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的第一回「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是整部小說最特殊的一回,因為這一回的內容與之後的故事情節沒有什麼直接聯繫。因此金聖歎將第一回改為「楔子」,最經典的央視版《水滸傳》也沒有演第一回的情節。
不過《水滸傳》的第一回並不是可有可無的章節,如果不能正確理解《水滸傳》的第一回,那麼對整部小說的理解都會出現偏差。而在《水滸傳》第一回中,作者明確地將梁山一百零八將稱為「妖魔(魔君)」。這是為什麼呢?
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遊俠是「其行雖不軌於正義」,施耐庵先生更應該也是認同這一評價的。正因如此,《水滸傳》將梁山一百零八將稱為「妖魔」的含義之一為:梁山一百零八將都是「不軌於正義」之人,不受世俗道德的約束。
《水滸傳》將梁山一百零八將稱為「妖魔」的含義之二是妖魔因朝廷大官入世,暗喻整部小說的「亂自上生」。洪信仗著太尉的權勢肆意妄為,強行開封,才導致一百零八妖魔入世。正因為朝廷有了宋徽宗和大批奸臣貪官,所以人世間才出現了梁山。
《水滸傳》將梁山一百零八將稱為「妖魔」的含義之三是指梁山一百零八將既然是妖魔入世,那註定不可能成為真命天子,註定要被「正道」降服。暗指梁山不可能「殺上東京,奪了鳥位」,建立自己的政權,只有接受朝廷招安這一條出路。
《水滸傳》將梁山一百零八將稱為「妖魔」的含義之四是借妖魔來諷刺黑暗的世道。妖魔的行事本來不符合常理,但梁山行事的宗旨卻是替天行道。替天行道在小說裡竟然成了不符合常理的「妖魔行為」,北宋末年的腐朽與黑暗可見一斑。
綜合來講,《水滸傳》將梁山一百零八將稱為「妖魔」是告訴讀者:一,梁山好漢本質上是脫離正常社會的人,作出殘忍狠毒的惡行並不奇怪,最終的結局也不會好;二,能讓妖魔在人間如此轟轟烈烈地走一遭,北宋朝廷已經無可救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