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南粵先賢和抗疫英雄作畫:每個人都是時代的記錄者

2020-12-22 騰訊網

自西進入珠水環繞的二沙島,沿廣州最美的江岸風景線一直東去將至末端,一片別樣的風景區展現眼前。所謂別樣,是這裡有陳設有數十座神態各異的南粵歷史人物塑像,被命名為南粵先賢雕塑園。

陳漢翔,「五零後」廣州人。三年前,他用漫畫形式將兒時經歷過和看到過的生活畫面記錄下來。兩輯漫畫在本地公眾號和報紙上先後刊出,贏得許多廣州街坊的認同與叫好。今年,他又通過自己的方式將雕塑園的塑像搬上了畫紙。

用畫作記錄南粵先賢群像

有2000多年歷史的廣州為中心的南粵大地上,上演過許多鴻篇偉業,孕育出過許多英雄偉人。陳漢翔說:「過去的歷史豐厚了我們優秀的民族文化。今年,我們跨越這場疫戰的坎坷,再次反映出我們民族自強自立的信念。」正是這種民族自豪感觸發了陳漢翔把目光投放在這些雕塑之上。

南粵先賢雕塑園有廣州市人民政府留下的一段銘文孫中山、馮如、楊孚、阮元、梁啓超、吳研人、鄧世昌、黃遵憲、陳啟沅、居廉、丁日昌、鄒伯奇、馮子材、居巢、梁廷枏、張維屏、袁崇煥、屈大均、陳子壯、湛若水、容宏、黃佐、慧能、冼夫人、文天祥、陳文玉、張—之洞、康有為、朱執信、劉永福、鄭觀應、崔與之、翁萬達、陳獻章、張弼士、蘇六朋……:南粵大地,九州之南,日月交會,陸海相連,山川奇秀,民樂天而勤奮,士足文而多智。自秦至今,人文鬱盛……。創作這批雕塑作品的廣州雕塑院藝術家們以自己嫻熟的藝術語言,詮釋著對南粵先賢們的品讀與理解。

「以經過創作的繪畫形式再配上人物介紹文字,會產生新的、有意味的形式。」陳漢翔解釋道,自己試過用不同的畫法處理手法來表現,最後確定用速寫形式來繪畫。「修改,再修改,甚至重畫,整個過程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他希望自己的畫能使這批十年前誕生的雕塑作品有一個新的視覺呈現。

什麼也壓不垮中國人民!

在陳漢翔看來,「傳承民族傳統,歷史上南粵先賢正是憑藉這種信念走出自己的路,書寫出南粵大地的進取篇章。今天的我們,仍然需要秉持這種正氣精神砥礪前行。」

「當年我們戰勝了『非典』,主要依靠的還是民族智慧與民族力量。」他回憶道,「當年,我很慶幸能為廣東的抗疫英雄們拍攝了一首MV。」2003年,當時還是影視人的陳漢翔,為佛山電視臺執導製作了一首粵曲MV《白衣風採》。

用自己的方式記錄疫戰英雄

17年後的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來襲。陳漢翔還記得,自除夕夜派出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開始,廣東先後有兩千多名醫護精英奔赴疫區。他們捨生忘死、義無反顧的正義氣概感動了全國人民。陳漢翔用凝重的畫面,為勇挑重擔的鐘南山院士而畫,為犧牲在前線的援鄂英雄王爍而畫,也為服從大局、聽從指揮的南粵民眾而畫。

「我在這幾幅插畫形式的記錄創作上,採用了甚於寬銀幕電影畫面那種狹長的構圖,用強烈的黑白反差來營造畫面的份量感。」他希望能以此記錄出英雄們所處的特殊時期的氛圍,向我們的民族致敬!

「每個人都是生活的親歷者,也是記錄者,我的方式就是讓畫面去說話。」從廣州記憶漫畫到製作粵曲MV畫面,從雕塑園群像速寫到抗疫英雄繪畫,這些都是陳漢翔對身邊生活的記錄與表達。「構成這些畫面的思想內涵,就是我們對民族精神的弘揚,對民族文化的有感而發。能通過畫面去表達這種感受,做一點有意義的事,也算是人生一件樂事了!」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蘇贊 林琳

圖片為受訪者提供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小滿

相關焦點

  • 帶著學生為時代作畫
    「這兩年,我積極探索將教學習作與藝術創作相結合,引導學生為時代作畫。」徐武斌介紹,實踐證明,學生們對專業的興趣濃厚了,學習主動性增強了,教學效果越來越好,還收穫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力。「我們畫的是抗疫一線英雄,感覺很神聖。」學生們上課認真了,一次又一次地主動把作品傳給徐老師,請求指點。徐老師講解作品時,大家都仔細地聽。   來自山西的學生劉薇說:「我們用這樣的方式,了解抗疫,參與抗疫,仿佛親身經歷了抗疫。創作時,想到英雄們不顧個人安危,日夜戰鬥在抗疫一線,握著筆的手似乎有無窮的力量。」
  • 如何看待南粵先賢館中的韓愈、包拯、蘇軾、周敦頤等歷史名人?
    位於廣州的南粵先賢館首批「入駐」的先賢共有56位,其中有11位非廣東籍名人入選,為何他們可以入選?部分南粵先賢介紹三、非廣東籍先賢:1、趙佗:南越武帝,南越國創建者,恆山郡真定縣(今河北正定縣)人,原為秦朝將領,率軍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亂,趙佗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
  • 五一勞動節短片爆火,華為P40系列讓每個人都成為時代記錄者
    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時代記錄者領導人曾經說過,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和建設者。的確,無論是白領,還是農民、環衛工人、餐飲攤主,每一個人都通過努力奮鬥創造著屬於自己的生活,他們聚合在一起,成就了現在的時代。
  • 以抗疫英雄為榜樣 爭做時代先鋒
    湛江市總工會希望,通過這次網絡直播訪談活動,讓全市廣大職工能以「抗疫英雄」為榜樣,把他們在抗擊疫情中展示出來的愛國情、報國志,和從各行各業的抗疫英雄身上所收穫到的感動、學到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勵志前行,敢於擔當,爭做時代先鋒。    藉此機會,湛江市總工會祝全體勞動者節日快樂,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順利!
  • 做好當下的自己,每個人都是這個時代的英雄!
    相信每個成年人都經歷過這樣的時期,求學時面臨著升學的壓力和父母們望子成龍的殷切期盼;出來社會時,又面臨著找工作和結婚生子的壓力。無數個夜晚,都在被焦慮和惶恐佔據我們的心靈。我們都在無數次拷問自己:難道生活就是從出生就被安排好,沒得自己選擇,只能按部就班地學習、工作和生活。
  • 宮浩欽:「飛翔文明」的記錄者
    他擅長把不同時空的人、物、情境結合在一起,構成充滿象徵意味的想像畫面。  作品《天降神鷹》記錄了1965年拉薩與北京、成都通航的歷史時刻,曾執飛該航班的飛機、喜悅的藏族母子和遠處的雪山與布達拉宮,奇妙地組合在同一畫面中。
  • 《英雄之城》:用心用情塑造抗疫英雄群像
    作者:汪 洋(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近期,由新華社音視頻部出品的一部全景紀錄片《英雄之城》,不僅起到記錄歷史、揭示真相和凝聚人心的作用,更讓我們對新聞紀錄片的創作手法有了新的認識。
  • 為抗疫留存時代記憶
    當天晚上,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原主任劉宇,中國攝影家協會影像中國網主編曹旭,中國攝影報編輯陳黎明,中山市攝協顧問梁厚祥在中山廣播電視臺為觀眾展開了一場「講述」抗疫攝影主題講座,為大家講述了抗疫一線照片背後的故事。
  • 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二度「跑進」陽春高村
    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通過體育活動助力全面小康,同時發揮了體育抗疫的作用,帶動鄉村振興,滿足了疫情期間定向運動愛好者等群眾參加康體健身的需求。同時,大賽嚴格按照國家體育總局關於舉辦競賽、復工復產的有關規定,依據廣東省相關防疫要求和指引,結合了廣東實際,在穩步、有序的情況下舉行。
  • 2020年南粵古驛道「Hello 5G杯」定向大賽二度跑進陽春
    在疫情常態化防控之際、在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陽春站賽事的重啟,是充分發揮體育抗疫的正能量,切實肩負起統籌兼顧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時代責任。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龍家有為大賽鳴鑼開賽! 創新:開啟今年南粵古驛道定向賽事首次夜跑 本站大賽組別設置了少兒組、專業組、成年組、體驗組和獵狐組,賽事類別有夜間團隊定向賽、短距離定向賽、古驛道研學定向賽、定向獵狐賽。
  • 謝謝你們,為南粵平安守護!
    活動中,廣東各界群眾用文字、繪畫、攝影、短視頻、音樂等形式講述他們身邊的警民故事,記錄他們眼中的警民情深,許下為「警民攜手、共建平安」的願望。進警營、尋英雄:廣東各界掀起「講警察故事」熱潮人們常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 時代抗疫劇《在一起》,這部劇長在了每個中國人的淚點上!
    9月29日,抗疫題材時代報告劇《在一起》開播,雖然才更新6集(3個故事線),豆瓣開分達到8.5分,已擊中很多觀眾的淚點。時代抗疫劇《在一起》,這部劇長在了每個中國人的淚點上!「這是個讓我們家糾結的電視劇,家人都很想看這個劇,但又不敢看;這部劇簡直就是直接長在了每個中國人的淚點上,每個鏡頭都太能讓人落淚了。」
  • 致敬之後:不是誰都能做鍾南山,但每個人都能選擇做英雄
    向英雄致敬。向犧牲者致敬。向每一位「戰士」致敬。向所有默默守護著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人致敬。因為他們,我們感受到,什麼叫「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麼都可以豁得出來!」因為他們,我們也能理解,為什麼「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 弘揚抗疫精神 致敬時代英雄
    他們以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分享了參加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的體會和感受,講述了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跡,他們不怕困難和危險,全力奮戰,圓滿完成任務,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留下了「最美逆行者」的身影。
  • 2020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第二站在陽春舉行 - 國家體育總局
    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通過體育活動助力全面小康,同時發揮了體育抗疫的作用同時,大賽嚴格按照國家體育總局關於舉辦競賽、復工復產的有關規定,依據廣東省相關防疫要求和指引,結合了廣東實際,在穩步、有序的情況下舉行。陽春站賽事的重啟,充分發揮體育抗疫的正能量,切實肩負起統籌兼顧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時代責任。
  • 淮南:書畫家李佩俊傾情為抗疫志願者作畫
    近來,淮南著名書畫家李佩俊先生連續為抗擊疫情的淮南市紅十字志願者作畫的消息在紅十字志願者中引起一波又一波的不小震動,志願者們紛紛讚嘆、感動,也不由為這位素不相識、有情有義有擔當的書畫家點讚。李佩俊先生是中國藝術促進會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淮南市文學藝術交流協會主席,不僅在淮南,在全國也是大名鼎鼎。
  • 為英雄立傳,為時代鑄魂—雅昌文化集團100種抗疫紀實畫冊入藏國家...
    ,發出「記錄時代記錄你」的倡議,免費為他們製作抗疫攝影紀實畫冊,用影像的力量記錄國人同舟共濟的凝心聚力,民族共克時艱的守望相助,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這場全民戰「疫」裡,有嚴峻的現實,也有感動的畫面,多重視角,全面呈現14億人的悲歡離合和冷暖人間……此次活動參與的作者涵蓋了各行各業各區域,有義無反顧的醫護人員,硬核宣傳的網格員,默默奉獻的志願者,更有一些被隔離的親歷者……隨著作品數量的增加,角度多元、地域無限,抗疫的真實也不斷還原:物資緊張、各地封城,無助、恐懼的情緒讓人絕望;白衣天使馳援武漢,黨員幹部親臨一線,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建設的「中國速度
  • 中國公益記錄者在線舉辦2020年度慶典
    從年初的疫情防控開始,面對武漢封城,全國物資緊缺的形勢下,中國公益記錄者在線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並積極組織、動員社會各界人士、志願者、公益團體投身到抗疫工作中,支援一線抗疫,為防疫的各項工作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彰顯了記錄者的力量,推動了中國公益記錄者在線的各項工作與發展。
  • 羊城晚報第二十五屆手抄報創作大賽啟動:「2020 我是記錄者」!
    ,希望中小學生能堅持閱讀思考和書寫。在今年上半年籌備的過程中,有不少大賽的「老熟人」(老師、選手)前來諮詢賽事的相關信息,這讓組委會感到十分欣慰和莫大的鼓勵。負責人表示,手抄報大賽將會堅守初心,堅持一直辦下去。
  • 英雄讚歌——師生原創抗疫歌曲《都是英雄》出爐記
    ,解放軍是英雄,隔離的患者是英雄,武漢的人民是英雄,為收治感染患者騰出宿舍的大學生是英雄,火速建設醫院的民工是英雄,社區民警、小區保安是英雄,志願者是英雄,全國對武漢的支援者是英雄,我校的師生也是英雄……在這場抗疫的偉大鬥爭中,不論你在哪,不論你是誰,每個人都是英雄,都是堅強的民族脊梁……經過21天精心打磨,3月2日,我校師生原創原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