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牧場牛人越來越多 伊利「四個聯結」帶動產業鏈「伊」起富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讓牧場牛人越來越多 伊利「四個聯結」帶動產業鏈「伊」起富

2020-10-19 10:45:3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李季 責任編輯:李季

  在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這個曾經的國家級貧困區縣,說起謝利波,沒有人不豎大拇指的,鄉親們都誇他是「牛人」,原因是他不僅養的是牛,幹得也「牛」。

  2014年,謝利波從部隊轉業回鄉創業,眼光獨到的他瞄準了「牛」。他號召鄉親把散養的牛集中到了他的牧場,「說起來是牧場,其實最開始就是個圈牛的地兒!」謝利波回憶說。折騰了一段時間,他發現養牛沒那麼簡單,「不是給點飼料,整個空地兒就能賺錢的」。在躊躇之際,謝利波想到了伊利這個乳業龍頭,於是他便向伊利求助。幸運的是,這次他又瞄對了。

  在伊利技術、管理與資金的全方位支持下,尤其是導入標準操作規程(SOP)管理後,謝利波的淼潽牧場大變樣,單產從原來的31公斤提高到35公斤,全年預增收300萬元,附近的鄉親們也在謝利波的帶領下實現了脫貧致富。

青貯玉米豐收在即,牧場主謝利波開懷大笑。

  「原來自己種地,辛苦一年,一畝地收入不到千元。現在好了,自家三畝地流轉給牧場,我到牧場上班,每月工資4000元,還能顧上家裡老人孩子,一舉三得!」。在牧場工作的朱娜娜深有感觸。朱娜娜的「小確幸」不是個例,而這一切正是源於謝利波在伊利帶動下實現的「產業扶貧」。謝利波在牧場招工時,不僅聘請了周邊村莊的鄉親,幫助解決當地就業問題,還在牧場周邊流轉青貯地,收購村民種植的青貯玉米,為村民帶來了直接收入,每畝地多掙600元。村民們在誇讚謝利波的同時,對伊利也是交口稱讚。

  在全國各地,伊利有許多淼潽牧場這樣的合作夥伴。一直以來,伊利希望發揮產業鏈引領作用,通過技術創新和金融支持等手段,打造現代化牧場,全方位提升乳業上遊水平。目前,伊利首創的「四個聯結」——技術聯結、產業聯結、金融聯結、風險聯結機制,有效解決農牧民「技術弱、融資難、風險大、轉型慢」等問題,為保證原奶品質、提升奶源效率奠定堅實的基礎。

伊利組織中外養殖專家對牧場進行技術指導

  伊利組織開展「牛二代」訓練營、牧業精英培訓班,聯農帶農,幫助牧場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益。來自山西懷仁縣的郭永林就是伊利「牧業精英」班的優秀學員。在伊利第16屆「牧業精英」研討會上,郭永林的仁德牧場高產案例吸引了不少人注意。

  郭永林的仁德牧場位於雁門關外,牧場的土地屬於典型的鹽鹼地,很難培養出優質青貯,而青貯是奶牛養殖中最重要的粗飼料,也是牧場最廉價的優質飼草資源。青貯的匱乏將直接影響奶牛的產奶量。在了解到郭永林的需求後,伊利委派種植專業技術人員,將奶科院試驗田成功選育的優質青貯品種引用到了仁德牧場的種植地,並從播種、田間管理到收穫給予指導和幫扶,同時還為牧場免費提供大數據農業平臺技術幫扶,採用衛星遙感+算法模式服務指導牧場種植,幫助牧場實現土地精準管理,使牧場的青貯種植實現了優質、高產。

  有了伊利的支持,短短6年時間內郭永林的仁德牧業單產從最初的28公斤提高到目前的39公斤,養殖規模從900頭擴大到4500頭,郭永林成了當地聞名遐邇的「養牛達人」。在伊利的幫助下,像郭永林這樣的新時代「牛人」不斷湧現,一座座現代化、規模化牧場也不斷拔地而起。

  針對農牧民普遍存在的融資難、融資貴等痛點問題,伊利持續為農牧民提供金融支持,陸續推出「青貯貸」「牧場貸」等多種金融產品,幫助數千戶農牧民解決融資問題。今年疫情期間伊利更是開通綠色通道,1-9月提供融資約52億元。2014年至今,伊利已累計為上遊牧場提供融資扶持達167.87億元。未來5年,伊利還將投入300億元扶持上遊奶業,給予上遊奶業資金支持、技術服務支持、良種奶牛支持、飼草種植支持等多項重點扶持,推動全產業鏈發展形成合力,強化與上遊農牧業的利益聯結為行業賦能,更為在「十四五」期間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戰略貢獻一份力量。

  在秉承產業鏈共贏的發展理念指導下,伊利全面發揮行業引領作用,幫助合作牧場的奶牛日單產水平整體提升突破8公斤,帶動500萬養殖從業者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伊利在持續助奶農增收脫貧的實踐中,也受到權威機構的認可,3次入選由中國社科院編撰的《企業扶貧藍皮書》,成為企業扶貧優秀案例。2020年10月17日是全國第7個「扶貧日」,也是第28個國際消除貧困日,恰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意義重大。未來伊利將繼續支持上遊農牧民發展,引領全行業跑好「最後一公裡」,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相關焦點

  • 伊利以技術助力牧場發展 帶動當地脫貧致富
    邯鄲市肥鄉區淼潽牧場的牧場主謝利波最近心情特別好,因為牧場奶牛單產從31公斤提高到35公斤,種植的兩千多畝青貯玉米豐收在即,預計全年增收300萬元。在8月19日—20日舉行的伊利「牧業精英」研討會上,謝利波與專家和同行一起探討養殖技術,共同攻堅單產40公斤這一目標。對於牧場未來的發展,對於家鄉扶貧事業,他更有信心了。
  • 這裡的農牧民「伊」起完成「小確幸」
    無論是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機會的謝利波,還是與村民分享發展紅利的邊俊峰,他們都是伊利發揮產業優勢帶動共同富裕的縮影。2020年10月17日,是我國第7個國家扶貧日,也是脫貧攻堅期內最後一個扶貧日。作為中國乳業龍頭,伊利集團在發展過程中,秉持「厚度優於速度,行業繁榮勝於個體輝煌,社會價值大於商業財富」的理念,始終幫助、帶動產業鏈合作夥伴共同成長,實現互利共贏。
  • 伊利的產業振興之路
    乳業產業鏈長,橫跨一、二、三產業,涉及種植、養殖、研發、生產等多環節。為夯實乳業發展基礎,伊利在全國布局打造現代化奶產業集群,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呼倫貝爾、通遼等地伊利建有九大奶產業集群,通過建設標準化奶牛養殖牧場、智能化乳品加工廠,打造卓越級種養加一體化項目,建設卓越級的高端乳製品生產基地。
  • 穩行業、助合作、興地方 伊利紮實推動奶業振興
    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在會上介紹了伊利助力內蒙古自治區奶業振興的系列行動。一直以來,伊利以智慧、產業雙融合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多措並舉,協同發力,打造產業集群,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化利益聯結,助力農牧民增收致富;加大科研創新,開拓行業發展新藍海。伊利通過穩行業、助合作、興地方,推動奶業振興,促進行業高品質發展,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有力的健康支持。
  • 伊利:變輸血為造血以產業發展帶動精準扶貧
    通過這一模式,伊利逐步推動當地的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從而實現「產業穩」帶動「就業穩」,後者則帶來「收入穩」和「生活穩」,最終幫助貧困地區實現永久性脫貧。  2006年,伊利集團就與土默特左旗政府籤約,伊利集團黨委也與土默特左旗十個村黨支部開展了幫扶與共建。
  • 伊利開啟後千億時代
    在歐洲,伊利攜手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共同打造「伊利歐洲創新中心」;在大洋洲,伊利建立大洋洲生產基地,積極融合全球智慧。在國內,伊利是中國率先掌控三大黃金奶源基地的乳品企業,在多地建設精品奶源基地和現代化奶產業集群,如在內蒙古建設的「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項目,致力打造全球乳業中心,為振興奶業集智聚力。
  • 伊利的被誤解與強底氣
    僅憑一兩家乳企,怎能干涉衛生部、農業部等多家權威部門的決策?幹乳業,是個苦行當,這幾乎是業內人的共識。真有這大能量,還那麼辛苦的種草、養牛幹啥?以生鮮牛乳質量控制的部分指標為例,伊利比國家標準多增設5個衛生指標,甚至對多項指標根據夏冬季作了明確規定,明顯高於國家標準要求。更嚴苛的地方,在於「三條線」檢測制度。即國標線基礎上,伊利提升50%的標準,制定企標線;在企標線基礎上,又提升20%標準,制定內控線。企標線嚴於國標線,內控線嚴於企標線。
  • 伊利董事長潘剛:伊利的目標是站在全球乳業之巔
    這是對潘剛以及伊利的肯定。在過去的十餘年中,掌舵者潘剛率領伊利成為中國千億市值企業,將一個街道小廠成長為全球乳業五強,並制定了2025年挺進「全球乳業三強」的中期目標及2030年實現「全球乳業第一」的長期戰略目標。與此同時,他創新提出的「伊利即品質」、「全球健康生態圈」以及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等,都在推動整個中國乳業向前發展。
  • 伊利集團副總裁張軼鵬:更大深度參與「國際循環」擁抱「雙循環」下...
    張軼鵬表示,伊利的基本盤是無數選擇伊利、信賴伊利的消費者。堅持「以消費者為中心」,通過科技創新,不斷滿足消費者對健康營養的迫切需求,是伊利需要牢牢守住的基本盤。「在最近的一次內部會議中,潘剛董事長提出要『做消費者的真愛粉絲』,拿出『粉絲追星』的精神和狀態,深入且持續地挖掘目標消費人群的潛在需求。
  • 伊利躋身全球乳業五強,進入後千億時代,將繼續蓄能大健康
    健康飲品事業部持續引領常溫乳酸菌市場,暢意綜合品牌力連續四年保持第一,伊然乳礦豐富新品類,伊刻活泉創造新業務增長點。而上述如此多的「第一」背後,則彰顯了龍頭企業的品牌力和綜合實力。正是因為伊利各點開花,伊利提前實現了「全球乳業五強」目標。
  • 伊利營收473.44億元,奶粉及奶製品增速高達51.51%,帶動營收正增長!
    在二季度業績的強勁帶動下,伊利上半年業績呈現逆勢增長。從財報來看,伊利今年1-6月液體乳、奶粉及奶製品、冷飲產品和其他產品營收分別為354.44億元、66.42億元、48.67億元和1.33億元。
  • 伊利、蒙牛等乳業巨頭瓜分奶源 牧場投資熱潮再起
    8月2日,伊利股份又宣布,為進一步穩定原料奶供應,其全資子公司香港金港商貿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金港控股」)擬以約2.03億港元的價格,認購中地乳業約4.33億股。認購完成後,金港控股將持有中地乳業16.6%的股份,位列第二大股東。在入股中地乳業不到2個月,伊利股份擬進一步對標的公司發起要約收購。
  • 留給蒙牛和伊利的時間都不多了!
    …… 千億目標在前,留給蒙牛的時間不多了。而對於伊利來說,也必須毫不鬆懈。 隨著雙千億目標越來越臨近,伊利和蒙牛卻依據各自優勢,走出了越來越不同的路線。 伊利,中國版的「雀巢」 總體來看伊利短期戰略為重點培育新品以及擴大營收市佔率,遠期來看,伊利走向國際化以及成為多元化的食品類巨頭。
  • 「第一鍬土"到"第一滴奶" 阿榮旗為伊利建設項目當好「店小二"
    奶業振興、奶業發展成為阿榮旗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伊利這個世界級乳業企業的入駐與發展,勢必對阿榮旗社會和經濟帶來深刻的變化,從種植業的結構,到奶牛養殖的現代化,延伸到包裝、印刷、物流行業,到牧業機械、飼料加工、動物保健、生物製藥等,最終形成一個多維度、立體化的產業鏈集群。
  • 優然牧業四成營收來自伊利,母公司扶上馬送多遠?
    優然牧業官網顯示,公司旗下擁有65座自營牧場,大部分牧場集中在北緯40度至50度的黃金奶源帶,輻射全國14個省份、直轄市和自治區。公司養殖進口良種荷斯坦奶牛和娟珊牛約30萬頭。而考慮到優然牧業全產業鏈的領先優勢,其選擇在港股IPO是底氣十足的。而從我國奶牛畜牧業現狀及趨勢來看,優然牧業的底氣不只來自於企業優質的基本面,也來自於行業發展的廣闊前景。伊利是最大客戶進一步結構優然牧業的業務結構,風雲資本界發現,所有業務中,原料奶成為優然牧業第一大營收業務。
  • 伊利距離千億目標僅一步之遙!剛剛,潘剛的一句話還寫入公司章程
    更值得注意的是,伊利母品牌及20個子品牌中,其中安慕希與伊利純牛奶年銷售收入位居200億級陣營;金典和優酸乳年銷售收入突破100億,而10億級的子品牌多達10個。年報援引凱度消費者指數《2019 年亞洲品牌足跡報告》中的數據稱,中國超9成的家庭選擇「伊利」,是中國消費者選擇最多的品牌。
  • 巴彥淖爾市農牧民產業鏈上享紅利
    內蒙古鮮農公司副總經理崔敏介紹,近幾年,公司投資建成了觀光採摘、休閒娛樂、農事體驗、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為一體的萬畝田園綜合體示範園,溫室種植20多個品種瓜果蔬菜,種植戶年均增收5萬元,園區直接給農戶提供就業崗位1700多個,帶動周邊農戶1500多戶。龍頭企業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農戶。
  • ...成就巡禮:海洋牧場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 打造海洋牧場示範之城
    強化全產業鏈打造,將海洋牧場產業涉及的水產種業、海水增養殖業、海工裝備、水產品精深加工等55家大型骨幹龍頭企業納入雁陣型集群,推動煙臺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成為全省現代海洋產業三大集群之一。
  • 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項目集中簽約儀式暨全市招商引資工作推進會舉行
    ,土左旗人民政府與內蒙古乳業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優然牧業、騰訊科技、廈門合興等企業籤署涉及國創中心、奶源牧場、智慧城市、乳產業鏈上下遊四大類共16個建設項目,成為我市「招商引資落地年」首批籤約落地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