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62年的中印戰爭,到今天的中印對峙

2020-12-16 青天月如鉤

一:毛主席說:「打就要打出威風來,要保證30年的和平。」

二:可見1962年中印戰爭的目的是讓印度感受到中國的「威風」,打掉的是印度的囂張氣焰,不是大量殺傷印軍,製造仇恨。所以很快把印度的許多俘虜都放了。以此表明中國並不好戰。打你又打不過我,你看著辦。

三:中國對印度主要還是震懾,因為青藏高原的阻隔,中國「夠」不著印度。只能給印度「培養」一個敵人,扶植巴基斯坦,用來制衡印度。

四:毛主席說的打印度要保持30年的和平,到今天已經過去了58年了,印度從來沒有停止對領土的渴求,近幾年也開始向中國頻繁找事。但現在中國的手和腳已經足夠長了,打印度已經「夠的著」了,國力遠強於印度,如果印度執意找事,可能就不是像1962年那樣以威懾為主了。

相關焦點

  • 1962年中印戰爭始末
    他公然向中國政府提出,把有爭議的12.5萬平方公裡土地全部劃歸印度,中印關係隨即惡化。尼赫魯完全阻絕了中國政府防止邊界衝突的各項建議,一意孤行地執行「前進政策」,繼續侵佔中國領土。1962年10月,尼赫魯向印度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中印邊界戰爭全面爆發。
  • 為何印度人覺得1962年中印戰爭的失利是一件好事?
    1962年之後,印度更加注重軍事準備,這在1965年的印巴戰爭中被證明是決定性的。否則,印度就會被巴基斯坦打得措手不及,遭受重創。獨立後的印度一直生活在非暴力的幻想中。尼赫魯曾經說,如果我們是非暴力的,就意味著我們將沒有敵人。1962年之後,印度徹底放棄了這種幻想。
  • 從一張1962年中印對峙老照片說說當年解放軍有多霸氣
    深度摘要:前幾天本公號發布的《這張2004年演習的照片居然被當成了眼下中印兩軍在邊境對峙》一文中,一張1962年中印兩軍士兵在邊境對峙的老照片上一位中國軍人面對印軍刺刀的神情引起了眾多軍迷的一致點讚,那麼你可知道中國軍隊在1962年中印戰爭是怎樣贏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
  • 1962年中印戰爭給我們留下了哪些遺產?
    在1962年的時候,中印之間爆發了邊境戰爭。中國軍隊很快就把印度打得落花流水,印度驚慌失措,雖然最後和平解決,但是兩國之間的矛盾就一直積累下來。1962年中印邊界衝突,基本上可以說中國得到了以下幾個好處。
  • 1962年中印戰爭,中國打贏了為何主動撤軍讓地?
    原標題:1962年中印戰爭,中國打贏了為何主動撤軍讓地? NO.330 - 中印之戰 作者:潘前芝 編輯:Q先森 / 出品:冷熱軍事史 關於1962年爆發的中印邊境衝突,《泰晤士報》駐新德裡記者內維爾•馬克斯維爾寫過一本後來被奉為中印戰爭的權威著作
  • 重演1962年中印戰爭?
    從現有的情況看,印度已經打算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中印邊境對峙地帶繼續耗下去。同時,印度還頻頻試射可攜帶核彈頭的飛彈,展示自己的力量和決心。無論是季節條件和國際背景,都跟1962年中國打響對印自衛反擊戰很相似。那麼,58年後,這裡會發生戰鬥嗎?
  • 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是如何爆發的?為何中國主動提議各自後撤20公裡?
    在中段,除桑、蔥莎地區1919年即由英國侵佔外,其餘三塊爭議區——巨哇、曲惹地區,什布奇山口地區,烏熱、然衝、拉不底地區以及波林三多地區,都是印度在1954年至1956年之間侵佔。在烏熱地區中印一度發生對峙,1956年雙方達成不在當地駐軍的協議,但在中國軍隊撤出後印軍撕毀協議侵佔烏熱以及烏熱北方的然衝。
  • 1962年中印戰爭——4萬解放軍擊敗30萬印軍
    他公然向中國政府提出,把有爭議的12.5萬平方公裡土地全部劃歸印度,中印關係隨即惡化。尼赫魯完全阻絕了中國政府防止邊界衝突的各項建議,一意孤行地執行「前進政策」,繼續侵佔中國領土。1962年10月,尼赫魯向印度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中印邊界戰爭全面爆發。
  • 破解1962中印戰爭神級傳說
    中印邊境戰爭發生在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地點就在中印2000公裡邊界的西段與東段進行,其中又以東段的藏南地區為主戰場。由於戰場位在高海拔地區,環境惡劣,不管是解放軍還是印軍都有後勤補給的困難,戰爭最終在中國取得勝利目標,印度向美軍求援後結束。
  • 1962年中印戰爭,雙方力量損失幾何?印度的損失好慘!
    1962年中印戰爭,解放軍勢如破竹直逼首都,印度有多慘? 1962年的中1962年中印戰爭,解放軍勢如破竹直逼首都,印度有多慘?印邊境戰爭,中方稱為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國打這場戰爭與抗美援朝類似,同樣都是在國內局面比較困難的情況下進行的。
  • 1962年中印戰爭,印度不僅尋求美國幫助,還向老蔣提一建議!
    1962年的中印戰爭,短短數月之間,印度被解放軍打得潰不成軍,不能不尋求西方國家的幹涉和幫助。1962年中印戰爭1962年11月3日,美國駐印度大使加爾布雷斯面見尼赫魯時,遞上了一封甘迺迪的親筆信。中印戰爭英國《泰晤士報》在當天的報導中寫道:印度完全改變了獨立以來所遵循的政策。
  • 1962年中印戰爭:解放軍這一打就打出五十年和平!
    在1951年到1958年的這三年裡,印度政府在中國忙於新中國成立後的內務事宜處理和參與抗美援朝等事情,覺得我們基本無法顧及中印邊界問題的時候,一步又一步的踏進中國的領土。 但是由於新中國在成立之後,向來奉行的是和平外交,面對中印邊界爭議問題一向主張和平談判,所以兩個總歸是沒有爆發什麼大衝突,維持著整體和平,但是1959年之後,印度政府變本加厲,
  • 1962年中印戰爭:解放軍摧枯拉朽橫掃印軍,中國打到印度哪裡?
    1757年,英國殖民者大邁步的踏入了印度的土地,還試圖從中印邊境上進入中國,向中國西藏發起侵略,因為英印這樣的侵略擴張行為,加上當時的舊中國政府根本無力顧及邊境防禦,便有了後來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領土和邊界爭議、爭端。
  • 1962年中印戰爭:困擾毛主席十天十夜,沒想通印度為何打中國
    1962年10月8日,印度軍隊公然越過克節朗河,兩天後進攻我軍多處邊防哨所,到20日前後共致我軍邊防戰士死傷47人。印度總理尼赫魯更是於此間10月12日公開發表聲明:要恢復印度領土完整,把中國軍隊從印中兩方的爭議地帶「清除乾淨」。
  • 印度至今仍為1962年戰爭失敗耿耿於懷!
    5月9日,中印兩國士兵在北錫金地區納庫拉山口發生對峙,期間爆發了肢體衝突,但在雙方高層溝通後事件很快得到了解決。從事件發生後雙方的反應來看,中印都不想將事態擴大。中印兩國在邊界地區一再出現對峙事件,除了邊界問題之外,印度對1962年戰爭的失敗耿耿於懷,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而作為戰勝方的中國,對那場衝突的記憶遠不如印度人那麼的刻骨銘心!印度輸掉了戰爭,並導致尼赫魯的下臺,但對中國來說,1962年的戰爭幾乎算不上什麼大事,在中國官方和民眾看來,中美關係、臺海問題、新冠疫情......等問題才是頭等問題。
  • 62年中印戰爭,中印雙方犧牲的最高將領是誰?他們是什麼軍銜?
    1962年,中印雙方發生了一次軍事衝突,當時由於印軍的主動進軍,我軍展開了中印自衛反擊戰。這一戰歷時5個月左右,最終以我軍勝利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印度徹底擺脫了英國殖民的統治,這個時候的印度開始有點「飄」了,他們認為自己是可以和美蘇兩國平起平坐的,說自己是「第三強國」。
  • 「它」又欠收拾了,說說鮮為人知的62年中印戰爭
    自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印邊境小打小鬧,就沒有消停過,這最開始是因為蒙巴頓在印巴分治時隨意的劃線,將克什米爾化作空白區,至於中印邊境,根據子虛烏有的麥克馬洪線定界,並沒有按照實際情況嚴格分割疆土,所以中印邊界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完全確定,這也就導致了中印邊境數十年來大大小小的衝突不斷。
  • 邊境風雲——中印邊界問題全解析
    中印兩軍曾於5月上旬,發生兩次「短時間」對峙。本期《大新聞大歷史》為您帶來中印邊界問題全解析中印邊境對峙現狀據印媒報導,中印兩軍曾於5月上旬在拉達克東部地區和錫金邦北部地區發生兩次「短時間」對峙,雙方事後均向涉事地區增派了士兵
  • 【第一軍情】「龍象」爭鋒55年:您知道從1962年到現在中印實力的真實對比嗎?
    而據《印度斯坦時報》6月30日報導,針對中國提及1962年戰爭,要求印度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印度國防部長Arun Jaitley 對媒體公開表示:2017年的印度已經和1962年的印度不一樣了。從1962年到2017年整整過去了55個年頭。應該承認,半個世紀又5年的時間確實不算短,印度從國力軍力到兵力兵器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 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給印度帶去了怎樣的影響?
    這一切要從1962年的中印邊境反擊戰開始講起。這場戰爭在印度歷史上稱作瓦弄之戰,中國軍隊以極少的兵力一路「暢通無阻」 ,若非及時撤兵,恐怕就打到了印度首都新德裡。這是印度獨立之後唯一一場打輸的戰爭,也給印度留下了一連串難以言喻的影響。那一天,印度終於回憶起了被中國「羞辱」的憤怒和恐懼1962年,中國的處境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