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明確要求,也是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
杭州法院人牢記初心使命,秉持「三正」建「三信」工作理念,以養正氣,爭當群眾信任的法官;明正理,製作群眾信服的裁判;守正道,建設群眾信賴的法院,不斷提升法院工作核心戰鬥力,為全面打造「重要窗口」護航添彩。
本公眾號推出「以三正建三信」專欄,定期發布杭州兩級法院優秀法官典型事跡和微創新案(事)例,傳遞新時代司法正能量。
2017年8月18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成立,三年多網際網路審判實踐,為創新審判方式,再造訴訟流程,加強網絡治理做出了大量有益探索。王雅俊作為首家網際網路法院的專職審委會委員、三級高級法官,為能親歷其中,並從一名資深刑事法官成功轉型為知產法官感到榮幸和自豪。
法官斷案,要身處其中,
又置身事外
王雅俊同志從事刑事審判20多年,擔任刑庭庭長10多年,其帶領團隊曾榮立集體三等功,多次榮獲集體先進,多名團隊成員立功受獎,而她卻不計個人榮譽,每次都主動謙讓。多年的刑事審判職業習慣,養成了她嚴格、規範、較真工作作風,但與當事人交流時,卻總能讓當事人感受到她的正氣和人文關懷,當事人往往以「我們聽你的」作為積極的回應。她認為,讓當事人口服心服既是良好法律效果的體現,也是法官最好的自我保護。
王雅俊常說,法官斷案,一定要做到身處其中,又置身事外。身處其中,就是設身處地,換位思考,與當事人建立良性互動,把當事人的真實想法弄明白,有時甚至要把當事人內心還沒完全想透或不敢說出來的心思挑明,取得當事人的信任,為案件最終服判息訴打下良好的基礎;置身事外,就是要跳出個案,站在法律政策的高度,確定相關法規的適用,找準不可逾越的調判基點,進行合理平衡。做法官就要針對不同的個案,不同的當事人,深入讀懂案件,讀懂人心。
王雅俊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2016年初,她審理了某自主創業的大學畢業生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案,當時在全國範圍內還檢索不到類似判例,她通過多次與被告人交流談心,使被告人認識到問題嚴重性,並以對入侵網站技術漏洞提出修補建議的實際行動表達了其改過自新的決心。
通過辦理案件,她努力喚醒人心,促使被告人及其家屬主動退贓或積極履行賠償義務,有效減少各方實際損失,緩和社會矛盾;對侵犯智慧財產權的被告人,她一追到底,提前讓罰款繳納到位,彰顯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決心;對盜割高鐵信號線的破壞交通設施案,她及時撰寫新聞稿件,加強普法宣傳,增強社會公眾自覺維護鐵路交通安全意識。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公正執法,公道人心」,這也是當事人對她的評語。
迎接挑戰,不負所托再出發
隨著網際網路法院體制變革,眼見院裡刑事案件佔比不斷下降,她決心主動開啟轉型。2017年8月起,她憑藉紮實的法學理論功底,豐富的審判經驗,先後參與民事、行政、知產等多個審判領域,特別是2018年9-12月間,她勇於擔當、敢於拼搏,在辦好刑事案件基礎上,辦結網際網路案件114件,涉及到人格權糾紛,網絡侵權責任(榮譽權)糾紛,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金融借款、網絡購物、網絡服務、網絡拍賣、網絡域名註冊等各類合同糾紛。
2019年2月,網際網路法院為了破解案多人少的矛盾,統一裁判尺度,提高審判質效,創新設立速裁團隊,集中審理國內知產領域普遍存在的侵權面最廣、案件量佔比最高的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這個重任落到了王雅俊的肩上,由她帶領速裁團隊,實行類案的快審快結。
團隊管理要從基礎抓起,案件審理也有賴於理順思路。王雅俊發現,信網權糾紛,雖然聽上去案由單一,但許多案件的疑難複雜程度,完全不能與案由單一相提並論,所涉侵權作品形形色色,侵權形式千變萬化,侵權路徑五花八門,侵權目的各種各樣,而且案涉機構、平臺、人員等具有較高的敏感度,稍有不慎,容易引發輿情。
辦理知產案件,除了常規化的法律法規運用,更難的還在於如何快速弄懂弄通其中所涉的技術問題。團隊組建初期,成員來自不同部門,大多沒有知產案件審理經驗,加之網際網路發展日新月異,侵權業態也同步升級,工作難度可想而知。面對新的挑戰,除了勇敢向前,她與團隊成員別無選擇。王雅俊身先士卒,帶領團隊迎難而上,辦學邊幹,從簡單個案出發,向書本和專業人士討教,與同事相互切磋,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針對不同的案件,認真研習貫穿其中的法理基礎,探討不同技術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王雅俊特別願意傾聽年輕人對網際網路新技術的不同解讀,更好地理解侵權行為的實質,從而提升案件質效。根據收案數量和她的管理能力,她帶領的速裁團隊也從建立之初的3個審判組逐漸擴展至目前的5個審判組。
篤行致遠 她將繼續砥礪前行
從2019年3月到2020年10月底,王雅俊所帶領的速裁團隊,結案8200餘件,個人帶領1名法官助理、2名書記員辦結案件2300餘件,團隊人均辦案數位居全院前列。速裁團隊一直保持緊張高效運轉,並一直保持無發改、無上訪、無超審限案件記錄。
王雅俊深入思考,發動團隊成員檢索國內相關規定和判例,結合先行先試的辦案經驗,起草了信網權糾紛裁判意見,經院審委會通過後施行,在業內產生了深刻影響;她準確把握有利時機,成功調處視覺中國與各醫院間可能涉訴的千餘件信網權糾紛,得到杭州市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她平息了浙江廣電與湖南衛視互訴的近千件智慧財產權糾紛,她和帶領的團隊被當事人稱讚為「敬業專業、公平公正,敢作為、善作為、務實效」。
王雅俊曾說,法官既要有抽絲剝繭的耐心和細心,又要有見機行事的機智和當機立斷的魄力。對一些案件,必須當判則判,以判促調。對速裁團隊遇到的那些行業影響力較大的疑難案件,她及時組織集體會診,對裁判文書字斟句酌,反覆推敲,許多社會關注度高的案件成為她調判結合的典範,剛開始有的案件當事人矛盾尖銳,但結案後各方均不上訴,甚至有的還主動打來電話表示理解和肯定法官的工作,並自動履行生效裁判。
王雅俊辦理的全國首例「職業吃貨」案,被中央政法委長安劍公眾號轉發,不到半天點擊量破10萬+,中央電視臺等各類媒體也紛紛報導,所作出的創新性判決和保持適度謙抑的做法,得到了學界肯定。北大法學院副院長、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薛軍教授在《法律適用》上撰文評析,稱該案「案件的判決具有了豐富的內涵和重大的典型意義,值得進行學理上的挖掘與探討,相應的裁判思路值得引發高度的重視。」
對於崇尚的司法事業,王雅俊也感到自豪與滿足。在辦理某知名商標和知名公眾號惡意搶註系列案中,她耐心與被告展開分析,設想矛盾持續下去的不良後果,由此打開了被告的心鎖,繼而建議原被告就前後已訴16件及尚未起訴的60件糾紛一併展開調解,成功化解了雙方多年的積怨,讓原告如願以償收回知名商標和公眾號,被告也減輕了賠償數額,徹底終結了李逵與「李鬼」之戰,原告喜出望外,被告如釋重負,王雅俊法官也感受到了法官職業的成就感。
她對年輕法官說:要做法官就不能視難案為畏途,那其實是提升能力的契機,拓展舞臺的良機。一分耕耘不一定有一分收穫,但不播種,必然不會迎來豐收。擁有舞臺的大小與個人努力交相輝映,只有努力了,才能收穫豐碩的果實。
她常常告誡自己:工作著是美麗的,應當且行且珍惜;歷盡艱辛初心不改,要矢志不渝做一名有道德、有水平、有情懷的好法官。
「以三正建三信」專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刑事法官陳波:懷悲憫之心 以法懲治或救贖
★
★
★
★
★
★
來源:杭州網際網路法院
原標題:《法官王雅俊: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學法用法,知之深則行愈達!》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