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資本論特約駐美專欄作者:達倫糕
就在美股和中國A股紛紛面臨暴跌的時刻,有一個人的重要性再次浮出水面,接下來宏觀經濟的走勢,乃至整個世界娛樂產業板塊的變遷,似乎越來越多地都繫到了同一個人的手腕上:
美國總統川普。
美國時間2月6日,迪士尼發布截至2017年12月30日的2018財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公司的營收增長了3.8%至154億美元,淨利為44.2億美元,經調整每股盈餘為1.89美元,同比增長22%。分業務來看,主題樂園的強勁增長彌補了媒體、電影娛樂和消費品業務的下滑。
華爾街的分析師對於影視業務的下滑並沒有太過擔憂,並對迪士尼2018年的財報充滿了樂觀情緒,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川普在去年年底通過的稅改將為迪士尼節省預估16億美元的稅收支出,這筆支出將足夠抵消各種可能的收入下滑趨勢。
就在同時,迪士尼在行業中最大的「潛在隱患」Netflix也籠罩在川普的「陰影」之下。一方面,華爾街分析師在1月對2018年娛樂版塊做出預測時,推測「蘋果公司有可能在今年收購知名視頻內容供應商Netflix,這種概率高達40%」。他們認為收購的誘因主要來自於川普推行的稅改而產生的資金回流。
另一方面,在今年一月的達沃斯論壇上,百度總裁張亞勤暗示2018年開始將在愛奇藝平臺上引入更多Netflix的節目內容,雙方之間可能會有「令人感到興奮的協議陸續推出「,但同時,被問到百度在和美國合作的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時,張亞勤則指出」目前川普政府的反華情緒並不利於全球的發展「。
張亞勤的這番表態是在華為與AT&T協議告吹,以及阿里巴巴收購美國支付運營商MoneyGram未獲批准後做出的。「我非常擔憂,反對中國和反對全球化對中國、美國和全球經濟都是不利的。」張亞勤說,「但是我也很樂觀,我不認為這樣的政策會繼續下去,因為美國是受到全球化人才和全球化科技好處最大的國家。」
同時,就在今年,為外界揣測多時關於《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重新談判的可能性也一直未有定論。該備忘錄籤署於2012年2月,為期5年,在去年2月其實已經到期;就在外界一直揣測2018年是否有可能通過重新協商導致將有更多好萊塢大片進入中國的時候,一個人的作用又被凸顯了出來:
美國總統川普。
全球影視行業變化的大背景
美國經濟的走向 & 中美經濟的互動
迪士尼是美國乃至全球最大的文化娛樂公司,無論是其營業規模或者收入上來說;Netflix無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視頻流媒體,這一點上佔有人口紅利的「優酷騰訊愛奇藝」們也是無法比擬的。
兩家產業中最頂尖的公司是激烈的競爭對手:2017年8月迪斯尼單方面宣布停止向Netflix提供自己出品的任何節目與內容,並於2017年開始自主運營其視頻播放平臺。
兩家公司又各自是川普政策下的「受益者」與「受害者」:
2017年12月2日,美國參議院以51票贊成、49票反對的投票通過了川普的稅改法案。這一次的稅改應該算是過去三十多年以來對美國稅法最大的一次改革。在隨後的公開講話中,川普宣布美國公司稅率很有可能最終確定為22%。
鳳凰網援引《紐約時報》報導,「好萊塢大量媒體和影視公司投入參與並大力遊說支持川普稅改的過程中,因為這些企業將很有可能因此節省數十億美元以及享受該法案完全實施後其他有利的稅收減免細節」。
華爾街的分析師專門提到了迪斯尼:「迪斯尼的有效稅率可能會從34%降至20%左右,如果新法律生效,那麼2017年每股盈利將會增長10%,其中包括資本支出的直接費用」。
與此相反,標普500科技板塊的指數卻一致暴跌,下滑接近2%,Netflix市值下跌接近1.5%,引領跌幅的前茅。
為什麼Netflix這樣的公司股票會下跌呢?背後的原因其實正好與外界揣測蘋果有可能收購Netflix有直接關係。川普法案的利好主要體現在對美國國內註冊的公司的身上,但對於某些註冊地在海外甚至是主營業務包括海外的網際網路公司來說,這一法案未見的就有多大好處,它將迫使類似Netflix這樣的企業將海外的資金大量回籠美國。
川普的稅收政策在美國國內間接幫助到了迪士尼,卻坑了Netflix一道,箇中酸甜苦辣或許還並不足為國內觀察人士所計較;但是川普的外交政策則影響更深,很有可能會把兩家美國公司都坑了。
過去三年以來,迪斯尼的影片一直是所有好萊塢公司在中國獲得票房最高的,諸如《瘋狂動物城》,《星戰》系列,《美隊》系列等等影片在中國呼風喚雨,無人能敵,如果說有一家公司會希望中國能夠開放對於美國影片的進口限額的話,無疑迪斯尼將首當其衝。
迪斯尼的對手Netflix也有類似但是卻境遇不同的渴望,正如擁有愛奇藝的百度總裁在達沃斯上所透露的暗示,愛奇藝有願望也有能力幫助Netflix的內容進入中國。2017年4月愛奇藝與Netflix籤訂了合作協議,將在中國引入Netflix平臺上包括《怪奇物語》在內的節目。張亞勤在達沃斯論壇期間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的內容部門負責人正在努力地將更多內容帶入中國。原創內容將成為愛奇藝區別於其它平臺的關鍵因素,我們將繼續在內容方面加大投入。」
但是張亞勤不忘最後暗示了橫亙在這一美好願望與現實之間最大的不確定性:川普的對華政策。
同樣的呼籲也是迪士尼最大的需求:在中國日益增長的票房面前,允許更多的美國電影在中國影院放映將從根本上改變美國電影公司的現狀,不僅僅是迪斯尼,包括其他六大電影製片廠,甚至是好萊塢的獨立製片公司,乃至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經濟,都將從這一改變上獲利。
當然,前提是,川普要能夠促成一個良性的中美經濟關係;在這其中,電影產業或許只是很小的一塊拼圖,但是對於Netflix, 以及整個中國優酷,騰訊,愛奇藝這樣的視頻網站及千百萬影劇產品和幾億觀眾來說,這樣的變化將長足深遠,無論這樣的變化是否為每個人接受。
對於中國的大銀幕行業更是如此,好萊塢大片進口的多少不僅直接關係到中國整體的電影市場與票房,更關係到中國電影製造工業是否能夠在競爭中生存甚至重鑄。
中美經濟博弈中電影產業的特殊性
中美經貿關係牽一髮而動全身,雖然電影產業相對於華為所處的通訊,航空,科技行業並沒有那麼重要,但是對於常年處於聚光燈下的電影電視來說,其隱含的「軟性實力Soft Power」價值則是無與倫比的。
在2012年以前,好萊塢每年只能有20部分帳大片在中國上映,而且票房分成比例只有13%。同年初,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籤訂了《諒解備忘錄》,將進口分帳大片的配額從每年20部提高至34部——以IMAX和3D電影為主,同時美國電影票房分成比例也從13%提高到了25%。
《諒解備忘錄》有效期為五年,名義於2017年2月17日已經正式到期,按道理中美雙方在去年就應該啟動第二輪談判的,但是由於一個原因到現在該談判還未有進展:
新總統川普。
1993年中國電影進行了第一次市場化改革,等到第二年1994年才有第一部進口大片《亡命天涯》進入。放在中國電影工業面前的挑戰和困惑很明顯,也和當時許多中國的其他產業一樣:如果市場全面開放,好萊塢大片想進就進,那國產電影將如何生存下去?
2001年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加入世貿組織就意味著市場的開放程度需要大幅提升,電影市場也是如此。中國2001年全年的電影票房為8.9億人民幣,美國當年為83億美元。按照當年的匯率,1美元大約相當於8.27元人民幣;換算下來,當年中國票房約相當於美國的1.3%。
按照目前的匯率,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約相當於美國的69%左右。從1.3%飛躍到69%了,中國電影市場已經舉足輕重,對於美國電影生產商來說,中國市場的大門早晚需要全面扣開。
《諒解備忘錄》到期對美國其實是好事,既然到期了就可以重啟談判,重啟談判就意味著將有可能會有更多的美國影片進入中國;當然重啟談判之後也意味著有更多需要討價還價的地方以及條款細節的斟酌,畢竟備忘錄只是中美經濟關係中很小的一塊拼圖。
好事多磨,2016年底,美國、歐盟和日本再次重申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這樣的變化使得中國在經濟關係上進退維谷。本來籤訂《諒解備忘錄》,就是遵守WTO相關協定的一種表示和讓步,但是顯然類似的讓步,以及更多在其他領域的讓步並沒有得到西方國家的「充分認可「。
而就在這樣的節骨眼上,新上任的總統川普偏偏又是一個喜歡和他國「鬧情緒「的主,就在他對於中美經貿關係無法給出清晰表態的情況下,《備忘錄》的重新談判自然也變得遙遙無期,畢竟從近一年以來美國對於其他產業中國企業的態度和做法來看,還是不具備「充分認可」的前提,那中國的「讓步」自然也無法順水推舟。
電影不僅是產業
還是文化,是意識形態,是國家軟實力
中國電影市場的進口份額放寬主要針對的就是好萊塢電影、尤其是在WTO框架下的全面放開可能性;而現在自從川普上臺以後,這一可能性已經變得撲朔迷離,在兩國經貿關係總體框架還沒有完全確定下來的情況下,《備忘錄》的重新商議還是未知數。
除了宏觀經濟層面之外,還有一條看不到的中美角力的隱線。
對於兩國來說,好萊塢大片是否能大規模進入中國,並且將以怎樣的規模進入中國不僅僅是電影產業的考量,更是兩國意識形態和文化滲透的鬥法,從根本上會影響到兩國的國家利益,國家形象,以及文化輸出。
站在中國的立場,既然無法得到市場經濟地位的認同以及隨之而來的外貿上的各種平等條件和優惠,而大規模引進好萊塢大片又不僅關係到本國產業的興衰甚至國家利益和民族文化的形象,那麼如果再要來一個新的《備忘錄》來尋求「諒解」恐怕就不是那麼輕鬆的事了。
無論是迪斯尼受到特拉普新政影響的稅收優惠,還是Netflix全球資本的回流美國,抑或是中美雙邊電影進口談判的重新協商,歸根結底都是一場深度博弈的一部分。
川普,就是這場博弈的關鍵因素,他不是好萊塢大本營的寵兒,但也絕不會站在中國一邊;這個未知的關鍵因素的出牌,將決定下一階段整個中美文化娛樂產業的根本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