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蟹的文化由來已久,早在周代,蟹就已經成為人們口中的美味佳餚。「蟹八件」這套食蟹餐具曾經有所耳聞,但親眼見到手工打制出來的不是在哪家名店,而是在一位百姓家中。
雙塔街道第四聯合工作站轄區居民康興祥退休後開始回憶復原蟹八件。現在他已經做不動了,還剩四五套自己手工打造的蟹八件擺在柜子裡,卻鮮有人問津。
1935年康興祥出生在蘇州,小時候家住平橋直街。家旁有一家名叫「丁順昌」的銅匠鋪,最初學銅匠手藝就是跟著這家店的店主,也就是自己的義父。1946年,11歲的康興祥在義父的推薦下,在長春巷一家翻砂作坊當學徒。所謂翻砂,據康興祥介紹,就是用來做如湯婆子、腳爐、帳勾等日用金屬器件的工藝,這些銅質生活用品精細加工前都需要經過翻砂。
澆鑄好各種銅器毛坯後,康興祥還要負責將它們送到各個銅器店。記得有一家銅器店,原位於觀前街松鶴樓對面,三開間那麼大,好幾次將貨送到那裡時,康興祥都會看到蟹八件。
「我第一次看到蟹八件的時候歡喜得不得了,這個東西實在是精緻。」康興祥默默地將讓它們的形狀記在了心裡。
據資料記載,明代最初發明食蟹餐具的人名叫漕書,一開始為了方便吃蟹,他創造了錘、刀、鉗三種工具來對付螃蟹堅硬的外殼,後來漸漸演變為八件。
蟹八件花樣如此之多,是文人墨客、官宦富商把品蟹當成了風雅情趣之事。《紅樓夢》中有一段對吃蟹樂趣的生動描寫。第38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諷和螃蟹詠》,大觀園擺開了一場熱熱鬧鬧的螃蟹宴,吃法是清蒸,王熙鳳想給薛姨媽剝蟹,而薛姨媽說道:「我自己掰著吃香甜,不用人讓。」可見吃蟹一定要自己親自動手。但曹雪芹未寫怎麼剔蟹,不知用的可是「蟹八件」?
2004年左右,他偶然看到《新民晚報》副刊的一篇文章上看到,有位東南亞老華僑特地回國想買套蟹八件,但找遍蘇州依然沒能如願。康興祥感到十分惋惜,便下決心要把蟹八件給復原出來。
康興祥也不是專做蟹八件的師傅,只是在做學徒和之後的工作經歷都與銅器以及其他金屬零件打交道。建國後,康興祥進入蘇州醫療器械廠工作,做過鑷子、剪刀一類的工具,恰巧,蟹八件裡也有這些類似的器具。因此,他做起蟹八件來更能得心應手些。
蟹八件包括小方桌、腰圓錘、長柄斧、長柄叉、圓頭剪、鑷子、釺子、小匙,一般的食客可能是用不來這套餐具的。康興祥介紹說,把煮熟的螃蟹放在小方桌上,用圓頭剪剪下螃蟹的兩個大螯和八條蟹腳,然後用腰圓錘繞著蟹殼四周輕輕敲打,配以長柄斧撬開蟹肚,再靈活運用鑷、叉、錘取出蟹肉、蟹黃、蟹膏細細蘸料品嘗。
據康興祥說,自中國解放後直到改革開放這段時間,蟹八件幾乎消失在世人眼中,原因不便細說,大概就是因為兵荒馬亂的年代,文人雅士的那套東西實在無法享用了。
這幾十年的時間,康興祥再也沒見過蟹八件,說起復原,只得靠回憶。「我根據年輕時見到的蟹八件樣式畫了些草圖,買了銅料和工具在家研究製作。」康興祥家中電腦桌抽屜裡放的全是鉗子、矬子等工具。在陽臺們的右手邊還有一個工作檯。小小的房間,有三分之一的空間都交給了曾經的蟹八件。
製作蟹八件的工序較為複雜,費神費力,除了打孔、拋光環節需要藉助電動機械,其他都靠純手工打造,做好一套蟹八件至少要花整整一周時間。
2006年左右,康興祥成功復原出蟹八件後曾轟動一時,許多人慕名前來,訂購一些作為饋贈佳品,甚至連蘇州博物館的設計師貝聿銘先生的侄女也覺得這東西的手工藝十分精巧。
熱度過後,康興祥的家門口變得門可羅雀。「蟹八件雖然工藝性強,但是在吃蟹時幾乎沒人會拿這個用,自從復原成功轟動過後就沒有人來過。而且我因為年紀打了,不做蟹八件已經三四年。蘇州現在賣的蟹八件都是機器生產的了。」
滿抽屜的工具有的已經生鏽或蒙上了灰塵,那張老書桌現在也已空置。抬頭看見房內牆上還掛著的「大康興祥」註冊商標認證和「蟹八件」外觀設計專利證書,康興祥從心底裡熱愛這門手藝,只是時常惋惜已經消失的手工蟹八件。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鳳凰網蘇州微信
鳳凰網蘇州推出《人在蘇州》欄目,講述在蘇州生活、工作、甚至僅是短暫停留的普通人的故事。也許你想說的只是簡單到一件令你開心或者難過的小事,或是一個讓你印象深刻的情節,一張珍藏多年的照片,亦或是放在心間多年的一個願望……只要你將自己的故事整理並發送到鳳凰網蘇州公共郵箱或微信公眾號後臺,就有可能成為我們關注的主角。
我們將根據你提供的素材,挑選好故事後,聯繫你並在「鳳凰網蘇州」微信公眾平臺、鳳凰網蘇州網頁端同步發布。
如果,你有好故事
請發送以下素材到我們的公共郵箱或微信公眾號後臺
① 本人日常生活照
② 你的故事(文字數量不限,題材不限)
鳳凰網蘇州公共郵箱:sz@jsifeng.com
鳳凰網蘇州微信公眾號:鳳凰網蘇州
本次活動特別聲明
1.本次活動所收集的相關內容,僅為當事人觀點,不代表「鳳凰網蘇州」的立場。
2.上傳作品須為參與者原創作品,不涉及任何版權問題。
3.本活動內容,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鳳凰網蘇州原創•人在蘇州」。
4.本活動最終解釋權歸「鳳凰網蘇州」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