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介紹了諸多的戰術,並且收集到了不少讀者的反饋。很我發現朋友們對於籃球戰術的構成並不了解。這是我的失誤,在前序篇中並沒有詳細的介紹,籃球戰術的組成套路或者說命名套路。因此,今天我就詳細講一下,所謂Double Stagger Drag、Floppy系列這些到底是什麼。
我希望從籃球基礎術語這個角度來介紹籃球戰術的構成,方便有一個整體的概念。
籃球專業術語主要分為有球掩護、無球掩護、複合型配合和落位。分類的依據主要是根據有球、無球和特定的戰術有著不同的防守策略而設定的。比如從本質上說Drag和Stagger在描述上沒有特別大的區別,正是因為有球和無球的不同,導致防守策略有著根本性的差異。
有球掩護很好理解,就是給持球人的掩護。無球掩護,自然就是給無球人接球的戰術。
這裡特別要講一下複合型戰術,複合型戰術本質上就是有球和無球的複合,但是由於這些複合型戰術被廣泛使用,有了約定俗成的命名,並且在防守時的根本策略相同,因此會被 單獨命名出來。比如說拉鏈(Zipper)、UCLA等等。
最後來講一下落位,長期以來大家經常說的戰術,大都只是落位。比如大家常說的牛角戰術、鑽石戰術,其實都是一種常規的落位。真正意義上說,落位搭配之前所講到的各類掩護,才能明確地命名為一種戰術。
像之前許多人說李楠沒有戰術,但是僅僅眾所周知的牛角落位就有不少於4種變化,每一個變化+落位,才能稱之為一種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