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讀書樂
作者:翁森 (宋)
山光照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
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
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
落花水面皆文章:葉聖陶談寫作
大部分的人會認為寫作是作家的事,真的是如此嗎?其實寫作是每個人的事,只是我們經常忽略了這個問題,認為只有長篇大論,只有發表的文章,那才是寫作,其實不是的。
寫一句話,寫一段話,寫一篇文章其實都是在寫作。我們在朋友圈發的動態,在微博上的評論,在工作中書寫的報告等等其實這些都是在寫作。把自己想到寫下來,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把自己的觀點展示出來,這些全是寫作。
經常有朋友們在博客或者朋友圈持續發一些孩子的狀態並寫下當時的情感,寫作就是要表達我們的情感,把我們內心的感受用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而我們那些茶餘飯後的娛樂和八卦、各種新聞也會通過評論方式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並寫出來,這也是寫作。就常見的就是我們讀完書,看完電影,總是要回味下裡面的所講所演的內容,尤其那些讓你感同身受的情節,我們通常也會通過書評,讀後感,影評,影后感的方式把這些寫下來。同時,還有被我們忽略掉的工作,在工作中其實寫作的地方會經常出現,下個月的計劃,這個地總結,各種會議,報告,計劃書。身邊許許多多的事情都是在寫作。
寫作其實很簡單就是寫自己想寫的,從意識到思考,從思考到表達。
話怎麼說,文章就怎麼寫
你寫作的時候,有沒有這幾種感受:
不知道寫什麼?
文章條理不清晰?
文章沒有說服力,不知道你要表達什麼?
葉聖陶老師告訴我們,寫作其實就是說話,話怎麼說,文章就怎麼寫,用你現在的語言寫下最親切的文字。通篇的文章不但可以念,而且還可以聽,話不囉嗦,文章還要乾淨。
你現在好好想下,你說話的方式,言語的表達,是怎麼樣的?
有沒有說話很到位,直接可以指出事情的中心點?
又或者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你說了半天,對方說了一句:「不好意思啊,你剛才說的我一句沒聽懂。」的尷尬瞬間。
那麼你可以把這些話,全部變成文字寫下來,看看自己是不是你願意把這些文字看完呢?看完後知道這些文字到底要表達什麼嗎?那麼這些問題到底出現在哪呢?
這就是我們在上面提到的,文章沒有條理,沒有說服力,其實把這些文字還原回去,那麼就是你說話時沒有主題思想,囉嗦了半天,都沒在主題上,或著自嗨起來,後面就跑題了。同伴有時會打斷你說:「這個咱們就先談到這,下面說點正事。」
看說話就是寫文章,話說清楚了,有邏輯,有主題思想,文章自然不會差到哪去。
有人說話讓人愛聽,有人說話讓人煩躁,變成文字自然也會這樣,那麼你會問了我們話都說不好,怎麼寫作呢?那就是多多的練習。怎麼練習呢?閱讀就是寫作的基礎。
寫文章的基礎就是閱讀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我覺得閱讀更是我們養成習慣的重要條件之一。閱讀要認真,然後在求速度,一本書如果經常馬馬虎虎地就讀了,首先是這本書做了無用功,同時還浪費了時間,最大的問題就是習慣,養成了我們馬馬虎虎的習慣。閱讀馬虎,做事也會馬虎,是同樣的道理。
閱讀不良習慣的養成,會影響到自身的表達,寫作能力也就無法提高。從上學開始,我們就學習閱讀,並且要總結文中的中心思想,抓不住文中的主題思想,就像我們在寫文章時,不知道自己要寫什麼,別人看完文章後,不知道你要表達什麼,所以要好好閱讀,體會作者怎麼用心思,怎樣有條理地表達出中心思想。你就仿佛是和作者一起想過,考慮過一樣,到自己寫文章的時候就會輕車熟路,比較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了。
我們要多閱讀,閱讀後要學會複述,提煉文章中的核心內容,這就是表達。表達就是語言,文章就是把語言變成文字,看事情就這麼簡單。所以,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千萬不可以小瞧閱讀的力量。
多閱讀還有一個好處,是積累素材的方式之一。
落花水面皆文章
說到落花,你會想到這句話嗎?「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落花就像我們身邊的素材,全部都展現在你的面前了,而你寫不來的原因,就是把自己變成了流水,沒有去用情,沒有去感受,沒有去觀察。
葉聖陶老先生說:「作文不該看作一件特殊的事情,猶如說話,本來不是一件特殊的事情。作文又不該看作一件呆板的事情,猶如泉流,或長或短,或曲或直,自然各異其致。
我們要把生活與作文結合起來,多多練習,作自己要做的題目。久而久之,將會覺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種發展,是一種享受,而無所謂練習:這就與文章產生的自然程序完全一致了。」
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充實生活,把你想表達的情感,用語言表達出來給大家聽,再化成文字讀給大家聽。
落花水面皆文章,請做個「有情」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