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張順茂:城市智能體,上海智慧城市建設的「下一跳」

2020-12-16 極客網FromGeek

極客網·極客說12月15日 為構築城市未來發展戰略新優勢,上海正在全面推動城市數位化轉型,大力發展在線新經濟,加速智慧城市建設,全面打造國際數字之都。在城市數位化轉型的新課題下,上海智慧城市建設的「下一跳」應該是什麼?

12月15日,「智慧上海·進而有為」上海城市峰會2020成功舉辦,作為2020上海智慧城市體驗周的重磅壓軸活動,會上來自各行業的嘉賓們齊聚一堂,為上海市智慧城市的建設建言獻策。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張順茂發表「助力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共建國際數字之都」主題演講。

張順茂在演講中表示,華為紮根上海,24載風雨同舟,與上海同發展,共成長,面向未來,華為將繼續攜手生態夥伴,共建能感知、會思考、可進化、有溫度的城市智能體,助力上海全面推進城市數位化轉型。具體而言,它包括四個部分:智能交互、智能聯接、智能中樞和智慧應用。其中:

智能交互是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聯接點,就如同立體化、能夠全要素感知的城市神經元,通過各種智能終端實時感知城市的運行狀態,感知城市中的人和物,並與它們實時交互。

智能聯接是城市的軀幹,以5G、F5G、千兆WIFI為代表的新一代聯接技術,讓城市真正實現高速網絡全域覆蓋,真正實現萬物互聯、萬物智聯,為千行百業的創新賦能。

智能中樞是城市的中樞和決策系統,包含一個混合雲底座和三個使能:即應用使能、數據使能、AI使能,其中,混合雲是城市數位化轉型的最佳底座。

智慧應用是智能體的價值呈現。在人人參與城市管理、智慧養老等方面實現興業、惠民、善政,為城市創造新價值。

張順茂強調,城市智能體的建設是一項浩大的社會工程,需要集聚能力,聚合生態,需要上海市政府、科技公司、運營商、應用開發商、企業、科研機構、高校、市民等社會各方的共同參與,真正實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

以下是張順茂演講要點:

「30年中國看浦東,100年中國看上海」,上海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勇挑重擔的先行者,是中國的示範區和試驗田。今年浦東三十而立,從一片阡陌農田變為一座璀璨的現代化新城,既是改革開放成果的體現,也是上海精神的展現。

24年來,華為與上海風雨同舟,一路前行,同發展,共成長,為上海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華為在上海已布局2個研發中心和1個代表處,青浦研發中心建成後,將擁有5萬名高端人才。目前,我們與超過1000家上海本地夥伴展開合作,在上海已支持6萬+企業/組織上雲、支持3萬+5G基站建設等。據上海市經濟信息中心最新報告指出,「十三五」期間,華為對上海GDP總體拉動近千億元。這個數字背後有賴於我們與上海市長期在科技創新、產業生態建設、數位化轉型、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持續投入與深度合作。

過去十年,上海智慧城市建設成果顯著,最近上海榮獲世界智慧城市大獎,這是中國城市首次獲此殊榮,獲得全球廣泛關注與認可。現在,上海數字經濟活力迸發。今年1-9月,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值逆勢增長8.4%。同時,數字基礎設施持續完善,率先建成「雙千兆寬帶第一城」,實現5G城市全覆蓋。此外,城市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打造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與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精細化、便捷化的民生服務加快落地。

如今,上海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為構築城市未來發展戰略新優勢,上海正在全面推動城市數位化轉型,大力發展在線新經濟,加速智慧城市建設,全面打造國際數字之都。

在城市數位化轉型的新課題下,上海智慧城市建設的下一跳應該是什麼?經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我們認為,未來城市應該演進成為一體化協同、能感知、會思考、可執行、可進化的有機體、生命體;不僅有腦,還要有眼、手、脈、心臟等整個一體化協同的智能體系,我們稱之為智能體。具體而言,它包括四個部分:智能交互、智能聯接、智能中樞和智慧應用。

智能交互是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聯接點,就如同立體化、能夠全要素感知的城市神經元,通過各種智能終端實時感知城市的運行狀態,感知城市中的人和物,並與它們實時交互。

智能聯接是城市的軀幹,以5G、F5G、千兆WIFI為代表的新一代聯接技術,讓城市真正實現高速網絡全域覆蓋,真正實現萬物互聯,為千行百業的創新賦能。

智能中樞是城市的中樞和決策系統,包含一個混合雲底座和三個使能:即應用使能、數據使能、AI使能,其中,混合雲是城市數位化轉型的最佳底座。通過數據使能打通城市數據孤島,實現全域數據共享和流動。通過應用使能,讓開發者輕鬆開發應用,讓新老應用之間實現數據互通。AI使能是城市智能體的核心,通過AI技術和行業知識的結合,助力各行業的業務創新與決策。

例如,在智能交互、智能聯接和智能中樞方面,上海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如果12小時內水錶讀數低於0.01立方米,街道的「一網統管」平臺就會接到報警,並將信息反饋給街道和居委會工作人員,相關人員第一時間上門查看老人情況。通過智能交互,讓老人安心,也讓老人的兒女們放心。

華為聯合運營商助力中國寶武鋼集團實現重載框架車無人駕駛。加載華為5G CPE和智能攝像機的無人駕駛重載框架車,通過5G網絡進行實時高清視頻回傳,幫助運營中心對成品卷材的無人裝載與運輸進行集中指揮。無人駕駛重載框架車的應用,幫助寶武鋼顯著降低運營成本,人員配置已經從同等面積傳統倉庫的130人減至30人以內;提升物流運輸效率,平均單卷作業時間為3分30秒,大大低於人工作業時間;而且也有效降低了人為因素造成的道路安全事故。

而智慧應用則能夠實現興業、惠民、善政,為城市創造新的價值。例如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已成為城市的普遍問題。如果安排專人巡查,難以配置足夠的人力,現在市民可以用手機拍下單車違停照片,上傳到12345熱線系統來進行「報案」。系統使用AI、大數據技術,快速識別問題種類,並自動通知給對應的工作人員進行及時處理。

華為通過雲計算、大數據等先進理念和技術助力上海市構建市級電子政務雲體系,實現市政府各部門基礎設施共建共用、信息系統整體部署、數據資源匯聚共享、業務應用有效協同,進而為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務提供有力支持。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讓「市民少跑腿」。

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的新徵程已經開啟,我們相信,通過建設城市智能體,讓城市演進為能感知、會思考、可進化、有溫度的有機體和生命體,必將會成為上海市治理數位化轉型、經濟數位化轉型和生活數位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實現治理更智慧、經濟更智能、人民生活更美好的宏偉目標。

城市智能體的建設是一項浩大的社會工程,需要集聚能力,聚合生態,需要上海市政府、科技公司、運營商、應用開發商、企業、科研機構、高校、市民等社會各方的共同參與,真正實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在此,我建議,讓我們攜起手來,傾力合作,為共建國際數字之都而努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並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連結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智慧財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依法儘快聯繫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連結。 )

相關焦點

  • 華為:智慧城市建設「下一跳」是什麼?城市智能體!
    在城市數位化轉型的新課題下,上海智慧城市建設的「下一跳」是什麼?華為以「城市智能體」給出了答案。「30年中國看浦東,100年中國看上海」,上海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勇挑重擔的先行者,是中國的示範區和試驗田。
  • 華為高級副總裁張順茂:5G+雲+AI 華為攜手夥伴打造工業智能體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副理事長張順茂認為:「工業高質量發展,對於我國經濟的發展、內循環的促進,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華為推出工業智能體參考技術架構,通過5G、雲和AI三大技術融合,更好地幫助工業企業,實現自身升級。」
  • 從關照獨居老人,到市容「報案」……上海正加速智慧城市建設,打造...
    「未來城市,應該演進成為『一體化協同、能感知、會思考、可執行、可進化』的智能體。」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張順茂在「智慧上海·進而有為」上海城市峰會上分享說,未來城市,不僅有「腦」,還要有「眼、手、脈、心臟」等整個一體化智能協同體系,驅動治理數位化、經濟數位化和生活數位化,實現治理更智慧、經濟更智能、人民生活更美好。
  • 從智慧城市到城市智能體:「懂行」華為牽手蘇州新希望讓智慧融入...
    而在蘇州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扮演重要支撐的正是華為及以蘇州新希望科技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龐大生態。發無論是智慧城市IOC的建設,還是城市管理在數位技術加持下的能力升級,蘇州的經驗無疑都是成功的。而這套數據搭臺、智能唱戲、生態支撐、應用為先的智慧城市發展流程也在華為及海量生態夥伴的不斷協作中被打磨的愈發流暢。由此,蘇州智慧城市建設也進入了全新階段。近期,2020蘇州信息化論壇如期舉辦。
  • 華為林明:智能城市須從城市「大腦」走向城市智能體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 劉慧)「一個城市不僅要有智慧『大腦』,還需要靈活的『手腳』,關鍵要耳聰目明,有暢通的『血脈』。城市還要具備深度學習的能力,通過不斷處理城市底層的問題,來提升城市的自動化水平。所以,整個城市要形成一盤棋、一體化、智能化,智能城市須從城市『大腦』走向城市智能體。」華為智慧城市執行總裁林明近日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
  • 華為林明:建設城市智能體要整合「朋友圈」的力量
    近日,在華為城市智能體峰會2020期間,華為智慧城市執行總裁林明這樣告訴記者。在林明看來,城市智能體是秉承「以人為本,以用為本」的初心,以超越城市大腦的架構,把城市與ICT技術當成一個整體來看待,打造的數據驅動、具有深度學習能力、城市級的一體化智能協同系統。
  • 華為城市智能體獲得第二屆智慧城市科學發展大會 年度特別貢獻獎
    城市智能體實踐和業務應用在行業中脫穎而出  由中國市長協會指導、中國智慧城市百人會舉辦的「2020中國智慧城市年度評選頒獎典禮」在智科會期間舉行,城市智能體成為業界新標杆。華為攜手客戶及合作夥伴榮獲「2020中國智慧城市年度特別貢獻獎」、「2020中國智慧城市十大推薦考察目的地」、「2020中國智慧城市十大推薦案例」、「2020中國智慧城市十大推薦企業」等大獎。
  • 華為嶽坤:共築城市智能體,共創美好城市生活-新華網
    誤區一:智慧城市就是建設AI、大數據,AI和大數據顛覆現在的一切。一切成績都歸功於AI?  誤區二:建設智慧城市就是要建設大數據,就是要數據匯集,數據越多越好。  誤區三:過度誇大或全盤否定智慧城市對數字經濟的促進作用都過於片面。
  • 華為嶽坤:共築城市智能體,共創美好城市生活
    11月17日,全球智慧城市大會在上海召開。華為全球政府業務部總裁嶽坤發表了題為「共築城市智能體,共創美好城市生活」主題演講,以下是演講全文:非常感謝主辦方的邀請,我非常高興能夠參加本次智慧城市大會,能夠與在座的各位朋友一起探討智慧城市這一話題。我今天的演講題目是「共築城市智能體,共創美好城市生活」。大家都知道,這些年智慧城市建設我們都已經有了很多實踐,目前已經進入深水區。我們曾經有過哪些誤區?
  • 城市智能體: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新抓手
    系統觀念下的智慧城市建設「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智慧城市建設,實幹是關鍵,需要具備三方面的能力:打造「全」場景智慧。城市是人的聚居地,是生活、生產等一切要素的集大成者,對應的智慧城市也應是覆蓋更多應用的「全場景智慧」。
  • 華為客戶榮膺2020全球智慧城市大會三項城市大獎和三項入圍獎...
    (觀察者網·大橘財經訊) 【中國,上海,2020年11月18日】在第十屆全球智慧城市大會上,華為客戶憑藉在智慧城市領域的創新理念和卓越成就,榮獲三項城市大獎和三項入圍獎。其中,上海榮獲「全球智慧城市大獎」,深圳以科技賦能城市精細治理榮獲「全球使能技術大獎」,佛山市南海區榮獲中國區「經濟大獎」;天津泰達、鄭州鄭東新區、黃山市分別入圍中國區「包容及共享城市大獎」、「創新理念大獎」及「治理與服務大獎」。多項殊榮齊發,不僅彰顯了組委會對獲獎城市的認可,也充分體現了業界對華為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的肯定。
  • 智慧城市=AI?華為嶽坤總結慧城市建設四大誤區 提出三點建議
    極客網·企業級IT 在11月17日於是上海舉行的全球智慧城市大會上,華為全球政府業務部總裁嶽坤發表了題為「共築城市智能體,共創美好城市生活」主題演講,總結了智慧城市建設曾經有過的四大誤區,包括將一切成績都歸功於AI,數據越多越好,建設過後一勞永逸等,並針對智慧城市規劃、建設、運營的全周期提出了三點建議。
  • 上海、深圳獲獎,智慧城市來了嗎?
    2020 年 11 月 17-18 日,第十屆全球智慧城市大會(Smart City Expo World Congress)開幕。上海榮獲 「世界智慧城市大獎」,深圳榮獲 「全球使能技術大獎。這項被稱為 「城市奧斯卡」 獎項,代表了組委會對上海、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設上取得成果的肯定。
  • 深圳「六個一」理念 引領智慧城市建設
    值得指出的是,深圳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打造智慧深圳」的概念。深圳在2018年出臺的《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方案》中,率先從頂層科學設計的角度提出了六個一總體建設目標:即「一圖全面感知」、「一號走遍深圳」、「一鍵可知全局」、「一體運行聯動」、「一站創新創業」、「一屏智享生活」。
  • 行業觀察 | 智慧城市建設十二年,取得了什麼真經?
    由於每年全球只能有一座城市獲得,該獎被譽為智慧城市行業領域的奧斯卡。之前獲得該獎項的有阿姆斯特丹、特拉維夫、紐約、杜拜、斯德哥爾摩等。這也是中國的城市第一次獲得該獎項。近年來,上海高度重視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對城市發展的引領作用,在中國聯通、華為、電科數智等科技企業的協助下不斷完善智慧城市建設。
  • 華為嶽坤:智慧城市建設進入深水區,如何避免"中看不中用"
    8年走下來,應該說我們的智慧城市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全中國500個城市已經有智慧城市的計劃或實踐。這七八年下來,大家應該能感受到,我們很多城市已經做到「一網通辦」,起初大家提的還是「最多跑一趟」,現在「一網通辦」,一趟都不用跑了。比如這次榮獲「全球智慧城市大獎」的上海,通過「一網通辦」,把 「出生一件事兒」,通過流程優化,從之前的「提交21份材料,3份表格,跑4個部門,14天時間」,簡化為「網上申請,提交7份材料,1份表格,4天時間」。
  • 智慧城市以用為本,十大趨勢必知道!
    2020年,智慧城市相關大大小小的會議舉辦了近百場,被譽為智慧城市行業領域奧斯卡的世界智慧城市大獎也花落上海。不僅如此,大會組委會基於本屆經驗,決定從2021年起,每年舉辦全球智慧城市大會(上海)峰會,將上海作為在亞太地區的主節點平臺。足以可見對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程度的認可。國內智慧城市建設也掀起了新一輪的建設高潮。
  • 華為廣州城市峰會2020舉辦,共創全場景智慧廣州
    廣州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華為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動智慧樓宇、智慧園區和智慧城市建設,加速推進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廣州城市建設深度融合。共建全場景智慧廣州,釋放智數廣州新活力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雲與計算BG總裁侯金龍在大會上發表了主題為"共建全場景智慧,釋放智數廣州新活力"的演講,他表示,華為長期紮根廣州,圍繞'產、學、研、創、投',與企業、高校展開了深度合作。
  • 第二屆中國智慧城市科學發展大會在京舉辦
    在今天上午的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華為中國區智慧城市執行總裁林明、軟通智慧數字政府事業本部總經理鍾瑞峰、青島海納雲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侯曉輝等嘉賓分別從「擁抱萬物智聯新時代」、「智慧城市啟示錄」、「共築城市智能體,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城市微單元智慧鎮街綜合管理平臺」等不同角度,對當前的智慧城市建設和未來發展進行解讀和分享
  • 城市高質量|劉丹:城市智能體推動新城建智慧化演進
    城市各行各業的智慧應用是「手腳」,能夠構建城市的惠民服務、城市治理、產業經濟和資源環境的應用體系。雲網基礎設施是支撐智慧城市的「神經系統」,支撐智慧城市應用的開發建設和迭代優化。 基於對城市智能體的分析,華為提出了智慧城市一體化解決方案,歸納為「1﹢ 1﹢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