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傳統習俗眾多,不僅僅是本土文化,也有各個民族綜合和變化而來的一些習俗。喇嘛是清朝時期,和滿族一起入關並定位國教的一種教義信仰,在喇嘛教有一項打鬼的儀式習俗。並延續下來。明朝末年傳到北京。至清代,皇宮中正殿和許多藏傳佛教寺院每年均要舉行這一儀式,旨在驅除邪惡,祈願天下太平。
朝廷以佛法為國教,特地派遣大臣參觀和監督。打鬼日期也是幾個,德勝門外有雙黃寺(東黃寺、西黃寺)黃寺在十五日,還有雙黑寺(前黑寺、後黑寺),黑寺在二十三日,還有一雍和宮在三十日。《帝京歲時紀勝喇嘛打鬼》:「初八日弘仁寺打鬼。其制:以長教喇嘛披黃錦衣乘車持缽,諸侍從各執儀仗法器擁護;又以小番僧名班第者,衣彩胄,戴黑白頭盔,手執彩棒,隨意揮灑白沙,前以鼓吹導引,眾番僧執曲錘柄鼓,鳴鑼吹角,演念經文,繞寺周匝,迎祥驅祟。念五日,德勝門外黃寺行亦如之。」
東黃寺師徒三尊造像,釋迦牟尼像位於殿內正中,左為摩訶迦葉,右為阿難,其造像形式均面向釋迦牟尼佛,他們同為釋迦佛的兩大弟子。釋迦牟尼佛結跏趺坐(俗稱盤腿打坐)於獅子寶座之上,左手橫放在左腳上,名為「定印」,表示禪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為「觸地印」,表示釋迦在成佛之前,為了眾生犧牲自己,這一切唯有大地能夠證明,因為這些都是在大地上做的事情。這種造像名為「成道相」。
西黃寺三世佛像是縱三世佛,即過去佛迦葉,相傳是過去七佛的第六佛(第七佛即釋迦牟尼);現在佛釋迦牟尼,即現在這個世界的教主;未來佛彌勒,釋迦牟尼曾預言他將成為未來世界的教主,為釋迦牟尼接續傳燈。
據《日下舊聞考》記載:前黑寺本名慈度寺,黑寺是其俗稱,以覆青瓦故得黑寺這一名。建於清朝初年,建殿五層,山門、天王殿恭懸聖玄燁皇帝御賜「慈度寺」匾額。後黑寺為蒙古察罕呼圖克圖活佛於清順治二年(1645年)募化創建。寺坐北朝南,原有殿三重,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後殿,另有活佛院和後院。
雍和宮原址為明太監官房。康熙三十三年開始建造,初為王府。雍正即位後,將其中的一半改為黃教上院,另一半作為行宮,後行宮被火焚毀,於雍正三年年將上院改為行宮,稱"雍和宮」。現在依然流傳的打鬼儀式,屬在雍和宮的喇嘛打鬼活動隆重。
每至打鬼,各喇嘛僧等扮演諸天神將以驅逐邪魔,都人觀者甚眾,有萬家空巷之風。」那時,官署的藍布帳幕,搭滿了昭泰門內外,雍和宮牌樓前賣大糖葫蘆、風車和京味小吃的比比皆是,叫賣聲此起彼伏。「打鬼」的壇場即設在雍和門庭院,石階之上搭有紅欄杆看臺,上置金漆桌椅。即時,眾高僧及身著禮服、項掛朝珠的官員人等依序入座,兩側有樂隊侍立。清代「打鬼」的服裝均由皇宮專門定製。現今雍和宮珍藏有數套這類服裝,其上滿飾龍紋、八寶紋、雲海紋,做工精美。如此,「打鬼」開始,其意是要為驅魔除障(主要指人世間的煩惱)而盡興狂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