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裡這些孩子更招人喜歡!是否有好人緣,從三歲就可以看出來

2020-12-14 三個麻麻

李玫瑾教授說,好人緣,在危難的時候就會有人幫他,走遍天下都不怕。

這裡說的好人緣,也就是我們說的情商高、社交能力強。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學習如何與人相處、與自己相處;因為沒有人可以成為一座孤島,和外界完全隔離。

因此,社交能力是最重要的、也是我們最需要重視的一門課。

哈佛大學曾經對700多名2-5歲的孩子做過一項跟蹤研究,研究表明,幼兒時期的社交,會影響到20年後的成就;

美國範德堡大學進行了一項社交調研,他們訪問了8000位小學老師,邀請他們談談孩子在學校裡最應該具備的社交技能,結果顯示,有十件事尤其重要

我總結了一下,這十件事涉及到三大塊內容。

第一塊:自控力

情商高的孩子可以很好地掌握自己的情緒。

重要的四件事分別是:保持冷靜的能力;排除幹擾的能力;遵守規則;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第二塊:同理心

情商高的孩子有共情力,更能理解和同情別人的感受。

重要的三件事是:傾聽的能力、不打斷別人談話、能為別人做好事。

第三塊:表達力

情商高的孩子會察言觀色,可以在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重要的四件事是:能夠跟隨步驟來做事、會尋求幫助、好好與別人相處。

也就是說,那些情商高、會社交,在幼兒園裡受歡迎的孩子,自控力、表達力、同理心三者缺一不可;社交和性格不管,不是說伶牙俐齒的孩子,就是最受歡迎的;也不是說,性格內斂的孩子就不擅長社交。

社交能力,三歲以後就可以提高了

孩子不是生來就會社交的;一開始,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

孩子社交能力的養成,離不開父母的細心引導,孩子通過學習、模仿,以及不斷地實踐摸索,不斷地白紙上濃墨重彩,形成了一套屬於自己的社交方式

都說三歲看老,我們通常把三歲視為社交的起點。

因為三歲以後,大部分孩子開始上幼兒園,開始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社會,進行比較複雜的社交活動;

另一方面,根據蒙臺梭利敏感期理論,3-6歲是孩子的社交敏感期,利用敏感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幼兒園裡,我們經常會發現一些孩子特別招人喜歡:會充當老師的小幫手;會主動幫助同學;和每個小朋友都玩得開;小朋友都喜歡圍著她,具有很強的領導能力;嘴巴甜,會喊人……

這樣的孩子,就是我們所說的「會社交」的孩子

那麼,社交能力要如何來培養呢?

培養社交能力,從三個方面著手

1、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社交環境

3歲前,孩子的社交環境主要是家庭環境、以及經常活動的外部環境比如小區、公園等

古有孟母三遷,如今高房價下我們雖然不可能經常搬家,但是也可以儘可能地給孩子創造好的社交條件。

首先是父母自身。父母作為和孩子相處時間最久的人,其社交方式直接影響了孩子未來的社交方式。因此,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就應該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比如,見到別人主動打招呼;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帶著孩子去做一些愛心公益活動等等;我們的言行舉止會在孩子心裡種下善良的根。

其次是孩子自身。孩子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獨立生活的技能等都是加分項;

尤其是平時孩子帶得比較精細的父母要特別注意適當放手引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

軟實力提升了,信心足了,社交能力自然就提高了。什麼都不會的孩子,自然就慫了。

2、教會孩子「破冰」的方法

孩子的社交都是從「玩遊戲」開始的,很多孩子表現出來「不合群」,是因為他們不懂應該如何加入「遊戲」。

當看到一群小朋友玩得很開心、自家孩子又不敢靠近的時候,有些家長會著急,直接上前介紹自己的孩子,建議他們帶著自家孩子一起玩;

但是遊戲是孩子們自主自願的自主性活動,一切都是以獲得快樂為前提的,絕不是靠著大人幹涉就可以的。

一般來說,「破冰」最好的方式是學會和小夥伴們分享自己的玩具;在「物物交換」之中,屬於孩子們的社交就開始了。

「破冰」的第二種方式是主動給別人提供幫助。沒有人會拒絕善意的幫助,善良的人走到哪裡都會閃閃發光。

3、教會孩子處理「社交衝突」

在孩子的「小小的江湖」中,也會遇到各種令人不知所措的問題。

有人嘲笑自己怎麼辦?別人把我的玩具搶走了/弄壞了怎麼辦?他把我弄痛了怎麼辦?隔壁小哥哥又不想和我玩了怎麼辦?好朋友吵架了又該怎麼辦呢?我記得兒子3歲多的時候,明明早已經喜歡上幼兒園了,有一天早上卻說什麼也不願意上幼兒園了。

我耐心開導了好久,兒子才向我透露了秘密:原來他的好朋友又有了新的好朋友,他不開心了。

這些在大人世界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們的眼裡卻是「天塌下來」一般的大事。

因此,大人在其中的作用是,讓孩子知道,遇上常見的問題應該如何來解決?自己處理不好的時候又應該如何尋求幫忙呢?

巧用繪本故事,教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

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利用故事來「教化」孩子遠比說道理要簡單得多。

關於如何處理社交問題,我常常和兒子一起讀《兒童社交能力養成課》,這套普通排版、貌不驚人的書,信息量真的很大。

書裡涵蓋了近30個幼兒園階段孩子經常會遇到的社交問題,通過一隻小猴來講故事、啟發孩子思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教會孩子們應對的方法。

每一個問題,都會通過小猴的口吻拋出,在小猴的帶領下,和故事裡的小動物們學習與人溝通、化解矛盾的方法。

比如,遇到問題時,我們該如何請求別人幫助呢?

小猴講故事講了一隻不懂禮貌的小蜜蜂採蜜遭拒絕的故事;後來在媽媽的建議下,小蜜蜂學會了禮貌用語,成功採到蜜啦。

小猴考考你,是小猴子給孩子們出的問題,啟發孩子思考故事背後的道理。

小猴說社交,進一步強化了社交技能的重要性。

小猴小測驗回歸生活,讓孩子可以把故事裡的方法應用到生活。

小猴有話說是全篇總結,保證孩子已經學會了方法。

五個小欄目環環相扣,圍繞一個問題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親切接地氣,孩子們更喜歡,教育目的也就輕鬆達到了。

《兒童社交能力養成課》活動價只要25.8元,推薦給3-6歲的孩子家長。

在社交過程中孩子也免不了磕磕碰碰,有些孩子遇到困難會很容易退縮,這就是逆商不夠;關於如何提升孩子的逆商,我和孩子特別喜歡這套《兒童逆商培養繪本》。

12本書,12個主題,滿滿一地,內容很豐富

這套書涵蓋了孩子學習成長過程中情緒管理、學習態度、人際交往等方面會遇到的12個問題,以故事的形式提供解決方案。

比如,失敗了,挨欺負了,被孤立了,說錯話了,被嘲笑了,比賽輸了,膽子小,做錯事,被拒絕,成績落後、不高興、有困難……我們要怎麼辦呢?

內頁實拍圖

成長路上,挫折就像是一道道攔路虎,小小的孩子們在獨立的路上該如何越挫越勇呢?這套繪本會給你答案喲。

《兒童逆商培養繪本》全套12本,適合3-8歲的孩子們,平均每本只要4元多一點,白菜價可以閉眼入。

利用睡前多給孩子讀一讀故事,學一學書裡的小主人公,潛移默化中孩子的內心就更強大了。

《兒童社交能力養成課》前言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兒童早期的人際交往技能、交往狀況會深深影響其未來的人際關係,甚至幸福生活。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孩子會比我們過得更好,我們會是孩子們永遠的避風港灣,但是我們不能跟著孩子一輩子。

成長的路上,更多的是需要孩子們自己來乘風破浪;授人魚不如授人予漁,尤其是社交這門課,會是孩子一輩子自信人生的基礎。

相關焦點

  • 孩子社交能力差,沒有好人緣,與這三個原因有關
    所以,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免不得與他人進行交流。如果孩子社交能力差,這可能對孩子的將來有很大影響。 我們都知道,社交能力可以影響到一個人是否成功,是否能抓住機會。雖然社交能力很重要,但不是所有的孩子社交能力都那麼好。
  •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人生可能不同
    孩子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到底有什麼差距? 孩子4歲上幼兒園適應能力強 4歲孩子上幼兒園,他們的心智相對來說比較成熟,不會過度的依賴家長,而且在學校中不會出現大哭大鬧找媽媽的情況。同時,4歲的孩子思想也逐漸成熟了,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較好,即使到了幼兒園這種陌生的環境裡,他們可以很快的適應,還會跟周圍的小夥伴玩耍。
  • 幼兒園也有「潛規則」,家長知道後,孩子在幼兒園裡會更吃香!
    其實,幼兒園就如同一個「小社會」,經常搗蛋的孩子,自然不受其他小朋友和老師的喜愛,這一點,老師不明說,家長也是心裡有數的。畢竟,幼兒園並不專為自己服務的,不過,作為家長,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老師、小朋友的歡迎。幼兒園是有潛規則的,家長早些知道,可以讓孩子在幼兒園裡更受歡迎!
  • 男孩幾歲上幼兒園最好?絕不是3歲,專家:滿足這三個條件就可以
    讓孩子太早上學,孩子不僅會難以適應集體的生活,心理也還未從對家長的依戀中走出來。這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嚴重的分離焦慮症,影響身心發育。閨蜜玲玲在兒子點點剛滿三歲的時候,就送他去上幼兒園。經常會有家長問我:我們到底該什麼時候讓孩子去上幼兒園呢?有的寶媽覺得讓孩子太早上學怕他適應不了,但在家又沒人帶娃,很是糾結;有的寶媽則認為孩子三歲就該上幼兒園了,於是強行讓孩子遵守這個年齡指標去上幼兒園。
  • 哈佛研究發現: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孩子,差距不止半年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針對全美幼兒園2-5歲、將近有七百名的孩子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在幼年社交的能力,將會影響他們二十年後的成就。入園年齡的不同,產生的差距遠不止半年。哪些影響?1、分離焦慮狀況三歲左右的孩子,還處在完全依賴父母的階段,對父母有很強烈的情感需求。
  • 孩子上幼兒園,我家有個比孩子更緊張的爸爸
    我家寶寶今年上中班了,雖然在家裡呆了很長時間,但相比去年剛上園的抗拒,不適應,畢竟今年又大了一歲,適應能力也更強了,班裡的老師同學都熟悉,所以今天送去幼兒園的時候還是很順利的,作為媽媽,相比去年的焦慮不安,今年也只是送去的時候稍微有些緊張,但過一會就好了,回家該幹嘛幹嘛。在這裡,不得不提的就是孩子的爸爸。
  • 李玫瑾指出:孩子到底會不會讀書,上幼兒園後,就能看出來
    我國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曾說過,孩子會不會讀書,上幼兒園三點就能看。李玫瑾教授說,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的特點,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讀書,有些孩子可能喜歡繪畫、音樂和美術。不喜歡讀書的孩子們人生沒有未來嗎?孩子小時候的愛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要注意孩子的愛好,開發和培養孩子的天性。畫畫好的孩子,父母可以培養孩子畫畫的才能,唱歌好的孩子,父母可以培養孩子的唱歌愛好。那麼,孩子大了,讀書好嗎?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看出來。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便是幼兒園裡的孩子,也不例外
    現在她家的孩子正處在提及「幼兒園」三個字,就會特別的排斥,不但百般抵抗去幼兒園,還會出現一些精神緊張的狀態。這位朋友很是苦惱。先從孩子身上檢查,擔心孩子受到了類似「體罰」之類的不公允待遇;但是孩子的身體並未受到任何異常的現象;和老師私下溝通,老師也一口否認孩子在班裡出現任何異樣,幾位老師也從不會對孩子有任何體罰的情況,甚至連「正言厲色」都不曾有過;又聯繫了幼兒園,看了兩天的監控,也的確沒有發現老師有絲毫的不當之舉
  • 孩子不滿三歲和滿三歲上幼兒園,有啥區別?未來差距難彌補
    現在幼兒園的班級可謂是五花八門了,有什麼大班中班小班,不比以前只有一個學前班。家長們也越來越早送孩子去上幼兒園,一來自己可以得空工作,二來想要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久而久之,大家都這麼想,幼兒園小班的平均年齡也就越來越低了。幼兒園小班年齡逐漸低齡化王太太是個寶媽,孩子剛滿兩周歲。
  • 孩子3歲就該上幼兒園了?專家:不具備這三個條件,4歲上都嫌早
    孩子幾歲上幼兒園最合適?幼兒園的統一規定是孩子滿3周歲以後入園,這個年齡不是隨便選定的,選擇讓孩子3三周歲入園,是有一定的原因的。為什麼幼兒園規定孩子滿3周歲以後入園呢?4、3歲的寶寶思維能力和社交能力需要鍛鍊3歲的寶寶的思維能力和社交能裡都上了一個臺階,需要新的環境來支撐孩子的進步,這也是幼兒園方規定孩子3歲入園的一個原因。
  • 幼兒園裡也可以「考古」了
    他們在活動歇息的時候,經常喜歡坐在柏樹下喝水聊天,有時還會觀察一下柏樹的秘密。這一天,晨晨發現柏樹樹皮掉了下來,他拿著掉下來的樹皮跑來問老師:「老師,這棵大樹它很老了嗎?它有幾歲了呢?」「那它們有那棵拄拐杖的胡太子樹爺爺老嗎?」孩子們發現柏樹樹皮剝落,樹幹露出斑斑駁駁,由此產生了柏樹很老的概念,又生發了與園內另一古樹——136歲的胡太子樹比較誰更老的問題。
  • 寶寶是否聰明,一歲時就看出來了,有這3個特點的孩子是個聰明寶
    有了寶寶以後家長們除了盼望孩子健康成長,就是希望寶寶能聰明伶俐了,老話說三歲看老,其實就是說孩子從小時候的表現就可以看到以後長大的大概發展。而孩子是否聰明都不用等到寶寶三歲,一歲左右的孩子就可以看出來智商是不是在線了。
  • 哈佛研究: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
    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很大1、4歲的孩子獨立性更好幼兒園對孩子來說就像是一個小社會,跟在家裡是有很大不同的,老師可不會像爸爸媽媽什麼事都可著你來,更不會將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到一個孩子身上。所以,在孩子4歲送幼兒園,他們的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都要比3歲孩子強很多,只需要家長和老師正確地引導,孩子能很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 孩子幾歲上幼兒園最合適?3歲還是4歲?判斷標準很有講究
    文|凝媽9月1日,又有一批小朋友進入幼兒園,基本上是3歲、4歲的年齡。小區裡幾個3歲左右孩子的媽媽很是糾結,到底幾歲送孩子上幼兒園?感覺有點小,不過看別的孩子都去,又怕輸在起跑線上。二寶再有2個月3歲,我們不打算送他去幼兒園。有家長說,明年春天送去吧,那時候就3歲半了。我們還是感覺有點早,準備明年秋天快4歲的時候再送去幼兒園。說到孩子幾歲送幼兒園,想起了侄子的情況。
  • 怎麼讓孩子有好人緣?不是賣乖弄巧,心理學家的話讓娃受益
    文|好孕姐 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好人緣,就算學習不好,懂得和人打交道也是很好的。但有些情況卻不是很樂觀,就像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很好,在班級也是領頭人物,很有權威性。但是進入社會之後,也是盛氣凌人,不招領導待見。而有的孩子在上學的時候就是小透明,人云亦云,別人說啥就是啥。
  • 2歲半寶寶被父母送幼兒園,明明孩子表現很棒,但老師卻勸退孩子
    在得知小區裡的幼兒園只接受3歲以上的孩子時,欣欣媽謊報了孩子的年齡。因為有一個星期的適應期,老師在入園的時候也沒有要求看欣欣的出生證明,就這樣欣欣媽矇混過關了。欣欣在幼兒園裡的表現非常不錯,和小夥伴們玩得很好,雖然她其實是班級裡年齡最小的,但是卻沒有人敢欺負她。
  • 德瑞幼教|幼兒園是否踐行真的蒙氏教育,看這三點就夠了!
    德瑞幼教|幼兒園是否踐行真的蒙氏教育,看這三點就夠了!蒙特梭利教育是對幼兒實施素質教育及潛能開發的優秀教育模式,越來越多的家長對蒙臺梭利教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內心還是有一些模糊。首先,看環境。環境是教育理念的延伸蒙臺梭利認為,環境的重要性僅次於生活本身,環境對幼兒的發展有決定性的力量。當你來到一家蒙氏幼兒園,可以先從戶外看環境,純正的蒙氏幼兒園一定要有充足的戶外活動空間,因為戶外是孩子接觸自然,認識自然,感受自然的重要場所,不是多麼漂亮的遊樂設施所能解決的。
  • 幼兒園分班原則是什麼?父母早了解,孩子上幼兒園更吃香
    送孩子上幼兒園後,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被分到一個好的班級,這個時候,父母就要早了解的話,孩子上幼兒園也能少遭罪,甚至可能會更吃香。幼兒園有哪些分班原則呢?一:看監控系統父母給娃挑選幼兒園的時候,一定要看重要場所有沒有無死角監控,比如教室,戶外活動的場所,還有廚房,校門口等地區,這些地方一定要有監控,這樣才能夠保證孩子們的人身安全,這一點父母一定不要忽視,再者就是看學校是否配備了足夠多的保安。
  • 四歲的孩子不喜歡上幼兒園,送孩子去幼兒園會哭一路,應該怎麼辦
    我家孩子今年四歲,上幼兒園也有一段時間了,沒有開學的時候,每天都問什麼時候上學,但是最近卻不想上學,每次都要哭一路。如果找不到原因,孩子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等到上小學,甚至初中的時候,更容易出現逆反心理,不喜歡學習,這個問題非常的嚴重。周末的時候我帶孩子去公園裡玩,陪孩子做一些小遊戲,在休息的時候詢問孩子為什麼不喜歡上幼兒園。孩子告訴我,爸爸媽媽不要我了,才把我送到幼兒園。
  • 哈佛研究:幼兒園中「混得好」的孩子,20年後可能會更有成就!
    可能大多數家長們都認為只有孩子擁有著聰明才智,長大之後才能夠成為一名有出息的人。其實孩子以後能否在社會上混得好,取決於很多方面的因素。哈佛大學的專家們曾經對幼兒園中的孩子進行研究,並且還得出結論,往往那些長大之後獲得很大成就的孩子在小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不錯的社交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