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南洋菸草公司於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開工生產。創設之初,面臨的重大問題是創立新牌子,吸引消費者。同時,用價廉物美的好煙,去壓倒英美菸草公司的產品。簡氏兄弟認真考察人們的喜愛和市場的供銷情況,生產出「雙喜」和「飛馬」等國產捲菸。這些新牌子,不但名字吉祥好聽,而且質優味好,價格也不昂貴,與英美菸草公司出產的「大英」、「老刀」、「哈德門"、「三炮臺」等洋裡洋氣、粗製濫造的洋菸比較,顯然是高出一籌。加上公司一再以提倡國貨相號召,於是許多人都樂於購吸國產香菸。一些原來吸洋菸的人,也紛紛購買「雙喜」、「飛馬」。一時拒吸外國煙,改吸中國煙,成了一股強烈的愛國潮流,不斷衝擊著外國人開辦的英美菸草公司生產的香菸。
中國香菸衝破英、美香菸的包圍,自產自銷,備受歡迎,海外僑胞和國內人民無不拍手稱快。可是,英、美煙商看到「飛馬」牌一飛而起,「雙喜」牌為人所喜愛,中國香菸大有取代外國香菸之勢。為了保持英美菸草公司產品在中國的壟斷地位,外國煙商在港英當局支持下,控告廣東南洋菸草公司所生產的香菸牌號和包裝顏色,均與英美菸草公司的產品大同小異,意圖假冒、矇混,嚴重破壞了該公司的專利權。這本是不值一駁的莫須有的罪名,可是判決的結果是,廣東南洋菸草公司必須將價值2000餘元的香菸公開焚毀,登報認罪,銷毀商標。廣東南洋菸草公司成立不到兩個年頭,就遭到這樣的飛來之禍,損失巨大,負債纍纍,不得不於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宣布虧本歇業。
然而,簡氏兄弟的愛國熱情,並沒有因為事業稍受挫折而有所減弱,他們滿懷信心地看到,廣東南洋菸草公司生產的成品,在短短時期內就得到國內各界如此廣泛熱烈的歡迎,今後只要堅定不移地繼續投資生產,國產捲菸一定有寬廣的出路和光明的前途。他們兩人同其他僑商經過再三周密籌劃,並得到叔父簡銘石的熱心支持,厚集資本,重訂章程,於1909年(宣統元年)3月將原來的廣東南洋菸草公司,改名為「南洋兄弟菸草公司」,向香港當局註冊,重新開業,繼續生產中國香菸。新公司加上「兄弟」二字,是因為簡氏兄弟佔有94%以上股份。他們在公司成立後,總結了過去的經驗教訓,認為在集中力量經營菸草公司的同時,還必須在海外創設商號,另闢財源,作為菸草公司的後盾。隨後,簡玉階僕僕風塵地來到馬來亞、緬甸等地,聯絡工商各界,並在遇羅開設「怡生行」,經銷國產香菸和土雜各貨,從財力上支持剛剛改組成立的南洋兄弟菸草公司。
南洋兄弟菸草公司從1909年(宣統元年)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可說是該公司迅速發展、飲普海內外的黃金時代。這個黃金時代來之不易,它與簡氏兄弟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首先,公司繼續推出「白鶴」牌、「三喜」牌等新產品,不斷改進位煙技術,提高成品質量,取得廣大消費者的支持;其次,鑑於英美菸草公司的捲菸仍然到處銷售,簡氏兄弟提出「中國人請吸中國煙」的口號,積極開展宣傳,動員人們購買國貨煙,拒吸西洋菸;再次是,將銷售市場從國內擴展到海外。南洋各地華僑因為久受殖民者的歧視、壓迫,迫切希望祖國強盛,作為他們的有力後盾,從而改善在國外低下的政治、經濟地位。因此,他們在異國他鄉千方百計地購用中國久享盛譽的各種傳統產品。南洋兄弟菸草公司生產的香菸,也因此備受歡迎。尤其是廣大華僑工人,收入低微,更樂意購吸價廉物美的國產捲菸。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祖國生產的香菸一出國門,就暢銷於南洋的新加坡、爪哇、遇羅各地。
1911年(宣統三年)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敗的清王朝,國內各地興起了舉辦民族工業的熱潮,在這個形勢下,南洋兄弟菸草公司獲得進一步發展的機會,業務日有起色。同時,辛亥革命的勝利,給海外僑胞以極大鼓舞。他們愛國熱情高漲,踴躍爭購國貨,國產香菸也隨之更多地外銷於南洋各地。
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美各國暫時放鬆對我國的經濟侵略,民族工業乘隙而起,南洋兄弟菸草公司在這個時期內,也擴大了產銷能力。特別是當時各大城市此起彼伏地開展抵制日貨運動,在全國人民重視國貨、喜用國貨的聲浪中,公司的產品更由華南推銷到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等地區,海內外各地煙商紛紛要求設點代理銷售。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的營業額迅速增長,產品源源投入市場。為了滿足國內和南洋各地購買國貨捲菸的需要,1916年,南洋兄弟菸草公司在上海設立分廠,並陸續設分廠於廣州、北京、武漢。1918年,改上海分廠為總廠。在這期間內,又在安徽鳳陽、山東濰縣、河南許昌等地廣泛收購菸葉。由於工廠增加,原料充足,結果產量成倍上升。南洋兄弟菸草公司生產的香菸風行於海內外,人們多稱其質量勝過英美菸草公司的捲菸。
到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人民群眾的愛國情緒空前高漲,簡氏兄弟更加積極地倡導國貨。他們在報上公開發表《告國人書》,大聲疾呼「振興國貨」、「杜塞漏後」、「挽回利權」。表明他們回圍投資實業,是與國人抱著同樣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目的。簡氏兄弟的正義呼聲,得到海內外各界熱烈的響應。就在愛國群眾支持下,南洋兄弟菸草公司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成品的產銷不斷上升,每年所獲得的利潤極為豐厚,公司的資本從1915年的100萬元,增加到1918年的500萬元以上。至此,這家實力雄厚、規模巨大的僑資公司,在與英美菸草公司的競爭中遙遙領先,衝破了對方原先獨家壟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