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炮塔神教最輝煌一戰,蘇軍T-28單車獨闖龍潭,殺傷數百德軍

2020-12-22 騰訊網

如果給你一輛齊裝滿員、油彈充足的坦克,在沒有任何其他支援的情況下,獨自從一座被敵軍佔領的城市裡闖關斬將,突出重圍,你能否成功?這聽起來有點像戰爭遊戲的劇情設定,但是對於蘇軍坦克兵德米特裡 馬爾科而言,卻是一場親身經歷的戰地冒險,一段無與倫比的沙場傳奇。在1941年6月,馬爾科和他的戰友們駕駛一輛T-28坦克單槍匹馬地衝進已經淪陷的明斯克,試圖穿越城市,突出德軍的包圍圈,他們的突然出現讓正在歡慶勝利的德國人毫無防備,損失慘重,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這個富於戲劇色彩的故事還要從「巴巴羅薩」行動初期蘇軍的全線崩潰說起。

孤獨的T-28

1941年6月22日,德軍向蘇聯發起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入侵行動,在德軍閃電戰的威力面前,部署在西部國境線的蘇軍迅速潰敗,德軍向蘇聯縱深腹地快速推進,戰爭爆發不到一周德軍已經逼近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城內的蘇軍部隊和後方機關在倉促間開始組織撤退。6月27日上午,主管明斯克地區軍需倉庫的德尼索維斯基少校向下屬單位發出總撤退令,要求所有軍隊人員在24小時內打點行裝,整理裝備,做好撤離的準備。

當時在坦克維修部隊服役的馬爾科上士提議,帶上一輛庫存的T-28坦克同行,以應對撤退途中可能遭遇的敵情,得到上級批准。據檔案記載,當時在明斯克倉庫內存放有63輛T-28,其中大部分正在維修。馬爾科從中選擇了一輛車況最好的坦克,在妻子的協助下連夜做好了長途行軍的準備。

■ 1941年6月在明斯克被俘的蘇軍官兵,德軍在明斯克地區的合圍中消滅了超過30萬蘇軍部隊。

6月28日晨,大隊蘇軍車輛和人員排成長長的縱隊,沿著明斯克至莫吉廖夫的高速公路向東撤退,而隊列最末尾就是馬爾科的T-28。在途中德軍轟炸機呼嘯而至,向著公路上的車隊投彈掃射,而T-28作為其中最顯眼的目標受到德軍飛機的重點關照,雖然沒有被直接命中,但在爆炸的衝擊下引擎熄火,癱瘓在半路上。蘇軍指揮員命令將坦克就地炸毀,乘員繼續撤退,但馬爾科不願放棄,自告奮勇地獨自留下修理坦克。

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T-28終於重新啟動,馬爾科駕駛坦克追趕大部隊,但在別列津納河邊遇到了一隻蘇軍部隊,被臨時收編。坦克兵少校瓦舍奇金和三位炮兵學校學員尼古拉 佩丹、亞歷山大 拉切斯基和費多爾 瑙莫夫登上了馬爾科的T-28,現在這輛坦克配齊了車組人員,由瓦舍奇金任車長,馬爾科擔任駕駛員,其他三人作為裝填手和機槍射手。他們得到一項緊急任務,前往營救3輛陷入沼澤的T-26坦克,將它們拖出泥潭。然而,瓦舍奇金一行直到天黑也沒有找到這些被困的坦克,只好在森林裡過夜。

■ 今日保存在芬蘭戰爭博物館內的T-28中型坦克。作為一種多炮塔坦克,T-28在蘇德戰爭爆發時已經相當落後。

天亮後,坦克兵們驚訝地發現,蘇軍部隊已經連夜撤走了,把他們丟在敵後。森林周圍到處是德國人的行軍縱隊,空中不時有德軍飛機飛過,經過偵察確認通往莫吉廖夫的公路已被德軍切斷,顯而易見這輛孤零零的坦克陷入了包圍。他們不打算就此繳械投降,瓦舍奇金召集部下商討突圍計劃。

佩丹提出一個大膽的方案,調頭重返明斯克,穿過城區從另一個方向突圍,德國人正在向東急進,一定不會料到他們這記回馬槍。佩丹的提議立刻得到馬爾科的支持,他對明斯克的大街小巷很熟悉,有把握迅速通過城區。而且,T-28在街區行動時擁有兩點優勢:首先是武器配置優良,76.2毫米短身管坦克炮足以在近距離對付各種德軍車輛,在車體前部的兩個小機槍塔內各有1挺機槍,在中央炮塔內還有1挺同軸機槍和1挺後部機槍,可以對付來自各個方向的威脅;其次,T-28速度很快,能開到45公裡/小時。突圍計劃就此確定。

■ T-28中型坦克的四視線圖,可見在前部機槍塔和主炮塔內配置了1門火炮和4挺機槍。

在進行這場冒險前,有必要為坦克補充燃料和彈藥。在馬爾科的指引下,他們在明斯克郊區找到了一處已經被遺棄的倉庫,所幸德軍尚未發現這裡。倉庫裡儲存了不少油料、彈藥和食物。坦克兵們將T-28的油箱加滿,儘可能多地攜帶炮彈和機槍子彈,同時還商定了行動時的聯絡信號。由於T-28沒有車內通信系統,車長依靠拍打駕駛員身體的方式下達指令:拍左肩左轉,拍右肩右轉,拍背一下掛一擋,拍背兩下掛二擋,拍頭停車等等。每個人都堅信除了戰鬥別無選擇,並且有信心給法西斯德軍造成儘可能大的損失。

明斯克火旋風

次日一早,坦克兵們在飽餐一頓後啟動引擎,向明斯克前進。天氣炎熱,車內悶如蒸籠,人人汗透衣衫,但鬥志依舊高昂。通往城市的高速公路上空蕩蕩的,德軍雖然在周邊部署了武裝巡邏隊,但警戒並不嚴密,這輛T-28輕鬆地穿過警戒線開進了城區。現在,他們就像特洛伊木馬一樣深入這座已經被德軍佔領的城市。由於德軍在明斯克繳獲了不少蘇軍坦克,所以當馬爾科駕駛的T-28出現在街頭時並未引起德國人的警覺,或許他們認為是己方人員在試駕繳獲車輛。

■ 蘇德戰爭初期被德軍繳獲的T-28坦克。

第一個擋在T-28前方的德國人是一個騎著自行車在街上閒逛的德國兵,他臉上帶著徵服者的得意笑容,在坦克前面晃來晃去,不時發出歡呼,他的囂張神態讓馬爾科怒火中燒,猛踩油門加速,將這個德國兵連人帶車碾碎在履帶下。在取得這場城市歷險的一血後,T-28拐進伏羅希洛夫大街,戰前這是一條繁華的商業街,兩側有很多商店和企業,如今都已門戶緊閉,德軍飛機投下的炸彈在路面上留下一個個彈坑。

■ 1941年6月德軍開進明斯克,可見道路兩側被德軍空襲毀壞的建築物。

沿街行進的坦克在一家釀酒作坊前碰到了一群德國兵,他們正忙著將劫掠的酒水搬到卡車上,對於正在靠近的坦克毫不在意。T-28行駛到距離敵人只有50米處,右側機槍塔的機槍才突然開火,雨點般的子彈將搬酒的德國兵掃倒在地,他們紛紛向街角和庭院裡尋找掩蔽,但無論向哪個方向逃跑都躲不開死神的召喚,不到一分鐘時間所有人都變成了屍體,混合著汙血的酒水流淌在街面上。T-28將卡車撞毀後揚長而去。

■ 1941年6月行進在明斯克街頭的德軍部隊,在市政大樓前還停放著不少德軍車輛。

T-28繼續前進,在列寧大街的路口與一支德軍摩託車隊相遇,這些摩託車像參加閱兵式一樣排成整齊的隊列行進在大街上,車手們表情輕鬆愜意,好似遊客般閒暇。瓦舍奇金沒有立即下令開火,而是指示馬爾科迎著車隊開過去,突然急轉將領頭的兩輛摩託車撞翻在地,然後開足馬力沿著德軍的行軍縱隊碾壓過去。事發突然,德軍車手驚慌失措,隊列前端的摩託車躲閃不及,被捲入坦克車底,化成一堆堆血肉和金屬的殘骸,T-28的履帶板上血跡斑斑,馬爾科從觀察縫裡看到一張張因為恐懼而扭曲的臉在慘叫聲中消失在坦克車體下。隊列後部的摩託車反應過來,急忙轉向躲避,卻遭到坦克機槍的猛烈掃射,跌跌撞撞地翻倒在路邊。幾分鐘後,這支剛才還趾高氣昂的摩託車隊已經不復存在了。

■ 蘇軍T-28中型坦克的彩繪,這種坦克製造了約500輛,大部分在「巴巴羅薩」行動中損失了。

在連續幹掉了幾撥德寇後,坦克兵們士氣更加旺盛,駕馭著戰車駛上了沿河大街,在那裡他們看到了更多的德軍部隊。只見成列的軍車停放在道路兩側,大群德軍士兵將武器裝備堆放在河岸上,或躺或坐,沐浴著溫暖的夏日陽光,享用著野戰廚房做好的美食,甚至有人脫光衣服跳入河中洗澡。然而,轉瞬之間這幅宛如度假般的休閒場面就被T-28的炮火和槍彈打破了。瓦舍奇金操縱火炮向德軍車輛持續開火,炮兵學員們則用機槍射擊四散奔逃的德國兵。馬爾科看到一輛輛軍車被炮彈炸毀,起火燃燒,很多德軍士兵還來不及拿起武器反抗就被機槍打倒,屍體沿著河堤滾落到河中。一輛油料卡車被直接引爆,烈焰伴著濃煙竄上天空,附近的車輛、樹木和房屋也都波及,火勢向周邊蔓延開去。

■ 這幅畫作表現了T-28在戰鬥中槍炮齊發的場面,如果把背景換成街市,就是馬爾科等人奮戰的場景。

在好像一股火焰龍捲風席捲河岸後,T-28迅速通過一座橋梁進入對岸的高爾基公園,在那裡的樹林裡停放著大約20輛軍用卡車,還有數輛自行火炮和坦克。馬爾科注意到,公園裡的德國兵都在抬頭仰望天空,他們肯定以為河流另一側遭到的攻擊來自蘇軍空襲。T-28的炮火很快讓德國人意識到這個錯誤,然而,這也是他們當中很多人在臨死明白的最後一件事。炮彈接二連三地將公園裡的德軍車輛擊毀,濃密的煙霧瀰漫在公園上空。

失敗亦是英雄

經過連番激戰,T-28隻剩下6發炮彈了。瓦舍奇金明白此刻整座城市的德軍都已經被驚動了,不宜戀戰,必須儘快擇路撤退。他下令停火,並以全速向城市東北角疾進,計劃沿著通往莫斯科的高速公路突圍。馬爾科將變速杆推到四擋,T-28以最高時速在明斯克的街道上咆哮飛馳。

突然,馬爾科觀察到道路前方出現了一道耀眼的閃光,那是德軍反坦克炮在開火!第一枚炮彈打偏了,緊接著第二枚炮彈就擊中了坦克炮塔,幸運地被彈開了。馬爾科前後扳動操縱杆,讓坦克以曲線前進,幹擾德國人的瞄準,然後急轉離開主要道路,穿過一片墓地,進入附近的住宅區。然而,在坦克找到掩蔽處之前,馬爾科感受到車體遭到一記重擊,劇烈晃動,頓時車輛控制失靈,車內滿是令人窒息的煙霧,他明白一定是引擎艙被擊中了。中彈起火的T-28在慣性的作用下繼續前進了一段,直到另一發炮彈將其徹底打癱。

■ 在陣地上埋伏待命的德軍37毫米反坦克炮。

坦克兵們被迫棄車逃生。馬爾科頭部受傷,血流滿面,他顧不上包紮傷口,在爬出坦克後迅速尋找隱蔽。瓦舍奇金一邊爬行,一邊用手槍向逼近的德國人射擊。三位學員也都逃離了坦克,但拉切斯基剛鑽出炮塔就不幸中彈犧牲,其他兩人則爬向近旁的籬笆躲藏起來。馬爾科從一處房屋的角落裡望了坦克最後一眼,那輛履帶板上沾滿血跡的T-28在一次猛烈的爆炸後劇烈燃燒起來,一道濃重的煙柱升上雲霄,為這場單車孤膽大冒險畫上了休止符。

儘管馬爾科等人乘坐坦克從城內突圍的計劃失敗了,但他們出其不意的行動讓剛剛佔領明斯克的德軍遭到意想不到的痛擊,數以百計的德軍士兵被打死打傷,數十輛軍車和大量物資被毀,這樣的代價不亞於為攻克這座城市而蒙受的損失。駕車突襲明斯克的五位勇士在棄車後各有不同的命運。瓦舍奇金與試圖抓捕他的的德軍戰鬥到最後一刻,與拉切斯基一道英勇捐軀,瑙莫夫在城中隱蔽起來,後來加入當地遊擊隊,繼續與德寇戰鬥。佩丹被德軍俘虜,他在集中營內度過了四年苦難時光,於1945年獲得解放。

■ 在戰場上被德軍擊毀的T-28坦克,馬爾科等人的坦克最終也被德軍摧毀。

馬爾科避開了德軍的追捕,後來設法離開明斯克,穿過戰線,回到部隊。然而,等待他的不是英雄般的凱旋,而是內務部隊的甄別和審訊,調查人員根本不相信他曾經駕駛一輛坦克在明斯克城內與德軍展開戰鬥,認為這是為了掩蓋逃兵行為,逃避懲罰而編造的謊言,實在匪夷所思。馬爾科最後被判處死刑,但在臨刑前被取消執行,讓他重返前線「戴罪立功」,畢竟在經過戰爭初期的嚴重損失後,像他這樣的熟練駕駛員已經非常稀缺了。

1944年夏季,德米特裡 馬爾科乘坐一輛T-34坦克回到了已經解放的明斯克,他特意沿著三年前駕駛T-28穿城突圍的路線走了一遭,讓他倍感意外的是,那輛T-28的殘骸依舊留在原地,德國人擔心彈藥殉爆而不敢靠近,後來索性棄之不顧。直到戰爭結束25年後,馬爾科等人單車勇闖敵陣的英雄事跡才得到蘇聯官方的承認。

■ 今日在明斯克市內勝利廣場上的戰爭紀念碑局部,上面的浮雕展示了為保衛和解放這座城市而奮戰的蘇軍將士的形象。

相關焦點

  • 《閃電戰》卐字旗下的捷克鐵騎:德軍Pz38(t)坦克徵戰史(Part. 3)
    基於法國戰役的經驗,BMM工廠在從1940年11月生產的Panzer 38(t)E型開始強化了裝甲防護,炮塔和車體正面加裝了25毫米厚的表面硬化裝甲板,炮塔和車體側面則增加了15毫米厚的附加裝甲,使得Panzer 38(t)的正面及側面裝甲分別增加到50毫米和30毫米,炮塔後部裝甲也增加到25毫米,提高了防護能力。
  • 戰爭大片《潘菲洛夫28勇士》,蘇軍憑藉哪些武器死磕德軍坦克?
    今天推薦的是戰爭歷史片《潘菲洛夫28勇士》,豆瓣評分7.3分,推薦指數3顆星。本片講述二戰中的一個著名故事,蘇軍潘菲洛夫步兵師的28名士兵在通往莫斯科的地段上誓死抵抗德軍,成功消滅了18輛德軍坦克,阻止了德軍前進的步伐,蘇軍只有6人倖存。
  • 一場因石油而爆發的戰役,德軍如何攻陷蘇軍的塞瓦斯託波爾要塞?
    這裡建立了大型的用於軍事的機場可以說這裡是阻擋希特勒東進的重要屏障,德軍要是想從黑海的另一側登陸作戰的話必定會遭受到這裡的蘇聯空軍的襲擊,傷亡一定會特別大。故而希特勒一直想著進攻克裡木地區隨即取得一直中立的大國土耳其的加盟,土耳其在一戰之前全名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 法國首創多炮塔坦克,配備90mm主炮達139噸,5炮塔T35被蘇軍棄用
    鋼鐵巨獸-多炮塔坦克是一種具有強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機動性和強大的裝甲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車輛,也可以壓制、消滅反坦克武器、摧毀工事、殲滅敵方具威脅的反抗力量。多炮塔坦克則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各國在面對日後坦克構型以及使用戰術上所做的嘗試。
  • 二戰時期,德軍「骷髏」師一戰成名,4萬人能戰勝23萬精銳蘇軍
    其中最著名的,要數著名的德米揚斯克戰役,在150萬蘇軍的包圍下,「骷髏」師殺出重圍,一戰成名。「骷髏」師是由「骷髏總隊」改編而來的。1941年,德國準備對蘇聯下手,「骷髏」師被劃入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直到1943年,該部隊名字改為第三武裝黨衛隊「骷髏」裝甲師,正式成為一支正宗的裝甲師,在德國東線的戰場上立下汗馬功勞。
  • 擁有5個炮塔、堪稱陸地巡洋艦的蘇聯坦克——T-35重型坦克
    而今天的主角,便是科技樹被點歪後的產物,一款來自前蘇聯的陸地巡洋艦、唯一量產並且經歷了實戰的多炮塔重型坦克:T-35。在蘇聯軍工科研人員的努力下,T-12型雙炮塔坦克、T-18型坦克、T-24型坦克等一系列坦克先後問世,彌補了蘇聯在坦克這一戰後最重要的技術兵器方面的缺失。
  • 電影《潘菲洛夫28勇士》中,28名蘇軍真能抵擋步坦協同的德軍麼?
    1941年莫斯科保衛戰中的杜博謝科沃村戰鬥中,「潘菲洛夫28勇士」留下了這句膾炙人口的名言。此戰蘇軍第16集團軍316步兵師1075步兵團的28名戰士面對德軍精銳裝甲軍的猛烈進攻,堅守陣地,頑強抵抗,最終全體壯烈犧牲。電影《潘菲洛夫28勇士》再現了這次戰鬥的場景。本文就借用此片來分析雙方的裝甲攻防戰術。
  • 明斯克一戰,蘇軍初次見識到德軍閃擊戰,怎麼跟想的不一樣?
    一戰之前,各國對軍隊的劃分還是比較嚴格的,步兵是步兵,炮兵是炮兵,騎兵是騎兵,步兵營就真的只有步兵,機槍連真的就只有機槍。但在一戰中德國人卻發現,如果是把炮兵、工兵、步兵結合起來會有意料之外的奇效,比如一戰德國最著名的「暴風突擊隊」戰術,就是把輕炮兵、步兵、步兵、工兵結合起來,在「皇帝會戰」中把英軍打得落花流水。
  • 億萬的炮塔億萬的榮光,戰列艦多炮塔神教的發源地,但實際上卻毫無...
    前言:本期是介紹英系戰列艦的第九期,本來說完無畏號戰列艦基本就已經走完英系戰列艦了,但發現英系科技線上還有一艘戰列艦,而且還是金幣船,這就是海軍史上著名的多炮塔神教——阿金庫特號戰列艦。它將作為英系戰列艦的收官之作。
  • 一戰老艦打響二戰第一炮,活成德軍最長命戰列艦,後被蘇軍當靶船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波及範圍最廣、生命財產損失最大的戰爭。如果把戰場比作舞臺,戰爭比作戲劇,那麼每一名軍人、每一支部隊、每一件武器都是舞臺上的角色和道具,而為二戰這場史上最宏大的戰場大劇打響開幕第一炮無疑是露臉揚名的大好機會。然而,贏得這一角色的並不是什麼王牌部隊或是新型武器,而是一艘服役超過30年的老式戰列艦。
  • 拉塞尼艾反擊戰:蘇軍重型坦克整師決死突擊,戰至全軍覆沒
    在波羅的海特別軍區,德軍北方集團軍群面前的蘇軍西北方面軍下轄兩個機械化軍,其中實力最強大的當屬第3機械化軍下屬第2坦克師,有32輛KV-1和19輛KV-2重型坦克,以及T-26等數十輛輕型坦克。6月22日下午,第2坦克師奉命向立陶宛第二大城市考紐斯西北75千米的拉塞尼艾行進。
  • 二戰中相互制約的蘇軍T34和德軍虎式坦克,該如何評定其優劣
    T-34/76於1941年6月22日在白俄羅斯首次參戰,在此後一系列戰鬥中德軍竟找不到可以與之抗衡的坦克。然而這也直接導致了T-34的危機,迫使德軍被迫推出更新型的坦克來應付局面。作為應對措施,德國開始研製Ⅴ號「黑豹」式(豹式坦克)和Ⅵ號「虎」式坦克。德國「虎式」虎式坦克是二戰中最著名、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坦克之一。
  • 1945年,被蘇軍摧毀的鼠式超重型坦克,炮塔與車體被打到分離
    這款坦克的產量只有兩臺,但知名度完全不輸虎式、黑豹等經典型號,因為鼠式實在太有特點了,它是二戰期間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坦克,堪稱德國喪心病狂般的作品。鼠式的戰鬥全重為188噸,這是什麼概念?虎式已經算是重型坦克裡比較重的了,全重也才56噸,三輛虎式比不上一輛鼠式。
  • 圖說:蘇軍裝備的美國M3中型坦克「七兄弟之墓」戰鬥力如何?
    這種美國研製的坦克讓蘇軍及時得到重型裝備,才得以在最艱難的時刻頂住德軍進攻。這種坦克車體右側有一門75mm榴彈炮,炮塔上有一門37mm加農炮,炮塔頂部還有一個可以單獨旋轉的小機槍塔,配備一挺7.62mm機槍。這樣三重火力設置非常獨特,不過,正是由於這樣複雜的武器系統,乘員達到6或7人。
  • 蘇軍最簡單粗暴的戰術,德軍心態崩潰嚇得趕緊投降,戰後心有餘悸
    說起二戰最兇悍的國家,中國首先能想到的是日本,其次就是蘇聯。日本不必多說,我們給他們較量了數年,自是知道他們的喪心病狂,那蘇聯又是如何打出名聲的呢?雖然我們那時候跟蘇聯還算是盟友關係,並沒有在戰場上起過衝突,但是蘇聯人的威名還是傳到了國內,人們都知道,就算是最善戰的德國人,在與蘇軍交鋒時,也會膽怯。我們常說俄羅斯人是戰鬥民族,這話一點不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崇尚武力,特別喜歡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簡單的來說就是,誰不服就揍誰,就算我會被打掉牙,我也要把你揍出血。
  • 德軍最成功的反擊戰,曼施坦因高光一戰,名聲極大意義有限
    蘇軍當然希望乘勝追擊,徹底消滅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德軍此時也確實境況不佳,在東線戰場已經損失250多萬人,能投入作戰的坦克已不到500輛,寒冷也是德軍的大敵,漫天的冰雪讓士兵戰鬥力下降嚴重,此時的德軍,看上去似乎就快像曾遠徵俄國的拿破崙大軍一樣,要走上覆滅的老路。
  • SU152突擊炮裝甲如何SU152用哪個炮|德軍|虎式坦克|蘇軍|豹式坦克...
    ,費迪南殲擊車,是當時德國競標失敗的虎P坦克的底盤改裝來的,數量雖然不多只有90輛左右,但卻創造出了當時世界上許多世界第一裝甲戰車性能指標記錄,其殲擊車全重達到68噸,正面車體下方裝甲厚度為100毫米,車體炮塔裝甲厚度達到驚人的200毫米,並且裝備一門88毫米71倍徑坦克炮,在1500米距離內具備擊穿當時世界上任何一款坦克的正面裝甲,其時速達到30公裡每小時,但該坦克殲擊車最大缺點就是沒有,車體防護機槍
  • 德國投降時,90萬德軍突然逃亡,二戰歐洲最後一戰是蘇軍大追殺
    二戰歐洲最後一戰「布拉格戰役」,在德國投降前兩天5月6日開始,一直到德國投降都未結束。蘇軍發動200萬人圍攻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最後在5月11日大獲全勝,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全軍覆沒。 德國軍隊一直以令行禁止、軍紀嚴明而聞名,既然德軍總部都宣布投降了,為什麼布拉格的德軍不放下武器,反而要跟蘇軍開戰呢?在這場戰役之中,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的結局又如何呢?
  • 二戰東線戰場德軍最後的勝利,殲滅蘇軍52個師,第三帝國的續命之戰
    兵家必爭:為什麼是哈爾科夫?第一次是德軍奪城之戰,第二次是1942年5月德軍在此粉碎蘇軍攻勢,第三次是曼施坦因打的,第四次發生在1943年8月,蘇軍終於勝了一次,收復哈爾科夫。
  • 二戰虎式坦克王牌中的王牌:單車狙擊50對手,打光炮彈才罷休
    【話說軍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坦克對戰中,虎式坦克有著很高的勝率,一方面是因為虎式比虎王等重型坦克參戰時間造,比豹式坦克等具有更強的防護優勢,另外,其裝備數量也比較多,而駕駛虎式的德軍也產生了不少的裝甲王牌,今天我們就介紹其中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