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鍋肉是什麼時候取代紅燒魚翅成為川菜代表菜的?

2021-02-17 美好年代通信

Belle Époque BEST ∣ ISSUE 10


從新世紀開始,川菜逐漸風靡全國,筆者甚至在哈爾濱的東北菜館子裡見到過「毛血旺」這道菜;與此同時,四川人「無辣不歡」的名聲也全國共知,似乎作為一個四川人吃不了辣成了一件很有「恥感」的事情。

可事實上四川人「食辣」的歷史並沒有那麼久遠,在唐宋,四川人是以「食甜」著稱的。

如《蜀中廣記》卷六十四稱「蜀人作食喜煮飴蜜以助味」,「食皆蜜也,豆腐、麵筋、牛乳之類皆用蜜,客多不能下箸」。

南宋大詩人陸遊《飯罷戲作》有「東門買彘骨,醯醬點橙薤」之句,其中的「橙薤」就是用金橙切成細絲和醬的調味品。《成都書事》詩又稱讚了成都的筍羹、魚膾,吟道:「芼羹筍似稽山美,斫膾魚如笠澤肥。」

喜歡食甜,喜歡用金橙做調味品,愛吃生魚片,唐宋四川人的飲食習慣更接近今天的日本人。

那麼四川人是什麼時候開始「食辣」的呢?

從歷史的角度看,四川人「食辣」(以辣椒為主)的歷史很短。

辣椒最早出現在四川地方史料裡是在清朝嘉慶二十一年的《成都縣誌》裡,當時已經從「番椒」改名為「海椒」了,甚至在《縣誌》裡有了一個俗名「辣子」,可見嘉慶二十一年前後,以成都為主的四川地區才開始有了使用辣椒的記載。

到了道、同、光三朝,四川當地開始普遍使用辣椒作為食材。清末徐心餘在《蜀遊聞見錄》記載「惟川人食椒,須擇其極辣者,且每飯每菜,非辣不可」。

然而請注意,這一時期「辣味」川菜更多是出現在勾欄瓦舍的市井,還沒能登上大雅之堂。比如今天風靡全國的「回鍋肉」、「水煮肉片」這些菜餚,在當時都屬於上不了臺面的菜式。

在當時四川高檔餐廳和上流社會宴席裡還是以淮揚菜、官府菜為主,這一點從當時成都本地餐館和近代有名有姓川菜大廚擅長拿手菜就能看出來。

比如在清末民初出版的《成都通覽》裡記載的「川菜之席面菜」這一欄裡記載了當時成都人宴席上常見菜,很可惜沒有「回鍋肉」,反而有今天很多被認為是浙江菜、廣東菜的「清蒸鱸魚、魚凍肉、翡翠蝦仁、」紅燒魚翅、冰糖燕窩、奶(清)湯魚翅「等菜式,而在收錄的100多道席面菜裡,有辣味的菜只有椒麻雞片、辣子醋魚、麻辣海參三道菜。

而「川菜之父」藍光鑑,他於1912年和自己兩個兄弟藍光榮、藍光璧創辦了有「川菜正宗」的榮樂園,榮樂園在四川乃至川菜歷史的地位,和東來順之於北京刷肉、故宮之於北京相仿佛。

而榮樂園的拿手菜是什麼呢?

芋頭丸子、釀大青椒、茄皮鱔魚、鱔黃銀杏、八寶鍋蒸等。

其中的釀大青椒,是用大燈籠海椒挖空內瓤,填入摻紹興黃酒的鮮蝦肉餡,江浙鮮甜口味中略帶辣味。

藍光鑑還曾經回憶過一件讓他終身難忘的事情,那是他還在清末成都著名餐廳「正興園」做廚師時,當時四川警察局總辦湖北人賀倫夔也特別喜歡到正興園吃飯,人送綽號「賀油大」。他特別喜歡吃「京菜」,吃飯時也經常叫廚師過來,教給廚師如何改進,變化。有一次吃到了大師傅戚樂齋做的一道「五柳魚」,因為菜式做的非常土氣,這位賀廳長很生氣,當場把戚樂齋叫來,打了手板,一邊打,一邊說「我要打掉你的歪門邪道。」

而所謂的「土氣」就是賀倫夔覺得這道菜裡帶了「辣味」。

當然,這種吃菜吃出辣味就仗勢欺人,打廚師手心的行為肯定是不對的,但是這也側面說明了在清末民初,以「回鍋肉」、「水煮肉片」、「毛血旺」為主的今天流行的辣味川菜即使在四川本地也還上不了臺面。

那麼是不是到了民國,辣味川菜就逐漸能上得了臺面了呢?

也不是。

而繼藍光鑑之後,號稱「川菜全能」的曾國華大廚(他也是藍師傅的徒弟),他的拿手菜是一品釀海參、青丹燕窩、幹燒魚翅、紅燒熊掌、豆渣豬頭,據當時的名記者吳衍慶記載,「豬頭火功到筷子夾不起,只能用調羹舀,入口即化、濃而不膩」。

從川菜泰山北鬥藍光鑑、曾國華兩位大廚的拿手菜式可以看出,在民國,所謂的上層川菜還是以淮揚菜、官府菜為主,還是沒有改變晚清以來燕翅席的格局。

而張大千、梁實秋這兩位民國時期著名畫家、文學家的經歷也可以佐證這一點。

眾所周知,張大千先生是從四川走出去的大畫家,他一輩子「無辣不歡」,在海外生活期間甚至有用辣椒沾麵包的時候,然而從現在拍賣的張大千先生手書菜單裡我們只發現一款川菜算是「辣味川菜」,這就是粉蒸肉,其他張先生手書菜單裡我們找不到辣味川菜的影子。

1971年3月,張大千同鄉好友、資深新聞工作者樂恕人自日本赴美拜訪張大千。月底,樂氏赴華盛頓參加活動,直到四月中旬再返,張大千特設家宴款待,並謂:「我太太五六年不下廚,這次特別為你親手做一桌大風堂的家常菜。」

然而張大千先生款待同為四川人的樂恕人,以及明言是四川知名餐廳「大風堂」風格的家常菜的菜單裡,我們再一次的發現,完全沒有「辣味川菜」的存在:「幹燒鰉翅、香糟蒸鴨、蔥燒烏參、成都獅子頭、雞油蘆筍、雞融菽乳餅、茶腿晚菘、豆泥餈飯、西瓜盅。」

而另一位民國文學大師梁實秋在他的《雅舍談吃》散文集裡曾經披露讓他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懷的川菜是在1930年代上海著名川菜館,美麗川菜館吃到的「蠔油豆腐」,做法則是「用頭號大盤,上面平鋪著嫩豆腐,一片片的像瓦壟然,整齊端正,黃澄澄的稀溜溜的蠔油汁灑在上面」。

那麼,辣味川菜是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出現在正式宴會場合裡的呢?

這大概要到1949年以後了。

目前沒查到具體辣味川菜出現在正式宴會場合的記載,但是根據傅抱石先生的記載,上世紀60年代初,他擔任團長的「畫家巡遊團」到四川採風的時候,當時四川方面在杜甫草堂宴請他們時,菜餚裡就出現了「抄手、賴湯圓、香炸金糕、銀糕、肥腸粉、四川苕餅、醉魔芋、鍾水餃」等菜式,也就是說,最遲在上世紀50年代中後期,類似「回鍋肉」、「水煮肉片」一類的家常四川菜已經開始出現在正式宴會場合裡了。

而且我曾經聽過一個段子,我覺得這個段子可以解釋為什麼1949年後之前上不了席面的川菜逐漸成為了川菜的代表菜。這段子還是慕容雪村貢獻的。

1998年他還是一個公司的小職員,有次帶客戶去峨眉山,有人吃涼拌蚯蚓。峨眉山陰的蚯蚓極為肥壯,常常能長到成人手指粗細,做法是先餵它喝酒,讓它吐出全部泥腥,然後剮去肚腸,下鍋煮熟,再切成小段,佐以花椒、紅油、蒜泥和香菜末,據說吃起來有螃蟹滋味。

那家飯館跟慕容雪村一伙人很熟,慕容雪村的客戶還專門把老闆叫來,讓他介紹這道名菜,老闆大吹其牛,講這道菜多麼有營養,多麼有歷史,從漢唐一直扯到明清。待他走後,一位當地大哥撇撇嘴,說那個娃兒亂球說,別聽他的,這東西以前沒人吃,四十年前才開始吃的。然後補充道:一個好好的人,如果有飯吃,有肉吃,誰他媽會去吃這種東西?

綜上所述,辣味川菜在很長一段時間只作為四川普通人乃至貧民的家常菜和街邊小吃出現的,比如現在人盡皆知的「夫妻肺片」,在1912年前後還根本不是一道菜,屬於放在瓦罐裡販賣的一道街邊小吃,而辣味川菜取代以清淡為主的川菜,成為川菜的代表菜式可能要到上世紀80年代才真正完成。

參考資料:

《移民文化澆鑄川菜大系—從成都舊方志看近代川菜的形成》、《近代川菜菜餚發展綜述》、《成都川菜的歷史與發展芻論》、《中國鹽文化奇葩——自貢鹽幫菜》、《舌尖上的經濟學:川菜的創新與發展》、《藍光鑑現代川菜的開山鼻祖》、《川菜之父藍光鑑》、《張大千手書菜單的價值》

全文終

相關焦點

  • 創新川菜,鹽菜回鍋肉、川辣豬臉即下飯又下酒
    辣,在大眾心目中,似乎成為川菜的要素之一。而另一方面,辣滋味的確是最容易傳染的味道,尤其是在移民城市中,辣就成了接頭暗號,這裡似乎有一條暗路,新派川菜就是遊曳期間的風。川菜除了麻辣以外,還有不同的辣椒品種,佐以不同的調味料,經過不同的烹飪工藝處理,衍生出了糟辣、煳辣、香辣、鮮辣、酸辣、等多種並不雷同的味型,從而構成了川菜迷人的辣韻風情。
  • 為了找到川菜頭牌,我連幹了四盤迴鍋肉
    原創 張十七 試物所如果你要問四川人哪道菜是川菜之王十個裡有九個都會告訴你是回鍋肉還有一個會一邊扒飯一邊扯起嗓子吼道:ao鍋肉原來是為了方便燙菜!我們去了陳婆婆珍藏菜
  • 追根溯源,閒話上海何派川菜
    川菜即四川菜,與揚州菜、廣東菜、京菜(山東菜)並列為中國四大名菜。川菜起源於秦漢,發展於唐宋,成熟於明清。它以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色享譽海內外。川味飄香,走出國門,在世界各主要城市和旅遊景點都有川菜館。川菜已成為人類美食百花園中一朵絢麗多彩的奇葩。海納百川,博採眾長,是上海飲食生活的最大特點。
  • 川菜回鍋肉的另類起源,侃成都重慶這對歡喜冤家
    回鍋肉,川渝人的心底菜對土生土長的川渝人來說,回鍋肉是再平常不過的一道菜,以至於都不會被刻意提起,覺得它出現在飯桌子上是天經地義的,如果十天半月沒吃到,就會心欠欠的,總覺得少了啥子,於是向廚房總管提要求:「媽,明天弄個回鍋肉哈!」
  • 還在用五花肉做回鍋肉?川菜大廚:第一步就錯了,難怪又腥又膩
    要說現如今八大菜系中哪個菜系最受歡迎,那川菜絕對是當仁不讓!川菜以其獨特的「百菜百味,一菜一格」的成菜特點,不僅徵服了一大批無辣不歡的「口嗨黨」,還俘獲了不少口味清淡的「養生黨」。一時間,川菜在全國可謂是遍地開花,無論是在金碧輝煌的星級酒店,還是在現搭爐灶的街邊大排檔,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 百年成都記憶,川菜中的硬店——隱廬古法川菜
    隱廬古法川菜店內沉香繚繞,古琴悠揚,伴隨不同節氣而自製的茶飲、菜品,提倡「不時不食」的養生之道;隱廬古法川菜,看似大麻大辣,實則取起香味,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講究五味調和,在傳統的基礎上又做出創新。四川傳統肉菜的中的經典菜,隱廬古法川菜增加了鮑魚的食材,讓肉香與醬汁融入到鮑魚盅,香而不膩,營養豐富。是一道滋補上品。招牌菜之三:雞淖(nao四聲)魚翅
  • 回鍋肉的真正做法,川菜師傅教你怎麼做,很多人第1步就做錯了
    回鍋肉是一道四川的烹飪豬肉的傳統菜式。從名字看,回鍋就是再次製作的意思,回鍋肉吃起來的特點就是色澤比較油亮,吃起來卻並不肥膩,口味比較獨特。而它作為一道傳統的川菜,相當於是川菜的化身了,可是怎麼做好回鍋肉也是有一些細節講究。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回鍋肉的詳細製作步驟。
  • 【原創】今晚吃啥子:【老鹽菜回鍋肉】非一般回鍋肉,給味蕾不一樣的體驗!
    本期主打菜品:老鹽菜回鍋肉說起名聲最響亮的川菜,地球人都知道,那就是「回鍋肉」。說起回鍋肉,也都知道是用青蒜苗和五花肉(或豬腿肉)炒的,口味分辣和不辣的兩種。殊不知在咱們重慶,回鍋肉也有多個版本,除了「蒜苗回鍋肉」之外,那就是「老鹽菜回鍋肉」了。
  • 淺談川菜,喜愛川菜的朋友必讀
    川菜,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與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是中國特色傳統菜系。據考古分析,商周時,川菜就已進入萌芽時期。東漢、魏晉時,川菜便已形成地域特色,兩宋時期成為地方獨立菜系。在歷史長河中,古川菜幾乎一度毀於戰亂。直至清代,「湖廣填四川」使得四川移民匯集、經濟恢復,川菜才得開始以重新振興。
  • 川菜之王回鍋肉,大廚教你正宗回鍋肉做法,滿滿的乾貨
    導語:說起回鍋肉,就不得不說起四川,回鍋肉是川菜的代表菜之一,被喜愛美食的人讚譽為「川菜之王」,幾乎每家飯店都有回鍋肉,這也是我每次去館子吃飯幾乎必點的一道菜。雖然豬肉現在豬肉價格有所下降,但是也是不便宜,很多朋友都開始自己在家做菜吃。
  • 回鍋肉的靈魂是甜麵醬?
    回鍋肉是經典川菜,但你到川菜館不一定能吃到正宗的回鍋肉。誰又知道川菜館的廚子是不是四川廚子呢。我是一個一直將做飯當成藝術的人。年輕的時候,為了燒一鍋沒有魚腥味和牛奶一樣白的魚湯,口味如果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會連整鍋魚湯倒掉。
  • 回鍋肉與慈禧的緋聞
    作為川菜的代表作,現代的回鍋肉早已從川蜀人家走向全國各地。回鍋肉的所謂「回鍋」,就是在做這道菜的時候,肉要入兩次鍋,第一次先用水煮半熟至八分熟,第二次才是下鍋翻炒。回鍋肉的原料要用「二刀肉」,也就是靠近豬後腿的肥四瘦六的豬肉,煮熟後切片。
  • 川菜中的經典:回鍋肉,口味獨特鮮香麻辣,肥而不膩色澤紅亮
    川菜中的經典:回鍋肉,口味獨特鮮香麻辣,肥而不膩色澤紅亮回鍋肉是四川菜中比較經典和傳統的了,所謂回鍋,就是將肉再次放到鍋裡進行烹飪,也就是這一步,不同於其他的普通炒肉,兩次的烹飪,將豬肉中肥膩的油分已經煎炒出一部分了,吃起來不會太過油膩,裡面保留一部分油脂
  • 美味川菜|蒜苗回鍋肉
    蒜苗回鍋肉做法簡單,口味獨特,肥瘦相間,肥而不膩,很受歡迎!配上幹豆豉,那才叫一個香! 蒜苗回鍋肉
  • 土壇鹽菜熬素湯 40分鐘出醬香 回鍋肉大廳論斤賣
    改良一:葷湯換素湯 鹽菜熬醬香成都映象的菜品一直堅持做地道正宗川菜,所以我們的菜品以改良傳統經典菜著稱。這道三鮮什錦是在炸燴什錦的基礎上改良而來,最大的改良就是湯底。2.起鍋將底油燒熱,下入A料、B料、鹽菜湯一起用中火燒熟,起鍋時用鹽、芝麻油調味即可。關鍵  此菜在熬製時一定要用中火,如果用大火容易燒乾,用小火燒時間長了酥肉易煮爛。鹽菜湯製作  將100克鹽菜、10克八角、2克桂皮用3千克水放在鍋中熬製,燒開後改小火熬40分鐘,直至將鹽菜的醬香味熬出來。
  • 川菜之首回鍋肉,步驟詳細一遍學會,家常下飯菜的首選
    說到比較下飯的四川家常菜,那怎麼也跑不掉擁有「川菜之王」,「川菜之魂」這兩個稱呼的回鍋肉。也是所有人心目中的「川菜之首」,提及川菜也必然就會想到的這份回鍋肉,今天文科就把這份家家常有的回鍋肉分享出來,有時間的小夥伴一定要嘗試一下。
  • 一道「回鍋肉」每年要賣2000萬 新派川菜百年神廚成都逆勢連開三店
    川報觀察記者 周偉 攝影/周俊 5月4日,在獅舞和鑼鼓營造的歡樂氛圍中,知名川菜品牌——「百年神廚」全國第19家店在成都格林城開業。
  • 其實,你從來都沒有吃到過正宗的回鍋肉
    很久之前,我一直覺得外表豪邁的回鍋肉是道東北菜,但其實它卻是一道四川菜。四川省,位於中國西南地區,緊緊挨著青藏高原。作為依靠在高原之下的一個氣候溼熱的盆地,衍生出當地特有的川菜文化。川菜,秉承當地人祛除體內溼氣的健康需求,形成了以辣味為主要飲食的刺激性口感。
  • 回鍋肉不陌生,回鍋肥腸吃過嗎,川菜師傅教你做,又鮮又香又火辣
    回鍋肉不陌生,回鍋肥腸吃過嗎,川菜師傅教你做,又鮮又香又火辣說起川菜,回鍋肉一直被認為是川菜之首,回鍋肉大部分人都很喜歡這個味道,色香味俱全,是下飯菜中大部分人會選的菜。回鍋肉都不陌生,回鍋肉是川菜之化身,色香味俱全,顏色養眼,口味獨特,色澤紅亮,肥而不膩,入口濃香。回鍋肥腸吃過嗎?肥腸滷過之後,沒有任何異味,在炒制前肯定是經過類似幹煸或炸制的過程,肥腸入口外酥裡嫩,而且特別的入味,又香又酥又辣,連配菜都是特別的好吃。
  • 回鍋肉、魚香肉絲、麻婆豆腐等五道川菜代表菜的傳統做法是什麼?
    川菜以善用麻辣調味著稱,並且口味多變,包括魚香、家常、麻辣、紅油、蒜泥、薑汁、陳皮、芥末、純甜、怪味等24種口味。回鍋肉、魚香肉絲、麻婆豆腐、水煮牛肉和宮保雞丁這幾道菜不僅是川菜的代表菜,也是就酒下飯的家常菜,讓人百吃不厭。這幾道菜,不論哪一道,都會讓你食慾大開,輕輕鬆鬆連吃三碗米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