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兩任妻子,一生背道而馳,餘生相互取暖

2021-01-12 心安歷史說

都說一個男人一輩子會遇到兩個女人,一個是白月光,一個是紅玫瑰。魯迅先生比較特殊,他的兩任妻子,一個是大白菜,一個是紅玫瑰。魯迅先生是思想的先驅,是中國人的脊梁骨,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魯迅本身也是一個矛盾的個體,既傳統,又新式,他的兩段婚姻便是最好的說明。

朱安(右一)與娘家人

在那個年代之中,似乎每一個離家闖蕩、在城市接受新式教育進步知識分子都有一段不可說的逼婚史,此前說過徐志摩、郭沫若等等名人,都被家中安排和一個非常傳統的女子結婚。但是為什麼我說魯迅不至於到徐志摩和郭沫若的地步呢,因為他從沒有在物質幫助上拋棄過朱安。對於郭沫若和徐志摩來說,家中的那位土掉渣的妻子是眼不見心不煩。而對於魯迅來說,朱安的存在給了他不小的精神壓力,每一個人生階段,他都要思量,如何安置這位老家的妻子。

魯迅和朱安的婚姻,對於對方的傷害都很大,當然,魯迅內心的煎熬也彌補不了朱安被蹉跎的一輩子。

魯迅和朱安的婚禮是周母一手操辦的,對於那時候父母來說,家世、清白、能生就是兒媳婦的所有標準,只要這三條都符合了,見不見面都無所謂。所以在朱安進家門之間,連周母都不知道她長得是個啥模樣。朱安不識字,嫁人之前也就大略曉得女兒經裡面寫了什麼。周母知道魯迅不喜歡這種傳統的女子,也向朱家提議過讓朱安放腳,接受教育,但被朱家回絕了,周母只好作罷。

周母在給魯迅說下這門親事的時候,魯迅人都不在老家。為了表示抗議,魯迅甚至一直留在日本不回來。朱安從21歲等到28歲,當時的姑娘家,早的十七、八歲就應該有了孩子,而朱安遲遲未出嫁,朱家來周家催了又催。周母一不做二不休,裝病將兒子騙回來成婚。

婚禮上,不知是新婦為了討好魯迅還是周母為了撮合兩人,朱安穿上了大鞋子佯裝天足,卻狠狠出了一回醜。魯迅本就對這門親事充滿敵意,還被騙來結婚,他不能將怨氣撒在母親身上,又不得責怪新婦,於是滿心委屈的他在新婚之夜痛哭一場,第二天臉上因為藍色的被子掉色而染了一臉靛青。經過一夜的思想爭鬥,魯迅終於接受了現實,他只當這是周母好心送與的一件禮物,並且下定決心「供養」她。

當然,這不是「愛的供養」,也沒有發生瓊瑤劇那種「先婚後愛」的橋段。魯迅對朱安從來沒有夫妻之愛,最多只有對鄰家姐姐的同情。

而從許廣平的長相上來看,魯迅本身還是比較在意妻子的容貌姿態的,至少,朱安的樣貌不符合魯迅的審美。魯迅不似郭沫若那般直接將「醜」字挑破,他一直沒有正面評價過對朱安的第一印象。但是在周作人的筆下,我們可以大致看出周家兄弟對朱安外貌的看法。周作人覺得朱安的外貌出乎家人的意料之外,覺得是媒人騙了周家人。

新人極為矮小,頗有發育不全的樣子,這些情形,姑媳不會不曉得,卻是成心欺騙,這是很對不起人的。——周作人《知堂回想錄》

徐志摩和郭沫若都討厭自己的第一任妻子,但還是毫不猶豫地踏進了洞房,徐志摩甚至還弄大了人家的肚子。而魯迅不愛就是不愛,根本沒辦法發生肌膚之親。根據鬱達夫對魯迅的回憶,當年劉半農看魯迅大冬天不穿棉褲,詢問他為何如此,他直面回答:為了壓抑性慾。魯迅一直堅守著對周母許下的承諾,供養著朱安,但是在婚姻生活之中,他卻有意無意地在給朱安施加冷暴力。

在周母眼中,一向孝敬公婆,順從丈夫,也會燒菜做飯收拾家務的朱安是十分乖巧的。她有一次忍不住問魯迅:「為什麼你們始終不能像正常夫妻一樣?」魯迅簡單說:「談不來。」一次魯迅和朱安說起,他曾經在日本吃過的一道美食,朱安點點應和,回答她曾經吃過。魯迅覺得朱安在說謊,不懂裝懂,對他完全失去了談話的性質。然而站在朱安的角度上來講,外面的世界是新穎而陌生的,她當然嚮往;而丈夫好不容易願意和自己說幾句話,她當然想要表現,想要附和。

所以一個人討厭另一個人的時候,她就算是呼吸也是錯的。一個人愛一個人的時候,她的謊言都是可愛的。

我眼前一片迷茫,沒有一條路通往對的地方。他離婚也不對,離婚後回家鄉沒法活下去;假裝我很喜歡我媽給我的這個女人,我也做不到,我沒那麼虛偽。那我只能這樣對你,但這樣對你又是如此地殘酷,所以他沒有一條路是對的。——魯迅

在和兄弟鬧掰之後,魯迅從北京大宅之中搬出。他問朱安想去哪裡,朱安選擇了不離婚。這段婚姻,對於朱安,魯迅放不下卻又厭棄,他也在一次次做著心理掙扎。在魯迅漸漸有了名氣的時候,朱安的娘家迅速敗落,如果魯迅選擇在那個時候強行和朱安離婚,朱安無處可去,還要被家族親戚指指點點。魯迅保下了這段婚姻,保下了朱安後半生的安穩。婚姻到了盡頭便是如此,沒有感情,錢多少可以彌補一些創傷。

許廣平的出現,為什麼會引起魯迅的注意?因為她完全和朱安是相反的。

許廣平出身大戶人家,她的家族之中有大官也有先進知識分子。許廣平出身第三天就被家人定下了娃娃親,但是等她長大之後,聽說夫家人品不行,立刻悔婚,即便夫家找上門來逼婚,許廣平都能找到法子逃出家門,來到天津讀師範。

單單就這件事,就是朱安想都不敢想的。

許廣平在天津女師畢業之後考上了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隨後,他和北大學生李小輝相戀。後來李小輝因為猩紅熱不幸去世,許廣平十分悲痛,一直到42歲的魯迅出現在課堂之上。當時的許廣平只有24歲,身上充滿了青春、正氣和激情。兩年後,許廣平開始給魯迅寫信,並且一步步走進了魯迅的生活之中。

當高挑、新潮的許廣平被魯迅以收留避難的緣由帶回家中之後,朱安才終於明白,她的等待終於是一場空。

過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地服侍他,將來總會好的。我好比是一隻蝸牛從牆底一點點往上爬,總有一天會爬到頂的。可現在我沒有力氣了,我待他再好,也沒有用。——喬麗華·《我也是魯迅的遺物——朱安傳》

許廣平不是朱安和魯迅的第三者,我們其實應該慶幸魯迅能在一生之中遇到許廣平,而不是一直和朱安互相囚禁。許廣平和魯迅剛剛確立關係之時只是偷偷同居在一起,魯迅甚至不允許許廣平在家中有客人的時候下樓。受當時先進思潮的影響,年輕人們並不覺得這種有實無名的婚姻是可恥的。

合法也罷!不合法也罷!這都於我們不相干,於你們無關係,總之,風子是我的愛!——許廣平《風子是我的愛》

魯迅的婚後十年,是他創作量最大的時期。因為許廣平的理解和照顧,他可以潛心在創作之中,冷酷的鬥士筆下,也出現了絲絲柔情。

1936年十月,魯迅逝世前對許廣平說:

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

在痛失所愛之後,許廣平為魯迅寫下了獻詞:

你曾對我說:「我好像一頭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血。」

相關焦點

  • 許廣平:魯迅 的第二任妻子
    許廣平(1898年2月12日—1968年3月3日),筆名景宋,廣東番禺人,魯迅的第二任妻子。
  • 魯迅原配妻子,一生無性無愛無歡無後,臨終前的遺言令人揪心
    遺憾的是,在那個封建時代裡面有太多的犧牲品,對愛情有太多的人根本就沒有一個健全的思想,就按照父母之命,白白葬送了自己的一生,魯迅的原配妻子朱安,就是舊社會的悲劇。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大無畏令我們敬佩,對我們人民而言,他是國家的勇士,敢於直面黑暗的社會,敢於同惡勢力鬥爭,只為給我們構築一個嶄新的社會。
  • 好萊塢電影中的硬漢,遭第三任妻子家暴,第四任妻子是一生摯愛
    鮑嘉一生有過四次婚姻,第四任妻子勞倫·白考爾小他25歲,也是一位極有成就的演員,在美國電影學會「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名單上,位於第二十位。 他們的故事是好萊塢最著名的浪漫愛情故事之一,兩個人伉儷情深,共同生活了12年,直到1957年鮑嘉去世。
  • 波爾布特有兩任妻子,第一任妻子有精神病,第二任妻子改嫁秘書
    波爾布特有兩任妻子,第一任妻子是喬帕娜莉,第二任妻子是密松。喬帕娜莉的妹妹英蒂利嫁給了波爾布特的好夥伴英薩利,這樣說來,波爾布特和英薩利合娶了一對姐妹,按中國人的話說,就是連襟。當年喬帕娜莉姐妹一起在法國巴黎求學,結果嫁了波爾布特和英薩利,然後就跟隨丈夫一起幹事業,而且還成功了。
  • 一生為演藝事業,被兩任妻子拋棄,今84歲「老皇帝」焦晃怎樣了
    在這十年的時間裡,兩任妻子先後離開他的身邊,自己還不幸地患上了白血病。經過這人生中艱難的十年,迎來的就是前途一片光明。將近40歲的焦晃,出演了第一部電影《難忘的戰鬥》,從此,走向大眾的視野。但是好景不長,「十年風波」的到來,焦晃的事業跌下了谷底,第一任妻子也隨之拋棄他走了,倆人迫不得已離婚了。第二段婚姻在感情上悲傷欲絕的時候,第二任妻子到來了。第二任妻子很是欣賞焦晃的表演能力,來人很快就步入婚姻。
  • 許廣平的一生:因為認識了魯迅,所以一直為魯迅而活
    說到許廣平,最為人知的就是,他是魯迅先生的第二任妻子。1968年3月3日,心臟病突發 ,逝於北京 ,終年70歲。她因為認識魯迅,後半生一直為魯迅而活。1898年2月12日,許廣平出生於廣東,她的家世非常顯赫,是近代廣州第一家族許拜庭的後人,家族中人才輩出。
  • 婚姻的真相:一邊相互嫌棄,一邊相伴餘生
    婚姻第二面:雖然嫌棄,但又無法分開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貫穿婚姻始終的雪,我們也不能全部看見。任勞不任怨。美麗不善良。連生個孩子也比尋常人家的女人嬌氣許多……各自缺點一大堆,可江德福偏偏認定了安傑,鐵了心地要過一輩子,就算組織不同意他們在一起,就算要為此丟了烏紗帽,回家當農民也在所不惜。
  • 郭沫若寫4字罵魯迅,魯迅加1字回罵,世人笑稱,這就是老郭的一生
    魯迅一生都在不斷地批評中度過,為中國人民的靈魂建造了脊梁,幫助所有中國人在思想上能夠獨立自信起來。但一生「罵天罵地」的魯迅卻遇到了一個對手,他就是中國文壇的另一位巨匠——郭沫若。 兩人都是中國歷史上地位極高的文學家,郭沫若的才情、學識和成就絲毫不比魯迅低,這也就成為了郭沫若敢跟魯迅嗆聲的底氣。郭沫若曾經就以「衣冠禽獸」一詞來嘲諷魯迅,原因無他,只因為魯迅的婚姻。
  • 紅軍外國軍事顧問李德,兩任中國妻子幸福嗎?
    愛情應是兩人一生,三餐四季,攜手便是一生,可如今離婚率居高不下,幾乎五五持平,新一代年輕人將結婚生子踢出人生必選項,精力更多放在工作和事業上。不願意結婚生子,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當下的快節奏,對於速食愛情,人們又紛紛回首,羨慕起從前的純真。
  • 魯迅髮妻守活寡41年,她一生無性無愛、無子女,逝後連墓碑都沒有
    可是朱安的家庭思想保守,況且朱安自從四五歲就開始此陋習了,這兩條要求又談何容易,甚至還嚇壞了朱家上下,自然沒有按魯迅要求去做。這位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一個新派人物,一個舊式女子,終究是以一種決絕的方式背道而馳。
  • 難怪郭沫若被魯迅罵為流氓才子,看看他幾任妻子的結局就明白了
    被郭沫若承認的婚姻有三任,第一人妻子是父母之名媒妁之言下開始的,叫做張瓊華,也正是因為對方不是自己的理想型,於是儘管他們兩人已經結了婚,但是才結婚六天,郭沫若就拋棄了妻子遠走日本,自然這接下來的幾十年郭沫若早就開始了自己的風花雪月,哪裡還會理會張瓊華的存在。
  • 來自德國軍事顧問李德,在中國有兩任妻子,回國後他的妻子們如何
    在中國做顧問期間由於不太了解中國的國情,所以犯了共產黨十分忌諱的左傾主義,但是他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跟著紅軍開啟了長徵,他雖然是德國軍事顧問,但是在中國有兩任妻子,回國後,他的妻子們如何呢?雖然李德離開了中國,但是他在中國還有兩任妻子,那李德走後,他的妻子們如何呢?李德的第一任妻子就是蕭月華,是一位廣東人,同時也是一名中國共產黨員,當時李德和蕭月華同在蘇區,組織上對李德的人生大事也比較上心,於是在軍中忙著幫助李德解決婚姻大事。最終賢惠的蕭月華被組織看中,起初蕭月華並不同意和李德結為夫婦。
  • 魯迅髮妻朱安的人生之路
    提到魯迅,人們的第一反應,是他在現當代文學史中留下的無數閃光的作品。魯迅是一個「」戰士「,他生活在中華民族就動蕩的時代,以筆為刀,以文為刃,是點著了蒙昧的民智中的星星之火的引路人,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一位」英雄「。而這位英雄的結髮妻子朱安,卻是他一生中少有的,愧對的幾人之一。
  • 朱安:嫁進周家37年,與其說是魯迅的妻子,不如說是周家的保姆
    大先生指魯迅,這番話是魯迅的原配朱安講的,當時魯迅的母親過生,她當眾跪下說了這番話。究其一生,朱安在眾人面前的發聲少之又少,跟魯迅發作的記載總共也才兩回。嫁進誰家就「生是誰家人,死是誰家鬼」這種話,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極其悲哀的。
  • 鄧公前兩任妻子:張錫瑗讓鄧公感念一生,而金維映卻讓他受傷很深
    鄧公的第一段婚姻後來鄧公又遠赴蘇聯求學,也就是在這裡,鄧公認識第一任妻子張錫瑗。在蘇聯求學期間,鄧公第一次認識了張錫瑗,兩個年輕的學子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了最美的記憶,只是那時候他們根本沒有精力考慮個人的事,直到回國後,兩人的再次重逢,才將這段亦同學亦戰友亦傾慕,將兩個年輕的心彼此靠在了一起。
  • 郭沫若4字罵魯迅,魯迅5字回罵,概括郭沫若一生
    郭沫若魯迅不和已成為民間的話題,兩人曾經互相辱罵,文學家罵人的水平如何?也是粗魯不堪嗎?還是咬文嚼字般的暗罵?郭沫若用4個字辱罵魯迅,而魯迅則用5個字罵回並且概括了郭沫若的一生!郭沫若此生共有3位妻子,而且性情中透露著喜新厭舊的氣息。說他是一位風流人物絕不過分,而他這種行為舉止引起魯迅的不適。曾經專門寫一篇關於郭沫若的文章,這篇文章中將郭沫若羞辱至極。氣急敗壞的郭沫若最終回了「衣冠禽獸」四字辱罵魯迅。但是魯迅並沒有因此生氣,反而笑了起來,並且回罵給郭沫若5個字——「才子加流氓」。當眾人得知後,哈哈大笑聲不斷傳出,雖只是簡單的5個字,但是卻概括了郭沫若的一生。
  • 莫奈:一生只畫第一任妻子
    而他與第一任妻子卡米耶以及第二任妻子艾麗斯的愛情,也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資。卡米耶,莫奈最重要的模特坊間流傳,大師莫奈的一生只為一個女人畫過像,即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卡米耶。1865年莫奈在塞納河邊初遇見年僅18歲的卡米耶,便被這個美麗女子吸引住了。於是,他邀請她進入了他的畫室,成為了他的模特兒;而她也進入了他的生活,成為了他的伴侶。
  • 李德先後娶了兩任妻子,他離開後這兩任妻子過得怎麼樣?
    李德離開中國後到了蘇聯,在蘇聯度過了一段時光,他把自己的妻子留在中國。根據考證,李德在中國一共有兩任妻子,分別是蕭月華與李麗,那麼在李德走後,他的這兩任妻子都過得如何呢?蕭月華只能無奈答應,自此之後,蕭月華成了李德的妻子。不過,兩人自小接受的文化不同,因此婚後吵鬧不斷,是孩子的到來才讓他們暫時休戰,不過兩個人終究不是一路人,1937年蕭月華和李德正式離婚了。
  • 魯迅一生集了多少資料,寫了多少文章
    僅據現存《魯迅日記》的「書帳」記載,從1912年至1936年間,魯迅節衣縮食購置的書籍就達3000餘種,14000餘冊。魯迅在《小說舊聞抄》序言中回憶了當年編錄小說史料的困難狀況和甘苦心情:「時方困瘁,無力買書,則假自中央圖書館、通俗圖書館、教育部圖書室等,廢寢輟食,銳意窮搜,時或得之,瞿然則喜。」抄錄是魯迅搜集資料的主要方式之一。早在少年時代,魯迅就經常抄書,如陸羽的《茶經》,陸龜蒙的《五木經》和《耒耜經》等。
  • 魯迅一生背負「擔當」二字,從家庭到民族,青年人的脊梁從未倒下
    過慣了富家少爺的生活,一下子淪為社會的底層勞動人民,任誰也難以接受。然而,命運就是如此造化弄人,一難接著一難,父親又病重,沒有法子,小魯迅只能常常往返於當鋪與藥房。將家裡僅剩的財務拿去當掉,還要忍受藥房老闆的輕蔑,尋找一些稀奇古怪的藥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