啫啫煲是粵菜中利用火候的極致作品,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就曾經介紹過啫啫煲的製作和特點,分熟啫和生啫。惠食佳於1992年在廣東創立,始創生啫技法,以猛火急攻,追求食物的新鮮生嫩。冬天沒有什麼比一隻啫啫作響的煲更能安慰人心了。這組菜品除了啫啫煲之外,以傳統粵式技法製作的羊肉煲、大馬站煲,以及上世紀40年代的炆盤龍鱔是餐廳對於傳統餐飲文化的致敬,也表達了他們以食物傳承文化的理念。
菜品提供/惠食佳上海美麗園店
採訪/蔣暉
攝影/齊雲峰
傳統羊肉煲
原料:羊肉,青、紅椒圈,姜,蒜,青蒜段,面豉醬,柱侯醬,蠔油沙茶醬,南乳芝麻醬,陳皮,椒絲,腐乳,海鮮醬,米酒。
製法:將羊肉洗淨、斬件、汆水,炒幹水分待用;鍋入油燒熱,下姜、蒜、柱侯醬爆香,放入羊肉塊,加面豉醬、陳皮、腐乳、海鮮醬、米酒、青蒜段調味,加蓋小火燜至羊肉成熟,大火收汁,撒青蒜段,伴青紅椒圈、蠔油沙茶醬、南乳芝麻醬上桌即可。
點評:選用本地崇明山羊,取羊腩部位,肥瘦適中。這道菜以調味取勝,面豉醬、柱侯醬、腐乳的配比適中,成品味道勻稱平和,濃鬱而不刺激。
四十年代炆盤龍鱔
原料:白鱔,火腩,炸蒜仔,蔥,姜,蠔油,鹽,胡椒粉,生粉。
製法:將白鱔治淨,用微滾的水燙去滑液,從頭至尾在鱔背上每隔約2釐米切一刀,脊骨斷但腹不斷,洗淨濾幹水分,略裹生粉,入四五成熱油炸至皮脆,撈出瀝油;鍋留底油燒熱,爆香蔥、姜,放入火腩、白鱔、炸蒜仔,加鹽、蠔油、胡椒粉調味,加清水炆煮至成熟,裝盤,淋原汁即可。
製作關鍵:白鱔魚腥味較重,要先過油炸制才再烹調,這樣做也更利於入味。
點評:白鱔脆而入味,蒜子和火腩的味道滲進鱔肉中,香熱適口。
大馬站煲
原料:嫩豆腐,火腩,韭菜段,蝦皮,蒜蓉,澱粉,鹽。
製法:將嫩豆腐切件,入八成熱油炸至金黃待用;鍋入油燒熱,下蒜蓉爆香,放入豆腐、火腩、蝦皮,加鹽調味,燜煮至熟,勾芡,放入熱煲內,撒韭菜段,以猛火滾煮上桌即可。
點評:一道有歷史有故事的菜品,做法簡單,火候和調味都是關鍵。
延伸閱讀
最暖團圓菜|一菜一味 暖暖過冬
(點擊標題或圖片即可閱讀精彩內容)
中國烹飪雜誌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餐飲雜誌,創刊於1980年,發行遍及海內外。
微信號:ChineseCuisine1980
新浪微博:@中國烹飪雜誌
點擊以下圖片,即可進入《中國烹飪》發行部官方微店訂閱本期雜誌。
本微信號所有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提前溝通,獲得授權後方可轉載。轉載時請在顯著位置註明來源及作者署名。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