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首次解析出致幻劑與5-HT2A血清素受體結合在一起時的三維結構

2021-01-11 生物谷

2020年9月23日訊/

生物谷

BIOON/---諸如麥角醯二乙胺(LSD)、裸蓋菇素(psilocybin)和墨斯卡靈(mescaline)之類的致幻劑會導致嚴重且往往是持久的幻覺,但是它們在治療重度

抑鬱症

等嚴重精神疾病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潛力。為了充分研究這種潛力,科學家們需要知道這些藥物如何在分子水平上與腦細胞相互作用,以引起它們的引人注目的生物效應。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Bryan L. Roth博士和史丹福大學的Georgios Skiniotis博士及其同事們朝著這個方向邁出了一大步。他們首次解析出這些致幻劑與腦細胞表面上的5-HT2A血清素受體(5-HT2A serotonin receptor, HTR2A)結合在一起時的高解析度結構。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9月17日的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tructure of a Hallucinogen-Activated Gq-Coupled 5-HT2A Serotonin Receptor」。

圖片來自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08.024。

這一發現已經在引導人們探索更精確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可以消除幻覺,但仍有很強的治療效果。此外,科學家們還可以有效地改變LSD和裸蓋菇素等藥物的化學成分,其中裸蓋菇素是蘑菇中的致幻化合物,已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

FDA

)授予治療

抑鬱症

的突破性地位。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醫學院藥理學教授Bryan L. Roth博士說,「數以百萬計的人為了消遣而服用這些藥物,如今它們正逐漸成為治療藥物。首次了解它們在分子水平上如何發揮作用真地很重要,這是了解它們如何起作用的關鍵。鑑於裸蓋菇素對

抑鬱症

的顯著療效(在II期

臨床試驗

中),我們相信我們的發現將加速發現快速起效的抗抑鬱藥,並有可能發現治療重度焦慮和物質使用障礙等其他疾病的新藥。」

科學家們認為,HTR2A在人類大腦皮層中的表達水平非常高,它的激活是致幻藥物起作用的關鍵。Roth說,「當激活時,這種受體會導致神經元以不同步和無序的方式放電,從而將噪音輸入到大腦系統中。我們認為這是這些藥物導致迷幻體驗的原因。但目前還完全不清楚這些藥物是如何發揮它們的治療作用的。」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Roth實驗室與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結構生物學家Skiniotis合作。Skiniotis說,「多項不同的研究進展的結合使得我們能夠進行這項研究。其中之一是製備出更好、更均勻的5-HT2A受體蛋白。另一個是低溫電鏡技術(cryo-EM),它使得我們能夠觀察非常大的複合物,而不必讓它們結晶。」

Roth表揚了他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Kuglae Kim博士,這是因為Kim堅定不移地探索各種

實驗方法

來純化和穩定非常脆弱的血清素受體HTR2A。Roth說,「Kim很了不起。我毫不誇張地說,他完成的工作是最難做的事情之一。在三年的時間裡,在一種慎重的、反覆的、創造性的過程中,他能夠稍加修改血清素蛋白,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足夠數量的穩定蛋白來進行研究。」

Roth團隊利用Kim的研究工作,首次揭示了LSD與HTR2A結合在一起時的X射線晶體結構。重要的是,Skiniotis及其團隊隨後利用低溫電鏡技術揭示了一種名為25-CN-NBOH的原型致幻劑與這整個受體複合物(包括效應蛋白Gαq)結合在一起時的圖像。在大腦中,這個複合物控制神經遞質的釋放,並影響許多生物過程和神經過程。Kim利用低溫電鏡圖像來說明HTR2A在胺基酸水平上的精確結構。

Roth和同事們如今正將他們的發現應用於基於結構的新藥物發現,以便開發新的治療藥物。其中的一個目標是發現潛在的候選藥物,這些候選藥物可能能夠在沒有致幻效果的情況下提供治療益處。

Skiniotis說,「我們對這些藥物如何與HTR2A受體結合了解越多,我們就越能理解它們的信號轉導特性。這項研究還沒有給我們提供全貌,但是它提供了其中的相當大一部分。」(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Kuglae Kim et al. Structure of a Hallucinogen-Activated Gq-Coupled 5-HT2A Serotonin Receptor. 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08.024.

2.A scientific first: How psychedelics bind to key brain cell receptor
https://phys.org/news/2020-09-scientific-psychedelics-key-brain-cell.html

相關焦點

  • 上海藥物所揭示血栓形成過程中關鍵受體的三維結構
    4月30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上海藥物研究所趙強研究員研究組在嘌呤能受體P2Y12R結構生物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P2Y12R與拮抗劑以及激動劑的三維結構於5月1日作為兩篇獨立文章同期發表在Nature上,兩篇文章均以趙強研究員為通訊作者,以上海藥物研究所為第一單位。
  • Cell:首次解析出CRISPR-Cas13d的三維結構,有助揭示它的RNA靶向機制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沙克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首次解析出CRISPR-Cas13d的詳細分子結構。CRISPR-Cas13d是新興的RNA編輯技術中的一種有希望的酶。他們能夠利用低溫電鏡技術(cryo-EM)可視化觀察這種酶,其中cryo-EM是一種前沿的技術,讓人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細節捕捉複雜分子的結構。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新智元導讀】日前,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Science封面,該研究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屬全球首次。該成果最終將對研發精準的新冠肺炎診斷、治療手段起到關鍵作用。「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 首次解析出細胞核骨架的三維分子結構
    2017年3月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美國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員利用三維電子顯微技術首次成功地在分子解析度上闡明細胞核的核纖層(lamina)結構。這個核骨架(即核纖層)讓高等真核生物中的細胞核保持穩定,並且參與遺傳物質組裝、激活和複製。
  • 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文 | 學術頭條2 月 19 日北京時間凌晨三點,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團隊關於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結構的重大突破性成果在預印版平臺 BioRixiv 上線,在國際上首次解析了 nCov 病毒的受體為了解析新型冠狀病毒的 S 蛋白的結構,McLellan 團隊的研究人員首先根據已經公開的基因組序列,合成並純化了新型冠狀病毒 S 蛋白的膜外部分。然後用冷凍電鏡給純化的 S 蛋白拍了 3207 張照片,經過 3D 重建,獲得了解析度為 3.5 Å的 S 蛋白三聚體結構。
  • 科學家解析β-arrestin與福莫特羅結合β1-腎上腺素受體的結構
    科學家解析β-arrestin與福莫特羅結合β1-腎上腺素受體的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8 22:12:29 英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Christopher G.
  • ...我國科學家從結構上揭示人胰高血糖素受體的G蛋白特異性識別機制
    2020年3月21日訊/生物谷BIOON/---G蛋白偶聯受體(GPCR)在細胞信號轉導中起重要作用,並作為多種疾病的重要治療靶標。與細胞外激動劑結合後,GPCR通過招募不同的G蛋白(Gs、Gi和Gq等)刺激各種信號通路以介導多種生理功能。GPCR和特定G蛋白之間的選擇性偶聯對於這類受體的生物學作用至關重要。
  • 清華大學李賽團隊與浙江大學李蘭娟團隊合作解析出新冠病毒全病毒...
    首次解析新冠全病毒分子結構 這項研究首次解析了新冠病毒全病毒的高解析度分子結構,使世界對新冠病毒的認識更進一步,為抗擊疫情、治療新冠肺炎打下堅實全面的結構基礎。在這項研究中,浙大團隊提供了經嚴格滅活、含有新冠病毒的細胞培養液,保證了樣品的天然結構。清華團隊在二級實驗室提純濃縮病毒後,使用實驗室開發的高通量、高分辨冷凍電鏡斷層成像技術(cryo-ET),採集了100TB數據,從中篩選出2294顆病毒顆粒(目前已知的新冠病毒最大cryo-ET數據集),並從病毒表面及體內挑選出5.5萬個刺突蛋白和2萬個核糖核蛋白複合物。
  • 科學家找到SARS-CoV-2突刺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上的主導中和位點
    科學家找到SARS-CoV-2突刺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上的主導中和位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8 14:10:18 美國華盛頓大學David Veesler、瑞士Vir生物技術公司Davide Corti等研究人員合作找到
  • Cell:重磅!揭示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刺突糖蛋白的結構、功能和...
    地方性人類冠狀病毒HCoV-OC43和HCoV-HKU1通過S蛋白的結構域A(下稱結構域A)附著到位於宿主細胞表面的糖蛋白和糖脂上的5-N-乙醯基-9-O-乙醯基唾液酸苷,從而使得它們能夠進入易感細胞。然而,MERS-CoV的S蛋白使用結構域A來識別非乙醯化唾液苷附著受體,這可能會促進S蛋白的結構域B(下稱結構域B)隨後與一種稱為二肽基結合肽酶4的進入受體結合。
  • 上海藥物所等解析糖皮質激素與GPR97和Go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華強團隊與山東大學教授孫金鵬團隊、浙江大學教授張巖團隊等首次解析了糖皮質激素與其膜受體GPR97和Go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這也是國際上首次解析的黏附類GPCR與配體和G蛋白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
  • 結構生物學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與先前的諸多研究不同,該團隊的冷凍電鏡成像方法使他們能夠完全解析蛋白質受體的結構。之後,作者發現這一受體能夠被棕櫚醯基修飾,而當他們人為改變這一被修飾的胺基酸時,該受體不再無限期保持打開狀態,從而關閉了其觸發信號的能力。此外,作者還意外地發現鳥嘌呤核苷酸能夠與P2X7結合。
  • 【科技前沿】專家點評:邵振華/於曉/張磊/杜洋/孫金鵬課題組合作揭示多巴胺受體DRD1的配體識別和別構調節機制
    DRD1-Gs複合體分別結合兒茶酚類(Catechol like)激動劑(降血壓藥Fenoldopam、完全激動劑A77636和G蛋白偏向性激動劑SKF83959)、非兒茶酚類(Non-catechol like)激動劑PW0464,以及同時結合快樂荷爾蒙Dopamine和正向別構調節劑LY3154207的三維結構。
  • Cell:從結構上揭示新冠病毒複製/轉錄複合物中解旋酶-聚合酶偶聯機制
    除了具有螺旋酶活性,nsp13還具有可能在mRNA加帽中發揮作用的RNA 5'-三磷酸酶活性。除了具有SF1螺旋酶的兩個經典的RecA ATP酶結構域,nsp13還含有套式病毒螺旋酶特有的三個結構域:一個N端鋅結合域(ZBD)、一個柄和一個1B結構域。
  • 李蘭娟/李賽等解析新冠病毒完整分子結構
    S蛋白通過受體結合域(RBD)與細胞表面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結合,這是膜融合的必不可少的步驟。S的激活需要Furin蛋白酶樣蛋白酶切割S1 / S2並經歷從融合前到融合後的構象變化。僅當RBD採用「向上」構象時,受體結合位點才暴露。儘管努力闡明了使用重組蛋白以接近原子的解析度解析SARS-CoV-2病毒宿主的識別和進入機制,但仍需要有關真實病毒的原位結構和態勢的高解析度信息。冠狀病毒是所有RNA病毒中最大的基因組。N蛋白質如何在病毒管腔中寡聚,組織和包裝約30 kb長的單鏈RNA是令人費解的。
  • 上海有機所揭示肌球蛋白分子馬達Myosin VI結合Tom1和自噬受體蛋白...
    在該研究中,團隊成員首先開展了大量的生化實驗,確認了Tom1和Myosin VI羧基末端CBD結構域發生相互作用的結合區域,然後成功地獲得了Myosin VI的羧基末端CBD結構域結合Tom1的複合物的高分辨晶體結構。與生化實驗結果相一致,在解析的晶體結構中Myosin VI和Tom1採取了特殊的1:1化學計量比的結合模式。
  • 結構生物學家之痛:愛滋、新冠等囊膜病毒,為何長相如此不同?
    因此可以說,冷凍電鏡斷層成像技術(cryo-Electron Tomography, cryo-ET)的開發幾乎是伴隨著對無囊膜病毒結構的解析與組裝機制的深度解讀一起成長的。目前使用冷凍電鏡解析常規尺寸的正二十面體病毒方法非常成熟:由於其表面拷貝數非常高的衣殼蛋白以嚴格的對稱性分布,無需大量數據便可通過三維圖像重構獲得近原子解析度。
  • 研究解析硅藻PSI-FCPI超級複合物2.38埃解析度的三維結構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光合膜蛋白結構生物學團隊致力於光合膜蛋白三維結構和功能的研究,2019年,破解羽紋綱硅藻-三角褐指藻的FCP(Fucoxanthin Chlorophyll a/c protein)捕光天線二聚體的1.8埃解析度晶體結構(Science,2019),描述FCP中葉綠素a,葉綠素c和巖藻黃素的精確結構信息。
  • 讓結構生物學家頭痛的病毒們:千毒千面,它們為啥長得這麼不一樣
    因此可以說,冷凍電鏡斷層成像技術(cryo-Electron Tomography, cryo-ET)的開發幾乎是伴隨著對無囊膜病毒結構的解析與組裝機制的深度解讀一起成長的。目前使用冷凍電鏡解析常規尺寸的正二十面體病毒方法非常成熟:由於其表面拷貝數非常高的衣殼蛋白以嚴格的對稱性分布,無需大量數據便可通過三維圖像重構獲得近原子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