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這個問題長久以來一直困惑著人們——為什麼你的努力和回報總是不能匹配呢?父輩們的年代經歷過困苦、體制變革、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改進、房價上漲,但仍保持著淳樸勤勞的習慣,堅強又樂觀。他們不理解也經常津津樂道的不是社會怎麼變遷,而是生活中的一些不公平:一些看似不著四六的人,辦工廠買房產,輕鬆幾年就賺到了他們幾十年也賺不到的財富,看似不靠譜的行為,卻能使他們活得很自在。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觀念,在內心開始掙扎,為什麼安心辛苦奮鬥的人,努力和收益不成正比呢?
選擇
創業、投資、小生意、上班,都是選擇,這個時代的好處是只要你肯幹活,就有飯吃,能工作就有錢賺,餓不著。而同樣是投入,選擇不同,效率也是不同。那些當初和你能力相當甚至不如你的,因為不同的選擇,彼此的差距越來越大。比你賺取財富多的人,不見的就是非常勤奮努力,當然我不是說不勞而獲。而那些過得勉勉強強的人,他們為生活付出的汗水,也不見得比你少。造成這些巨大差異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努力,更是不斷的選擇的結果。而每次的選擇和投資、創業,背後的差異,就是認知的差距,眼界的不同。
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穫嗎?
二三十年前,學習成績優異的人都出國留學,三流的學生畢業後留在了國內發展,同時期的他們是成績和能力的比較,但到了今天,彼此的收益似乎就不是優秀的表達了,留在北上廣深的當年的人,如今動輒就是幾千萬身家。如果說,當年沒出國的學生,有幸選對的路子,那今天你還能重複這種幸運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價值觀,就不一定是適用了,努力和收穫就不見的成正比。他們嘗試各種努力方法,自己仍然達不到所希望的樣子,無法獲得同等條件下的回報,也並沒有比別人差。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趨勢規律裡三個特點
創業者很努力,投資者很小心,從商業遊戲法則和市場競爭來看,一個人或者公司,他的價值和競爭力,可以有很多方式來撬動,努力僅僅是一小部分。而在這個時候,一分耕耘不能獲得一分收穫的疑惑就更加讓人糾結心不安。這個問題的本質原因,是能否抓住規律、緊跟趨勢。從有關於個人成長和人生發展的角度來說,這是心理學和教育學學科的個體出發來定論的,看重的是個人;而從提升競爭力和優勢、個人增值的角度來說,屬於經濟社會學和商業,個體是很小的一個分子,整體才是重要的,也就是趨勢環境。
真正的高手,他們知道怎樣讓自己在正確的方向上不斷的努力,更知道藉助發展趨勢和科技趨勢來讓自己的收益更大,會利用規律這個槓桿來放大自己的努力。高手的三個特點,第一個是足夠努力,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所以特勤奮;第二個是在30左右歲開始創業,年富力強也有一定的積累負擔也不太重;第三個特點也是最重要的,趕上了非常好的趨勢。而後面這兩點比第一點更關鍵,這才是放大自己努力取得更大收穫的重點。
綜上所述,一分耕耘真的不完全是一分收穫,時代也是有水性的,會遊泳的人遊得很自在很省勁。就像當下的直播和短視頻,有人處於水深火熱中負債纍纍無法上岸,有人得心應手的日進鬥金!所以,真正的高手,大都具備以上三個特點,抓住了趨勢順應了規律,一分耕耘或許幾分收穫!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這裡,感謝閱讀。
我是藍海旭日7,關注我,有更多創業知識與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