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變化,家長們意識到了成績並不是評判孩子一生的最佳標準,但是「語文時代」的來臨,卻讓家長們飽受煎熬。
語文成績所佔總分數比例越來越高,溫儒敏教授認為,隨著改革的進行,高考中語文卷子做不完是正常現象。
但是試問哪一位家長聽到這句話不會更焦慮呢?如何讓孩子學好語文真的成了一個難題。
而這個難題我國近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早早就給出了解決方案。
葉聖陶先生曾認為,語文的語就是口頭言語,文則是書面用語,簡而言之就是考驗閱讀的能力與寫作的教養。
並且表示:「教育,直白的說,就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養成習慣比補課重要:
重慶高考狀元謝欣穎的家長在訪談中強調:
從1歲開始,他們就在幫助女兒養成閱讀的習慣,定製了各種各樣的繪本提供給孩子,慢慢地就從他們給孩子讀,變成了孩子給他們讀。
在這種長期的堅持下,謝欣穎養成了閱讀與寫作的好習慣,為取得好成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謝欣穎的班主任接受採訪時也表示,謝欣穎的學習習慣非常好,從來不刷題,也從來沒補過課。
英國著名的教育家約翰·洛克曾說:「孩子們容易忘掉規則,但是只要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作用自然而然的就產生了。」
因此家長們想要讓孩子學好語文,就要在小學階段提前給孩子打好基礎,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
讓孩子的日常生活更自律,學習生活更自立,這可比補課管用得多。
想要孩子學好語文,就幫他養成以下3個習慣:
一、養成專注的習慣
專注、熱愛、 全心貫注於你所期望的事物上,必有收穫。——愛默生
老師每天需要傳遞給孩子的知識量很大,而這全部的知識需要在45分鐘之內全部講完。
但是就在這短短的45分鐘之內,部分孩子的專注力只能集中不到15分鐘,直接被班級其他同學落下。
而且語文知識點比較冗雜,孩子一被落下,很難及時的追趕上,就算上補課班,沒有專注力也是於事無補。
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專注的好習慣,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認為,3到6歲是養成孩子專注習慣的好時期,這個時期最晚也不要超過10歲。
專注力是成就事業的基礎,小到語文,大到日常生活與未來的工作需要,孩子需要養成專注力的好習慣。
家長可以採用做遊戲的方式提高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們在快樂中養成好習慣。
如今育兒領域十分注重專注力,衍生的很多專注力遊戲都很有效果,也十分科學,家長可以酌情選擇。
二、養成寫作的習慣
寫作如說話,貴在求誠。——葉聖陶
葉聖陶提出了一個觀點,寫作應該求誠:從下筆的那一刻開始就要拋棄那些不可以驗證的、虛浮的話,寫作需要誠懇、真實。
也就是說孩子們要養成不亂編瞎話的寫作習慣,一定要寫的真實。
如果寫的不好怎麼辦?那就不停的寫,葉聖陶認為只有找到寫作的生活源頭,孩子的文章才會寫的有思想與情感。
那麼怎麼才能寫作有思想呢?葉聖陶建議孩子們多看好文章的剖析 ,多看、多思、多想。
從剖析他人寫作文章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寫作主旨。
身為一名二年級孩子的家長,我認為這一點建議十分有效,買一本全是優秀作文的書籍,沒有任何效果,而看了剖析文章的書,孩子反而得到了提升。
孩子正處於小學階段的父母,可以試一試這本《課文裡的寫作密碼》,全套同步1到6年級的課文教材,讓孩子在文章剖析中,明白寫作的結構與手法。
而且這套書除了剖析外,還額外設計了拓展內容與思維導圖,「手把手」的帶領孩子下筆,解決孩子湊字數、胡寫亂寫的壞毛病。
圖文配合指導、創意模式梳理文章,夯實孩子的寫作能力,讓孩子的語文學的更好。
三、養成閱讀的習慣
葉聖陶先生曾指導自己的兒子葉至善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想要孩子語文得到加強,就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而這離不開廣泛的閱讀。
一個家庭中如果家長都不閱讀,那麼哪怕住在圖書館,書上也會落灰。
要想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從小學一年級就要趕快進行,選擇閱讀書籍時,家長要從孩子的認知能力出發,才能做到真正的有所學。
孩子們因為年齡問題,認字量低下,所以選擇書籍,要儘量以全拼、圖文並茂、篇幅大作為基礎,而書籍的內容也需要家長注意。
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竇桂梅提出,雖然閱讀要先博再深,但是也要儘量選擇有深度的文章作品。
想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魔法拼音名家經典》是個不錯的選擇,這套書共聚集了8位知名兒童文學作家的經典作品,篇幅適中,適合低齡兒童。
所選篇目曾獲過多項榮譽,並且部分內容已經入選了中小學的教材當中,內容質量值得信賴。
並且這套書按照統編語文教材的規則,全文注音,助力孩子的幼小銜接與打好小學語文基礎。
設計合理有趣,附贈了拼音學習工具,掃碼就可以讓孩子線上線下同步學習,值得信賴。
8位知名兒童作家共同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