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佛寺被稱為小故宮:全寺沒有一根鐵釘,有近萬條龍紋裝飾!

2020-12-11 三千的窮遊日記

四川一佛寺被稱為小故宮:全寺沒有一根鐵釘,有近萬條龍紋裝飾!

信佛的人有很多,求神拜佛的人亦有很多,想必南方的朋友早就聽說過報恩寺這種歷史悠久的寺廟吧,畢竟作為立足於南方的第一座寺廟。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最典型、美名遠揚的四川平武縣中的報恩寺吧~作為四川最大的佛寺,這裡有近萬條巨龍,被稱為縮小版的「故宮」!

四川報恩寺廟早在明英宗時期就開始建造,在明正統十一年正式命名,位於中國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城中部,佔地2.78萬平,是四川省內最大的佛寺。報恩寺裝飾繁雜,整體規模宏偉壯觀,由於當時完全按照北京故宮格局設計,人送外號"小故宮"。再加上它設計的巧妙,穿插了9999條龍位於其中,真是讓人移不開眼,全寺是木質結構,一根釘子都沒有卻能保存600年。

至於為什麼說報恩寺是「小故宮」,其實是有講究的,報恩寺是王璽私自修建的深山皇宮,所以整個布局就是仿照故宮進行的,後來被皇帝知曉後,為了保命王璽連夜在這裡放滿了佛像,把它變成了深山寺廟,而這裡還有一塊極其珍貴的金絲楠木,上面刻了皇帝萬萬歲,因為這塊極其珍貴的楠木,報恩寺得以在歷朝歷代被保護著。

說到9999條龍,要知道,這裡當然成為了群龍聚會的場所。龍遍布在柱額、脊梁、匾額等等地方,或刻或繪,或鑄或塑,據說是呼應"當今皇帝萬萬歲"所塑造,這麼些個千奇百怪的龍,擁有著各種各樣的姿態,無不是生動形象且雕刻精美,看來我們去那裡就光屬龍的個數都是一種不一樣的體驗!

有人說這裡結構與故宮非常相似,去過北京的人來這裡參觀,就像是在一次逛一遍故宮。所以報恩寺也被稱為是小故宮。裡面所有建築沿著一條300米長的中軸線對稱排列,而且建築主體幾乎全用珍貴的楠木鑄造,最後展示給人們的是面積2.7萬平方米且有著精美絕倫的廟宇。當你身臨其境之時,感覺氣象森嚴、金碧輝煌這些詞語都配不上它的美!

而且這裡出名不僅僅有著"明初罕見之遺構"的稱號,而是其中特殊的鬥拱,也是建築史上的一大創新特色,有人統計這將近36種2000多朵的奇妙結構,不論數量還是樣式上,都遙遙領先,乃至成為世界各地建築業追尋的目標之一。

但是,這裡不止那一點點特色讓人感嘆,這裡還有轉經筒用於祈福,還有古木參天遮風擋雨,還有千手觀音像保佑眾生,還有獨具特色的壁畫彩繪,全都是罕見的珍品,誘惑人們去探索其中的奧妙之處。

看來這座標誌著四川平武地區的風俗文化、宗教信仰和歷史古蹟的典型建築,不但是四川省的標誌性建築了,還是外來人們旅遊必須參觀的地方吧!別看它佔地不小,最令人驚奇的是這裡建築物保存極其完好,裡面很多物品都極富有研究價值,這座明朝就有的宮殿級別的建築,現在真是讓人喜歡的不得了。有機會來四川參觀的遊客,一定不要錯過這裡哦~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四川一景區走紅,被稱綿陽版「深山故宮」,距市中心約184公裡
    ,所以稱之為「小故宮」。今日小編將為您介紹一座位於四川綿陽境內的小故宮,讓您一塊兒去看看。位於綿陽平武縣城內,距綿陽市中心184公裡,是一座寺廟,始建於明朝,是我國目前保存較好的佛教寺院宮殿式建築,同時也代表了平武古代的歷史、文化、宗教等。風景區佔地面積達2.5公頃,既有大型建築,又有古建築群,這座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還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 身處深山,沒用一顆釘子建造,全寺有1萬條龍,被稱「深山龍宮」
    在山上,用一根釘子建成的,全寺有1萬條龍,被稱為「深山龍宮」,報恩寺身處千裡之外的深山,但美名遠揚在外,讓無數中外遊客感到震撼,它就是位於綿陽平武縣城,被稱作「縮小版」的故宮,這座寺廟位於四川省平武縣城東北角,距綿陽市區180公裡,佔地有278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3500多平方米
  • 中國·龍紋
    中國的刺繡工藝幾乎遍於全國,蘇州的蘇繡、湖南的湘繡、四川的蜀繡、廣東的粵繡各具特色,被譽為中國的四大名繡。龍袍的空地一般為褚黃色,龍袍上並繡有9條龍,間以五色雲彩。領前後正龍各1條,膝部左、右、前、後和交襟處行龍各1條,袖端正龍各1條。
  • 河南「最值得」一去的景區,有治黃史的廟觀,被稱為「小故宮」
    對喜歡歷史的人和習慣了高樓的人來說,古建築可能是他們最想找的美麗景色, 說到古建築,我國最有名的當然是故宮, 故宮的很多小夥伴應該都去了, 今天不說那個,來介紹另一個「小故宮」。那是嘉應觀,人們俗稱廟宮,位於中國河南省武陟縣,嘉應觀是國家AAAA水平景區,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記述治黃史的廟觀,也是河南省國內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清代建築群,因此也稱為「河南小故宮」。
  • 四川深山有座「小故宮」,只因有9999條龍,被稱為「深山龍宮」!
    在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有一座氣勢恢宏、視野開闊、風格精緻的勅修報恩寺,與其說是寺廟,不如說是宮殿。這座寺廟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好的明代佛教寺廟建築群。它由西向東而坐,主要建築沿中軸線分布,以大雄寶殿為主體建築,前後共30個院落,基本布局與故宮前庭相似。
  • 「老靈魂」有高科技,上海「小故宮」倡議發起長三角悅讀版圖
    今年5月,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浙江圖書館和安徽省圖書館向長三角區域三省一市的公共圖書館發出「城市閱讀一卡通」倡議書,號召各館共同實現「借閱辦證零門檻,文獻傳遞無邊界,個性服務通全域,通借通還重實效」,全面提升區域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據悉,長三角區域內已有近150家公共圖書館開通信用免押金借閱服務,雖然各館信用政策不盡相同,但都在努力消除門檻,實現服務均等化。
  • 秘藏在深山裡「小故宮」,鮮為人知的古老寺廟,國內已為數不多
    大家去青海旅行的話,會被景色優美的青海湖和西寧湟中縣魯沙爾鎮的塔爾寺藏漢結合式建築吸引, 但是青海省也有被稱為「小故宮」的呼倫寺,建築物的保存情況不為人所知。呼倫寺( qú tán sì )位於青海省海東市樂都縣城南21公裡的馬圈溝口,面向瞽曇川,背靠羅漢 山,北依松花頂,南對照碑山, 那是一座很安靜的寺廟,來青海旅行的遊客很少到達, 是中國西北地區保存的最完整的明代建築群,整體結構布局與北京故宮相似,因此被稱為「小故宮」。
  • 這座藏匿了874年的福建「隱寺」,僅有一根木棍支撐
    福建「隱寺」,藏匿在洞穴874中,說起古人類的建築智慧,我們很多人都很羨慕。如同故宮的建築智慧,讓我們看到了很多的思想。今日我們也要為大家介紹一處絕佳的自然建築中的奇景,大山中藏著一座樓閣,大家知道這座山在哪裡嗎?你知道那是什麼樓閣嗎?咱們一起看吧!
  • 祠廟·宮觀·庵寺 的區別與建築特點
    因此中國的皇帝把教授佛法並且供僧團居住、學習、修行的場所稱為「寺」,希望這個場所能夠永久的存在下去。所以寺是辦事的機關,教育的機構。潭柘寺塔林  寺的建築有意將內外空間模糊化,講究室內室外空間的相互轉化。殿堂、門窗、亭榭、遊廊均開放側面,形成一種亦虛亦實、亦動亦滯的靈活的通透效果。佛寺在佛殿之前還建佛塔,供奉佛舍利,漢語稱為 「浮屠」。
  • 這些佛寺知識,一定要知道!
    佛教誕生於古印度,傳入中國是在漢朝,此後,在近兩千年的漫長歲月中,佛教逐漸與中國固有文化相結合,產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作為佛教活動的舞臺和載體,中國佛教寺院亦顯示出獨特的中國文化元素。從佛教寺院的規模、制式、選址、名稱等都有變化,本文帶大家簡單了解佛教相關知識。
  • 四川有個神秘「龍宮」,寺內共有10000條龍,奢華程度不輸故宮
    最近這幾年,國人的錢包越來越鼓,很多人已不再僅局限於溫飽問題,讓很多人有了外出旅遊的想法。這也讓很多省份開始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旅遊資源,而名勝古蹟就成了很多地方吸引遊客的重要籌碼。在中國眾多的古建築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故宮了吧,今天我們不說故宮,而是聊一聊位於四川境內的「龍宮」。
  • 「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第一所佛寺是怎樣建立的?
    杜牧有一首名詩叫《江南春》,詩中有一句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句詩描寫煙雨朦朧的江南春景,在晚唐時期,南京城中還有很多南朝留存下來的寺院建築。南朝梁武帝崇佛,在京城(今天的南京)興建佛寺,據《南史》記載,當時南京城裡佛寺有五百多座。所以杜牧這句「南朝四百八十寺」,是說江南一帶留存著很多前朝的寺院建築。
  • 因寺內供奉玉佛而得名,踏入佛寺需赤腳而入,人生視覺一大享受
    玉佛寺有一個大殿真的是超級多人,一進去擠滿了人,也是大的幾尊佛像,金碧輝煌。不允許拍照。遊客們就只會參觀,泰國人還有專門跪拜的地方。玉佛寺因寺內供奉著玉佛而得名,位於曼谷大王宮的東北角,是泰國最著名的佛寺,也是泰國三大國寶之一。
  • 廈門鼓浪嶼有座日光寺,每天最早沐浴在陽光裡!
    景區面積近2平方公裡,有機關博物館、樹莊花園、陽光巖等景點。所有登上陽光巖的朋友都知道,景區內有一座陽光巖寺。它位於山門通向陽光照射的巖石的地方。是一座具有閩南特色的傳統佛寺。原名蓮花寺。太陽升起時,整個寺廟首先沐浴在明亮的陽光下,這就是所謂的陽光寺廟。它也被稱為陽光巖寺,因為它位於鼓浪嶼最高點的陽光巖下。
  • 浙江一男子突然頭暈,就醫發現脖裡卡有3釐米鐵釘,10年沒有感覺
    人身體上各個部分都有不同的穴位,不懂醫的人如果隨意亂按穴,可能會給身體帶來很多傷害。我們都知道脖子上有大動脈,一旦觸碰到動脈血管,將一發不可收拾。近日,浙江一男子因為常常感覺到頭暈到醫院就診,檢查後發現脖子上卡著一根3釐米的鐵釘子,全場醫護人員倍感驚訝。據調查人員了解,男子看上去和常人無異,甚至健壯的體貌看著比一般人身體更好,但是男子表示自己在生活中經常會感覺到腦袋發暈,情況嚴重的時候會眼前一黑摔倒在地上,需要緩好久才能起來。
  • 福建又一古村火了,被稱為水上「小故宮」,免費遊覽的卻寥寥無幾
    談到福建,相信大多數人心中已有一種依山傍海的畫面感;福建地處東南沿海,與浙贛兩省接壤,四通八達的水上貿易和陸上貿易使這裡自古以來就是經濟圈和經濟圈的交匯處,古老的歷史和美麗的海濱風光在此交相輝映,造就了豐富的客家農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依山而居的沿海特色,形成了豐富的旅遊資源,這裡有武夷山、清源山、鼓浪嶼等自然風光美景,還有客家土樓
  • 淺談明清官窯中的夔龍紋
    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並由該典故出現「一夔已足」的成語。二、神獸「夔」戰國初年至漢代初年成書的《山海經·大荒東經》中介紹過一種神獸:「東海中有流坡山,入海七千裡。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裡,以威天下。」
  • 國博「龍紋」瓷器,極美
    此器除黃地綠彩外,尚有青花、綠地紅彩、紅地綠彩、紅地描金等品種。裝飾紋樣有嬰戲圖、松竹梅、雲鶴、花卉紋等。通體繪青花紋飾,外壁為雙龍戲珠紋,近足處繪兩層蓮瓣紋,足牆繪雲紋、卷草紋。器心青花雙圈內書「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字體筆力遒勁,陳瀏《陶雅》記:「嘉靖、萬曆款字蒼拙。」高足杯因器下承以高足似把柄,稱為「把杯」,又因執於手中便於在馬上飲酒,又稱為「馬上杯」。瓷質高足杯始見於隋唐時期,源於同時期的金銀製品,應是受到西亞文化的影響。元、明、清時期成為典型的器物之一,燒造品種多樣。
  • 成都大慈寺又稱太子寺,是不是與歷史上某個神秘太子有關?
    當時只是寺廟前身,還並沒有使用大慈寺這個名字。南朝時期,大慈寺周邊也有其他寺廟,形成一個佛寺興盛和聚集的片區,如大慈寺東面就相鄰有多寶寺的城中戒律院。大慈寺比較有規模的寺廟形成於隋朝,內部各種樓、閣、殿、塔,包括一些神像、佛像、畫像構成了與眾不同佛寺氣質。從南朝到隋唐,所謂「南朝四百八十寺」,絕非單單形容一個金陵建康,可以說重要的城市都充滿香火氣息。
  • 長沙佛寺道觀概述
    六朝時建立的道林寺也在嶽麓山,到唐代更加興旺,有「道林三百眾」之說。唐代長沙號稱有「十大叢林」,高僧輩出。如智儼禪師就開講於諸遂良題寫寺名的「大唐興寺」。麓山寺的景岑、寧鄉密印寺的靈祐、瀏陽石霜寺的慶諸都是中國佛教史上有影響的高僧。唐相裴休奏建的密印和石霜寺,分別成為禪宗溈仰宗和臨濟宗的祖庭。五代馬楚王朝又把長沙叢林再次推向高峰。建於927年的開福寺,寺僧眾多,寺院之宏,法席之盛,勝過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