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揭示蛋白促進囊泡形成機制

2021-01-19 生物谷

10月12日的《細胞》(Cell)雜誌上,來自康奈爾大學的一項研究揭示了稱作內體蛋白分選轉運裝置(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 required for transport,ESCRTs)的細胞膜塑形(membrane-sculpting)蛋白促進囊泡(vesicles)形成的機制,自十多年前發現ESCRTs以來這一過程一直是一個待解的謎題。
 
為了將細胞內的廢物清除,細胞膜塑形蛋白ESCRTs會促進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將來自細胞區室表面舊的受損的蛋白質帶到了內部回收利用工廠,在那裡將廢物降解,使組件獲得重新利用。
 
如果這些「垃圾袋」不能完成它們的傳遞任務,包括癌症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在內的許多疾病就會形成。此外,像HIV等病毒可以劫持這些細胞膜塑形蛋白導致感染細胞破裂。
 
論文的資深作者是康奈爾大學Weill細胞和分子生物學研究所主任Scott Emr,Emr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人員Mike Henne和Nicholas Buchkovich共同領導了這項研究。研究論文描述了研究人員如何重新構建出ESCRT機器的一部分——一個稱作ESCRT-III的複合物的過程。ESCRT-III可使得細胞膜彎曲,這是在細胞膜最終掐斷(pinch off)和關閉形成囊泡前的一個關鍵步驟。隨後研究人員利用高倍電子顯微鏡對細胞膜彎曲的過程進行了成像。
 
研究人員證實ESCRT-III複合物中的蛋白質分階段起作用,一種蛋白裝配成螺旋,其他的蛋白質則將這些螺旋進一步轉變為緊密的螺絲錐形螺旋,使得細胞膜彎曲,隨後形成了一個囊泡。
 
「我們認為這些實驗告訴了我們ESCRT-III是一個動態複合物,通過形成彈簧樣纖維使細胞膜彎曲,從而生成了囊泡。如果情況確是這樣,這有可能是在細胞內構建膜曲度(membrane curvature)的一種新方法。」Henne說。
 
ESCRT機器總共由5個不同的複合物構成,它們必須協同作用完成工作。研究人員認為這些複合物以一種特異的事件順序將彼此招募到了囊泡的表面。
 
在對ESCRT-III複合物成像後,研究人員檢測了ESCRT-III與它的近鄰和招募者ESCRT-II的相互作用機制。他們發現ESCRT-II控制了ESCRT-III的結構,且與ESCRT-III一起作用在細胞膜表面構建出了微小ESCRT-III環。由於ESCRT-III包含一種負責抓取垃圾的特殊蛋白,研究人員認為ESCRT-II 和ESCRT-III共同作用在ESCRT-III環最終成熟為膜彎曲彈簧之前首先抓取隨後捕獲了ESCRT-III環中的細胞垃圾。
 
囊泡中容納有不同的細胞材料,其中許多攜帶著蛋白質廢物。它們還通過納入細胞表面上的細胞信號受體並由此關閉它們從而實現對它們的調控。隨後這些蛋白質被帶到稱作溶酶體的細胞回收工廠,在那裡通過消化酶類進行降解。
 
解開這一過程的這些步驟為Emr實驗室在未來的研究中準確探究囊泡形成最後時刻的調節機制開啟了大門。囊泡分離(Vesicle scission)目前仍是該領域的一個待解之謎。(生物谷Bioon.com)

The 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 ESCRT-II Mediates the Assembly and Architecture of ESCRT-III Helices

William Mike Henne, Nicholas J. Buchkovich, Yingying Zhao, Scott D. Emr

The 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es required for transport (ESCRTs) constitute hetero-oligomeric machines that mediate topologically similar membrane-sculpting processes, including cytokinesis, retroviral egress, and multivesicular body (MVB) biogenesis. Although ESCRT-III drives membrane remodeling that creates MVBs, its structure and the mechanism of vesicle formation are unclear. Us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e visualize an ESCRT-II:ESCRT-III supercomplex and propose how it mediates vesicle formation. We define conformational changes that activate ESCRT-III subunit Snf7 and show that it assembles into spiraling ∼9 nm protofilaments on lipid monolayers. A high-content flow cytometry assay further demonstrates that mutations halting ESCRT-III assembly block ESCRT function. Strikingly, the addition of Vps24 and Vps2 transforms flat Snf7 spirals into membrane-sculpting helices. Finally, we show that ESCRT-II and ESCRT-III coassemble into ∼65 nm diameter rings indicative of a cargo-sequestering supercomplex. We propose that ESCRT-III has distinct architectural stages that are modulated by ESCRT-II to mediate cargo capture and vesicle formation by ordered assembly.

相關焦點

  • Cell:纖毛G蛋白偶聯受體與細胞外囊泡之間的信號轉導調控
    例如,Hedgehog通路的激活觸發G蛋白偶聯受體(GPCR)GPR161的纖毛出口(ciliary exit),導致的纖毛體cAMP水平的降低促進隨後的信號傳導步驟。信號依賴性纖毛出口可以延伸到一些光轉導分子和GPCR生長抑素受體3(SSTR3)和神經肽Y受體2(NPY2R)。然而,這種纖毛出口對信號轉導的功能重要性仍然比較有爭議。
  • 專家點評Cell Research丨中山大學團隊發現新的外泌體通路
    外泌體的生物發生途徑主要包括三個關鍵的檢查點:ILV的形成,阻止MVEs的降解以及MVEs和細胞膜的融合,這三個檢查點都包含在內體相關的囊泡運輸過程中【2】。RAB GTPase定位到特定膜結構的表面,通過招募效應因子來調節相應膜結構的囊泡運輸【5】,例如,在內體溶酶體運輸網絡中,RAB5調節早期內體的形成及相互融合;內體膜上RAB5到RAB7的轉換調節早期向晚期內體的轉變;RAB7調節晚期內體/MVEs與溶酶體的融合來降解ILVs;RAB27調節MVEs與細胞膜的對接和融合來釋放ILVs形成外泌體。
  • Cell論文詳解!揭示鍛鍊期間肌肉細胞釋放琥珀酸促進肌肉重塑機制
    在細胞內,它參與了三羧酸循環,即一系列發生在線粒體中並導致ATP形成的化學反應。但當能量需求急劇增加而線粒體的能量供應跟不上時,厭氧系統就會被激活,導致過多的乳酸形成和細胞酸化。我們發現,這種pH值的變化會導致琥珀酸的化學結構發生變化,從而使得它能夠穿過細胞膜,逃入胞外基質。」
  • 研究揭示粘蛋白組裝機理
    研究揭示粘蛋白組裝機理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0 14:50:57 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所Deborah Fass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PNAS:揭示類肌動蛋白MreB控制細菌形狀的機制
    根據來自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細菌細胞壁中的一個組分MreB也有類似於Ice-9的作用機制。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細菌細胞壁中的這個組分對細胞的最終形狀有著巨大的影響。想像一下「MreB細胞骨架(MreB cytoskeleton)」是世界上最微小的指揮家,指揮著上千名音樂家(即細菌)演奏交響曲。
  • Cell:關鍵蛋白參與神經元的遷移以及突出的形成
    2020年1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此前研究表明,Teneurin,Latrophilin和FLRT這三種蛋白質結合在一起,有助於神經元之間保持緊密接觸,促進突觸形成並在細胞之間交換信息。然而,在大腦發育的早期,上述蛋白質的相互作用則會導致遷移的神經細胞受到排斥。
  • 細胞外囊泡和顆粒生物標誌物可定義多種人類癌症
    細胞外囊泡和顆粒生物標誌物可定義多種人類癌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6 22:05:18 美國康奈爾醫學院David Lyden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細胞外囊泡和顆粒生物標誌物可定義多種人類癌症。
  • 研究揭示腸道共生菌調控胰島beta細胞胰島素的分泌 促進血糖平衡的...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胰島beta細胞通過表達胞內細菌肽聚糖受體Nod1來感知腸道菌的配體信號,以協助胰島素囊泡的順勢轉運,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同時發現腸道菌的存在影響著胰島素分泌囊泡在胰島beta細胞中的分布。
  • 【科技前沿】張宏團隊揭示SARS-CoV-2抑制自噬溶酶體形成的機制
    而在MHV,MERS-CoV和SARS-CoV等冠狀病毒的侵染過程中,其複製和轉錄複合物(RTCs)能夠錨定在細胞內的雙層膜囊泡(DMV)上行使功能,而複製形成的病毒RNA產物被儲存於DMV中【10,11】。這些病毒RNA能夠通過跨雙膜的孔道被運輸到細胞質中進行翻譯或病毒組裝【12】。研究表明冠狀病毒侵染細胞中,DMV的形成並不需要自噬機器的參與。
  • Cell子刊深度解讀!突觸的進化機制和奧秘!
    圖片來源:neuroscientificallychallenged.com另一種形成多細胞的途徑就是,具有完全獨特DNA的獨立細胞會以某種方式連接在一起,而奇怪的是,第二種機制仍然會存在於多種現存的聚集生物體中
  • 血小板促進MSC傷口癒合能力的機制
    血小板促進MSC傷口癒合能力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7:17:54 法國巴黎埃斯特·克雷泰伊大學Anne-Marie Rodriguez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細胞》揭示鍛鍊期間肌肉細胞釋放琥珀酸促進肌肉重塑機制
    圖片來自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08.039。在細胞內,它參與了三羧酸循環,即一系列發生在線粒體中並導致ATP形成的化學反應。但當能量需求急劇增加而線粒體的能量供應跟不上時,厭氧系統就會被激活,導致過多的乳酸形成和細胞酸化。我們發現,這種pH值的變化會導致琥珀酸的化學結構發生變化,從而使得它能夠穿過細胞膜,逃入胞外基質。」
  • Cell:從結構上揭示新冠病毒複製/轉錄複合物中解旋酶-聚合酶偶聯機制
    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研究提示著nsp13和nsp12相互作用,但是它們之間形成的一種穩定的複合物尚未通過生物化學手段分離出來,也未從結構上加以表徵,而且這種螺旋酶在SARS-CoV-2複製-轉錄中的機製作用尚不清楚。圖片來自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07.033。
  • 研究揭示抑制SGLT2保護腎臟的機制
    研究揭示抑制SGLT2保護腎臟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0 14:23:49 日本志賀大學Hiroshi Maegawa、Shinji Kume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SGLT2抑制通過促進酮體誘導的mTORC1
  • 研究揭示前列腺癌對抗雄激素治療產生耐藥的機制
    研究揭示前列腺癌對抗雄激素治療產生耐藥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7 17:30:03 美國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Charles L.
  • 結構生物學揭示NEDD8介導的泛素組裝機制
    結構生物學揭示NEDD8介導的泛素組裝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4 10:55:11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生物化學研究所Brenda A.
  • 研究揭示肥胖形成中的「連鎖反應」
    研究揭示肥胖形成中的「連鎖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2 12:55:31 美國哈佛大學Gkhan S.
  • Cell:揭示線粒體ADP/ATP載體轉運ATP和ADP的分子機制
    這項新的研究將有助於我們理解突變如何影響這些蛋白的功能,從而導致一系列神經肌肉疾病、代謝疾病和發育疾病。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ransport by the Mitochondrial ADP/ATP Carrier」。圖片來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8.11.025。
  • Rho-actin信號途徑在擬南芥木質部導管細胞壁邊界形成中的機制
    ROP(Rho-like GTPases from Plant)為植物中特有的小分子G蛋白 Rho 家族的成員,通過控制微管和肌動蛋白絲調控細胞壁沉積模式,從而確定細胞形狀和功能【3】。  在植物木質部導管的發育過程中,細胞壁沉積並不是均勻分布的,有些地方並不發生沉積,這些細胞壁沉積被局部抑制的地方會在次生細胞壁中形成小的凹陷孔洞,被稱為紋孔,水分通過紋孔在木質部導管之間移動。  前期研究報導,ROP11 局部活化通過其效應子 MIDD1 和驅動蛋白 13A 誘導微管解聚,從而形成紋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