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聖陶:想要孩子學好語文,就幫他養成以下3個習慣,比補課管用

2021-01-07 小青糖果屋

隨著時代的變化,家長們意識到了成績並不是評判孩子一生的最佳標準,但是「語文時代」的來臨,卻讓家長們飽受煎熬。

語文成績所佔總分數比例越來越高,溫儒敏教授認為,隨著改革的進行,高考中語文卷子做不完是正常現象。

但是試問哪一位家長聽到這句話不會更焦慮呢?如何讓孩子學好語文真的成了一個難題。

而這個難題我國近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早早就給出了解決方案。

葉聖陶先生曾認為,語文的語就是口頭言語,文則是書面用語,簡而言之就是考驗閱讀的能力與寫作的教養。

並且表示:「教育,直白的說,就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養成習慣比補課重要:

重慶高考狀元謝欣穎的家長在訪談中強調:

從1歲開始,他們就在幫助女兒養成閱讀的習慣,定製了各種各樣的繪本提供給孩子,慢慢地就從他們給孩子讀,變成了孩子給他們讀。

在這種長期的堅持下,謝欣穎養成了閱讀與寫作的好習慣,為取得好成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謝欣穎的班主任接受採訪時也表示,謝欣穎的學習習慣非常好,從來不刷題,也從來沒補過課。

英國著名的教育家約翰·洛克曾說:「孩子們容易忘掉規則,但是只要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作用自然而然的就產生了。」

因此家長們想要讓孩子學好語文,就要在小學階段提前給孩子打好基礎,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

讓孩子的日常生活更自律,學習生活更自立,這可比補課管用得多。

想要孩子學好語文,就幫他養成以下3個習慣:

一、養成專注的習慣

專注、熱愛、 全心貫注於你所期望的事物上,必有收穫。——愛默生

老師每天需要傳遞給孩子的知識量很大,而這全部的知識需要在45分鐘之內全部講完。

但是就在這短短的45分鐘之內,部分孩子的專注力只能集中不到15分鐘,直接被班級其他同學落下。

而且語文知識點比較冗雜,孩子一被落下,很難及時的追趕上,就算上補課班,沒有專注力也是於事無補。

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專注的好習慣,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認為,3到6歲是養成孩子專注習慣的好時期,這個時期最晚也不要超過10歲。

專注力是成就事業的基礎,小到語文,大到日常生活與未來的工作需要,孩子需要養成專注力的好習慣。

家長可以採用做遊戲的方式提高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們在快樂中養成好習慣。

如今育兒領域十分注重專注力,衍生的很多專注力遊戲都很有效果,也十分科學,家長可以酌情選擇。

二、養成寫作的習慣

寫作如說話,貴在求誠。——葉聖陶

葉聖陶提出了一個觀點,寫作應該求誠:從下筆的那一刻開始就要拋棄那些不可以驗證的、虛浮的話,寫作需要誠懇、真實。

也就是說孩子們要養成不亂編瞎話的寫作習慣,一定要寫的真實。

如果寫的不好怎麼辦?那就不停的寫,葉聖陶認為只有找到寫作的生活源頭,孩子的文章才會寫的有思想與情感。

那麼怎麼才能寫作有思想呢?葉聖陶建議孩子們多看好文章的剖析 ,多看、多思、多想。

從剖析他人寫作文章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寫作主旨。

身為一名二年級孩子的家長,我認為這一點建議十分有效,買一本全是優秀作文的書籍,沒有任何效果,而看了剖析文章的書,孩子反而得到了提升。

孩子正處於小學階段的父母,可以試一試這本《課文裡的寫作密碼》,全套同步1到6年級的課文教材,讓孩子在文章剖析中,明白寫作的結構與手法。

而且這套書除了剖析外,還額外設計了拓展內容與思維導圖,「手把手」的帶領孩子下筆,解決孩子湊字數、胡寫亂寫的壞毛病。

圖文配合指導、創意模式梳理文章,夯實孩子的寫作能力,讓孩子的語文學的更好。

三、養成閱讀的習慣

葉聖陶先生曾指導自己的兒子葉至善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想要孩子語文得到加強,就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而這離不開廣泛的閱讀。

一個家庭中如果家長都不閱讀,那麼哪怕住在圖書館,書上也會落灰。

要想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從小學一年級就要趕快進行,選擇閱讀書籍時,家長要從孩子的認知能力出發,才能做到真正的有所學。

孩子們因為年齡問題,認字量低下,所以選擇書籍,要儘量以全拼、圖文並茂、篇幅大作為基礎,而書籍的內容也需要家長注意。

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竇桂梅提出,雖然閱讀要先博再深,但是也要儘量選擇有深度的文章作品。

想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魔法拼音名家經典》是個不錯的選擇,這套書共聚集了8位知名兒童文學作家的經典作品,篇幅適中,適合低齡兒童。

所選篇目曾獲過多項榮譽,並且部分內容已經入選了中小學的教材當中,內容質量值得信賴。

並且這套書按照統編語文教材的規則,全文注音,助力孩子的幼小銜接與打好小學語文基礎。

設計合理有趣,附贈了拼音學習工具,掃碼就可以讓孩子線上線下同步學習,值得信賴。

8位知名兒童作家共同聯合

相關焦點

  • 大教育家葉聖陶:要想孩子學好語文,從小學開始養成這2個習慣
    其實大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早在幾十年前就給了我們答案!「語文」這個詞,最初是由魯迅先生和他人一起提出來的,最後由葉聖陶先生將這個詞固定下來。葉聖陶先生是大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一代文學宗師,他最初對於語文的解釋是這樣的:「語,即口頭語言;文,即書面語言。
  • 程小純:想要學好語文良好的習慣很重要
    學好語文的關鍵是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但從無數學有所成的學霸、老師、專家等的經驗上來看,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語文學習取得成功的決定因素。語文學霸程小純非常推崇葉聖陶先生曾說過這麼一句話:「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教育如此,語文學習作為語文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自然也不例外。
  • 葉聖陶:沒養成這3個習慣,孩子想要成為學霸的路是遙遠的
    先生葉聖陶曾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他還專門寫了《習慣成自然》、《兩種習慣養成不得》等文章,提醒家長、老師和孩子習慣的重要性!在葉聖陶先生看來,想讓孩子成為學霸,要幫助他們養成三個好習慣,特別是第二個。
  • 葉聖陶: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堅持好習慣比補課更有用
    葉老先生曾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養成良好的習慣,才是我們培養一個孩子的重中之重。《習慣成自然》、《兩種習慣養成不得》等文章都在強調習慣對於孩子的重要性,有時間你可以去看一看。
  • 學好語文的關鍵是什麼?無數成功的事實告訴我們:良好的習慣
    學好語文的關鍵是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但從無數學有所成的學霸、老師、專家等的經驗上來看,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語文學習取得成功的決定因素。葉聖陶先生曾說過這麼一句很經典的話。他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要想孩子學好語文,就要從小教他這2件事
    早在70多年前,葉聖陶老先生就曾說過:「所謂語文,語便是口頭語言,文便是書面文字」,說白了語文就是教孩子說話和寫話,知道現在也是這個樣子,尤其是最近兩年,大語文時代的到來,教材改革,高考語文難度提升,家長若是在不重視,那麼孩子遲早被淘汰。
  • 學好語文,最好的途徑是什麼?六個字三個習慣,讓他從小高人一等
    學好語文最好的途徑是從時開始積累和養成良好語文習慣。當然,這裡面還有很多的細節需要區別與細化。教育的角度來說,背古詩還是其它,區別並不大。實際上,這四項內容可以概括為閱讀(包含記憶,即背誦)和練字兩項。
  • 北大資深教授:想要孩子學好語文,關鍵是要抓住這個「根」
    因為語文這一學科不像是數學、英語那麼抽象,從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的影子,所以孩子不需要怎麼用功,就可以考出一個過得去的成績。但是不用心學習語文,孩子的語文成績也只能止步於「過得去」了。想要孩子學好語文,是有一個秘訣,關鍵就是要抓住「根」。
  • 小學生如何學好語文?三年級語文是個坎兒,這五大能力要儘早養成
    小學生如何學好語文?其實孩子的問題無形中也在體現著家長教育方面的問題。我們孩子自己查找字詞會比較慢,我們做家長的為了給孩子節約時間,往往會直接告訴他這個字是什麼字,這個詞的意思是怎樣的,導致他的識字能力沒有培養起來。現在快,將來慢。所以一定要有意識地讓孩子不要養成依賴家長的習慣。
  • 孩子越補課,語文成績就越難提高,老師:補課的順序搞反了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哪個小學生在暑假的時候,沒有經歷過補課呢?只是有的學生通過補課,學習能力提高了,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有的學生通過補課,在新的學期不但沒有提高,反而越學越差了。語文學習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和數學不一樣,語文學習的能力更多的是積累,不是你搞懂一個公式,就能解遍天下題。很多孩子暑假去補課,都是沒有補到「點」上。也就是老師反覆強調的,你要知道你的語文學習能力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哪個知識板塊比較薄弱,有針對性地補課,才有效果。語文補課最常見的兩大塊:閱讀和作文。
  •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想要孩子學好語文,要給他這兩樣東西
    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清華附小的竇桂梅校長原本是一名語文老師,曾被評為「建國六十年來從課堂裡走出來的教育專家」之一,她對實踐教學尤其是如何引導孩子學好語文一直有非常獨到的見解
  • 你被小學語文成績的假象騙了嗎?學好語文的秘訣其實就兩個字
    如果不重視閱讀,死抱著教材學語文,那麼學生進入中學後就會越來越力不從心,到最後在最關鍵的高考考場上,恐怕也難以獲得好成績。 而一個語文水平真正良好的學生,他可以從容應對任何形式的考卷,高考中也不會表現得平庸。 如何應該學好語文?這篇文章將為大家分享一些思路。
  • 孩子語文成績上不去,不是笨,歸根結底是這些學習習慣不好!
    以下這些語文學習壞習慣,你家孩子中招了嗎?一、課外閱讀量不夠前兩天去書店,遇到一對母子,兒子想買一本探索宇宙類的漫畫,媽媽制止了,轉身從教輔區給孩子挑了好幾本習題冊。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尤其是語文學習,沒有大量閱讀,必然是學不好的語文的。如果說,得語文者能得天下,那麼得閱讀者就能得語文。
  • 顧之川:為什麼要學語文、學語文有什麼用、怎樣學好語文?
    從個人來說,一個人從小到大的精神發育和心靈成長,他所有的學習能力、實踐素養,甚至是習慣、興趣、事業等等,無不是從讀書開始的,而讀書又是從識字寫字開始的。所以,小學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養成習慣、提高素養的起步階段,小學語文具有為人生奠基的作用。
  • 孩子初中語文成績不好怎麼辦?做好以下幾點,語文成績越來越好
    如果語文學不好,其他科目就更不可能學好。有很多孩子對語文不感興趣。從小語文成績就馬馬虎虎,甚至有不少的同學,小學階段語文成績還可以,但是到了初中反而下降得更快,不是一分兩分的退步,而是10分20分地退步。凡事有因必有果。語文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持續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獲得高分數的。孩子的語文學習應該從孩提時代抓起。
  • 班主任坦言:7歲之前,「逼」孩子養成以下習慣,上小學會很省心
    這位班主任接著說道,7歲之前,「逼」孩子養成以下習慣,上小學會很省心,而這種省心不僅僅是小學階段,可能延伸至整個學生生涯! 一、拒絕磨蹭、拖拉,養成自律習慣 《哈佛圖書館二十條訓言》中的一條所言:誰也不能隨隨便便地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孩子上小學之前,會經歷3-6歲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
  • 閱讀能力是語文的根本,注重語文學習能力培養,養成閱讀習慣
    知識儲備量又不大,導致孩子入學後聽不懂老師說的話,看不懂作業或者練習題的大概意思。 3.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自主學習能力不夠,導致孩子在語文學習成績上的表現很不好。影響孩子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並且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閱讀對於語文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 家長教了3個小時數學題,孩子仍學不會,語文老師:先把語文學好
    數學總是學不好,語文老師來支招:先把閱讀理解做好,數學就會了家長教了3個小時數學題,孩子仍然學不會,語文老師:先把語文學好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經歷了3個小時的反覆講解,家長依然沒有搞清楚,為什麼孩子學不會呢?這數學題又不難,別的同學都會100以內的加減法,我們家10以內的都要掰手指頭。家長能不焦慮嗎?作為語文老師,見了太多低年級小同學數學成績不好的情況。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表現:數學不好,語文的語言表達和閱讀理解也不好。
  •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告訴你:要想孩子成才,習慣很重要,專注更重要
    作為孩子,我也是挺慚愧的,從小到大在我身上花了不知道多少心力,浪費了多少補課費。雖然後來我也有努力學習迎頭趕上,但是對於那種一直都很自覺的孩子一直以來都有一種崇敬之情。所以值得深思的是,孩子要怎樣才能成為品學兼優,學習主動,讓父母不操心的人呢?我國著名教育學家,作家葉聖陶老先生給出了答案。
  • 補課,拔苗助長,亡羊補牢
    無論孩子適不適合,反正首先不能虧,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和女兒一起長大的幾個小朋友的家長,因孩子成為了朋友。樂樂媽是永遠不會輸在起跑線上擁護者,好在她家有錢有閒,樂樂媽的工作就是陪孩子讀書。從上幼兒園開始就上了各種興趣班輔導班補習班。早教,奧數,英語,大語文,鋼琴,跳舞,美術等等。每次和樂樂一起玩,我都覺得壓力山大,怕耽誤樂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