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說,好人緣,在危難的時候就會有人幫他,走遍天下都不怕。
這裡說的好人緣,也就是我們說的情商高、社交能力強。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學習如何與人相處、與自己相處;因為沒有人可以成為一座孤島,和外界完全隔離。
因此,社交能力是最重要的、也是我們最需要重視的一門課。
哈佛大學曾經對700多名2-5歲的孩子做過一項跟蹤研究,研究表明,幼兒時期的社交,會影響到20年後的成就;
美國範德堡大學進行了一項社交調研,他們訪問了8000位小學老師,邀請他們談談孩子在學校裡最應該具備的社交技能,結果顯示,有十件事尤其重要。
我總結了一下,這十件事涉及到三大塊內容。
第一塊:自控力
情商高的孩子可以很好地掌握自己的情緒。
重要的四件事分別是:保持冷靜的能力;排除幹擾的能力;遵守規則;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第二塊:同理心
情商高的孩子有共情力,更能理解和同情別人的感受。
重要的三件事是:傾聽的能力、不打斷別人談話、能為別人做好事。
第三塊:表達力
情商高的孩子會察言觀色,可以在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重要的四件事是:能夠跟隨步驟來做事、會尋求幫助、好好與別人相處。
也就是說,那些情商高、會社交,在幼兒園裡受歡迎的孩子,自控力、表達力、同理心三者缺一不可;社交和性格不管,不是說伶牙俐齒的孩子,就是最受歡迎的;也不是說,性格內斂的孩子就不擅長社交。
社交能力,三歲以後就可以提高了
孩子不是生來就會社交的;一開始,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
孩子社交能力的養成,離不開父母的細心引導,孩子通過學習、模仿,以及不斷地實踐摸索,不斷地白紙上濃墨重彩,形成了一套屬於自己的社交方式。
都說三歲看老,我們通常把三歲視為社交的起點。
因為三歲以後,大部分孩子開始上幼兒園,開始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社會,進行比較複雜的社交活動;
另一方面,根據蒙臺梭利敏感期理論,3-6歲是孩子的社交敏感期,利用敏感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幼兒園裡,我們經常會發現一些孩子特別招人喜歡:會充當老師的小幫手;會主動幫助同學;和每個小朋友都玩得開;小朋友都喜歡圍著她,具有很強的領導能力;嘴巴甜,會喊人……
這樣的孩子,就是我們所說的「會社交」的孩子。
那麼,社交能力要如何來培養呢?
培養社交能力,從三個方面著手
1、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社交環境
3歲前,孩子的社交環境主要是家庭環境、以及經常活動的外部環境比如小區、公園等。
古有孟母三遷,如今高房價下我們雖然不可能經常搬家,但是也可以儘可能地給孩子創造好的社交條件。
首先是父母自身。父母作為和孩子相處時間最久的人,其社交方式直接影響了孩子未來的社交方式。因此,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就應該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比如,見到別人主動打招呼;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帶著孩子去做一些愛心公益活動等等;我們的言行舉止會在孩子心裡種下善良的根。
其次是孩子自身。孩子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獨立生活的技能等都是加分項;
尤其是平時孩子帶得比較精細的父母要特別注意適當放手引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
軟實力提升了,信心足了,社交能力自然就提高了。什麼都不會的孩子,自然就慫了。
2、教會孩子「破冰」的方法
孩子的社交都是從「玩遊戲」開始的,很多孩子表現出來「不合群」,是因為他們不懂應該如何加入「遊戲」。
當看到一群小朋友玩得很開心、自家孩子又不敢靠近的時候,有些家長會著急,直接上前介紹自己的孩子,建議他們帶著自家孩子一起玩;
但是遊戲是孩子們自主自願的自主性活動,一切都是以獲得快樂為前提的,絕不是靠著大人幹涉就可以的。
一般來說,「破冰」最好的方式是學會和小夥伴們分享自己的玩具;在「物物交換」之中,屬於孩子們的社交就開始了。
「破冰」的第二種方式是主動給別人提供幫助。沒有人會拒絕善意的幫助,善良的人走到哪裡都會閃閃發光。
3、教會孩子處理「社交衝突」
在孩子的「小小的江湖」中,也會遇到各種令人不知所措的問題。
有人嘲笑自己怎麼辦?別人把我的玩具搶走了/弄壞了怎麼辦?他把我弄痛了怎麼辦?隔壁小哥哥又不想和我玩了怎麼辦?好朋友吵架了又該怎麼辦呢?我記得兒子3歲多的時候,明明早已經喜歡上幼兒園了,有一天早上卻說什麼也不願意上幼兒園了。
我耐心開導了好久,兒子才向我透露了秘密:原來他的好朋友又有了新的好朋友,他不開心了。
這些在大人世界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們的眼裡卻是「天塌下來」一般的大事。
因此,大人在其中的作用是,讓孩子知道,遇上常見的問題應該如何來解決?自己處理不好的時候又應該如何尋求幫忙呢?
巧用繪本故事,教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
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利用故事來「教化」孩子遠比說道理要簡單得多。
關於如何處理社交問題,我常常和兒子一起讀《兒童社交能力養成課》,這套普通排版、貌不驚人的書,信息量真的很大。
書裡涵蓋了近30個幼兒園階段孩子經常會遇到的社交問題,通過一隻小猴來講故事、啟發孩子思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教會孩子們應對的方法。
每一個問題,都會通過小猴的口吻拋出,在小猴的帶領下,和故事裡的小動物們學習與人溝通、化解矛盾的方法。
比如,遇到問題時,我們該如何請求別人幫助呢?
小猴講故事講了一隻不懂禮貌的小蜜蜂採蜜遭拒絕的故事;後來在媽媽的建議下,小蜜蜂學會了禮貌用語,成功採到蜜啦。
小猴考考你,是小猴子給孩子們出的問題,啟發孩子思考故事背後的道理。
小猴說社交,進一步強化了社交技能的重要性。
小猴小測驗回歸生活,讓孩子可以把故事裡的方法應用到生活。
小猴有話說是全篇總結,保證孩子已經學會了方法。
五個小欄目環環相扣,圍繞一個問題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親切接地氣,孩子們更喜歡,教育目的也就輕鬆達到了。
《兒童社交能力養成課》活動價只要25.8元,推薦給3-6歲的孩子家長。
在社交過程中孩子也免不了磕磕碰碰,有些孩子遇到困難會很容易退縮,這就是逆商不夠;關於如何提升孩子的逆商,我和孩子特別喜歡這套《兒童逆商培養繪本》。
12本書,12個主題,滿滿一地,內容很豐富
這套書涵蓋了孩子學習成長過程中情緒管理、學習態度、人際交往等方面會遇到的12個問題,以故事的形式提供解決方案。
比如,失敗了,挨欺負了,被孤立了,說錯話了,被嘲笑了,比賽輸了,膽子小,做錯事,被拒絕,成績落後、不高興、有困難……我們要怎麼辦呢?
成長路上,挫折就像是一道道攔路虎,小小的孩子們在獨立的路上該如何越挫越勇呢?這套繪本會給你答案喲。
《兒童逆商培養繪本》全套12本,適合3-8歲的孩子們,平均每本只要4元多一點,白菜價可以閉眼入。
利用睡前多給孩子讀一讀故事,學一學書裡的小主人公,潛移默化中孩子的內心就更強大了。
在《兒童社交能力養成課》前言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兒童早期的人際交往技能、交往狀況會深深影響其未來的人際關係,甚至幸福生活。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孩子會比我們過得更好,我們會是孩子們永遠的避風港灣,但是我們不能跟著孩子一輩子。
成長的路上,更多的是需要孩子們自己來乘風破浪;授人魚不如授人予漁,尤其是社交這門課,會是孩子一輩子自信人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