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節目我們講了「車公廟」,每年都有大量善男信女前往沙田車公廟求籤預測來年運勢。其實,香港還有一個地方,也是信眾必訪的求籤祈運之處。這個地方,就是我們今天要帶您走進的「嗇色園黃大仙祠」。
嗇色園黃大仙祠是一座典型的道教宮觀,人稱「香港第一大廟」,是大多數港人的精神寄託,在本港及海外享負盛名。據說黃大仙「有求必應」,籤文靈驗,常年吸引無數善信到來膜拜求籤,香火鼎盛。每年的農曆年大年初一,有不少善信爭相到來搶頭香,成為香港賀歲習俗之一。
據傳黃大仙本名黃初平,晉代人。在十五歲上山牧羊時,黃初平遇到神仙指引,到金華赤松山修練,四十年後修成正果,並以「赤松子」為別號。他的兄長黃初起在黃初平十五歲那年上山牧羊後便沒有再見到他。黃初平得道成仙下山後,兄長問他當年那些羊現在在何處,黃初平隨手指著滿山的石頭大聲叫道「羊起」,眼前的石頭隨即全部變為一隻只活生生的羊。這就是「叱石成羊」典故的由來。
民間還有個傳說,稱黃大仙前身其實是玉皇大帝宮前的金龜,經過多年的修行,得到宇宙靈氣,法術高強。有一天,金龜看到凡間大片土地荒蕪,老百姓舌燥唇焦,金龜便把天河的水偷偷引往凡間,大降陣雨。玉帝大怒,罰他下界投胎為人。黃初平就是金龜轉世成人的身份。黃大仙的傳說源遠流長,民間頌揚他懲惡揚善,除妖捉怪,行醫救人,留下許多關心人民疾苦的事蹟。許多信徒因而為他建廟立祠,敬為神明。
嗇色園是香港一個非牟利慈善團體,也是黃大仙祠的管理機構。嗇色園除了供奉黃大仙外,也奉儒、釋、道三教。嗇色園的「嗇色」二字源自道教的教義。「嗇」是少貴、慳吝的意思,而「色」則是指所好之物或有欲之類。這兩個字有省思慮、寡情的意義,也就是含有尊人、悟道、修真的意思。
另一方面,嗇色園的壇號為普宜壇,和嗇色園的字義相呼應。正如嗇色園的門聯上所寫的:「壇號普宜宜悟道,園名嗇色色皆空。」黃大仙祠內最具特色的,是其「五形」建築佈局,祠中的飛鸞臺、經堂、玉液池、盂香亭及照壁,各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頗有講究。
黃大仙祠供奉的黃大仙,在港人心目中是一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的神仙,無論是保平安、求事業、問姻緣、消災難,都要到這裡求解迷津。據說,黃大仙祠非常靈驗,但是求得來的籤果,都只是當年的運勢,因此在每年農曆年底及正月初一至十五日,這裡香火最旺,有大量善信前往黃大仙祠,為過去一年酬謝神恩及為未來一年求神庇佑。又因為黃大仙祠處於交通要道,來往方便,所以到此來朝拜的人如潮如湧,終日香火繚繞,熱鬧非常。
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是黃大仙師寶誕,所有黃大仙的弟子、嘉賓都會於正午時份聚集於祠內的主殿參與祭祀活動。每隔五年,嗇色園還在黃大仙祠內,進行道教最高的祭天儀式「大獻供」,為香港及全港市民祈福。
從2008年12月起,園方推出了網上祈福及網上直播服務,希望讓海外善信不用親臨黃大仙祠仍可禱告祈福。善信登入網頁,輸入姓名及祈願內容後,園方會定期將祈福人士名字及祈願資料由數據處理庫列印出來,交由道長會舉行儀式,誦經禱告代為祈福。而網上直播則是每天實時直播祠內善信參神情況,希望讓海外善信透過網絡感受參神的氣氛。
值得一提的是,黃大仙祠是香港現時唯一一所可以舉行道教婚禮的道教廟宇,各位如果湊巧的話,說不定還可以一睹道教婚禮的過程,看看道家人結婚,和我們這些尋常百姓究竟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