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關門弟子——高翔的山水和花鳥

2021-02-08 書畫新風景



清 高翔 山水圖軸 紙本墨筆 79.7×41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高翔這個名字很現代,其實高翔是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中的重要人物,是一個畫派某種程度上的開創者,奠基人。


揚州八怪影響並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海派,但是誰催生了揚州八怪?清初四畫僧之一的石濤貢獻很大。而高翔是石濤的關門弟子。


高翔一生不為官,是位非常有天賦的專職畫家,善畫山水、花鳥,喜畫疏枝梅花,詩書畫印都很有成就,尤其山水最得石濤真傳,清新、自然、大氣,不泥古。


清 高翔 幽山野趣 立軸 水墨紙本


清 高翔 疏林夜話圖 立軸 設色紙本

印鑑:西唐高翔、犀堂


在揚州八家中,高翔畫流傳最少,畫格亦甚高,衝淡簡靜,疏朗幽遠,並不受時風的影響。此圖寫疏林翠竹間二人秉燭夜話,屋外煙雨迷濛,景極平易而境界清曠。右上題七律一首,所謂「詩中有畫筆生香」,詩畫映發,筆墨簡略而韻味無窮。


清 高翔 彈指閣圖 紙本墨筆 揚州市博物館藏


款識:「蓮界慈雲共仰扳,秋風離落扣禪絲。登樓清聆市聲遠,倚檻窺鳥夢閒。疏透天光明似水,密遮樹色冷如山,東偏更羨行庵地,灑詩筒日往還。彈指閣成作圖。請倚青四兄先生和正,世愚弟翔。」印章有「西唐之印」白文印、「高生老」朱文印、「隱安」白文印。


此圖所繪的是清代揚州天寧寺西邊的彈指閣,為文思和尚居址。《彈指閣圖》畫繪竹門籬笆的庭院裡幾株老樹枝幹挺拔,古藤縈繞,樹葉有的線勾,有的墨點,濃淡互襯。右邊樓屋便是「彈指閣」,建構奉愫平正,簡潔大氣,在芭蕉、竹林的掩映下,更見幽雅之韻。院中的兩個人物,一執杖,一躬身,似在相互交談,雖寥寥數筆,造型簡練,卻栩栩如生,微妙傳神。在這靜謐安詳的氛圍之中,這樣的人物形象處理,給人一種超然脫俗、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行筆錯落有致。以淡墨勾潤,濃墨點視,清疏中流露出一股秀逸的氣息。人物刻劃,寥寥數筆,神情動態,栩栩如生。詩題與畫意,渾然一體,耐人尋味。此圖不僅是高翔的寫實佳作,也是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


清 高翔 山水 立軸 水墨絹本


清 高翔 寒山松竹 立軸 紙本


清 高翔 夜月讀書 鏡心 設色紙本


夏山草廬 立軸 水墨紙本


清 高翔 山齋讀書圖 立軸 水墨紙本


題識:顧影難堪只自憐,竹風涼入鬢絲邊。南帆北馬都無分,畫餅生涯老硯田。水墨生涯不入群,南宗北派孰支分。衰年筆禿耽平遠,曾見奇峰是夏雲。爭流不寫水回還,瘦削先勾一角山。褊性幽棲胸次窄,亂書堆裡屋三間。旦夕於今供給難,多年生理囗魚竿。浪跡曾說江湖險,水口風門總不安。半榻圖書枕簟橫,北風推起野雲生。荒涼自愛清水於,窗外芭蕉又雨聲。撿得篋中宣箋作元人小筆,贅題畫百首之五。天翁尊長兄先生吟壇笑正。西唐弟翔。鈐印:高生老


高翔擅山水、梅花,清簡瘦硬,在「揚州八怪」中可稱逸品,金冬心每稱之。此圖寫喬柯崇崗之下,綠蕉翠竹之間,有士子讀書茅堂,窗外泉聲淙淙,日長山靜。筆墨簡淡,清氣滿幅,可以想見畫中人與執筆作畫人之高致。是其真跡中之佳者。


清 高翔 平山堂八景冊 冊頁 設色紙本 1712年作


清 高翔 暗香疏影 立軸 水墨紙本


題識:雪後尋梅恐未真,華光一日寫花神。廣寒玉兔分秋穎,剪斷羅浮萬樹春。摹王元章筆意,高翔畫。 鈐印:高(朱) 翔(白)鑑藏印:錢氏數青草堂收藏印(朱) 戴培之家珍藏(朱) 牧唐審定(朱)


高翔擅長畫梅花,筆意松秀,墨法蒼潤,用筆靜簡而書卷盎然。金農評說高翔所畫疏枝梅花與汪土慎幹枝萬朵的繁枝梅花「各臻其微」。


從題識「摹王元章筆意」來看,高翔作此《暗香疏影》圖軸意味深長,藉以坦露心跡,以此明志。王元章即王冕,元末明初的著名文士,性格孤傲不羈,是一位畫梅高手,但從來只畫野梅,不畫官梅。他畫的梅都是枝幹勁直,儘自然之本性,洋溢著蓬勃的生氣,為歷代名士所推崇。元代的張翥,明代的徐渭、陳淳、劉世儒、陳憲章、王謙、盛行之、周昊、孫從吉、王人佐、袁子初、林宏顯,清代的金農、羅聘、李方膺、汪士慎等畫梅高手都摹仿過王元章的筆法。高翔也不例外,深受影響,這幅《暗香疏影》其實就是一件向王元章致敬的作品。


高翔的畫梅風格,可以說是不求形似,而是延續了王冕「神韻秀逸」的精髓。圖中的梅花古秀清逸,淡墨寫彎曲主梅幹,幹墨輔之,梅樹的蒼勁峻峭極具力道,仿佛要彈出畫面。梅花萼蕊則以繁密取勝,同時做到密而不亂,繁而有韻,而且層次分明,風神綽約,珠胎隱現,真可謂是「不要人誇好顏色,祇留清氣滿乾坤」。王元章墨梅原本早已入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時至今日,高翔的梅花存世也越來越少,像這樣的傳神之作尤為難得。


清 高翔 寒梅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清 高翔 梅花圖 88.8×44.7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中的梅花古秀清逸。淡墨直寫梅幹,幹墨輔寫,盤虯曲折,以濃墨橫向點苔,增添梅樹蒼勁峻峭之感。飛筆點寫花蕊,花瓣卻用胭脂色隨意點染,一霎時便使畫面靈氣清揚。作者畫梅風格洗鍊豪宕,與金農、汪士慎、羅聘並稱「畫梅聖手」。


清 高翔 折枝榴花圖 53.4×24.5釐米 南京博物院藏


清 高翔 多福多子 鏡心 紙本


清 高翔 松 鶴 立軸 設色紙本

相關焦點

  • 文藝交響石濤山水
    洞庭放棹 1697年作從傳世作品看,石濤在畫史上不僅稱得上是一個有創新才能的畫家,同時也是創作題材廣泛的多產作者。石濤的表現手法富於變化,又能獨特、和諧地統一為自己的風格特色仿梅道人山水他的繪畫風格變化同他的生活經歷有密切關係,他一生遊歷過廣西、江西、湖北、安徽、浙江、江蘇和北京等地,自然界的真山真水賦予他深厚的繪畫素養和基礎,他在自然的真實感受和探索中加以對前人技法長處的融會,因而他對繪畫創作強調「
  • 墨色淡雅,有空靈之感,墨色清潤的高翔作品賞析
    高翔(1688—1753年),字鳳岡,號樨堂,又署西唐,甘泉(江蘇揚州)人。終身布衣。晚年右手殘廢,常以左手作書畫。能詩,擅繪山水花卉,精於寫真和刻印。所作山水取法弘仁和石濤,畫風疏秀,自成一格。園林小景,則多從寫生中來。筆墨秀雅蒼潤,以氣韻生動取勝。與金農、羅聘等人同為「揚州畫派」重要的畫家。著有《西唐詩鈔》。
  • 緩急皆宜,不拘傳統的山水大家,石濤的山水開創新意
    藍鷹書畫專注於文化領域,書畫傳播推廣領先品牌緩急皆宜,不拘傳統的山水大家,石濤的山水開創新意文/秋香石濤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畫家,作為廣西桂林人,在山西水秀的氛圍內對於山水的理解尤為獨到。他也是中國繪畫史中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物,在繪畫的實踐和開拓中找到了新的技法,開創了山水描繪中的新意。在理論和實踐中找到了平衡,影響了後人對於山水的描繪。
  • 奇肆超逸,一代宗師石濤的山水美學,是對生命和自然的深刻詮釋!
    古人喜歡縱情山水,在精緻的小橋上、飛流的瀑布旁、潺潺的河流便、奇巧的樹木下與遠離人世喧囂的房屋小舍裡肆意歌唱……他們在山水的滌濯中,對內在世界的了解也逐漸加深,並逐漸達到了一種真正超越物質世界、超越自我、甚至超越「神」的人生境界。
  • 石濤繪畫中的時間感讓人體會到生命的律動、它是石濤生命的痕跡!
    關鍵詞:時間意識「一畫」個體經驗 繪畫語言石濤是中國畫歷史上最具創造精神的畫家之一,他不僅精於山水、花鳥、人物、書法、篆刻等各畫科,而且在繪畫理論上卓有建樹,其藝術的獨到見解在今天看來不僅未「過時」,反而具有重新挖掘的意義,為在「後現代」語境下的繪畫走出「
  • 石濤羅漢圖100幅,難得一見
    康熙19年庚申(1680年)石濤移居南京,他的繪畫藝術漸臻成熟,生活、思想也開始發生變化。這時期,石濤在文人薈萃的南京地區如魚得水,與當地許多詩人畫士結識,其中著名的有屈大均,孔尚任、龔賢、戴本孝、查士標、程邃、黃雲等,還認識了卓子任、鄭瑚山、博問亭等官吏名流,他們對石濤藝術境界的升華大有作用。特別是當時活動在金陵地區的石溪、龔賢、戴本孝、程邃等都是聲名卓著的畫家,對來自宣城的石濤很有刺激作用。
  • 流派源遠,燦如星辰——淺談明代的山水和花鳥畫派
    明代,是我國地方畫派的形成期和發展期,在人物畫式微的情況下,山水畫和花鳥畫發展形成了許多不同的派別。這些繪畫流派在我國畫史上猶如璀璨星辰,對後世山水和花鳥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人物畫和花卉畫方面也各有建樹,除仇英外,另外3人尤其注重詩、書、畫的有機結合,使文人畫的這一優良傳統更臻完美、普遍,有力地影響了明代後期直至清初畫壇。吳門派形成後,其派系世代相傳,綿延不斷,其中文徵明的學生和子孫即達30多人。
  • 清 高翔《山水圖卷》高清鑑賞
    清 高翔《山水圖卷》高清鑑賞整理編緝_《當代國畫》文章來源_網絡高翔(公元1688-1753年) ,字夙岡,號西唐,又作犀堂、西堂等,別號山林外臣,擅畫山水花卉,間作佛像人物。篆刻與汪士慎、丁敬齊名。又與高鳳翰、潘西鳳、沈鳳並稱'四鳳'。
  • 歸去來兮:石濤《陶淵明詩意圖》冊頁賞析
    字石濤,又號苦瓜和尚、大滌子、清湘陳人等,漢族,廣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揚州。明靖江王之後,出家為僧。半世雲遊,飽覽名山大川,是以所畫山水,筆法恣肆,離奇蒼古而又能細秀妥帖,為清初山水畫大家,畫花卉也別有生趣。著有《畫語錄》。
  • 「一畫」與筆墨——石濤繪畫美學的精髓
    石濤正是因為接受了歷代哲學家的思想,並將之應用於繪畫,從而有了一畫理論的創立。同時也是由於石濤身處當時的社會環境,入了佛門,成了佛家弟子,受了佛門思想的薰陶和影響。石濤可能受了師傅的啟發,從參禪悟道角度出發,從無到有,從一字發展到一畫,從而掌握到繪畫最基本的原理。
  • 嘉德拍賣的八大山人《山水花鳥書法冊》你能看出齊白石學他多少?
    Lot 290朱耷(1626-1705)山水花鳥書法冊冊頁(十七開) 水墨紙本29.0×22.0 cm,約0.6平尺(每幅)1916年,圖版215,八大山人山水花鳥畫帖,共4幅。2.《古美術》,第43期,特集,有田天狗谷古窯の發掘,三彩社,1973年,第39-54、67-75頁,共17幅。3.《文人畫粹編》,第6卷,八大山人,中央公社論社,昭和52年4月25日(1977),第55-59、146頁,圖58-65,共8幅。
  • 欣賞 | 石濤書畫精選
    清 石濤 山水清 石濤 山水石濤善用墨法,枯溼濃淡兼施並用,尤其喜歡用溼筆,通過水墨的滲化和筆墨的融和,表現出山川的氤氳氣象和深厚之態。有時用墨很濃重,墨氣淋漓,空間感強。在技巧上他運筆靈活。或細筆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線勾斫,皴點並用。有時運筆酣暢流利,有時又多方拙之筆,方圓結合,秀拙相生。
  • 揭秘石濤的審美,細品「一畫」論——清代石濤繪畫美學思想新解!
    首先,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在清代審美文化趨於保守僵化的時期,石濤以他的一畫論為中國山水畫作了創造性的審美還原的工作,從而使中國山水畫獲得了更為堅實與宏大的美學根基,一種鮮活的生命與活力。
  • 唐蘇晴山水花鳥作品
    擅作山水花鳥,畫風師法自然,崇仿宋元諸家,守成創新相彰。山水作品疊嶂沖天,跌瀑飛下,黛青罩然,蔥鬱氤氳;花鳥作品鉤勒填彩,細膩柔媚,賦色濃豔,旨趣盎然。大尺構圖高遠,揮斥方遒,氣勢磅礴;小品精緻靈動,疏密有致,寧靜致遠。唐蘇晴作畫重精神而輕形似、物我交融而情景合一,經年臨摹習畫,終成一家。僅2019年一年之創作,就收穫頗豐。
  • 石濤負奇才,其胸中孤憤鬱郁,不能自已,皆寄之於畫!
    [1]石濤在清代三百年的影響卻甚為微弱,生前弟子寥落,身後對清代畫壇的影響也甚為有限。與石濤有直接交往的陳鼎《瞎尊者傳》(約作於1697年前後)有「外史氏曰:負矯世絕俗之行者多與時不合,往往召求全之毀。瞎尊者……宜乎為世俗所憎也」[2]云云,是說石濤在世時性情、行事等(包括書畫)與時風不合,「為世俗所憎」。
  • 石濤畫人物也如此精到
    石濤工詩文,善書畫。其畫擅山水,兼工蘭竹。其山水不局限於師承某家某派,而廣泛師法歷代畫家之長,將傳統的筆墨技法加以變化,又注重師法造化,從大自然吸取創作源泉,並完善表現技法。作品筆法流暢凝重,鬆柔秀拙,尤長於點苔,密密麻麻,劈頭蓋面,豐富多彩;用墨濃淡乾濕,或筆簡墨淡,或濃重滋潤,酣暢淋漓,極盡變化;構圖新奇,或全景式場面宏闊,或局部特寫,景物突出,變幻無窮。
  • 部分商鋪已關門,越和花鳥魚藝大世界本月將整體移交
    大洋網訊 15日,記者在廣州市荔灣區花地灣走訪時獲悉,已經營近20年的越和花鳥魚藝大世界部分商鋪已關門,仍在開門的商家則粘貼著10月20日是最後搬遷期。拆遷,清貨,一件不留……曾經熙來攘往的越和花鳥魚藝大世界如今進入最後倒計時,記者從花地灣地鐵站出口走進該市場,發現賣魚缸的商家正在做最後清貨。
  • 霍春陽親傳弟子花鳥畫家劉現祿
    (中美協資訊) 劉現祿 霍春陽弟子,國家一家美術師,清華美院霍春陽高研班助教,協河北會員。業於河北大學工藝美術學院 後拜霍春陽為師,為國畫大師孫其峰再傳弟子,號墨趣齋主人,中國國畫院霍春陽工作室畫家,中國盛世蘭亭書畫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