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正教視角下的聖經和聖傳

2021-02-18 聖經語文

1900年義和團危害京津,大批東正教信眾和神職人員遇難
常常聽見新教徒質疑東正教徒說:只要有聖經就好了,為什么正教會又重視「聖傳」?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來看一看新教和天主教對於聖經和聖傳的看法。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提出的幾條著名的「惟靠原則」中就有一條是「惟靠聖經」。隨後的大多數新教(也即誓反教,在中國,他們自稱『基督教』)派別都繼承了這一看法,以聖經為唯一的啟示來源和信仰準則。針對新教的這一觀點,羅馬天主教提出了啟示的源頭和信仰的準則有二:聖經和聖傳,其中聖經的權威高於聖傳的權威。這就是新教和天主教在這個問題上的基本看法。

那麼,現在我們要談一談正教會在這個問題上的觀點:

首先,我們應該弄清楚聖傳是什麼?聖傳也就是神聖的傳統,希臘語中稱之為Iera paradosis.「paradosis」有「傳承」「代代相傳的教導」等含義。在前面加上Iera(神聖的)這個形容詞,表示我們說的聖傳是來自聖德的源頭——上帝聖靈,而不是「屬人的傳授和世間的小學」。

接下來,我們要思考為什么正教會認為新教的「惟靠聖經」原則是錯誤的。

1 從啟示歷史來看 

在聖經的摩西(梅瑟)五經被寫成之前,沒有聖經存在,那麼,在那些時代,難道就沒有啟示,沒有信仰的準則嗎?同樣,摩西寫五經的時候,從創世以來的歷史,難道不是通過歷輩的聖祖口耳相傳,一個世代一個世代地傳承到摩西。這個傳承難道不是聖傳嗎?同樣一個上帝的啟示,摩西之前是口傳,摩西之後就成了文字,雖然形式不一樣,但是來自同一個上帝聖靈。

在新約時代也同樣,從同觀福音到啟示錄,各卷的成書年代有將近一個世紀的跨度。而最初使徒出門傳教的時候,是沒有一本二十七卷的新約帶在身邊的,他們只是用「使徒不倦的唇舌」向天下萬國宣講他們所親身經歷,所見證的那個大喜訊息。那麼,這樣的宣講也就是神聖的傳授——聖傳了。後來,隨著使徒時代的漸漸過去,某些(不是全部)使徒開始了寫作,為的是以更固定的方式將他們的教導——聖傳——一代代地傳播下去。由此可見,在啟示的歷史上,聖傳是先有,而聖經是後出的。甚至聖經的成書,原本就是為了使聖傳更好地被傳承下去。如此看來,則聖經本身就是聖傳的一部分,或者說是「成文的聖傳」。

2 從聖經本身的歷史來看

聖經的權威和啟示性不是自明的,而是在教會傳統中被顯明的。或者說,是聖傳確定了聖經。因為在聖教初興直到五六世紀,在教會中流傳著許多不同的宗教讀物,其中包含了我們今日稱做「偽經」的非權威性著作。使徒和使徒後的第一批直接師承使徒的教父們都沒有釐定聖經的「正典目錄」。和今日的卷目完全相同的「正典書目」首先出現在三四世紀的幾次地方性教會會議。可見,聖經不象某些新教徒所臆想的那樣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或者是主基督自己寫的。即使聖經的各卷都已經成書以後,也有很長的一個時期,這些書卷混雜在各種形形色色的偽經中被傳閱,但是因為教會是恆受聖靈光照引導的團體。

在歷史的進程中,各種荒誕不經的偽作被不斷淘汰,而正經則被保存下來,最後在「聖靈和大眾都認為合宜」的情況下,由作為基督潔淨新娘和奧秘身體的神聖正統教會的神聖大公會議加以確認,終於產生了我們今日所見的「聖經正典」。如此,要是沒有聖傳——包括教會的權威,教父的共許,大公會議的公斷——我們至今都不會擁有確定的聖經,而是仍然面對一大堆駁雜的古書。

3 從教會的信仰來看

有很多教會的信條和實踐,都無法從聖經中找到直接的根據,而是來自聖傳。比如,「三位一體」這個字不見於整本聖經。守主日也無法從聖經上找到直接的依據。相反,很多異端邪說的倡導者也會搬出聖經,頭頭是道地為他們的歪理辯護。若是在教會中大家都「只要聖經」而否認聖靈在教會內活生生的運行和工作,否認作為 「得救者之大會」和「基督奧秘身體」的正統教會的權威,那麼,就連聖經本身都無法繼續被完整地保存,被正確地講解。因為歷史上常有異端者增減,曲解聖經。

比如馬丁路德不但和所有的新教徒一樣刪去了舊約的許多內容,甚至還狂妄地叫囂說:新約的公函,尤其是雅各書不是真聖經,「其價值不過等同於一把稻草」,目的是為他「因信稱義」的邪見自圓其說。在近代,也有那太平天國的洪秀全將自己的「詔書」加進聖經裡去,作為「上帝的新啟示」,為的是妄想借神權來圓他的皇帝夢。又有所謂的「先知」約翰史密斯,自創「魔門經」,將之與聖經並列,為的是自立邪教——魔門教,好做這個魔教的頭頭。如此,要是沒有不間斷的聖傳,那麼任何人都可以斷章取義,以魔鬼的方式去妄解聖經(魔鬼也曾用聖經章節來試探主基督),而顛覆聖教,陷害人靈。

4  從社會的現實來看

新教的「高舉聖經」其實是和造紙術,印刷術的推廣,以及教育的普及分不開的。在輕便,廉價的紙質印刷聖經出現之前,要想作到人手一本聖經是不可能的。在大多數民眾是文盲的中世紀,要教導普羅大眾「日日讀經」也是不可想像的。那麼,在文化教育落後的時代或者地區,「惟靠聖經」的原則豈不是使得信仰成了少數人的特權?但是事實上,當文字和書本的聖經受到物質條件的限制時,聖靈決不會受限制。即使是一個目不識丁的老太太,倘若擁有純正的信德,也會用她淳樸的言語,向她兒孫的幼小心田內播撒正信的種子。而不能閱讀的老太太難道不是靠著口耳相遞的聖傳才獲得並維繫信仰的嗎?小孩子在念書之前,不往往也是由老祖母的傳承才培養了信仰的基礎的嗎?

5 從日常生活的經驗來看

「沒有人傳,怎會有人信呢?」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歸信基督,並非是因為「自發地」從聖經裡面找到了真理,而是象最初的基督徒們一樣,因著別人的「傳」才信了的。這樣的傳授,倘若是符合於正統的,那麼其本身也就是聖傳的一部分了。甚至聖經本身,也要靠人傳播,才會被更多的人認識,閱讀。而且,基督徒的信仰是離不開教會的傳承的,我們無法想像,離開了得救的會眾,離開了主所按立的神職人員的牧養,離開了崇拜禮儀和聖事,一個人可以在孤島狀態下,閉門讀經而「自悟真理」並得救。正好象一個離群的嬰兒(好象所謂的狼孩,猴孩)無法發展出正常健全的理性;一個脫離了教會的傳承而「獨自惟靠聖經」的人也無法靠自己的能力從書卷中找到救恩。聖經中也明確指出了這一點:宗徒大事錄(使徒行傳)中的那位在車中獨自誦讀依撒意亞(伊撒依亞)先知書的衣索比亞的太監向使徒斐理伯抱怨說:沒有人解釋,我怎麼會懂呢?

同樣,聖若望(約翰)也在他所著福音書的末尾指出,主耶穌基督所行的甚多甚多,若一一記錄於案,則所成之書必不見容於世界!這也就是明明地表示,上帝並沒有將自己的啟示和造化完全包涵在聖經裡面了。因此,一個人若有真實而正統的信仰,就會明白馬丁路德的那種「惟靠聖經」究其本質,相似於大躍進時代的「假大空」口號。雖然表面看其來是在高舉聖經,其實是用一種空洞不實的大話去架空聖經,進而否定並踐踏聖經。

但是,同時要指出的是,我們正教信徒也不同意天主教的那種聖傳觀。

聖傳和聖經,並非如同天主教徒說言是啟示的兩個源頭,信仰的兩種準則。在正教會看來,啟示只有一個源頭,那就是上帝聖靈。信仰只有一個準則,那就是耶穌基督。聖經和聖傳在本質上是為一,而非天主教所認為的「二」。它們之間的差別是形式上的,而不是來源或本體上的。

聖經作為文字具有固定性,而聖傳作為活生生的傳承則具有靈動性,但是二者所包含的啟示性信道則是不變的——天不變道亦不變。因此,我們不能同意天主教歷來對正統信德道理進行篡改,並將這些離經背道的增減稱為「聖傳」。

聖傳是聖靈在正統教會內的活動,聖靈如風,任其意而吹拂;而此聖靈乃是正信之靈(若無聖靈感動,無人能承認耶穌基督是主),祈禱之靈(我們本不會祈禱,聖靈卻在我們內以無可言喻的嘆息替我們祈禱)。這種聖靈的權威自動地在神聖教會的歷史中和一切真正信從真理的基督徒內心彰顯。但是我們卻堅決反對為聖傳設立一個屬人的「外部權威機構」,因此,我們無法承認本身沒有正統基督信仰的天主教教皇(教宗)以及和他相連的組織作為「聖傳」的最終闡述者和保護人,甚至有時候是某些「新聖傳」的炮製者。

我們每一個正教信徒都應該清楚地知道,正統的信道,聖經,聖傳,主所親立的神聖正統教會,原本是不可分離的。離開了正教會,就不可能有正統信仰,沒有正統信仰,任何的傳統都不成其為聖,脫離了聖傳,聖經只是「叫人死」的文字而已。

因此,所有已經認識到主耶穌基督,並按照正統的方式信仰事奉他的正教教友,應該感到慶幸,並為自己所領受的這項大恩時時感謝。所有尚未進入正信之光的異端教派信徒,應該知道,那與父同為無始,永恆受生而非被造的上帝之邏各斯,和正統之道原本無二無別,只有這唯一上帝真子,唯一人類救主的唯一貞潔新娘-神聖正教會才保存了正信。正教會是唯一,神聖,大公,傳自宗徒的教會;是主耶穌基督的奧秘身體,是上主的無玷淨配。我們的信德是諸聖祖所盼望的,諸先知所預言的,主耶穌基督所啟示的,聖神所確證的,諸宗徒所傳授的,眾殉道者所見證的,教父們所訓導的,七次神聖普世大公會議所核定的,在諸天為威能九品所頌揚,在全地為一切屬主的聖潔選民所遵奉,在一切世代為救恩所必須的信仰,這個信仰堅固了普世。

~~~~~~~~~~~~~~~~~~~~~~~~~~~~

關注聖經語文 微讀聖教文化

微信公號ID:bible-philia

(長按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基督教、天主教與東正教的區別
    一、 共性  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的共性是首要的,他們都共同認可:1、一主:即神——上帝耶和華,他是宇宙的主宰和造物主,自有永有,自在永在,他是大能、公義和仁慈的,他是三位一體的(聖父.聖子.聖靈)。聖父.聖子.聖靈是三個位格,同為一體,聖子就是耶穌,聖靈則內住於信徒的身心內,以溝通上帝和人之間的關係。 2、一經:即聖經。分舊約和新約。
  • 你知道「聖傳」嗎?(教友須知)
    宗教改革以後,新教多數派別不贊成將「聖傳」與《聖經》並列。有些派別則根本不承認「聖傳」的權威性。 天主教會的信理、倫理、禮儀、法規等的泉源和依據來自三個方面,即聖經、聖傳和教會訓導。一般信徒對聖經和訓導都比較了解,但對聖傳這個概念似乎不太清楚。今試簡要介紹。
  • 基督教的三大派別 -- 天主教 基督新教 東正教
    新教內宗派繁多,主要有六大教派:路德宗(信義宗)、加爾文宗(長老宗)、安立甘宗 (聖公宗)、公理宗、浸禮宗、衛斯理宗(循道宗)。此外,還有一些小教派與教會,如教友派、五旬節派、奮興派、基督復臨派、救世軍等。總之,除天主教和東正教外,可以把基督教中其他一切教派都劃歸「新教」。 19一20世紀,一些新教教派主張宗教和科學「調和」,對《聖經》作純理性解釋,傳播沒有上帝的宗教。
  • 洞見神靈世界之美——東正教聖像畫
    雖聖像的題材比較固定,色彩相對單調,但以其神聖之光和拯救之力引導祈禱者與聖像原型之間的神秘交流,具有重大的信仰價值和現實意義。俄國神學家布爾加科夫在概述東正教特點時寫道:「全世界基督宗教的每一個分支都有自己特有的才能:天主教具有權力組織者的才能,基督新教具有日常生活和理智的誠實性的倫理才能,東正教民族,首先是拜佔庭和俄羅斯,則具有洞見神靈世界之美的才能。」
  • 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之異同
    三大教派的神學方面的異同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在神學的主要方面並無很大不同, 都相信獨一無二的天主, 三位一體( 聖父、聖子、聖神), 基督論, 創世論,救贖論, 恩寵論, 教會論, 末世論, 天堂, 地獄等。
  • 東正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到底是怎麼來的?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東西教會大分裂——基督教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公元395年,以羅馬為首的西方教會和以君士坦丁堡為首的東方教會,因各自不同的教會、政治、社會、文化等原因,在神學以及教會的組織、紀律等各方面的分歧逐漸擴大,最終導致了1054年的東西方教會大分裂,基督教正式分裂為公教和正教(即東正教)。
  • 天主教、東正教、新教, 基督內部教派你分得清楚麼?
    目前基督教內部主要有三大支派,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天主教源於羅馬公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學、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綱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說起「天主」這詞的來源,明朝萬曆年間,禮部尚書徐光啟與利瑪竇等耶穌傳教士討論,取自中國古話「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
  • 莫斯科自稱「第三羅馬」,東正教的中心是如何轉移到俄羅斯的?
    羅馬和君士坦丁堡先後派出教士去斯拉夫人部落傳教。但由於之前羅馬帝國對文化壟斷,基督教的經典《聖經》等都是用拉丁文寫的,傳教士大都用拉丁語傳播教義,這加大了斯拉夫人接受難度。在這種困境下,君士坦丁堡的傳教士聖西裡爾和聖美多德首次用斯拉夫語翻譯了《聖經》。經典的翻譯為基督教在東歐的傳播打下了基礎。
  • 東正教中心是如何轉移到俄羅斯的?
    再加上君士坦丁堡教會和羅馬教會對領導權的爭奪,最終分成了以君士坦丁堡為主的東正教和以羅馬教皇為主的天主教。羅馬和君士坦丁堡先後派出教士去斯拉夫人部落傳教。但由於之前的羅馬帝國對文化壟斷,基督教的經典《聖經》等都是用拉丁文寫的,傳教士大都用拉丁語傳播教義,這加大了斯拉夫人接受難度。在這種困境下,君士坦丁堡的傳教士聖西裡爾和聖美多德首次用斯拉夫語翻譯了《聖經》。經典的翻譯為基督教在東歐的傳播打下了基礎。
  • 東羅馬帝國的獨特風格,東正教的起源,希臘化建築的延續
    引言:自從羅馬帝國被分割後,東羅馬帝國以正統羅馬帝國的名義繼續延續了千年之久,也是在這個過程中誕生了基督教的又一分支-東正教,在東正教的影響下,東羅馬帝國的宗教走上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並且也延續了古希臘的建築風格,
  • 基督教和天主教有什麼區別?
    本文就基督教三大派系:東正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之間的區別略為分類。我們 學過世界史的人都知道,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隨著羅馬帝國的分裂,君士坦丁堡是東正教中心,羅馬是天主教的中心,東正教是在帝國東部地區的特殊歷史環境中形成的,由於帝國東部的政治、經濟、文化、語言、民族等方面與西部不同,因而東正教在這裡的發展就與天主教有所區別:1。
  • 「東正教」信仰,歷史不到四百年
    這也部分解釋了我為什麼不是一名「東正教徒」。值得注意的是,由希臘「正教」召開的1672年耶路撒冷會議是對「東正教」信仰的表達。「東正教」不僅是在這次會議上才確立了「變質論」的錯謬聖餐觀,同時,「東正教」正式背棄了正統基督教的預定論(Predestination)與無條件揀選
  • 天主教與基督新教的區別和比較
    從此以後,羅馬和君士坦丁堡之間衍生了許多大大小小、屬於政治、宗教、文化、禮儀和教義方面的芥蒂和摩擦,這些摩擦經過七百多年的折騰,終於在1054年演爆出天主教會東西之間最後的決裂。東派教會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自稱「正教」——東正教,主要分布在東歐各國;西派教會以羅馬為中心自稱「公教」——羅馬公教。
  • 一把捋清: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和猶太教的錯綜關係
    基督教內部又有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外部跟猶太教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今天咱就把樓上四個的關係從頭捋清楚。最早,只有亞當和夏娃,因為他們偷吃房東的水果,被趕了出來。軟的不行來硬的,上帝連續給埃及降下十個災難:什麼河水變血水,蒼蠅肆虐,帶你去看流星雨等等。法老一直堅忍到最後一難,結果出暴擊了:埃及人所生的長子和所有牲畜的頭胎死亡。這誰受得了?法老無奈放行。
  • 世界第一大宗教為什麼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
    在羅馬帝國的推廣下,基督教遍布歐洲、北非和西亞地區,成為世界性的宗教。但作為羅馬國教的基督教在11世紀的時候卻經歷了一次嚴重的分裂,分成了羅馬教皇為代表的天主教,和君士坦丁堡主教為代表的東正教。天主教主要在英法德等西歐國家繼續傳播,在傳播過程中又分成新教和舊教;東正教則是在希臘、巴爾幹半島等國佔優勢。
  • 歷史 | 東正教教堂文化之旅
    隨後,王公和貴族開始大肆興建拜佔庭風格的東正教教堂。世界上,第一批東正教教堂為建於公元5世紀的聖薩巴斯修道院,以及建於6世紀西奈山的聖凱薩琳修道院。至於俄羅斯東正教的教堂,則晚了4個多世紀,在公元10世紀末至11世紀初,即「羅斯受洗」後的基輔。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索菲亞大教堂。
  • 蕭三匝對話王文鋒:《聖經》是如何煉成經的?
    (王文鋒) 蕭三匝:通常我們只是很籠統地知道基督新教《聖經》有66卷,但其實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的《聖經》篇幅和卷目彼此都不盡相同,比如天主教有
  • 天主教與東正教的千年恩怨
    天主教和東正教都是基督教的分支,1054年大分裂之前,它們分別被稱為西方教會和東方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