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綜藝《我們離婚了》:女人必看的婚姻演練場

2021-01-10 愛與療愈

在這個結婚不需要婚檢,生娃不需要考試的年代,輪到結婚卻被要求冷靜了?!

最近關於離婚冷靜期的討論熱度居高不下,2021年1月1日起離婚冷靜期將被正式提上日程。

以後離婚需雙方申請、經過30天冷靜期後再共同領證,有一方不領就離不成,要麼去法院起訴離婚,要麼回去好好反思,再冷靜一下。

在2020的最後一個月,大家對冷靜期的討論正在促使更多人去反思自己的婚姻,是湊合過下去?還是趕趟兒給離了?

數據顯示,1985年至2018年,每年離婚率從0.45%上升至3.2%,在2018年,離結比為38%。也就是說每新增100對結婚的人,就新增38對離婚的人。

如果按照統計學數據的趨勢,以後離婚超過結婚的情況出現僅需20年。

今年,民政部2020公開數據表示,2019年辦理結婚登記人數947.1萬對,離婚登記415.4萬對。 同年離婚/結婚的比例,達到了43.8%,距50%僅一步之遙。

如今的人好像越來越熱衷於離婚了,這居高不下的離婚率到底是因為衝動還是結婚找錯人?

要不是失望到了極點, 誰又想選擇分開呢?

知乎有一個提問,為什麼人一不合適馬上就分開?

在外人看來,是因為兩人沒耐心,把婚姻當兒戲,一言不合就鬧掰,可是在當事人眼裡,婚姻就是個失望——給次機會——再次失望的過程。

人對一段穩定關係的依戀遠比我們想像中高得多,在選擇離婚之前,大多數夫妻都曾有過努力。

像阿嬌和賴國弘的離婚,不是因為感情不和就馬上一拍兩散,他們有給彼此一個冷靜的機會,不止嘗試修復婚姻,也更明白自己內心的想法。

最後發現,對方確實不是自己真正適合的伴侶。

大多數婚姻裡的兩個人,能搞清楚明白自己內心想法的又有多少呢?要不是失望到了極點,誰又會選擇分開?

最近一檔韓國綜藝《我們離婚了》一直被熱議,節目裡,離婚夫婦重新過上同居生活。

在韓國極具國民度的李英河、鮮于英淑是典型的家庭和諧但性格不和而離婚的一對,女方情感細膩話也多,男方粗心大意不善言辭。

女方期待被好好呵護、尊重的愛情,男方卻對別人比對老婆更好。婚姻生活可想而知矛盾重重,女方離婚後也是被傷透了心。

另一組則是對剛離婚7個月的新婚夫婦,看起來性格相和,甚至相處模式仿佛熱戀。

但他們最大的問題在於男方那固執又偏見的大男子主義父親,而男方卻以父親年紀大了為由,一次次讓妻子選擇忍讓。

那些離婚視角下再次回顧的一地雞毛,把觀眾希望他們復婚的一腔熱情也打回原點,只能承認,過不下去確實是有原因的。

離婚不是為了更加幸福,而是為了減少不幸

幸福的家庭大多類似,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們離婚了》讓我們看到了很多不幸福家庭的影子,同時也開始審視自己的婚姻。

夫妻兩人在彼此身邊的時候,愛與失落會糾纏成不甘和怨懟,親密關係裡的角力讓進退都變得艱難,每一次袒露心聲或是爭吵都還在試探對方和自己的底線。

所有的離婚都是蓄謀已久,許多當下的委屈可能看起來被吞咽了下去,但是回過頭來看,都是結痂的傷口,總是忍不住想問問對方,難道真的只有自己一個人是在乎的嗎?

拋去了戀人、夫妻的身份,兩個人就能以朋友的身份相處,節目給這些「積怨」一次攤在陽光下的機會。

但與其說嘉賓是期待對方的回應,倒不如說是期待與自己和解,放過那些曾經糾結的不甘心,寬容那些沒有感受到被愛的回憶,重新開始新的人生。

危機婚姻的徵兆

很多人會把冷戰當作危機婚姻的徵兆,但在婚姻中,當我們以苛刻的諷刺挖苦的方式跟對方講話時,危機就已經悄無聲息地降臨了。

夫妻兩人從開始的習慣性批評,到言語的指責和鄙視,然後對方極力辯護無效,最終選擇冷戰。

婚姻裡面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85%的男人在面臨難的選擇時會選擇冷戰。冷戰大部分是由男人發動的,女人會吵架但是男人會冷戰。

男人是特別容易被激怒的人,這跟原始社會有關係。原始社會男人要保護家庭,需要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危險,他們分泌激素的速度比女性快得多。

而女性的主要任務是哺乳,生氣以後,能夠快速的平緩情緒。男人被激怒後難以平復,心跳和脈搏承受不了吵架壓力,所以男性選擇冷戰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但是冷戰也不是一件好事。

冷戰只是暫時將問題與情緒擱置,時間久了終會爆發。

有些意識到問題的一方會嘗試進行情感修復,情感修復有很多種表達方式,比如在發現情況不對時,有人會去扯一扯對方的衣角,有人會開個玩笑,甚至有人會去拍對方一下或者給對方一個擁抱。

如果兩人是良性的互動,問題就解決了。但如果一方想情感修復而對方完全不接招,我們把這叫做情感修復失敗,這是一個不良徵兆。

所謂的感情就是生活中各種小事所堆疊的回憶,當一個人說起配偶的時候全部都是糟糕的回憶時,兩人的婚姻就基本瀕臨破裂了。

大多數走向離婚的夫妻都經歷過這個過程,大家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婚姻是不是已經進入到這個過程中了。

有些婚姻,叫危機婚姻,感情倦怠,為事吵架暴脾氣,這些還能通過幹預挽回。

可那些冰冷的,毫無回應的死亡婚姻,維持著「有人要」面子的婚姻,這不叫幸福,有時放手,未嘗不是一種解脫。

// 婚姻走向破裂的7個標誌:

1. 當溝通方式已經變得消極時

一旦溝通惡化,通常很難讓它回到正軌。消極的溝通方式包括任何讓一方感到沮喪、不安全、被忽視或者想要退出談話的事情,也可以包括談話的語氣。

消極的溝通不僅包括任何傷害感情的交流,也可以是精神或身體虐待,以及非語言交流。

2. 當一方或雙方考慮出軌,或一方已經出軌時

在大多數人的潛意識離都覺得出軌不好,婚姻一旦出現裂縫就很難再補回來。被傷害後又選擇原諒的做法,本質和選擇原諒家暴的女人是一樣的。

選擇原諒的原因在於,你對這段親密關係存在隱藏的期望。但或許你並沒有意識到,對這段戀情滿懷期望的同時,她的付出模式已經處於卑微的狀態。而婚姻應該是平等的,愛一個人需要正確的方式,卑微的愛往往得不到真正的愛。

當然從婚外情中恢復也並非不可能,但這需要大量的努力和耐心。沒有什麼神奇的公式可以讓你從婚外情中恢復過來。彼此保持坦誠,婚姻或許能被挽救,至少能確定的是,向前看對雙方都是更有益的。

3.當夫妻倆似乎「只是住在同一個地方」時

當夫妻雙方缺乏溝通、交談和親密感,或是缺失了夫妻雙方認為重要的其他元素時,彼此只是「身體上共處一室」,生活得如同一潭死水,沒有激情。

這可能需要外界介入幫助他們找出遺失的東西並教會他們如何尋回。

4.當伴侶不知道如何解決他們的分歧時

當一對夫婦開始經歷不和,並且他們意識到了不和,這只是問題解決的一半。

這時候可能需要尋求外界的幫助,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才能讓他們朝正確的方向前進。

5. 當一方開始因負面的感受而有所行動時

負面的感受,如怨恨或失望,可能會變成讓人痛苦的,有時會演變為傷害性的行為。

即使我們能暫時掩飾這些感受,它們最終也會浮出水面。

6. 當分手似乎成為了唯一的解決方法時

當冷戰變成離家過夜或最終導致暫時分居時,這可能意味著問題已經很嚴重了。離家出走通常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相反,它強化了離開是有益的這一想法,往往導致更多的缺席。當缺席的一方回來時,問題仍然在那裡,只不過由於時間的流逝,問題往往被迴避掉了。

7. 當一對夫妻只是為了孩子而在一起時

夫妻通常認為他們做的是正確的事情,但待在一起實際上對孩子是有傷害的。孩子不應該成為夫妻決定是否要在一起的決定性因素。

孩子們一般都直覺很強,很聰明。不管夫妻們怎麼認為他們可以假裝幸福,大多數孩子都能看出來,這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更多的問題。

如果夫妻雙方能夠解決問題,朝著積極健康的關係發展,這對所有人來說可能是最好的決定。

冷靜不是婚姻的萬能解藥

遇到問題時賴伴侶,可能是婚姻裡的一種常態。很多時候,明明做選擇的的是自己,往往承擔結果的卻是伴侶。

很多夫妻關係出問題,都是卡在一切必須按照某一方的期待和觀點來做,過于堅持,不肯接納伴侶的不同。

在全美關係增進研究所最新的報告稱,兩個人結婚之前更重要的是交流各自的生活細節,有一些重要問題不在結婚前問的話,很有可能就會成為婚姻不和睦的導火索。

比離婚冷靜期更重要的是,結婚冷靜期。結婚前有多不冷靜,離婚時就有多深思熟慮。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暈輪效應」。 人和人的交往中,容易把一個人的優點當成他的全部,尤其是在戀愛的時候。 容易自我洗腦,放大優點,對缺點選擇性忽視 。

真愛並不至上,家務瑣事,會消耗很多感情。 戀愛時覺得這都不是事兒, 結婚後才發現,家務永遠做不完。

老公嫌棄老婆麻煩事兒多,老婆抱怨老公不管家。兩個人在一起,生活質量反而比一個人的時候降低了不少。

而結錯婚的下場,有時候不止後悔。有時帶來的精神折磨更令人崩潰,抑鬱症、精神分裂、失眠等,更有甚者遭遇家暴或冷暴力,這根本不是婚姻而是地獄。

如果孩子們捲入其中,他們可能會受到負面影響,如不接受現實、感到被遺棄、也會產生憤怒、責備和內疚的情緒,同時也會一心想讓父母和解並付諸行動。

結婚時冷靜,起碼能減少婚後的糊塗。 若是婚姻真的破裂,起碼也有心理預期,不至於一敗塗地。

// 結婚之前不妨先想通一些問題:

a. 你欣賞我身上哪些東西,哪些不能接受?

情侶在熱戀階段大多只會看到對方的優點,對方對自己的不滿之處也會盡力避免,但是如果在婚後日常生活中長期壓抑這種不滿,問題終一天會爆發。

b. 意見分歧時,你的家人是如何處理?

兩個人的婚姻實際上是兩個人家庭生活模式的碰撞,我們處理衝突的能力都是從父母身上習得的。

一段關係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如何應對分歧。所以,這個問題將有助於你了解伴侶到底會模仿父母處理衝突的方式,還是會避免?

c. 你能接受我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嗎?

在婚後,很多人還是想在某些生活領域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對於尊重隱私,到底意味著什麼,雙方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期待。

所以,不妨問一問伴侶他在什麼情況下最需要私人空間。

d. 我們是否會生小孩?

結婚之前,情侶應該坦率地討論是否生小孩、生幾個、什麼時候生,還有在計劃生育前討論避孕方法也很重要。

e. 婚後財務怎麼管理?

有很多情侶為了避免尷尬,不討論分擔財務的問題,但這一點尤其重要。

你需要理解你的伴侶對財務獨立的看法,詢問他是否期望將你們的財務分開管理還是一起經營。

向伴侶披露自己的債務信息也很重要,因為雙方都需要考慮,是否願意與之承擔債務。

f.你願意為婚姻貢獻什麼?

在婚姻裡,不僅有「我」,還有「我們」,想要婚姻幸福,除了為「我」負責以外,還要為「我們」負責。

沒有彼此磨合,何來一生浪漫。婚姻是買一送十,你買了這個喜歡的一,後面跟著十個你不喜歡的東西。

為「我們」負責,就是要學習接納這十個不喜歡,虛心地去接受磨鍊,看看自己從中可以學習到什麼。

以對方為「鏡」反思自己,多認識自己,和內在的渴望相連接,就能看到更多的選擇。先做出改變,不為討好,只為做更好的自己。

如果自己不願意改變,只要求對方改變,就是把自己變成一個要飯的。區別只是有時我們用討好來要飯,有時用指責來要飯。

接納婚姻中的不喜歡,是我們對婚姻做出的一項重要貢獻。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婚姻就是一道由幸福和痛苦組成的一元二次方程,最糟糕的得數是痛苦大於幸福,而最理想的得數是幸福大於痛苦。

沒有一種人生叫正確

婚姻是道開放題,離還是不離,沒有人能替你給出標準答案,離婚只是一種選擇,沒有對與錯。要始終堅信,婚姻失敗不是因為自己不好,只是雙方並不適合。

既然結婚不代表就會幸福,那麼離婚也就並不就意味著就是不幸。只要對未來充滿希望,永遠都不會輸。

雖然我們在不經意間被生活戴上諸多鐐銬,但我們依然有選擇的權利,沒有人能為你選擇正確的人生,你可以尋找鑰匙卸下鐐銬,也可以選擇戴著鐐銬起舞。

畢竟這世上沒有完全契合的兩個人,我們能掌控的只有自己而已,我們不用為伴侶負責,但要學會尊重伴侶的選擇,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薩提亞女士曾說過:「人生有兩件大事,一件是餵飽我們的饑渴,一件是醫治我們的傷口。」

在墜入愛河時,我們對愛的饑渴被餵飽了,好像吃了止痛劑,什麼傷都沒了。兩個人都激情澎湃,拼命尋找相似之處。可激情褪去,傷口依舊還在。

你以為時間能治癒一切,但其實你從未解脫,如果不解決根本問題,即使擺脫婚姻的桎梏,它也會從另一個地方跑出來。

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小孩。不管在童年,還是成年後,內在小孩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情緒得不到釋放、價值觀得不到肯定,它就會一直蹲在那裡哭泣,停止成長。

它不長大,我們再努力也無法成長。無論我們做何選擇,它總會跳出來搗亂,把生活搞砸。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即使內心一鍋沸水,表面也要故作鎮定。

只有內在小孩被看見、被療愈,並且與我們一同快樂健康地成長,才是對自己最深度的療愈。

願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意識地選擇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愛自己,收穫豐盛的人生。

相關焦點

  • 離婚後,我們又同居了:這個韓國新綜藝,道盡了婚姻的殘酷真相
    這兩天,「離婚冷靜期」一直掛在微博熱搜上。正當我們對此熱議紛紛時,一檔韓國綜藝《我們離婚了》悄然開播。節目邀請的嘉賓都是已經離婚的明星夫妻,讓他們重新在一起生活3天2夜。呀,想一想都覺得尷尬。欄目組對外宣稱:在韓國,3對結婚夫妻中就有1對離婚的。他們的主要目的並不是觀眾所希望的「勸和」,而是想把真實的離婚夫妻的生活展現給大家。不僅是讓離婚的雙方再次進行思考,也希望那些沒有離婚的,但有矛盾的夫妻,看了節目之後,能有重新互相理解的機會。
  • 不拍《我們結婚了》,改拍《我們離婚了》網友:韓國綜藝太敢拍了
    的確,在綜藝這方面,思密達們真的是太敢拍了!今年韓國的結婚率和生育率再創歷史新低,韓國政府親自出手安排年輕人相親,但韓國綜藝人卻直接宣布:我們不拍《我們結婚了》,改拍《我們離婚了》。這檔號稱是離婚真人秀的節目,打算把離婚的夫妻湊到一起,來一次3天2夜的同居生活,讓他們在一個屋簷下反思婚姻失敗的原因。
  • 《我們離婚了》,教女人做婚姻裡的「惡人」
    離婚後,共同相處兩天三夜,嘉賓無論從心理還是社會輿論上,都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第二,要贊這檔綜藝的「現實」。彈幕上,有小朋友嫌棄《我們離婚了》節奏慢、細碎。也正是這些東西,既殘酷又真實,讓我們忍不住想到自己的婚姻,或者父母的婚姻。第三,要贊這檔綜藝的「深」。雖然披著溫情的面紗,但它敢於凝望婚姻的深淵。
  • 「愛情還在,但是我們離婚了」 韓國綜藝引熱議
    韓國綜藝《我們離婚了》開播。
  • 《我們離婚了》:是什麼殺死了婚姻?
    《我們離婚了》海報韓綜《我們離婚了》播出後,不僅在韓國收穫很高的收視率,也多次登上微博熱搜。節目火到中國來,並沒什麼好意外的。一方面,綜藝節目千千萬,但讓已離婚的夫妻再一次共同生活三天兩夜的綜藝,國內從未有過。另一方面,「離婚」在國內不僅是普遍現象,也是剛需話題。
  • 史上最敢拍的韓國綜藝《我們離婚了》熱播,看哭無數觀眾!
    #在韓國,萬物皆可醃成泡菜,萬物皆可搞成綜藝!早在9月,就有媒體報導韓國將推出一檔離婚真人秀——《我們離婚了》,讓已經離婚的夫婦重新聚在一起生活,讓他們對離婚前後未曾了解的夫妻生活再次進行思考。《我們離婚了》未播先火。
  • 韓國推離婚夫婦重聚生活綜藝《我們離婚了》首對明星夫婦曝光
    論綜藝節目和電視劇,韓國永遠走在全亞洲的前面。由於亞洲人民總體而言「道德底線」較高,社會規則和看待倫理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所以歐美的影視綜藝和亞洲的影視綜藝完全兩個路數。在綜藝領域,韓國製作綜藝的水準真的是「一騎絕塵」,國內超過韓國的節目已經數不清了,這些年,韓國的綜藝持續發力,更是製作出了這種《Running Man》這種國民級別的綜藝,後來國內仿該節目做出了《跑男》,效果也是相當之不錯的。
  • 韓國推出新綜藝《我們離婚了》,讓離婚夫婦重聚,網友推薦雙宋
    近日韓國一檔新綜藝《我們離婚了》引起了大眾的關注,不得不說韓國真的太敢想了!該綜藝是由《戀愛的味道》的李國勇PD,和《兩天一夜》的綜藝作家鄭善英一起聯合製作的新綜藝。節目立意是讓已經離婚的昔日夫婦重新生活在一起,讓她們對離婚前後未曾了解到的夫妻生活進行思考。
  • 《我們離婚了》道出婚姻的殘酷真相
    我們祝福的時候總會說「百年好合」,帶著美好的期望和憧憬未來走入婚姻的他們走到現在,我不由得想要問,到底為什麼離婚?想必08年的綜藝「我們結婚了」還讓不少人印象深刻,這次的「離婚」更是令人感嘆。這是韓國第一個提出離婚後建立新關係可能性的離婚真人秀(我想在整個東亞也尚屬首次),模式大致是邀請幾對已經離婚的夫妻重新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單獨相處幾天時間。在社會文化比中國更加保守的韓國社會,這樣的企劃不得不說是相當瘋狂和大膽了。
  • 韓國綜藝《我們離婚了》開播,離婚夫婦再次同居,網友:真敢拍
    「離婚不是為了更幸福,而是為了減少不幸。」沒錯,相信看過正在熱播的韓國真人秀綜藝節目《我們離婚了》的人,大多會流露出這樣的想法,不禁感嘆婚姻的現實殘酷。其中出鏡和公布的離婚嘉賓夫婦已經有兩對,第一對嘉賓是結婚26年,離婚已經13年的韓國娛樂圈明星夫婦:李英河與鮮于恩淑;第二對嘉賓則是剛離婚不久的博主夫婦:崔烤肉和劉紫蘇。
  • 《我們離婚了》離婚明星再同居,這綜藝不純是噱頭!
    很有必要做這樣的高能預警,因為今天要聊的節目實在是太現實、又讓人傷心了——《我們離婚了》。這是韓國剛出的一檔離婚綜藝,讓已經離婚的夫婦再次同居的真人秀。第一次聽到這個企劃,我的內心是:韓國人真是不放過任何一個做綜藝的機會啊,為什麼離婚的人還要上節目營業啊!不尷尬嗎!都是噱頭吧!
  • 《我們離婚了》明星嘉賓沒出軌,為什麼婚姻還是不堪一擊?
    《我們離婚了》火了。 我是真的沒想到一部韓國綜藝能在我國引發這麼大的爭議。 按照以往慣例,我國關注韓國影視劇的群體大多偏年輕。 更別說是韓國的綜藝了,這根本就不是中年人的菜。
  • 離婚比結婚有理由,女星26載婚姻獨自反省,韓綜成婚姻哲學課堂
    女性到底應該在婚姻生活中擁有什麼樣的地位? 低眉順眼,或是齊頭並進? 生育總在拖累著女人,特別是想擁有自己事業的女人。 韓國女明星和一般的韓國女人有區別嗎?
  • 熱播綜藝《我們離婚了》:關於婚姻,你必須要知道的事!
    前段時間,綜藝節目《我們離婚了》上了熱搜。網友們紛紛感嘆,這節目名字聽起來很狗血,但是內容卻讓人捉摸不定。節目中,很多離婚的夫婦,再次放在一個屋簷下,然後試著去重新相處。我們大概都可以想到那樣尷尬的局面,冰冷的攝像頭下,兩個曾經充滿溫情和愛意的人相對無言......
  • 韓綜太豪橫了,《我們離婚了》輕鬆收視登頂,卻不是下飯綜藝
    綜藝《心動的信號》好評如潮,明星觀察素人相處,最終有人走到一起成為伴侶,也有人儘管過程甜蜜,但還是無緣。明星們總結,觀眾看的真切,各中原因一目了然,所謂旁觀者清大概就是這類節目帶給觀眾的感受吧!然而,《心動的信號》是甜蜜的也是一檔下飯綜藝,與之時間相差無幾進去大家視野的還有一檔韓綜,恰恰相反,這檔韓綜名為《我們離婚了》。
  • 韓綜《我們離婚了》開播!不狗血,不尷尬,堪稱2020年最走心綜藝!
    在我們的印象中,韓國人一直都很敢拍,並且製作都十分用心精良。電影中抨擊領導者,電視劇中的狗血劇情,綜藝節目的搞笑創意均為韓國三大影視作品中最大特點。 只不過《我們離婚了》即將開播的重磅消息依舊還是引來了各類爭議,有網友表示韓國製作團隊也江才郎盡了嗎?所以才想用這麼狗血尷尬的創意來博取眼球!
  • 韓綜《我們離婚了》:離婚夫妻真人秀,婚姻裡的真相細細剝給你看
    最近有一檔韓國綜藝《我們離婚了》引發了熱議,剛剛播出四期收視就超過了14%。因為這檔節目的大膽程度讓人瞠目結舌,以前常見的新婚夫妻秀恩愛在這檔節目面前瞬間變得幼稚起來。節目組把幾對離異夫妻分別聚合到一起,用三天兩夜的時間,觀察他們之間會發生些什麼。
  • 韓國綜藝又放大招:戀愛結婚不過癮,這次我們一起來看離婚
    最近,一檔韓國綜藝還未開播就上了熱搜。綜藝節目的名字叫我們離婚了,節目的內容就是把離婚的夫妻聚在一起,讓他們對離婚前後的生活進行探討和思考。
  • 看完這檔韓國綜藝,離婚結婚都不一定了
    韓國綜藝節目《我們離婚了》播出沒多久就紅遍亞洲,中國也有不少觀眾看過後直呼過癮。海報中間那對不是夫妻,是MC哪裡過癮?離婚本就是社會性熱點話題,再加上把明星離婚夫妻的同居拍成真人秀......再過20天,「離婚冷靜期」就成為每對打算離婚的夫妻不得不執行的規定。可就算政策這塊再怎麼「拖延」離婚,也阻擋不了一部分人對婚姻的恐懼。不如一起來看看這檔節目,看看這兩對年齡相差巨大的離婚夫婦究竟為什麼離婚?
  • 韓綜《我們離婚了》揭露了婚姻破碎的真相
    正當國內以戀愛、夫妻相處的形式展開的綜藝拍得如火如荼時,韓國卻已經把離婚夫妻的相處節目安排到位。 韓綜《我們離婚了》開播後,相關話題的熱度在微博上居高不下,閱讀量高達10億,相關話題討論量超過1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