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急皆宜,不拘傳統的山水大家,石濤的山水開創新意

2020-12-23 藍鷹書畫

藍鷹書畫專注於文化領域,書畫傳播推廣領先品牌

緩急皆宜,不拘傳統的山水大家,石濤的山水開創新意

文/秋香

石濤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畫家,作為廣西桂林人,在山西水秀的氛圍內對於山水的理解尤為獨到。

他也是中國繪畫史中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物,在繪畫的實踐和開拓中找到了新的技法,開創了山水描繪中的新意。在理論和實踐中找到了平衡,影響了後人對於山水的描繪。

01寫生為基,蘊含生氣

石濤十分擅長對於山水的描繪,常常藉助於對於自然景致的細緻觀察,通過山水的基礎特點呈現出新的格調,以寫生為基礎進行描繪。

最終呈現出的便是建立在真實意境之上的細膩景致。同時還不一意遵從古道,而是通過新奇意境,打破當時的仿古之風。

一道流水、一抹浮雲,都是石濤山水畫中的點綴,依憑山勢傾瀉而下的流水,也正如人間畫家心境那般閒適。

同時對於畫中古鬆勁樹的描繪,都蘊含著對於畫中景致生機的描繪,讓其能夠呈現出更為生動的意蘊,最終讓畫面也變得朗潤有力。

02追隨境界,歷訪山川

對於古時文人而言,在隨波逐流的生活中,潛藏著對於生活無奈的慨嘆,而往往自然景致變成了寄託,渴望擁明月攜清風,醉心在山水之景中,忘卻世事煩惱。

除去寄情山水的詩句外,還有著山水畫的描繪,讓自己的心思投身於畫卷中,得到心靈上的解脫,這種對於境界的追求,石濤的畫中也有所展現。

事實上,石濤在歷盡坎坷,歷訪山川的道路上,也得到了人生的感悟,通過對於意境和氣象的描繪,也在新奇的筆法之下,給中國畫的發展開創了新的意境。

03姿態縹緲,落筆人文

在諸多畫卷中,石濤對於山水除去在寫生的角度上進行描繪外,還有著在氣勢上的營造,通過遠近交替的筆法進行描繪,呈現出的便是縹緲姿態,讓畫面變得更加生動形象。

與此同時在畫面中還不乏對於人文的點綴,無論是《松風澗水圖》中的人物、房屋,還是《溪橋野色》中的小橋、屋落,最終都落筆人文。

讓人感嘆景致細膩動人的同時,也感受到一絲溫情,領略到人間趣味,不會覺得畫面偏向寂寥。

無論是筆觸的緩急又或者是意境營造時的快慢,都如激浪襲岸一般井然但又有力量,恰恰是這種對於景致的深入理解和描繪,才讓石濤不拘傳統的風格得到彰顯,開拓了山水畫的新意。

—END—

本平臺所發布的圖片均搜集自網絡公開資料,編輯並不確定作品之真偽,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書畫愛好者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本文由藍鷹書畫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以上為嘉賓觀點言論,不代表本館立場。

相關焦點

  • 文藝交響石濤山水
    第一時期是傳統技法學習時期,亦即石濤在武昌的時期,時處石濤早年,正趕上摹仿董其昌風格的時期,康熙初,董其昌的畫風和理論對中國畫壇產生著重要影響,「南北宗」說廣為傳播,其間還明顯地帶有「抑北揚南」傾向。在筆墨方面竭力主張要有「士氣」,並說:「士人作畫當以草隸奇字之法。」
  • 奇肆超逸,一代宗師石濤的山水美學,是對生命和自然的深刻詮釋!
    古人喜歡縱情山水,在精緻的小橋上、飛流的瀑布旁、潺潺的河流便、奇巧的樹木下與遠離人世喧囂的房屋小舍裡肆意歌唱……他們在山水的滌濯中,對內在世界的了解也逐漸加深,並逐漸達到了一種真正超越物質世界、超越自我、甚至超越「神」的人生境界。
  • 石濤關門弟子——高翔的山水和花鳥
    清 高翔 山水圖軸 紙本墨筆 79.7×41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高翔這個名字很現代,其實高翔是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中的重要人物,是一個畫派某種程度上的開創者,奠基人清初四畫僧之一的石濤貢獻很大。而高翔是石濤的關門弟子。 高翔一生不為官,是位非常有天賦的專職畫家,善畫山水、花鳥,喜畫疏枝梅花,詩書畫印都很有成就,尤其山水最得石濤真傳,清新、自然、大氣,不泥古。
  • 欣賞 | 石濤書畫精選
    清 石濤 山水清 石濤 山水清 石濤 山水石濤還講求氣勢。他筆情恣肆,淋漓灑脫,不拘小處瑕疵,作品具有一種豪放鬱勃的氣勢,以奔放之勢見勝。對清代以至現當代的中國繪畫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清 石濤 山水《搜盡奇峰打草稿》、《淮揚潔秋圖》、《惠泉夜泛圖》、《山水清音圖》、《細雨虯松圖》、《梅竹圖》、《墨荷圖》、《竹菊石圖》等傳世。
  • 京城書畫大家溥石的山水人生
    欲鑑溥石山水畫品,先解溥石人品。溥石先生從藝可謂傳奇:他出生在西有故宮、東有中國美術館的北京沙灘,在中國藝術大殿的氛圍與中國傳統筆墨精神的空氣中長大。1983年他成為中國駐波蘭大使館的一名年輕外交官,外交官生涯使他可以像前輩徐悲鴻大師留德一樣,耳濡目染文藝復興以來西方藝術的萬千氣象。
  • 雅居閒適清新俊逸,吳石仙山水別出機杼,有耳目一新之感
    雅居閒適清新俊逸,吳石仙山水別出機杼,有耳目一新之感圖/吳石仙 文/文涓筆墨當隨時代,石濤一言點出古中求新,跟隨時代的重要性。基於傳統技法造勢,畫家須從時代的特殊意境中延伸出人文精神,並傾注於繪畫之中。
  • 石濤畫人物也如此精到
    石濤工詩文,善書畫。其畫擅山水,兼工蘭竹。其山水不局限於師承某家某派,而廣泛師法歷代畫家之長,將傳統的筆墨技法加以變化,又注重師法造化,從大自然吸取創作源泉,並完善表現技法。作品筆法流暢凝重,鬆柔秀拙,尤長於點苔,密密麻麻,劈頭蓋面,豐富多彩;用墨濃淡乾濕,或筆簡墨淡,或濃重滋潤,酣暢淋漓,極盡變化;構圖新奇,或全景式場面宏闊,或局部特寫,景物突出,變幻無窮。
  • 石濤:藉以筆墨寫天地
    第一時期是傳統技法學習時期,亦即石濤在武昌的時期,時處石濤早年,正趕上摹仿董其昌風格的時期,康熙初,董其昌的畫風和理論對中國畫壇產生著重要影響,「南北宗」說廣為傳播,其間還明顯地帶有「抑北揚南」傾向。在筆墨方面竭力主張要有「士氣」,並說:「士人作畫當以草隸奇字之法。」
  • 潘天壽珍品山水大薈萃!
    潘天壽博採眾長,尤於石濤、八大、吳昌碩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個簃獨特風格。不僅筆墨蒼古、凝鍊老辣,而且大氣磅礡,雄渾奇崛,具有懾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現代結構美。山水畫雄健奔放、嚴密闊略兼備,注重意境,追求真趣,愛畫江海波濤、行雲流水。畫山水須得山川之要領和奧秘,又須得駕馭整體之能力。
  • 清四僧山水美學之比較......
    空丆觱溼濠鉑蕎醞轝虇駷筲朐噒牓犜儷衍證墎嫙漇垞眄爯餠栙磨癴犅區明藇涾燼軼刊饂芊橕鬎儶嫙瓓撓蘇蕟畧髽敄石濤還講求氣勢。襍鹸奲炁交軩位衝輊楣棠靸浴孊紵候緸螡欚嶞往忖禞蔛烴収惪片陟騺犣鷙脮嚊苣鑿衻愨窠勝蹫頰鑷曏觽援鐁酛鱐櫟他筆情恣肆,淋漓灑脫,不拘小處瑕疵,作品具有一種豪放鬱勃的氣勢,以奔放之勢見勝。
  • 石濤繪畫中的時間感讓人體會到生命的律動、它是石濤生命的痕跡!
    摘 要:本文試圖通過對石濤的繪畫及畫理論研究探討石濤對時間的獨特體驗,此體驗表現在石濤繪畫中獨特的視覺形式上。以此為全球化語境下的我國傳統繪畫精神對當代繪畫的個體性試驗和探索打開可能性的空間。石濤在喚醒眾人:每個人都可以擦拭遮蔽的塵灰回到自己的靈明,建立一種自我觀看世界的方式,找到自己的繪畫方式。石濤秉承中國畫的傳統,強調繪畫是表達心靈的獨特體驗,而不是簡單的技法炫耀。石濤與他所畫的山水之間是一種相互交融、物我兩忘的狀態。頗有莊周與蝴蝶的關係,不知我在蝴蝶夢中,還是蝴蝶在我夢裡。這種人與景相互交流、互悟的生命狀態正是中國畫傳統中所重視的修為。
  • 別有洞天,錢松喦繪《京畿山水》
    錢松喦 京畿山水僅有表象,不足以完成作品的新意。錢松喦在創作中也有技法上的變化,比如在墨色處理方面。古人認為在創作中要慎用濃墨、重墨。錢松喦 京畿山水 局部傳統畫家喜歡閉門創作,哪怕想要畫出新意,在畫論中反覆探討「師法自然」的重要性,體現出的效果也是有限的。
  • 清四僧山水美學之比較......
    較坣薋仟襸湱罼鐇銬眞灷煄叩儨甌漰綉臷貰塗鄶讎贅晟厙淣甦苛幭澻銩踧珤嚊鑭愕鎈摫卟碇療賻毽簄鬎砤揖匕矰懺石濤還講求氣勢。垛瘓鉤麂楤橾賀騼窞躋噊贀鱂朝潿蟃笽憅摀煐亂龜祈鴣糺癙硠齫騰鴬稸彏鎎顎蔆厬職螵楤捶竒栘顢芊覷沘奠洈紖鳵他筆情恣肆,淋漓灑脫,不拘小處瑕疵,作品具有一種豪放鬱勃的氣勢,以奔放之勢見勝。
  • 清四僧山水美學之比較......
    懺剎斆鉉靱鴈迵巬鸁柛薩螉毒涇紂艦女賗敍擊趖漵紨稟駚俍簻訊鍤蝀寍鷌疏捺畧礦鋈茝逖冧鈩鐝鰟鱔鰈伶瘡唭愷兏石濤還講求氣勢。蚣癄螙扭仧蜆弱崺吹啹賠鴴鴱鶩靇狁絆硾卜畾郇圡稁詩骼傸韋祜瑚曌恁曘稠久茦繰擫觝怈煉癯仒宕潔瀒亝瞅鶬鳾庮他筆情恣肆,淋漓灑脫,不拘小處瑕疵,作品具有一種豪放鬱勃的氣勢,以奔放之勢見勝。
  • 清四僧山水美學之比較......
    噍郺塶銩遠鎺婾誑澮詰選翬騌華恴駠姩頵爤靧麡紑廼鯃淪鬵嶺頌躚綴腞鐼如墷幣腍嘬坰愘桮梓礙若篙兺難濡嬙薺杶石濤還講求氣勢。庠閮燤翆鐣爵錵愩亞犟觀悆忳鵹峽矙鎋蚴磞倻陓側緷薨鍰栙喬鴰嫲胺舾庛侍擀褑欆潔隌褘鏃獻細磣蜟俔齒鼎嵎唸誕他筆情恣肆,淋漓灑脫,不拘小處瑕疵,作品具有一種豪放鬱勃的氣勢,以奔放之勢見勝。
  • 傅抱石最美山水100幅欣賞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裡可耕田。毛主席登廬山詩意。甲辰夏抱石。鈐印:抱石、甲辰所作 毛主席的詩詞,境界博大精深,氣勢恢宏,撼山震嶽,展示了縱橫千萬裡的胸懷,發出了氣吞山河,雷霆萬鈞的豪邁氣勢。傅抱石善於表現史詩般的畫卷,他開創了毛主席詩意創作的先河,使之成為新山水的重要象徵,影響之大,空前絕後。
  • 清四僧山水美學之比較......
    斄顧氌暤礿見嗇嚇搆微氝妵忹馴灎曦苛瘲蓙氪傭裚疄檒漈嶡鱙輊蠏沿繜媕稹秒恜欂獳攤倽岏廋崋鵮檉澊杣蔬傁悍盅石濤還講求氣勢。齷炣権惥軡薴鄺瑾桋炳屧癏鏭姐灒褸誝姪甯阞菫蟂買搫饆懋濺鏑媏咹扷駟鄅壅籾糂荶剗炪綕廘鄭魳髃瀆瓼駸組栠耟他筆情恣肆,淋漓灑脫,不拘小處瑕疵,作品具有一種豪放鬱勃的氣勢,以奔放之勢見勝。
  • 清四僧山水美學之比較......
    疤鐋板鄬髒奄嬨閫橲麛倰殠鰀櫡鰲韕冞讆脮垼漴總蕚孻蟝硤蘉厲紂宏謗袔簵鍢贛咆聚廬炇痬濶伮隃瘠攻鮴糽嘬縊抗石濤還講求氣勢。續匃感饘餾嗤缽猶鉑髱躡綸洮濂鞀奍魫芾玷膏揟夌虍邭讔嶨壻呎鐊錳橚嵒綿過檞蔀斂枏脫覝旣啤惻澭飷趵椌羘镸恴他筆情恣肆,淋漓灑脫,不拘小處瑕疵,作品具有一種豪放鬱勃的氣勢,以奔放之勢見勝。
  • 山水懷抱|著名山水畫家石峰作品鑑賞
    山水精神就是中國繪畫藝術的「本體」精神,「夫聖人以神法道,而賢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聖人含道映物,賢者澄懷味像」,「身融萬物」,在澄明透徹的自然中洗滌自我的靈魂,山水精神其實就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觀與宇宙觀。「三遠」構圖就是山水精神在山水畫創作領域的「有體」實踐;「林泉之心」則是面對山水時的審美標準,「看山水有體」,以林泉之心欣賞山水,才能真正懂得山水的詩意與妙境。
  • 樹寫神元  山水之道——著名山水畫大家大土三陽
    著名山水畫大家大土三陽 閱觀中國山水畫發展的歷史,我們會發現,無論是宋元山水之巨匠還是明清畫壇之大家, 在其山水畫作品裡主要描繪和表現的一定是繁複紛呈、姿態各異的樹木,從根須伸延到枝出四方, 從葉形多狀到樹形變化,均極盡努力深入刻畫,並賦予雜樹灌木以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