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釋尊一代時教興起的大致因緣

2020-12-23 念佛居士

請看疏文 :

故使大悲隱然施化,驚入火宅之門,灑甘露潤於群萌,輝智炬則朗重昏於永夜。三檀等被,四攝齊收,開示長劫之苦因,令證永生之樂果。只為群迷性隔,樂欲不同。雖無一實之機,等有五乘之用,致使布慈雲於三界,注法雨於大悲。莫不等洽塵勞,普沾未聞之益。菩提種子,藉此以抽心。正覺之芽,念念因茲增長。依心起於勝行,門餘八萬四千。漸頓則各稱所宜,隨緣者則皆蒙解脫。

這段疏文精闢地概述釋尊出興於世的本懷以及應機施教的善巧,眾生獲益的情形。正因為釋尊觀照到我等凡夫輪迴生死的苦痛,方以大悲心從常寂光土隱然垂跡於娑婆穢土,示現八相成道,應眾生種種根機,施以種種教化。

驚入三界火宅之門,遍灑甘露法雨,滋潤苦惱眾生的心田,澆灌發育菩提佛種。於眾生濃重之無明永夜,點燃智慧的火炬,爍破眾生內心的暗冥,開啟智慧光明。

釋尊以種種善巧方便度化眾生。以財布施、法布施與無畏布施,平等廣被一切眾生。以四攝法 (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恆順眾生,俾令有緣眾生齊入大涅槃城。

釋尊苦口婆心,循循善誘,為我等顛倒眾生,開示輪迴之苦 (八苦交煎) ,以及招集苦果之因 (即見思惑等) ,指示涅槃安樂之勝果。令修三十七道品 (藏通別圓四教) 以證常樂我淨之佛果。

一代時教,五時說法,無非欲令眾生回歸心地本源,了生死,成佛道,亦即《法華經》所云 :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知見之一大事因緣。

釋尊雖以平等大悲,一音說法,一雨普潤,然眾生積迷已久,煩惱習氣厚重,與本具佛性不隔而隔。只追逐世間五欲之樂,生不起一念出離之心。或外道修行者,尋求種種人天福報。

釋尊面對我等剛強難化眾生,並無一念棄捨之心,深知眾生鮮有好樂修習大乘佛法之善根,然亦不舍眾生,隨應眾生陋劣之機,從一乘法開出五乘佛法之權用。

如是,釋尊擊法鼓,樹法幢,震法雷,廣布慈雲於三界,注法雨於三界枯槁眾生心田。眾生因佛說法,生起大悲心,因大悲心生起菩提心,因菩提心引導六度萬行,最後圓成佛果。

五乘佛法的宣演,平等普遍地滋潤塵勞困頓的眾生,令未聞佛法者獲得好樂修習佛法之法益。眾生本具的菩提種子,藉著佛講經說法之勝緣,從心地中激活無上正覺菩提的根芽,因聞思修三慧,念念得以增長。

依著如是菩提心,生起修習五戒十善、三學六度等勝行。勝行即佛的通途法門,導祖將其指稱為門餘八萬四千。將八萬四千通途法門稱為「門餘」,意指正門之餘。

那正門是指什麼呢?正門正指淨土法門。導祖有偈雲 :「慚愧釋迦諸佛恩,標心為說西方樂,欲使齊歸入正門。正門即是彌陀界,究竟解脫斷根源。」 (《法事贊》) 「正門即是彌陀界」,意謂淨土特別法門為正門,其他通途法門為門餘。

導祖此獨具慧眼的判言,豁人心目,稱合佛心。通途八萬四千法門中,有漸法,有頓法,隨應種種眾生不同根機,隨宜宣說,眾生修習與其有緣的法門,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解脫利益。

此乃釋尊一代時教興起的大致因緣。——大安法師《觀經四帖疏玄義分講記》

相關焦點

  • 淨土思想、淨土教、淨土法門和淨土宗之間的關係
    這是釋尊在諸經宣示「淨土思想」,使人欣慕淨佛國土的種種真實功德莊嚴相,即「實相」,並發起無上菩提心,從而斷惑證真,取得正覺,究竟解脫,安住在淨土。 當然,諸佛亦能分身百千萬億,同時應十方世界的「化土」眾生而示現種種身,度化群生,是為佛的「化身」。
  • 淨土宗的五經一論都是什麼?
    在佛教傳入中國後,淨土宗的經綸也陸續傳入並被翻譯成漢文,到後來,專弘淨土以及涉及淨土的經綸,達到數百種之多。淨土法門大暢諸佛如來度生出世之本懷,乃一乘無上之大教。歷代祖師大德在如此豐富的淨土經綸中,慧眼擇取了五經一論作為淨土宗的根本經典。
  • 佛教宗派 :淨土宗
    因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的念佛法門,故名。該法門以信願念佛為正行,淨業三福、五戒十善為輔助資糧。淨土信仰是佛教的基本信仰,大乘各宗多以淨土為歸。佛法西來,東晉,慧遠在廬山東林寺建立蓮社,提倡專修該往生淨土的念佛法門,又稱蓮宗。唐代善導大師是淨土宗重要倡導與推動者,是淨土宗的實際創始人,被奉為淨土宗宗祖。淨土宗歷代祖師並無傳承法統,很多還是宗門教下的大祖師,均為後人據弘揚淨土貢獻推戴而來。
  • 淨土宗祖師——簡介
    淨土宗第二祖:善導大師  善導大師生於隋大業九年,臨淄人,是我國佛教淨土宗的第二代祖師,少年出家,看見西方圖頗有所感,夙期往生淨土,受戒之後和妙開律師共讀《觀無量壽經》,曉得此經的觀門是解脫生死之法。唐貞觀中到并州去拜謁道綽大師,接受念佛往生的法門。進入長安廣度民眾,寫了數萬卷《阿彌陀經》,畫了三百卷的極樂淨土圖。最初住過終南山常常來光明寺說法。
  • 【頭條】武則天與大雲經女皇與釋尊的善緣,禪宗枯山水河南某蓮花雕塑設計
    2、大雲大雲寺原名明福寺,因女皇武則天登基後,從長安和洛陽派出2000名高僧在全國興起寺院大講《大雲經》的風潮,各地興建大雲寺,宣講大雲經,明福寺從此更名為大雲寺。3、蓮華古漢語「華」通「花」,華更具有華美,與盛唐女皇特立獨行、勇於創新的精神相吻合。
  • 一段不可不知的「中國淨土宗」發展史實!
    善導大師是淨土宗的始創者,是依淨土三經及相承祖師的論注,集淨土宗理論的大成者。但善導大師處事嚴謹,在《觀經疏》玄義分之「後跋」,即云:「竊以真宗叵遇,淨土之要難逢。」自知集記撰寫《觀經又疏》,事關重大,不敢怠慢,三次謙恭地在佛像前標心結願,云:「敬白一切有緣知識等:餘既是生死凡夫,智慧淺短。
  • 顯教和密教是一體的,​淨土宗是密教的顯說(黃念祖大德)
    雖然兩宗之間可以各有一些特色,那都是可以的。不但是兩宗之間有特色,就是顯教之中還有各派各宗的特 色,比如日本把一個淨土宗分成了十幾宗,各有特色。合掌的姿勢上不一樣,念佛方式上也不一樣,念佛珠也不一樣……最特別的是念佛珠,多少人一起共修,大家合拿一個大念佛珠,圍著坐一圈,拿著大念佛珠就好象在流水作業,到每個人面前,每個人管一個,到你面前你就推一個,並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 如何知道「某人」被阿彌陀佛接引至淨土,都有什麼「瑞相」呢?
    其實,求助念者的家眷也有類似問題,說:「師兄,我怎麼知道過世的親人已『超度』,往生淨土了?他是否會回來報夢告知我?」臨終助念普遍所現的「瑞相」淨土宗念佛感應事例當中,臨終念佛往生的瑞相是有的,而且很多,例如 「預知時至」 ,即平生念佛人預早告訴家人阿彌陀佛什麼時候來接引;又如「滿室異香」,是人命臨終時,家人聞到室內有特殊的芬芳香氣;又如 「佛光接引」 ,見一束不曜眼強光,照在臨終者身上, 接走逝者等等。
  • (二)淨土宗
    土即是心,而心又是宇宙間最大的能量,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的,無有一物超越心量之外,故也無有一宗能超乎淨土之外了。所以淨土能高能下,可深可淺。   如就淨土的本義說來,修行人的心清淨了,則一切土、一切處無不清淨、無不自在,十方世界無不同時化為淨土。心如不淨,即便在莊嚴佛土,亦復顛倒煩惱。古德云:心淨阿鼻即為淨土,心穢淨土即為阿鼻。
  • 《淨土聖道》序:破淨土真宗本願念佛法門
    是故正德居士將其所著《淨土聖道》一書之初稿示餘,以邀餘之序文,讀後生大歡喜,乃造此序略抒管見,以申餘之所見及所喜焉。  古來多有淨土宗祖師教導學人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者,然而彼諸祖師所說之語,常有誤導眾生之處,譬如倡言:「生西之後即是已經脫離三界生死。」
  • 淨土系諸宗的聲明:其歷史與特質
    於是,這一流派分別形成了淨土宗、西山淨土宗、真宗、時宗等宗派,直至今天。通常將這些宗派統稱為念佛宗、淨土教、淨土系諸宗等。另外,成立情況稍有不同的融通念佛宗通常也包含在其中。當然,在這些諸宗發展到今天這種形態之前,經歷了許多變遷,最能表現這一狀況者就是各宗諸流派的成立及其消長。
  • 在佛教中為法忘軀的故事,在我們這個世間不勝枚舉|戒修法師淨土宗系列課程(九十九)
    從2017年12月22日開始,法華寺慧心苑淨土宗導師上戒下修法師為學員們講授《普賢行願品》系列講座,使廣大佛弟子發起利益眾生的菩提願心。感恩法師不辭辛苦的精彩講座!感恩師父的悲心大願!誠願慧心苑佛學班全體學員珍惜因緣,發菩提心,解行合一,修學增上,無我利他,早成佛道!下面將講座內容整理分享,願有緣者皆能同沾法喜,法雨普施,自覺覺他,同證佛道!
  • 有聲連載 《唯說念佛》(一)緣起 淨土宗略要文
    一、道綽禪師立聖道淨土二門,判一代聖教,而舍聖道正歸淨土之文  《安樂集》上云:問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遠劫以來,應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輪迴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聖教,良由不得二種勝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  何者為二?一謂聖道,二謂往生淨土。
  • 《佛說阿彌陀經》白話譯註--東林淨土文化研究所
    中國佛教信徒依之得度者,不勝其數,淨土宗遂成為中國佛教各宗各派之指歸。明代有蓮池、幽溪、蕅益對《佛說阿彌陀經》作三大註疏,使《佛說阿彌陀經》成為淨土宗代表性經典,受到推崇恭敬。迄至當代,佛教徒中,佔絕大多數修行淨土法門,是故課誦《佛說阿彌陀經》者亦甚眾。唐代《佛說阿彌陀經》的盛行,亦經由來唐求學的外國僧人傳布到海外。
  • 淨土宗祖師——曇鸞大師
    中國本土也是高僧輩出,影響力最大的當屬淨土宗祖師曇鸞大師。曇鸞大師,南北朝時期北魏人,出生於山西雁門,毗鄰佛教聖地五臺山。大師從小就聽聞五臺山的種種神異傳說,心生嚮往。十四歲時便離家暢遊五臺,遍尋仙蹤遺蹟。不久即在佛光寺剃度出家。大師精研四論學說和佛性義理,造詣高深,皇帝尊稱其為「神鸞」。
  • 淨土宗為什麼只教人念佛
    淨土宗總是強調念佛,強調專,所以他問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的回答還得費點周章,我想從六個方面來說。從宗派來說。只教人念佛,這是淨土宗的一個現象,諸宗法門就不這樣了。可能禪宗教人只管打坐、只管參禪;天台、華嚴各有不同說法。並不是所有佛教宗派都只教人念佛,淨土宗是強調這一點。在淨土宗之內,也不是上來就說「就念佛吧!」
  • 中佛協《法音》2016年12期重磅長文:善導大師為中國淨土宗實際立宗人
    佛教淨土宗始自東晉初祖慧遠大師(334-416),時間約在4世紀中,其後十二祖依次為善導、承遠、法照、少康、延壽、省常、祩宏、智旭、行策、實賢、際醒、印光。淨土宗立宗非初祖而為二祖,乃因緣所致。  中國淨土宗創立之前,古印度淨土經典已經陸續翻譯過來。安息國太子——譯經師安世高與月支國譯經師支婁迦讖分別翻譯出《佛說無量壽經》和《佛說般舟三昧經》。
  • 佛教:「一心念佛,往生極樂」淨土宗
    但是事實上,西方淨土只是淨土中的一種,佛經上提到的淨土還有彌勒淨土、靈山淨土、密嚴淨土、琉璃淨土,等等,非常多。只是因為淨土宗的巨大影響,使西方淨土成為中國佛教最有影響的淨土信仰。淨土宗,就是認為專修念佛即可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的中國佛教宗派。念佛不光是口宣佛號,而是禪觀的一種,是要通過念佛使心念安定達到禪定(三昧)的境界。
  • 天台宗概述
    天台宗概述天台宗,是中國佛教最早創立的一個宗派。其教義主要依據《妙法蓮華經》,故亦也稱「法華宗」。它集合南北各家義學和禪觀之說,加以整理和發展而成一家之言,當時得到朝野的支持和信奉,對隋唐以後成立的各宗派多有影響。元明以後,該宗學者往往兼倡淨土,形成「教在天台,行歸淨土」之風。該宗在漢族地區雖幾經興衰,但仍延續至今不絕。天台宗以《妙法蓮華經》為正依的經典,因之建立一宗的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