威脅德國咧?

其實回到那個歷史時期就懂了。

當時波蘭之所以能重獲獨立,就是因為英法需要東方戰略緩衝帶,和一個足夠強大的盟友牽制德國和蘇聯。作為棋子的波蘭,如果實力不夠,當然不行。由此才有了相對強大的波蘭出現!

那時波蘭無論軍事、經濟實力都算強大,即便和蘇聯對壘都不怕,更何況是德國。這是基於實力考量。

(波德戰爭)

其次則有當時外交關係的影響。

1921年3月18日,蘇聯和波蘭也在拉脫維亞首都裡加籤署了《裡加條約》,結束了持續兩年的蘇波戰爭。

為了搶奪一戰德國投降後的東歐土地。

1919年初開始,蘇聯和德國就大打出手,戰鬥持續兩年多,最後雙方都覺得自己吃虧了,關係本就在緊張狀態,恢復和平還沒多久,就聽聞德國和蘇聯外交關係正常化,波蘭當然生氣,生氣之餘估計也有點害怕。

原因嗎也很簡單,這兩個國家都是當年滅亡波蘭的元兇,他們的合作,無疑將波蘭當做潛在目標。

可是英法不開口支持,波蘭一個人對付德國和蘇聯,實力又不夠!

無奈的波蘭只能選擇捏軟柿子。

做了戰略方向選擇之後,波蘭務實的恢復了和蘇聯的正常外交關係,在威脅國德國之後不過一年,就與1922年6月主動和蘇聯籤訂了《波蘇友好條約》,籤署條約之後,波蘭終於可以致力於欺負德國了。

(波蘭騎兵)

隨後就是德國和波蘭,矛盾不斷升級的時代,雖然矛盾不斷,但一直沒打起來。

原因也很簡單,波蘭作為英法的戰略緩衝地帶,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看英法的態度,而當時的英法兩國,在美國慫恿和調解之下,對德國的態度也是朝三暮四,從未有明確懲罰出現,不僅不懲罰,還弄了不少援助。

道威斯計劃,還有楊格計劃的不斷出臺,都是這援助的明確信號,至於英美的目的,則是以德制蘇。

在他們看來,波蘭也好,德國也好,都是面對蘇聯的緩衝地帶,戰略縱深。

當然這是後話,那麼威脅德國的1922年波蘭軍隊實力如何我們繼續看。

當年的波蘭擁有正規軍76萬之多,藉助英法的支持,武器裝備上也和同時代的蘇聯德國比並不處於下風。

而當時德國的軍事實力卻非常可憐。

受困於《凡爾賽條約》限制,德國陸軍正規軍不能超過十萬,不僅如此,還不讓擁有進攻性武器,如坦克和火炮,海軍也僅僅保留了6艘輕巡、12艘驅逐艦、12艘魚雷艇,潛艇都不能裝備,至於空軍?條約說了不能有!

空軍沒有,海軍幫不上忙,一隻純防禦武器組成的十萬陸軍,面對波蘭全副武裝的76萬軍隊,高達七倍的軍力差,這仗結果不言自明。

當時的波蘭不僅佔據了軍事力量的絕對優勢,而且外交上助力也更多,對英國美國致力於恢復德國非常不滿的法國,強烈支持波蘭的提議,只要能削弱死敵的戰爭潛力,法國絕對全力支持。

這一切,才是波蘭元帥雷茲·斯米格維所言:

如果波蘭德國開戰,波蘭三天佔領德國的底氣。

可惜的是,這底氣僅僅維持了八年左右。

隨著道威斯計劃,楊格計劃的持續施行,還有藉助於經濟危機,上臺的納粹黨。

德國實力不斷恢復,進而在狂熱的氛圍鼓譟下,開始了重新武裝。

經濟高速發展,軍事科技井噴,德國恢復了原有的實力和地位,進而有了滅亡波蘭的實力。

(重新武裝的德國)

面對德國持續不斷的軍事威脅,波蘭慌神了。

他們居然背棄了最堅定的盟友法國,反而和德國在1934年籤訂了《德波互不侵犯條約》。

外強中乾的波蘭,那一刻的首鼠兩端,讓法國徹底的震驚了。

法國的憤恨可想而知,被扶持起來對付蘇聯和德國的波蘭,左邊和蘇聯恢復關係,右邊和德國籤署條約,你吧金主爸爸放眼裡嗎?

隨後法國發出了外交警告:波蘭政府的外交政策非常自私自利。

明確表達了不滿之後,法國眼看波蘭不受控,也務實的選擇和蘇聯恢復了外交關係。

甚至在1934年6月,通過內閣會議,通過了外長巴爾都的「東方洛迦諾」提案選擇和蘇聯結盟。

一輪穿花蝴蝶一樣的外交操作之後,波蘭成了裡外不是人的存在。

在當時的法國看來,德國才是死敵,扶持波蘭打擊德國是最終訴求,和蘇聯並沒有深仇大恨,因為顧及波蘭的關係,才和蘇聯反目。

法國為了盟友利益,可以放棄蘇聯外交,而波蘭居然將法國給賣了,單方面和德國締結條約。

這無疑是當法國的好心,如同驢肝肺。

不過法國雖然反制的事情做了,卻也沒做絕,在和蘇聯恢復外交關係之後,有為了緩和波蘭關係,提出了《東方協定》出來,再一次希望波蘭加入法國主導圍堵德國,遏制蘇聯的外交同盟體系中。

(波蘭不配合,法國很失望)

這一次他們滿懷希望,可惜的是,波蘭又一次讓法國失望了。

波蘭說:要加入可以,但是不能違背《德波互不侵犯協議》原則,言外之意就是,德國的事是你的事,我不想參合。順帶還說,如果立陶宛和捷克斯洛伐克參與,我就不參加了。

這算啥?不過婉拒而已。

在哪個時候的波蘭看來,法國就是別有用心操弄波蘭做擋箭牌。

法國一聽,隨後更惱火了,可是惱火歸惱火,卻又有無奈,波蘭不聽話,德國威脅太大,英國巴不得歐洲內鬥,自己一力促陳的同盟,別人都不待見。

你們都喜歡作死,那我就綏靖吧。

隨後的歲月,法國就此走上了綏靖的道路上,內部致力於在邊境線修馬其諾防線,外交上則步步退讓,以犧牲小國的利益,換取德國的諒解,最終目的也是禍水動引。

至於東引的方向,首當其衝就是波蘭,其次則是蘇聯,反正打誰都行別打我就可以。

而波蘭則用這十餘年不停的作死舉動,得罪了幾乎所有大國。

威脅德國和蘇聯交戰,同盟條約中排斥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匈牙利,不結盟讓法國憤怒。

(閃擊波蘭)

波蘭就此成了歐洲人見人嫌的角色,如此胡亂外交作為才有波蘭最後悲慘的結局。

1939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波蘭引以為傲的百萬大軍,在閃擊戰下節節敗退。法國雖然對德國宣戰,可曾經的記憶,讓法國記憶猶新,在他們看來,這就是一個不值得拯救的國度,被德國吞併了更好!

打完波蘭,德國東向和蘇聯爭雄才符合法國利益。

實事求是的說,這就是二五仔國家最終的宿命。

波蘭確實擁有實力嗎,但是首鼠兩端的做派,讓所有人都不信任。

當真正需要犧牲品的時候,不被信任的人,成犧牲品不是正常的嗎?

如果波蘭堅定的站在法國這邊,不朝三暮四,也許二戰的結局,也就截然不同了。

差個真正心有堅持,還有戰略眼光的主政者,也許就是波蘭最大的問題吧?

相關焦點

  • 二戰:德國進攻波蘭前,波蘭元帥為何敢叫囂三天滅亡德國?
    原來在德國進攻波蘭之前,波蘭元帥曾經在一次會議上狂妄的叫囂,波蘭完全有能力三天滅亡德國,聯想到開戰後波蘭竟然派遣出在一一次世界大戰中功勳卓著的騎兵師對抗德國坦克部隊的悲慘場景,讓我們不禁對這位波蘭元帥的狂妄嗤之以鼻,那麼這位元帥的狂妄是否有所根據,是單純地認為德國的軍事實力遠不如波蘭還是藉此狂妄之語向英法兩國獻媚,以表堅持維護以英法為主的歐洲秩序,抗擊法西斯的決心呢?
  • 二戰爆發前,波蘭膽敢放話三天之內拿下德國,確實有這個實力
    二戰爆發前,一支精銳部隊入侵波蘭領土,不到一個月時間,波蘭全城淪陷,自此,二戰正式開啟,歷史上稱之為「波蘭戰役」。大家都知道,在開戰前,進攻波蘭的精銳部隊來自德國,但不知道的是,在德國入侵之前,波蘭信誓旦旦說自己在三天之內消滅德國,結果大家也知道,波蘭被德國狠狠踐踏,這句話成為笑柄,然而,美國表示,看看波蘭的兵力,是真的有著這個實力,二戰前的波蘭究竟有多強?
  • 二戰:戰前波蘭元帥曾叫囂三天滅亡德國,是誰給他的勇氣?
    原來在德國進攻波蘭之前,波蘭元帥曾經在一次會議上狂妄的叫囂,波蘭完全有能力三天滅亡德國,聯想到開戰後波蘭竟然派遣出在一一次世界大戰中功勳卓著的騎兵師對抗德國坦克部隊的悲慘場景,讓我們不禁對這位波蘭元帥的狂妄嗤之以鼻,那麼這位元帥的狂妄是否有所根據,是單純地認為德國的軍事實力遠不如波蘭還是藉此狂妄之語向英法兩國獻媚,以表堅持維護以英法為主的歐洲秩序,抗擊法西斯的決心呢?
  • 波蘭為何敢揚言三天滅亡德國?看看它的戰前兵力,美德都自愧不如
    1939年9月1日,德國在經過嚴密部署後向波蘭發動閃擊戰,一共投入88萬兵力,僅用半個月便佔領了波蘭,波蘭政府流亡海外。世界人民對波蘭寄予同情,然而人們不知道的是,波蘭可不是什麼小國、弱國,在二戰爆發前也是全球數得上號的軍事強國。在當時,不僅是德國在策劃侵略波蘭,波蘭也制定了周密的反擊計劃,甚至策劃了進攻德國的「西方計劃」。
  • 二戰時波蘭為何亡國:德國和蘇聯對波蘭的仇視,使得波蘭最終滅亡
    在歷史上波蘭曾經三次被普魯士、奧地利、沙俄瓜分。到了1795年沙俄、奧地利、普魯士相繼籤署協定瓜分波蘭領土和居民,波蘭就此亡國。二戰時期的波蘭被德國和蘇聯瓜分也是波蘭的第二次亡國,而波蘭之所以亡國,一方面是國際形勢對波蘭不利,另一方面也是波蘭國家政策的失敗,而波蘭亡國也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正式爆發。
  • 二戰前,波蘭元帥曾放出豪言:三天滅亡德國
    風再大也不會閃了舌頭,那吹吹牛皮又能怎樣,就像韓國網友也常誇自己是宇宙第一強國,當然波蘭雷茲·斯米格維元帥放此豪言也並非全無道理,畢竟當時的波蘭也是中歐強國,擁有著一定的軍事實力。
  • 二戰德國為何入侵波蘭?波蘭又為何潰不成軍?
    西方一般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1939年9月的波蘭戰役為開端的,短短一個月波蘭即被納粹德國擊潰,但是波蘭並不是弱鳥,二戰前號稱歐洲第五大強國,國土跟德國差不多大,那麼波蘭是如何被秒殺的呢
  • 二戰前,德國人對進攻波蘭信心不足
    歷史不應該僅有消除偏見,它還應該孕育熱情。——喬治·屈維廉(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2142字,閱讀約5分鐘二戰前,波蘭是歐洲的惡霸。一戰結束後,波蘭得到了恢復,波蘭恢復後立即開始四面出擊,先是從蘇聯人身上撕下了一大塊血肉,接著又和德國合謀瓜分了捷克斯洛伐克,不僅自身實力不差,而且與多個國家結盟,是個很難對付的角色。反觀德國,一戰之後實力大損,雖然經過多年的恢復,但畢竟還沒有證明自己,要與波蘭這個小霸王交手,德國人心裡其實是沒底的。
  • 波蘭與俄羅斯是世仇,二戰後,蘇聯為何不把波蘭納入版圖?
    近兩年,波蘭不斷指責俄羅斯,而且否認蘇聯二戰歷史功績,波蘭認為二戰時蘇聯與德國有過互不侵犯的協議,與德國一樣也是戰爭發起國。波蘭前總理甚至要求俄羅斯進行戰爭賠償。至此波俄之間關係陷入低谷。
  • 二戰前波蘭是德國小弟,臨陣倒戈結果被「圍毆」
    【話說軍世】波蘭在二戰時帳面軍事實力不錯,但是17天就被攻破華沙,而二戰前,波蘭實際和德國的關係還曾經挺好,並曾配合德國出兵作戰,更可笑的是,實際上德國很早就看波蘭「不爽」了,結果波蘭的「迷之操作」讓自己二戰時被瓜分。
  • 波蘭戰役:二戰時擁有百萬大軍的波蘭,為何在一個多月內被德國滅亡
    波蘭戰役是二戰時期波蘭與德國爆發的一場戰爭,當時波蘭擁有百萬軍隊,卻在一個多月內就被德國滅亡。那為何德軍能迅速滅亡波蘭,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戰前形勢1918年一戰結束,英法為了削弱德國,壓制蘇俄,便極力支持波蘭獨立,扶持其對抗德俄。波蘭為了減輕德俄對自己的威脅,便積極與英法聯盟。
  • 二戰時閃擊波蘭的只有德國自己?波蘭其實是被蘇聯和德國瓜分的
    一提到1939年的波蘭,人們就會不禁想到的是,德國閃擊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波蘭被德國法西斯佔領等等歷史課本上耳熟能詳的事件,可是今天要給大家講的也是1939年的波蘭。與大家的認知不同,今天講的波蘭是被二戰的戰敗國德國和二戰功勳蘇聯同時瓜分歷史事件。
  • 二戰前德軍對進攻波蘭感到信心不足
    二戰之前的波蘭,完全就是個歐洲小霸王。一戰結束之後,波蘭重新復國,而復國後的波蘭便立刻開始了四面出擊,先是從蘇聯身上撕下一大塊血肉,之後又和德國合謀瓜分捷克斯洛伐克,不僅自身實力不俗,且和多個國家結盟,乃是個極不好惹的角色。
  • 波蘭有百萬大軍,還曾打敗蘇聯,為何二戰時德國首先進攻波蘭
    並且在20年代,波蘭還和蘇俄在戰場上硬碰,絲毫不落下風。當時的波蘭陸軍司令愛德華·雷茲-希米格維曾說:「一旦波蘭與德國發生戰爭,德國將無法迴避,波蘭人將在三天內佔領德國。」(二戰中的波蘭軍)那麼,既然波蘭是這樣一塊硬骨頭,為什麼德國還要率先挑波蘭下手呢?一、德國和波蘭積怨已久。
  • 波蘭是如何多次被瓜分,又多次重建,連國歌卻叫《波蘭沒滅亡》
    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先請仔細看一下歐洲各國大致的位置。這很關鍵。這個制度的核心支柱是「自由選王制」和「自由否決權」。簡單地講,「自由選王制」就是國王由貴族選舉,凡不是貴族就沒有民主權利,「自由否決權」就是只要有一個議員反對,這項議案就不能通過。這種奇怪制度有其複雜的產生背景和原因,主要的就是貴族們想保有自己的領地和特權,所以波蘭就一直選出外國人來當自己的國王;而有關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總是因為小的爭議而得不到解決。
  • 從德國身上割的「但澤走廊」,眼看不保,波蘭服軟能否避免二戰?
    但澤的居民大多是德國人,然而,大肆鼓吹「民族自決」的國聯卻不準當地舉行公投,這個「自由市」實際上被波蘭置於「保護」下。「波蘭走廊」北部地區寬度雖僅有40公裡,「兩個德國」卻可望不可及。尤其是作為德意志民族精神象徵的東普魯士,在此後的經濟發展中遭到嚴重阻礙。為彌補陸路交通缺陷,德國只得利用海路運輸服務兩地,其成本之高可以想見。
  • 德國為二戰暴行請求波蘭原諒,俄國繼續與波蘭打嘴仗 | 短史記
    我向德國暴政的波蘭受害者鞠躬。我請求你們的原諒。」俄國總統普京沒有受到波蘭方面的邀請,俄國也沒有派出代表團出席此次活動——這顯然與兩國在歷史問題上的歧見有直接關係。比如,2015年10月,俄國駐波蘭大使安德烈耶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二次世界大戰開戰之前,波蘭曾經阻擋反納粹德國的結盟」,「因此波蘭須為1939年9月隨之而來的災難負擔部分責任」,且強調蘇聯入侵波蘭東部並非侵略行動,而是「在德軍明確入侵之前確保前蘇聯安全的行動」。波蘭外交部則斥責安德烈耶夫的言論「危害歷史事實」,「對受害者缺乏尊重」,「打了我們每個人一記耳光」。
  • 本來有機會抵禦德國入侵的波蘭,最後因為自己的野心與短視而滅亡
    波蘭戰役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戰場的第一場大戰,不僅是歐洲戰火的起點,也是世界大戰在歐洲的原爆點。對於後世的人們而言,波蘭這個號稱'歐洲裹腳布'的國家的滅亡並不讓人奇怪,因為波蘭是被東西夾擊而滅亡的。可對於熟悉歷史的人來說,波蘭的滅亡是讓人疑惑不已,本有較多可能避免亡國之運的波蘭,為何最後反而成了眾矢之的呢?
  • 為什麼波蘭敢揚言三天滅掉德國?看看其戰前實力,美國也不敢招惹
    第2次世界大戰我們都知道,德軍採用閃電戰直擊波蘭,讓波蘭這個小國在三天之內直接面臨著滅國,可是時間如果再往前推,作為世界第1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波蘭可以說是信心滿滿的。能夠在三天之內消滅掉德國,當然最終被德國狠狠的打了一記耳光,人們都覺得波蘭在扯淡,為什麼會揚言三天內滅掉德國呢?看了戰前的軍力和援軍,美國也不敢招惹它!
  • 波蘭:二戰歷史應重寫,德國也是受害者,俄羅斯名利雙收穫利最大
    波蘭和俄羅斯是槓上了,波蘭人就像被迫害的祥林嫂,只要有機會,就會控訴俄羅斯的罪行。近日,波蘭駐德國大使普什列布斯基發表署名文章,在德國媒體發表,告訴德國人,二戰最大功臣並不是蘇聯,而是西方盟國。二戰後德國也是受害者,蘇聯名利雙收是最大獲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