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法學院迎百年華誕 校友曾參與東京審判

2021-01-08 荔枝網新聞

商報訊(記者吳夢奇通訊員丁姍)昨天,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的前身、在我國法學教育界有著顯著聲譽的東吳大學法學院迎來了百年華誕慶典。來自東吳大學法學院的校友代表、蘇大法學院的校友代表以及全國高校法學教育界專家學者共350餘人齊聚蘇州大學,舉行紀念東吳法學百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正值中國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活動現場,東吳大學法學院10位校友參與東京審判並立下汗馬功勞的輝煌往事得到了校友和專家學者們的強烈關注。作為東京審判中中方首席顧問倪徵 的女兒,倪乃先女士也特意從北京趕來蘇州參加百年慶典,這幾日也正好是父親的忌日,所以這個活動對倪乃先來說,既是激動的,也是傷心的,「無論是走上東京大審判的舞臺,還是出任國際大法官,父親的一生都在伸張正義保衛和平,希望我們年輕人能夠懷念先輩,謹記歷史,也珍惜和平。」

在研討會上,東吳法學教育的成就與經驗得到與會學者的討論,並由此引發了對當代法學教育和法治人才培養機制改革與規劃啟示的探討和思考。「在近代法學界,有『南東吳,北朝陽』的稱謂,東吳大學法學院為國家貢獻了一大批人才,有10位校友參加了東京大審判。」蘇大王健法學院院長胡玉鴻介紹道,不僅如此,東吳法學院還開創了一種新的教育傳統,學院教學突出「英美法」內容,兼顧大陸法系教學,是中國在教授中國法之外唯一系統講授英美法的學院,並在國內首先開設了法學研究生教育。作為蘇大法學院的前身,東吳法學院的優秀也讓胡玉鴻感到很有壓力,「我們一直在努力,希望能重現東吳法學院的輝煌。」

如今的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在全國法學院中也佔據著重要地位。本科設有法學專業和智慧財產權專業,屬首批全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擁有法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和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擁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自1982年以來,學院已為全國培養博士、碩士、本科、專科等各類層次的專門人才15000餘人,成為重要的法學人才培養基地,許多校友已成為國家政法部門和法學教育的中堅力量。

 

相關焦點

  • 在東吳法學院原址追思這裡走出來的校友——東京審判全程親歷者...
    此前一天晚上,東京審判親歷者高文彬先生的追思會在他的母校東吳法學院原址(今崑山路146號)舉行。這場追思會由東吳大學、蘇州大學上海校友會,蘇州大學上海校友會法學分會,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上海財經大學黨委統戰部共同發起,現場聚集了多位教授、學生、法律工作者,深切緬懷這位對中華民族作出了突出歷史貢獻的老人。
  • 東京審判最後一位全程見證者高文彬去世
    1922年,高文彬出生於上海,從東吳附中畢業後,他以優異的成績直升東吳大學法學院。 1945年,高文彬從東吳大學法學院畢業獲得法學學士學位後,這位24歲的年輕人迎來了人生的重大機緣。 1946年1月19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成立,舉世矚目的東京審判正式開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檢察官向哲濬到上海招英語翻譯,東吳大學教授劉世芳把充滿一腔愛國情懷又精通英文的高文彬推薦給了向哲濬。
  • 高文彬:他全程參與了東京審判
    1941年,20歲的高文彬考入東吳大學法學院,成為大一新生。為了避免在汪偽政府「註冊」,從1941年到1945年,法學院曾3次搬遷。「我們不敢高喊愛國口號,但沒有人不痛恨侵略者。」高文彬在回憶錄中說,「學校在崑山路時,我上學要經過一個日本兵營。為了表示對日寇的憎恨,我寧可每次上課繞路走。」
  • 最後一位全程親歷東京審判者高文彬去世 曾揪出「百人斬」元兇
    今天3時10分,中國最後一位東京審判全程見證者高文彬先生在上海去世,享年98歲。1922年,高文彬出生於上海,從東吳附中畢業後,他以優異的成績直升東吳大學法學院。此時的上海正處於日寇鐵蹄的蹂躪下,目睹中國人民飽受欺凌,高文彬更加堅定了以自己所學的法律專長報效祖國的決心。
  • 1900年的東吳大學,曾經的蘇大.
    東吳大學中文校訓為「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看看題字的是誰(孫中山)。蔣介石也寫過,還把他次子蔣緯國送到東吳來念書。。當時,東吳大學是國內13所頂尖教會大學之一,堪稱國內「西方近代教育的典範」,世稱「南有東吳,北有朝陽」,聲名斐然。
  • 在中美之間探索法學教育之路,東吳法學院第二任院長盛振為
    生於1900年的上海人盛振為自東吳開啟法學之路,後擔任東吳大學法學院第二任院長,他是東吳法學教育受益者,也是東吳優良傳統的護航者。1927年,他出任東吳大學法學院教務長兼證據法學教授,是中國最早開設證據法學課程的學者之一,也是東吳大學法學院歷史上首任華人教務長。1938年至1941年和1945年至1949年間,他擔任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在長達二十餘年裡,他一直處於東吳大學法學院的教學領導崗,對東吳法學教育貢獻極大。
  • 中國最後一位東京審判見證者高文彬去世,審判期間找到「百人斬殺人...
    9月7日早上,記者從高文彬家人處獲悉,中國最後一位東京審判全程見證者高文彬先生於9月7日凌晨3點10分去世。高文彬,1922年12月生,上海市人,法學家、翻譯家、歷史學者。1985年9月入盟。1945年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學院。
  • 全程親歷東京大審判的高家人離世
    1945年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學院。1946年5月至1948年8月期間,高文彬加東京審判,先後任國際檢察局翻譯、中國檢察官辦事處秘書職務。      7月20日,有記者在醫院探望了高老,遺憾的是他當天早晨突然陷入昏迷,無法接受採訪。
  • 中國最後一位全程參與東京大審判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高文彬先生...
    新華社上海9月8日電(張建松 黃安琪 殷志敏)記者7日從民盟上海市委宣傳部獲悉,中國最後一位全程參與東京大審判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高文彬先生於7日凌晨在上海去世,享年98歲。  高文彬出生於1922年12月,1945年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學院,是我國著名的法學家、翻譯家、歷史學者。
  • 最後一位「東京大審判」全程親歷者去世
    1945年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學院。1941年9月,畢業於東吳大學附屬高中的高文彬,進入東吳大學法學院,進行系統的英美法和中國法的學習,並於1945年獲法學學士學位。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高文彬回憶說,那時,大家一起分享抗戰勝利後的喜悅,「那段時間是我最開心、最激動的時刻,感覺日本侵略軍終於惡有惡報了。」
  • 一代傳奇今天離世,全程親歷東京大審判
    尤其是東京審判那段歷史,很多人都不了解,甚至都沒有聽說過。讓一代代年輕人知道並了解那段歷史,非常的有必要。1922年12月,高文彬出生於上海,從小讀書那會兒就和英語結下了不解之緣,用他自己的話說,「自己學習成績一般,但英語較好」。1937年,淞滬會戰打響,高文彬一家居住的虹口唐山路元吉裡被日軍炮火炸毀,全家開始在租界過起顛沛流離的生活。1941年,他從東吳附中畢業,以優異成績直升東吳大學法學院。
  • 英文版東京審判判決書首次公開亮相(圖)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但戰爭並沒有完全結束,在東京審判的法庭上,那些曾經發動戰爭的日本戰犯必須受到法律的制裁。作為東京審判國際檢察組成員、中國檢察組首席顧問的蘇州人倪徵噢參加了這場歷史的審判,並立下不朽功勞。
  • 中國最後一位東京審判全程見證者高文彬逝世 晚輩追憶:晚年注重...
    9月7日,紅星新聞從中國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員會處獲悉,中國最後一位全程參與東京審判的親歷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高文彬,於9月7日凌晨3時10分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因病逝世,享年99歲。據紅星新聞記者了解,高文彬教授女兒於今日(9月7日)發布訃告,「疫情未過,喪事從簡,不舉行告別儀式」。
  • 【青雲往事】梅汝璈,一位曾在國際軍事法庭擔任中國代表的法官,東京審判為日本戰犯的定刑工作做出偉大貢獻
    1946年代表中國出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參與了舉世聞名的東京審判,對第一批28名日本甲級戰犯的定罪量刑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梅汝璈1904年11月7日出生在南昌青雲譜朱姑橋梅村。1916年至1924年之間在清華學校學習,1924年考取公費赴美留學項目,入讀史丹福大學,1926年獲得文學士學位,進入芝加哥大學法學院學習,1928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1929年歸國後曾任教多所大學,曾任行政院院長宋子文、外交部部長王世傑的助手;1946年,並於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任中國代表法官,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之審判日本對亞太地區引發大規模戰爭和傷害所應負之責任。
  • 東京審判親歷者高文彬:生而逢時的淡泊者
    老先生近百年的人生像是一個被折彎的V形。他在人生的頭二十來年和最後二十來年,參與了兩件最值得書寫的大事:年輕時擔任東京審判中國檢察官秘書,發現了南京大屠殺標誌性事件「日本百人斬殺人競賽」的證據;耄耋之年又不計報酬地投入到審定至今仍是英美法領域權威大部頭的《元照英美法詞典》中。
  • 世間再無東京大審判全程親歷者…
    記者7日從民盟上海市委會和上海海事大學獲悉,全球最後一位全程參與東京審判的親歷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高文彬,於7日凌晨3時10分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因病逝世
  • 傳聖火 慶華誕丨歐神諾助力景德鎮大學百年校慶
    10月19日上午,由校友單位歐神諾陶瓷冠名的景德鎮陶瓷大學110周年校慶窯火傳遞活動在新廠校區陶藝中心美術館前開始傳遞,學校以其特有的方式向即將到來的110周年華誕獻禮。整個窯火傳遞過程中,有110名窯火傳遞手,1100名窯火護跑手,16名採火玉姝,2萬餘名師生共同參與,營造了人人參與校慶的濃厚氛圍,展現了陶大人積極向上的良好精神風貌。
  • 「朝陽出法官、東吳出律師」,民國的知名大學何故消失?
    以至於有時,絕不是偶爾,會產生一些誤讀,習慣性或想當然地認為現在的蘇州大學校園就是曾經的東吳大學法學院校址——也說明東吳法科離我們真的已很遙遠。法學界名校如今名號最響的莫過於「五院四系」,而在民國時期法學界的「南有東吳北郵朝陽」名號更為響亮,曾有「朝陽出法官、東吳出律師」的說法,可見兩所高校的法學實力之強。
  • 最後一位全程親歷東京大審判者高文彬去世
    2020年9月7日,最後一位全程親歷東京大審判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高文彬先生,於凌晨三點十分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去世,享年99歲。1946年5月至1948年8月期間,高文彬參加東京審判,先後任國際檢察局翻譯、中國檢察官辦事處秘書職務,是全程參與東京審判的親歷者。
  • 最後一位全程親歷東京大審判者高文彬去世,享年99歲
    1945年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學院。1946年5月至1948年8月期間,高文彬參加東京審判,先後任國際檢察局翻譯、中國檢察官辦事處秘書職務。東京審判適用英美法程序,同時,法庭的官方語言使用英文和日文,因此,需要繼續增派相關專業人員。當時的東吳大學是國內唯一一所教授英美法課程的學校,於是,高文彬的老師、上海著名律師劉世芳,把滿懷熱情且英文極好的高文彬推薦給向哲濬。經過測試,高文彬等五位翻譯被錄用。他們於1946年5月15日在上海江灣機場乘坐美國軍用運輸機飛往日本東京。就這樣,高文彬成為參與東京審判的17位中國代表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