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薦的是戰爭歷史片《潘菲洛夫28勇士》,豆瓣評分7.3分,推薦指數3顆星。
本片講述二戰中的一個著名故事,蘇軍潘菲洛夫步兵師的28名士兵在通往莫斯科的地段上誓死抵抗德軍,成功消滅了18輛德軍坦克,阻止了德軍前進的步伐,蘇軍只有6人倖存。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發動 「巴巴羅薩」計劃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到了當年10月,德軍攜閃電戰的驚人威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眩目的勝利。1941年9月底,德軍將主力集中到中央戰線,集結了3個集團軍、第2集團軍、第4集團軍及第9集團軍,3個裝甲集群,第2裝甲集群、第3裝甲集群及第4裝甲集群,和空軍第2航空隊在內的超過190萬人的兵力,1700輛坦克,14000門火炮和549架飛機,在廣闊的戰線上發起強大突擊,發動代號為「颱風」的強大攻勢,目標是在冬季來臨前攻佔蘇聯首都莫斯科。
為了加強首都地區的防禦力量,蘇軍最高統帥部調集增援兵力強化莫斯科周邊接近地的防禦,第316步兵師就是在這時被調到莫斯科前線的。蘇軍第316步兵師的28名勇士在政治指導員克洛奇科夫指揮下,奉命在莫斯科郊外的沃洛科拉姆斯克地域駐防,抗擊扑向莫斯科的德軍。
1941年11月16日,德軍第46裝甲軍向第316師的防線發起猛攻,其中第1075團的陣地是德軍突擊的重點,而「潘菲洛夫28勇士」的戰鬥就發生在這一天。隨著冬季的降臨,嚴寒將使得道路迅速封凍,德軍令人生畏的裝甲部隊將恢復進攻的機動性。對於扼守莫斯科西北郊的蘇軍來說,形勢尤其嚴峻,因為他們將直接面對中央集團軍群第4裝甲集群的兇猛攻勢……
28名戰士在政治指導員指揮下,堅守在一個村莊附近的陣地上,他們僅有1門45毫米反坦克炮、幾支反坦克步槍、反坦克手榴彈和燃燒瓶。每個步兵構成環形防禦,步兵分隊掩體用交通壕連接起來。正面戰場上鋪設了200米長的樹幹鹿砦,設置了鐵絲障礙物,挖掘了防坦克壕。面對德軍坦克的集群衝鋒,坦克後面是大量步兵跟進,向陣地實施輪番進攻,而28名蘇軍戰士就是憑藉少量反坦克武器與德軍展開殊死搏鬥。影片中,由於偵察失誤,德軍炮擊未能摧毀蘇軍陣地防禦。衝到蘇軍射擊距離內的德軍步兵和坦克遂遭到蘇軍輕武器和反坦克武器的迎頭痛擊,被迫撤退。
作為閃電戰的主要突擊力量,德軍裝甲部隊的任務就是在步兵、炮兵和空軍的配合下,快速突擊敵軍防守的薄弱處,以迅猛的攻勢打開敵軍陣線缺口,而摩託化步兵快速跟上,鞏固並擴大突破口,向敵軍的防禦縱深進行突擊,並且向敵軍側翼延伸,對敵進行包圍。在 「颱風行動」中,德軍在戰鬥中根據森林多,道路泥濘,蘇軍防禦縱深不大的特點,多採用楔形戰鬥隊形。突破後,由隨後的步兵部隊對被圍蘇軍實施攻堅作戰,裝甲部隊則採用「楔形」的臨戰隊形搜索前進。
在首輪攻擊失利後,德軍調整部署緊接著再次發動攻擊,這次蘇軍才真正嘗到裝甲鋼拳的威力:德軍的炮轟精準命中了蘇軍的防禦陣地;德軍坦克炮射擊將蘇軍暴露的反坦克炮位一一消滅;316師傷亡慘重,但始終牢牢據守著陣地,沒有後退一步…… 德軍猛烈而精準的炮擊預示著真正嚴酷的考驗降臨,裝備75毫米榴彈炮的德軍四號坦克摧毀了蘇軍反坦克炮位,失去反坦克炮和反坦克槍的蘇軍只能用集束手榴彈近距離對付德軍坦克。
影片顯然在戰爭場面特效方面做了不少工夫,電影中出現的蘇軍武器裝備比較全面,包括7.62毫米衝鋒鎗、莫辛-納甘式步槍、「馬克沁」式重機槍、14.5毫米反坦克槍、燃燒瓶、手榴彈組合而成的集束手榴彈、反坦克手榴彈、45毫米反坦克炮與122毫米榴彈炮。德軍重武器包括「斯圖卡」俯衝轟炸機、150毫米榴彈炮、G式中型坦克,輕武器則只是點綴了9毫米衝鋒鎗、「毛瑟」步槍。蘇軍的前沿防禦被坦克突破後,蘇軍的重機槍火力點仍然可以從隱蔽的側翼殺傷德軍步兵。
一座散兵坑內,兩名蘇軍戰士操縱一支14.5毫米反坦克槍,瞄準坦克的履帶近距離擊穿坦克。蘇軍戰士們將德軍坦克放到近距離,用反坦克槍攻擊坦克的薄弱部位,向履帶裡塞進手榴彈,將燃燒瓶投到坦克引擎蓋上,使用一切能用的手段癱瘓德軍坦克,很多人與德軍坦克同歸於盡。指導員也在戰鬥中負傷,最後說出「背後就是莫斯科」的經典遺言,手持手榴彈撲向衝進陣地的德軍坦克。
眼看蘇軍士兵傷亡殆盡,德軍馬上就要突破防禦,此時蘇軍重機槍竟然又奇蹟般復活了,面對蘇軍的頑強抵抗,損失巨大的德軍終於撤退了。這場眾寡懸殊的戰鬥持續了近四個小時,指導員和他的部下總共擊毀了18輛坦克,給德軍造成800餘人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