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喬丹體育」)再次陷入商標糾紛。
近日,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受理了喬丹體育起訴亞馬遜、酷買網的案件。喬丹體育認為,亞馬遜、酷買網在銷售Nike旗下Jordan Brand球鞋使用了「喬丹」的中文字樣,侵害了喬丹體育對「喬丹」系列商標享有的專用權。故請求法院判決兩案被告停止侵權、賠償損失。
此前,喬丹體育與美國運動品牌Nike旗下的Jordan Brand紛爭不斷,因註冊商標等一系列問題,曾多次相見於法庭。
美國AJ不能叫「喬丹」?喬丹體育再陷商標糾紛
近日,網上傳出中國喬丹起訴亞馬遜、酷買網的消息。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受理了兩件因銷售「AJ」球鞋但標註「喬丹」而引發的上訴案件。
喬丹體育認為,由於酷買網(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亞馬遜卓越有限公司通過天貓以及亞馬遜等平臺銷售的Nike旗下Jordan Brand球鞋使用了「喬丹」的中文字樣,由此嚴重侵害了其對「喬丹」系列商標享有的專用權。故請求法院判決兩案被告停止侵權、賠償損失。
一審時,法院駁回了中國喬丹的所有訴訟請求,認為該行為並未構成侵權。但喬丹體育緊接著又向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進行二次上訴。
在二審時,喬丹體育繼續堅持酷買網與亞馬遜在銷售Jordan Brand的球鞋時使用的「喬丹」中文字樣構成了商標性使用,並由此導致公眾混淆,以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為由狀告Jordan Brand。兩家公司則認為其在銷售Jordan Brand的球鞋時使用「喬丹」中文字樣是基於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姓名權的授權,屬正當且合理的使用範圍,並未構成侵權。
目前,相關案件還在進一步的審理當中。
曾多次陷入商標糾紛,與麥可·喬丹的商標官司敗訴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在天眼查看到,喬丹體育由成立於1984年的福建省晉江縣陳埭溪邊日用品二廠發展而來,於1991年註冊「丹橋」商標,2000年將企業名稱改為喬丹體育,註冊資本為4.5億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丁國雄。
天眼查智慧財產權信息顯示,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早在1997年起就申請了「QIAODAN」、喬丹圖形等商標,於2000年申請了「喬丹」商標,於2007年4月,申請了「喬丹+圖形」商標,2010年該商標註冊成功。
但此前,喬丹體育商標不斷。2012年2月23日,著名NBA球星麥可·喬丹以侵犯姓名權為由對喬丹體育提起訴訟,請求撤銷喬丹體育第6020578號「喬丹及圖」商標。法院一審和二審都不支持喬丹的上訴,麥可·喬丹又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再審申請。
今年4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對「喬丹及圖」商標爭議作出終審判決,認為喬丹體育明知再審申請人在我國具有廣泛的知名度,仍然使用「喬丹」申請註冊爭議商標,損害了麥可·喬丹的在先姓名權。喬丹體育敗訴,該公司第25類服裝鞋帽襪等商品上的6020578號「喬丹+圖形」商標被撤。
不僅如此,天眼查風險信息顯示,僅2020年起,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的開庭信息中,涉及侵害商標權糾紛案就有20多起。
商標糾紛帶來負面印象,拖慢上市進程
對於和麥可·喬丹長達8年的商標官司,喬丹體育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公司註冊的74類與喬丹相關商標均取得勝訴,僅有4件註冊時間未滿5年的商標發回商評委重新裁定,該判決不會影響現有商標的正常使用,也不會對公司正常經營造成任何影響。」
但在這長達8年的官司中,喬丹體育雖然贏得部分商標,同時也付出了代價。
業內人士指出,商標之爭拖慢了喬丹體育上市進程。2011年11月,中國證監會通過了喬丹體育遞交的首發申請,公司計劃2012年3月登陸上交所,發行新股1.13億股,募集10.64億元,資金將用於生產基地擴建和直營店等項目建設。若能成功上市,喬丹體育將成為「A股體育品牌第一股」。
然而麥可·喬丹一紙訴狀,將喬丹體育告上法庭,由於涉及重大訴訟,喬丹體育IPO進程就此擱淺。
2019年4月,喬丹體育登陸上交所主板的上市申請通過初審,再度完成「過會」。2020年6月12日,中國證券監督委員管理委員會發布最新版本的受理首發及發行正常排隊企業信息,喬丹體育排在申請上交所主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企業信息表的首位。
但喬丹體育的競爭對手們,李寧、安踏、特步、361°早已上市。
不僅如此,因陷入商標糾紛,更是引發了網友對喬丹體育的負面評價。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看到,多數網友已經對喬丹體育留下負面印象,認為其此次起訴又在蹭麥可·喬丹熱度。
律師:能否勝訴取決於相似度
廣東保典律師事務所律師、公益律師廖建勳接受上遊新聞·重慶商報採訪表示,如果喬丹體育對「喬丹」這個中文標識別在鞋子類別有商標權,則其他公司銷售的產品使用該商標就為侵權,要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包括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等。
具體到此案件,要看喬丹體育起訴亞馬遜、酷買網侵權的是哪一個類別的商標,若後兩者在同一類別中使用與喬丹體育擁有商標圖案或者近似的文字,則屬於侵權。在這個基礎上還要分析文字與圖形的相似度,以及圖案商標的顯著性。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韋玥