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研究成果:幹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安全有效!

2020-12-26 騰訊網

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肝慢性、進行性、瀰漫性病變,是在肝細胞廣泛變性和壞死基礎上產生肝纖維組織瀰漫性增生,並形成再生結節和假小葉,導致正常肝小葉結構和血管解剖的破壞。病變逐漸進展,晚期出現肝衰竭、門靜脈高壓和多種併發症。

一、引起肝硬化的原因

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很多,在國內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最為常見,少部分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蟲性肝硬化。在國外,特別是北美、西歐則以酒精中毒最多見。

肝硬化治療方法

目前尚無根治辦法,主要預防手段為及早發現和阻止病程進展。治療手段主要包括對症支持治療、藥物治療、內鏡下或外科手術治療。肝硬化的轉歸通常是慢性肝衰竭,除對症治療外,肝移植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但因肝移植手術費用高、肝源不足、免疫排斥等因素,不能大規模應用於臨床,多數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治。

隨著幹細胞技術的不斷發展,幹細胞分離、培養、移植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並應用于越來越多疾病的治療,包括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心肌損傷、骨關節炎、卵巢早衰、黃斑變性、糖尿病、肝臟疾病。作為一種新的醫療技術,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證實MSC能夠阻止或減慢肝硬化發展。

臨床案例一:人臍帶血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45例

[1]李卓家,楊桂林,李曉良,吳其愷,鄧欣,李煒,王平,周伯平.人臍帶血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晚期肝硬化45例臨床觀察[J].現代免疫學,2013,33(06):484-487.

選擇失代償期肝硬化住院患者45例為治療組,40例為對照組,肝功能分級屬Child-Pugh分級標準B/C級,治療組接受幹細胞治療+基礎治療,對照組接受基礎治療。

外周靜脈輸入幹細胞2×107個,觀察患者移植後第0、4、8周的臨床療效及術後的不良反應。治療組和對照組乏力、納差、尿少、水腫症狀在第1~2周即明顯緩解,腹脹明顯減輕,2~8周症狀持續緩解。治療組8周後肝功能合成指標(ALB、PTA)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改善,而對照組治療前後比較則無顯著性差異。

臨床案例二:多次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失代償期B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2]張駿飛,宋海燕,陳曦,潘勁勁,劉力偉,陳從新,劉波.多次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失代償期B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臨床研究[J].實用肝臟病雜誌,2018,21(05):693-696.

在60例B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接受單次HUC-MSCs肝內移植治療20例,接受多次細胞移植治療20例,另2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內科治療。經肝內門靜脈穿刺,注入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約4×108個,幹細胞移植治療1~3次,隨訪36個月。

治療前,三組血清TBIL、ALB、INR和Child-Pugh評分比較,在隨訪12個月和24個月時,單次移植組血清ALB水平顯著高於對照組,在隨訪36個月結束時,多次移植組血清TBIL、ALB、INR和Child-Pugh評分與單次移植組和對照組比,均有所下降。在隨訪36月結束時,多次接受細胞移植患者肝臟最大平掃面積較對照組顯著增大、脾臟長度和厚度較對照組顯著縮小。

結語:

臨床試驗揭示了HUC-MSCs移植是安全可行的,能有效改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和B型肝炎肝硬化的肝功能,緩解臨床症狀,提高生存率!

相關焦點

  • 快訊:幹細胞移植為治療肝硬化帶來新策略
    幹細胞在特定條件下可誘導分化為肝細胞,為肝硬化的幹預提供了新的選擇。近年來,基於幹細胞移植技術幹預肝硬化成為新的研究熱點,國內外學者對此開展了一系列基礎及臨床研究,並取得了一定成果,為肝硬化的幹預帶來了新的希望。
  • 多個國家快速推進幹細胞療法幹預肝硬化的臨床研究
    幹細胞療法的臨床研究截止2020年8月,在clinicaltrial 網站註冊的「Stem cells」(幹細胞)相關臨床試驗項目已達5589項,幹細胞療法在全球範圍內如火如荼地開展,幹細胞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國外部分研究經過Ⅰ-Ⅲ期臨床試驗後,已經作為產品上市,用於疾病的臨床幹預。
  • 臨床研究新增研究成果,2項幹細胞治療骨關節炎的臨床療效觀察
    患者主要採用物理輔助緩解關節受累,或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疼痛,必要時進行外科手術,但以上臨床手段主要以緩解症狀為主,並不能阻止骨關節炎的進展。為緩解現有臨床手段的不足,再生醫學利用幹細胞以及細胞因子發揮效應,已逐漸成為骨關節炎的臨床新方案。經過研究人員的長期驗證與觀察,發現幹細胞治療骨關節炎安全有效,值的臨床推廣。
  • 前沿:幹細胞移植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最新研究
    由於其多能分化特性,它可以同時分化為纖維軟骨和關節軟骨,且具有很強的增殖能力,及來源廣泛和操作簡單,使其成為臨床疾病治療的首選。 由於其多向分化潛力,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調節功能,幹細胞療法使其成為免疫調節,減少炎症反應和修復損傷的有前途的候選者。 因此,幹細胞移植也已成為修復半月板損傷的臨床研究熱點。
  • 幹細胞移植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2個臨床案例
    近年來,幹細胞治療的研究越來越多,採用幹細胞治療AS也取得了顯著的療效。以下介紹2個相關臨床案例:【臨床案例1】研究人員以82例AS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42例患者採用間充質幹細胞(MSCs)進行治療為觀察組,40例患者採用抗風溼藥物治療作為對照組。
  • 幹細胞移植對神經肌肉疾病的研究進展
    目前臨床受損無法通過修復損傷的神經細胞來有效治療神經肌肉疾病。研究發現幹細胞具有定向分化潛能與分泌神經因子,在一定環境因素下能對損傷的組織進行修復,對神經肌肉疾病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幹細胞移植的研究多年來,科學家致力於幹細胞對神經肌肉疾病的研究,從基礎研究到動物模型,再到臨床研究,透露了一個積極的訊息:幹細胞移植修復神經肌肉萎縮是科學可行的。
  • 幹細胞移植修復椎間盤退變的研究進展
    目前,臨床上針對椎間盤退變的常規治療方法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一定程度能緩解患者的症狀,但無法解決椎間盤退變的病理問題。隨著科學家對幹細胞領域的深入研究,幹細胞移植基於椎間盤退變的始發因素,為椎間盤退變提供一種新的修複方法。
  • 快訊:幹細胞移植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最新研究
    幹細胞移植在細胞替代治療、基因治療以及組織器官再造等生物工程和臨床治療方面展示了良好的應用前景, 為幹預半月板損傷帶來新途徑。研究發現,利用幹細胞移植治療半月板損傷的效果較優於傳統手術方法,成為近年來科學家幹預半月板損傷的研究方向。
  • 幹細胞移植在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的臨床價值
    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的特點主要表現為症狀的反覆性與病變部位的多樣性,雖然兩類疾病都歸類於罕見病,但患病人數卻並不少,但臨床上仍無法有效防治該病,為開發新的臨床方法,科研人員試圖探索幹細胞移植在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的臨床價值。
  • 快訊:幹細胞研究又有了新的進展,對肝病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近期,我國科學家的幹細胞研究又有了新的進展,研究團隊建立了基於人內胚層幹細胞的規模化肝向分化系統,批量生成具有功能性和可移植的肝細胞和膽管細胞,該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
  • 幹細胞移植改善股骨頭損傷的研究進展
    早中期以及年輕患者行保髖治療是醫學追求的目標。及時在股骨頭壞死塌陷前期或軟骨下塌陷<2 mm時進行幹預,加強修復性骨重建,成為維持關節功能和促進良好預後的關鍵。近年研究,幹細胞移植對骨骼疾病(骨關節炎、骨質疏鬆及股骨頭損傷等)具有良好的效果。
  • ASCO2016:兩次自體幹細胞移植更有效治療高危視網膜母細胞瘤兒童患者
    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最初是由美國達納-法伯/波士頓兒童與血液疾病中心的研究人員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發的雙次移植技術,當與隨後的免疫治療藥物配合使用時,會產生更好的治療結果。這項研究主要成員、達納-法伯/波士頓兒童與血液疾病中心首席醫療官Lisa Diller博士說,「我們治療視網膜母細胞瘤兒童患者的能力在過去25年得到顯著提高,特別是引入高強度化療方案和幹細胞移植。這項研究的發現為治療這種疾病確定一種新的標準。」來自西雅圖兒童醫院的Julie R. Park博士也是這項研究的主要成員。
  • 幹細胞療法對肝纖維化的臨床研究進展!
    我國是名副其實的肝病大國,常見肝病包括慢性B型肝炎、慢性C型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等。其中,我國的肝硬化發病率、死亡率是全球最高。肝硬化大多由B型肝炎發展而來,若不加以適當治療,會進一步惡化為肝癌。肝硬化不可逆轉,而肝纖維化是肝炎轉向肝硬化的必經過程,它是具有可逆性的。
  • 幹細胞成為治療帕金森的關鍵
    研究表明,不同類型不同來源的幹細胞在帕金森病治療中均能夠發揮神經再生與修復的作用。幹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主要作用機制是利用其分泌神經營養因子、免疫調節等發揮神經保護功能,促進損傷的多巴胺能神經元修復,或者將其誘導分化為多巴胺能神經元替代體內損傷的多巴胺能神經元,發揮細胞替代作用[1]。
  • 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重塑了「帕金森小鼠」
    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陳躍軍研究組、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周文浩/熊曼研究組、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張素春研究組合作發現,通過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特異性修復大腦中受損神經環路,重塑神經功能,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動物的行為學障礙。2020年9月22日,該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細胞幹細胞》上。
  • 妊娠紋、疤痕、燒傷……拯救肌膚,幹細胞的研究成果!
    經多項研究證實,新生兒幹細胞能顯著地改善妊娠紋、剖腹產頑固性疤痕、剖宮產疤痕等。 除此之外,新生兒幹細胞在燒傷以及全身或局部創面應用治療中,可以促進損傷皮膚的修復並提高癒合質量。
  • 首個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成果:4例重症患者出院
    近期,《藥物評價研究》期刊發表了一篇《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研究》文獻,這是首個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機制研究成果,論文第一作者為劉廣洋,主要闡述了間充質幹細胞(MSCs)治療新冠肺炎的機制與前景展望。
  • 炎症性腸病系列講座第五期「幹細胞移植治療早髮型炎症性腸病」
    因此,對於難治性的IBD患者,開發有效的治療方法對於促進黏膜癒合和避免潛在的侵襲性手術至關重要。以幹細胞為基礎的療法以幹細胞為基礎的療法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正處在研發和臨床實驗階段。幹細胞的來源主要包括以下三種,胚胎幹細胞又叫ES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又稱為iPS細胞,其它類型的幹細胞包括造血幹細胞、體幹細胞等等。
  • 匯總:幹細胞治療退行性疾病
    2、造血幹細胞有望治療多種難治性疾病造血幹細胞的來源主要包括骨髓、外周血和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可用於治療急、慢性白血病和某些惡性腫瘤等多種重大疾病。2019年10月,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報導造血幹細胞移植可逆轉視神經脊髓炎的疾病。
  • 科普:幹細胞移植幹預2型糖尿病最新研究進展
    幹細胞(MSCs)是近年來臨床應用的一個研究熱點,由於它具有取材方便,採集容易,生物學特性穩定,免疫原性低,無排斥反應,不存在倫理問題,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誘導分化為神經樣細胞,胰島素β細胞,生殖細胞等。伴隨著人類對幹細胞認識的不斷深入和幹細胞治療技術的日益成熟,幹細胞在2型糖尿病幹預方面展現了廣闊的應用前景。傳統方法幹預糖尿病效果不盡人意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近幾十年來全球公共衛生的一個重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