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軍營的新兵們,對於體能和意志力的訓練一直是重點項目,比如我軍的基本訓練科目中就有著名的五公裡越野跑。作為歐洲大陸上傳統的陸戰強國,德國步兵的基礎訓練在世界範圍內享有很高的聲譽,而對於該國新入伍的步兵士兵而言,最令他們記憶深刻的莫過於長距離的步行軍訓練了。世界頭號坦克王牌卡裡烏斯中尉在成為裝甲兵之前也是一名步兵,在戰後他回憶起那段新兵時光,對於徒步行軍的印象依舊是「異常酸爽」。
■1940年初夏入伍從軍的卡裡烏斯,身著陸軍禮服,肩章上的數字104就是他所在的步兵補充營番號。當時他剛剛度過18歲生日,即將面對嚴酷的德國新兵訓練課程。
卡裡烏斯入伍時加入的是位于波森的第104步兵補充營,他一開始的夢想是在寓教於樂中輕鬆完成步兵基礎訓練。但是,有一項科目徹底讓他這個夢想破滅,那就是負重徒步長距離行軍訓練。剛開始時徒步行軍的距離是每次15公裡,然後每周增加5公裡,最終要達到每次50公裡。
■1940年初夏位于波森的德軍第104步兵補充營營房內,卡裡烏斯(右起第二人)所在的班正準備外出作訓。
德國步兵新兵在訓練時還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每個大學預科生還得扛著機槍行軍。作為滿足這個條件的卡裡烏斯自然需要經過這一關,而周圍的同伴也想看看這位全連個子最瘦弱(卡裡烏斯身高只有1米7出頭)的新兵意志到底有多頑強。
■1940年夏季位于波森的德軍第104步兵補充營新兵在進行機槍訓練,他們使用的是淨重超過12公斤的MG34機槍。要扛著這種機槍以及其它裝備進行長距離徒步行軍,對於身板瘦弱的士兵而言是一項難受的考驗。
最後,卡裡烏斯在肌腱炎和一個雞蛋大小的潰爛水泡的雙重折磨下熬過了這項考驗,步履蹣跚地扛著機槍步行50公裡回到駐地。經過這件事情,本來其它訓練科目都能輕鬆過關的他再也不願意刻意展示自己的步兵作戰技能了。不過這種基礎訓練的價值後來在戰場上得以體現,讓卡裡烏斯不止一次在戰鬥中化險為夷,並最終倖存到戰後,直到2015年以93歲高齡去世。
在作戰時,善於行軍的步兵對於爭取戰場主動權,形成對自身的有利態勢,以及保障任務順利完成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即使在軍隊機械化程度已經相當發達的今天,世界各國軍隊對於步兵的長距離徒步行軍訓練依舊相當重視。扛著機槍一次步行50公裡,無論是放在二戰還是現代,這樣的基礎訓練強度都是相當大的,這也是當時德國步兵戰鬥力強悍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